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玉溪通海卷)
分类
作者 林启龙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斗移星转,杞麓湖沿岸的田野上不知不觉中已脱下了春装,披上了金黄色的秋纱。

这一年,人们早踏晨露下田地,晚披落日余晖归家,辛辛苦苦地把庄稼盘得扎实①逗人喜爱哟!一眼望去,沿湖两岸的稻海金黄,秋风一吹金浪翻滚,山坡上一块块包谷地里,秸秆背着一苞苞粗档档的果穗,穗尖上挂了一顶顶红丝帽。村前村后,菜花金黄,果树飘香。人们望着这吉祥的兆头,心里像喝了蜂蜜水甜津津的。老人们乐得眉开眼笑胡子翘,一个个伸出大拇指啧啧地夸口道:“今年呵,老天爷睁眼,风调雨顺,真是个十年难逢的金满斗啊!”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四乡八寨的人们开镰割谷之际,躲在湖里的恶龙,又兴妖作怪了。几日之间,汹涌的波涛吞没了周围的村庄和正待收割的稻田,人们又遭难挨劫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说神僧畔富治水后,在他师父——铁牛和尚的精心培养下,胸怀鸿鹄之志,不论数九寒冬,还是烈日炎炎,终日潜心修炼,效法鲲鹏凌空飞翔。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的勇武和本领,即便是生拔牛角的孟贲再世,也不过如此。

这一天,神僧畔富早早地起了床,去朝拜铁牛大师。只见铁牛大师静坐神坛上,闭目吟经,手中捻着一串数珠。少顷,他抬起头来,微微地睁开眼睛,看了一眼畔富,轻声吩咐道:“畔富我徒,吾昨夜观星,今掐指一算,乃恶龙又要兴风作浪之日。”接着和颜悦色地说:“我有一颗水珠,是传世之宝。现送给你为民除害,英名盖世,流芳千古!”神僧畔富听罢,双手接过那颗水珠,低下头说道:“多谢大师,弟子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临行前的夜里,神僧畔富在睡梦之中,忽然觉得自己在秀山顶上练功修行,一朵莲云从西方天上徐徐降临身边,从莲云上走下一位童颜鹤发的老人,只见他左手牵了一只黄犬,右手拿着一把蚊刷(拂尘),站在他面前笑道:“畔富贤僧,今天我知道你要为民除害,特来送你一柄青锋剑,助你一臂之力!”神僧畔富眼睛一眨巴,刚要说话,可是老人不见了。只见桌上放着一把金光闪闪的三尺青锋剑。

第二天,神僧畔富怀揣避水珠,身佩青锋剑,手提禅杖,告别了铁牛大师和众兄弟,毅然下山去了。

大约走了一个时辰,神僧畔富来到杞麓湖西北边的小尖山上,坐在一棵高大挺拔的大朴树下,边歇息边拴紧鞋带。

蓦地,天上响起一声炸雷,满天的乌云聚拢而来,密布了整个坝子的天空。杞麓湖上波浪翻滚,靠近湖心的水面上,喷射出阵阵水雾,激溅起朵朵浪花。那条可恶的孽龙,摇头摆尾,一会儿跃出水面,一会儿又潜入湖心。

霎时,湖水猛涨了,良田被吞没了,村庄被淹没了。神僧畔富看着,走着,忽然两脚生风,只听得耳边风声呼呼呼地响,一会儿就投身于激浪之中。

那条恶龙,猛听得前边“呼”的一声响,定睛一看,突见神僧畔富跃入水里,顿时眉头一皱,拨开浪,张牙舞爪,摇首摆尾,恶狠狠地扑向神僧畔富,想把他一口吞入腹内开荤。神僧畔富见恶龙扑势凶猛,纵身一跳,避开恶龙,一个猛子扎入水中,绕到恶龙身后,举起三尺青锋剑,猛力地向恶龙腹部刺去。那条恶龙一招未扑着神僧畔富,猛觉得腹部疼痛难忍,腾空跃起,蹿出数丈远,一股鲜红的血带拖在它的身后,把湖水都染红了。神僧畔富大吼一声,疾若闪电,从水里飞身一跃,骑在恶龙身上,挥剑砍掉龙尾巴。那条恶龙拼命挣扎,翻滚不已,在湖中搅起几丈高的浪头,把神僧畔富甩下身来。只见一股股殷红的血水,喷吐着泡沫,不断从湖底涌出来。

整整两个时辰的光景,被海浪推倒在岸边的神僧畔富苏醒了。他挣扎着爬起来,已不见恶龙的踪影了。“茫茫大海伺处寻觅它呢?”这时。他猛然想起了昨夜梦中老人的嘱咐。只见他向空中一招手,顷刻间就招来了那位手牵黄犬的神仙。只见神仙牵着黄犬徐徐地进入水中。刹那间,湖面上又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紧接着倾盆大雨浇了下来。湖里掀起几丈高的波浪。但听得风声呼呼,天昏地暗,整整过了两顿饭的光景,风住了,雨停了,太阳从云层中钻了出来。只见那黄犬嘴里衔着一个大螺蛳从水中钻了出来。这时湖面上风平浪静,刚才浑浊不堪的海水顷刻间变得清澈无比。原来那水中的恶龙害怕黄犬,它变成一个螺蛳缩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被黄犬在水里四处追踪,从石头下面抓了出来。P11-12

后记

民间故事乃传统文化之奇葩,是人类美好愿望之结晶。上古之时,生存环境恶劣,洪水泛滥,干旱连年,野兽成灾,人在自然界面前显得渺小,战胜自然能力微乎其微。由于对日月、星辰、雷电、风雨、鬼怪、野兽、火种之崇拜,于是神话、民间故事、传说便产生了。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追求美好生活,然自然之桀骜不驯,灾害不断。生活艰辛,腐败横行,苛政猛于虎。于是又有惩恶扬善、弘扬正气之故事流传于民间,表达人民向往光明,惩治贪官,对河清海晏,丰衣足食之渴望。

民间故事在物质匮乏年代,是人们的精神食粮。老人讲述故事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孩童听之如痴如醉,欲罢不能,其乐融融。在没有电视电脑,没有“蜡笔小新”、“奥特曼”的时代,民间故事是人们的精神享受。可以说没有民间故事,人类的精神生活是不完善的。人们众口相传、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是人类美好愿望与智慧的结晶。

斗转星移,时代变迁,民间故事,曰渐被人淡忘,令人痛心。抢救保护,迫在眉睫,时不我待。中国民协主持收集、整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像一条红线把散落在民间闪闪发亮的珍珠串连起来,成为一串魅力四射、精妙绝伦、妙不可言的项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善莫大焉。

主编《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玉溪·通海卷》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荣幸。我们是听着民间故事成长起来的,是民间故事教给我们人生的道理,做人的道理。面对岌岌可危的文化遗产,我们尽绵薄之力,责无旁贷。故而在收集整理过程中受到的委屈和遇到的困难,都化作我们工作的动力,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杨公千成,年高德勋,谦谦君子,满腹经纶,能为之序,增色不少。编委诸君,虽无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之苦,但恪尽职守,夜以继日,挑灯夜战,数易其稿,功不可没。《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玉溪.通海卷》有神话4篇,传说107篇、故事62篇、笑话15篇,40余万字。

通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文风绵延千年,在收集整理过程中,我们受益匪浅。前人收集整理之民间故事是我们编好《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玉溪·通海卷》的基础,如段子平主编的《云南民间文学集成(通海卷)》、张汝润编写的《秀山风物传奇》、通海县兴蒙大队编的《凤凰集》、段丕襄著的《价农志异》、萧祖文主编的《通海萧氏家谱》、常平兴和常恕兴的《忠武常氏家谱》。

在历史长河中,民间故事浩如烟海,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岁月流逝,旷日持久的文化洗涤,使民间故事显得更生动、更丰满、更迷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收集整理的只是一小部分,因时间、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与专家学者不吝指正。

向所有提供文字资料、图片、音像的同道敬致谢忱。

2014年5月

(作者系通海县文联主席)

目录

神话

开天辟地

情鸟

凤姑与虎弟

传说

人物传说

“神僧畔富”的传说

落水洞

螺蛳山

白龙寺

洗钵池

一担山

慧心降龙

紫萝卜

这样做给我吃就行啦

板粟烂良心

建文皇帝驻海潮寺

五虎擒羊

赵云峰降龙

蔡老祖师的传说(回族)

韩以妈的传说(回族)

“军洛母”的羊

班鸽篝变虎

挂“脚布手巾”的马帮

马瑞一的传说(回族)

台良必

王光歹游天宫

王真(蒙古族)

不幸的家庭

苦难的童年

投师学艺

赶街显技

比武获宝

连毒药也闹不翻他

以牙还牙

旱烟锅开会

他变成了一只鹰

尚大官

萧仙

彩凤姑娘

樵夫与戒指的传说

常遇春的传说

二进少林寺

耳坠双环

太平宴题诗

庆功会吟诗

身穿龙袍

龙文二上清凉台

大力士的传说

“杜百户”的传说

杞麓湖和汉人

充军云南

临安府搬迁

地方传说

礼乐名邦

猪拉槽的传说

城隍泄密

卖鬼不用笼头

宝磨和神鞭(蒙古族)

仙人济贫(蒙古族)

木犁星和小鸡星(蒙古族)

通海岳家来历

“背手”与“解手”的来历

秀山传说

秀山的来历

涌金寺的来源

登瀛桥的传说

阴阳碑

凤亭花雨

宝花玩月

乌龟碑

红云殿

冼钵池

秀山草如兰

仙人脚窝

茶花球

万山明月一声钟

古柏蛇洞

螺峰白云

双文壁

白龙寺

香岩古洞

斗天阁遇仙

秀山公园坊

人面竹

玉兰与山茶

秀山山茶的来历

秀甲南滇

万寿宫

黑鱼的故事

高粱柱子篾笆墙

大奶夫人

清凉台

秀山楹联趣话

一字值千金

风物传说

仙人洞(回族)

王家山的由来(回族)

牛头山

汉屯的由来(彝族)

杨广村的由来

龙马地的来历

绿春坝的传说

九龙池

姑娘潭的传说(彝族)

二街村唤名“龙马村”

何官营城隍庙为什么

叫“赖庙”

九眼寺的来历

者湾村新寺的来历

吕祖阁的来历

观音阁的传说

龙泉古刹

罗吉山神庙龙潭的传说

石老人的传说

阻江

大天井与小天井

小井水的传说(回族)

打马坎村名的传说

蛇箐的传说

大平坝犀牛塘的传说

老蜜蜂窝的传说

东华山石蚊帐传说

“仙井”的传说

马刨井(蒙古族)

凤凰山的传说(蒙古族)

石头打架(蒙古族)

困龙(蒙古族)

练武沟(蒙古族)

神仙桥(蒙古族)

鱼台寺(蒙古族)

吃米的来源

吵槟榔的来历

神主头的来历

龙杠与碾架的传说

虎耳朵石头

黄牛坡小庙石香炉的传说

马牙石的来历

动植物传说

龙马的传说

公鸡打鸣的由来

猫吃老鼠的缘由

虾巴虫的传说(彝族)

当归的坏心

接骨药

故事

幻想故事

杞麓湖

战蟾精

避石珠(蒙古族)

金牛

青蛙公主

龙凤斗

漏(回族)

屙银石

刘郎寻妻

敲梆雀与赶马哥(彝族)

红尾鲤

布谷鸟

虾到死时才认得羞

哥哥拖

金猪(蒙古族)

人物故事

湖水拖蓝

秀山和杞水

鲁班和旃班(蒙古族)

阿扎拉(蒙古族)

放牛娃的梦

神奇的牛鞭

开沟引水

黄狗犁地

黄牛钻山

飞呀飞

小媳妇不再受气了

降伏恶龙

落水洞

放龙

进京

皇帝求雨

造反

阿扎拉的死

华中强(蒙古族)

粱三哥哥(蒙古族)

弦歌洞(蒙古族)

三姑娘的手帕(彝族)

白三少爷(彝族)

黑云彩巴巴的故事(回族)

阿依萨(回族)

罗三小姐

葫芦王

应天祥

省府台九龙池求雨

“施百万”的故事

罗三疯

“黑脚杆”李大人

王瑜打坝

赵老祖公

李氏老祖公的故事

生活故事

抠银子

教姑爷

傻子发财

张屠户巧战赌嘴王

曲陀关犀牛金毛的故事

石棺材的故事

金香炉

石碾粑粑搬家

一柜金

识鸟音的人(彝族)

对联姻缘(彝族)

求雨(回族)

马老白的银子变了(回族)

金豆(回族)

鸡变(回族)

断手(回族)

古庙遇鬼

舔钻花

天理良心

作诗选婿

穷秀才与老财主

月下女郎

张秀才夸口结良缘

小花帽

人心不足

白马踢门

笑话

三代名医

夸嘴

嘴得

吉利话

四个热性人

毛驴的耳朵不装好画

踩羊皮(回族)

十九层地狱的人

吟诗宴

一伙白眼先生

梦话

汪汪旺

最恨穿一样色的衣服

愚妇认错夫“夫”得意外财

老水牛为什么没上牙

序言

通海属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全县总面积721平方公里,北距省会昆明125公里,南达建水、石屏,是历史上有名的通江达海的滇南重镇及经济与手工业发达地区。其城南枕秀山,北面杞麓湖,湖光山色,江南风韵,不仅是一个风光旖旎的鱼米之乡,还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旅游之城。全县有汉、蒙古、回、彝、傣等民族,约30万人。秀山乃云南省四大名山之一,与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大理苍山并列;杞麓湖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湖山叠翠的通海,早在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因昀町毋波侯(昀町国辖通海、建水、滇南一带)击叛有功而被封为昀町王,开始在秀山辟建园林。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南诏派驻通海的节度使段思平,会盟三十七部,起兵讨伐东川节度使杨千贞,灭其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段思平特地在秀山建立昀町王庙以纪念毋波。明代状元、诗人杨升庵曾到通海与友人诗酒唱和,挥毫吟咏通海而流连忘返,乐不思蜀。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来到秀山,则在滇游日记中盛赞“迤东之县通海为最胜”。乾隆时通海知县朱阳感于通海的民风淳厚而欣然题书“礼乐名邦”以赞之。明清以来,通海本地文人墨客在滇省声名鹊起,以阚祯兆、赵城为首的诗人书法家,在外地来任通海县令的官宦及广大百姓的共同营造下,使通海的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繁荣发展,遐迩闻名,并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独特个性的、有“匾山联海”之称的秀山文化。1962年,朱德委员长视察通海,感于通海经济、文化、环境之秀美,吟写出“秀山雄城后,林茂似玉壶”(《访通海县》)的名句。改革开放以来,通海在经济建设、文化事业方面更有了空前的建树。2008年通海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华诗词之乡”——当代的美名与数百年前的赞誉“秀甲南滇”(清康熙云南按察使许弘勋)、“冠冕南州”(清光绪云贵总督岑毓英)遥相呼应,一脉相承,是历史为通海的自然风光、经济人文所作的艺术评定。通海当之无愧。《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玉溪·通海卷》可视为对通海大好河山与社会历史的客观佐证。百姓的心传口碑,具有无可辩驳、不可磨灭的现实品位和审美魅力。秀山、通海的故事脍炙人口,它留在口头,藏在民间,与劳动人民共存。诚如马克思所说:“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群众千百年口头创作的民间故事、传说等正是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以口头流传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感情、理想和对美的追求。

通海近30年来所采录、整理或出版的民间传说故事,近300篇,约35万字,是通海汉族、蒙古族、回族、彝族、傣族等各族人民在自然界中英勇斗争,弘扬正义,惩恶扬善,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动记录。它们同其他地区民间文学一样,保存着与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的密切关系,与传统道德文化的内在继承(忠、孝、仁、义、勤劳、善良、神仙鬼怪等),与地方民族的紧密联系(汉族、蒙古族、回族、彝族、傣族等的信仰、风俗、习惯等),而最突出的是与本乡本土地域山川的亲密交融,即与秀山和杞麓湖的血肉融汇,完美体现。赞美家乡,美化诗化秀山、杞麓湖的传说故事,成为通海民间故事的艺术瑰宝,它们与其他乡镇地区(高大、九龙、者湾、兴蒙、曲陀关等)先后出现的关于本乡本土的风物、历史、人物方面的传说故事一样,各具特色地体现出当地百姓对自己故土的依恋和自豪。这些作品往往从一个富有特色的景观、环境、建筑和人物说起,演绎出一个勇敢、智慧的优美故事,给人以清新的感染和深刻的启示。如蒙古族的《马刨井》、《弦歌洞》,高大乡的《绿春坝的传说》,九街乡的《九龙池》、杨广乡的《彩凤姑娘》等。而在秀山一杞麓湖系列传说故事中,最具民间文化特色、最能体现通海地域风貌和文化品位的作品,要属征服灾害、造福百姓的英雄传说故事。他们在通海人民心中有口皆碑,与全世界、全国人民世代相传的英雄人物血脉相连——这就是通海汉族《神僧畔富》系列和蒙古族《阿扎拉》故事中的两位主角——神僧李畔富和少女阿扎拉。通海自古有杞麓湖,烟波浩渺,关于水和治水的传说故事特别扣人心弦。《旧约·创世记》中犹太人的神话《诺亚方舟》,表达了他们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意志和愿望。诺亚造方舟显示了人类在洪水泛滥时战胜自然灾害的智慧和创造力。而中国古代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同样反映了我们祖先同洪水做斗争的豪迈气概。通海有关治水的传说故事大同小异,所塑造的神僧畔富,有两大功勋:一是把泽国水域中的通海人民从洪水中拯救出来,“卓锡穿通入海流”;二是保证年年水旱保丰收,保灌溉,他撒下黑豆,使落水洞成为控制湖水涨落的天然制洪闸。清人杨仲琼的诗句代表了通海人民的心声,它与秀山杞麓湖有关的传说故事一样,是对治水英雄崇高的礼赞:

滔滔洪水一方愁,卓锡穿通入海流。

在昔若无僧畔富,至今哪得秀山幽。

口头文学不仅是对人民心中英雄的膜拜和崇敬,也是人民心中永恒的期盼——希望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有神祗和英雄出来为人民解除苦难,人民将永远把他的光辉形象铭刻在心。朱德委员长以诗赞“秀山雄城后”,通海民间文学可谓塑造了“畔富雄通海”。无论是从历史意义还是从艺术魅力来看,“畔富系列”故事都是通海民间文学中的佼佼者。历史是一面镜子,民间文学也是百姓手中的一面镜子——通海人民通过秀山一杞麓湖—李畔富的故事,振聋发聩,世代相传,让山色湖光的升沉变化,反映出人民心中的爱憎和世事的迁移。

如果说李畔富是神奇魁伟的治水英雄,阿扎拉则是云南蒙古族人民心中的温柔强劲的女神。蒙古族人民从遥远的北方草原来到云南高原水乡,少女阿扎拉为蒙古人民消灾祈福,抗洪养生,她更富于人情味和生活味。汉族的李畔富像一出惊天动地的活剧,蒙古的阿扎拉则是一曲温柔的渔歌。这两组故事都依附于秀山一杞麓湖,荡漾着通海特有的山色湖光之韵律,不愧是通海民间文学中激荡人心、永远翻腾的洪波曲。

智慧和勤劳是民间故事传说中又一重大主题。通海秀山上争奇斗艳的楼台亭阁是民间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秀山清凉台内有鲁贤祠纪念鲁班。“规矩可做千秋法,方圆堪为万世师”,文人墨客的佳联也同民间百姓对鲁班的崇敬相吻合。通海民间故事传说中还有一个独特的篇章——蒙古族人民不但同汉族同胞一样祭祀鲁班,而且他们从草原来到云南通海,变换着劳动方式:放牧一种田一打鱼,还以鲁班为典范,学会了建筑,且在自己民族中超然不群地矗立起一位自己民族的建筑工程师——旃班。鲁班是汉族人民的勤劳智慧的象征,这位神奇的大师还培育了一位蒙古族的建筑艺术的传人旃班,让他们的建筑之花在各地竟相绽放。《鲁班会》、《鲁班和旃班》是这个民间故事的生动传述。勤劳一智慧一繁荣,这是人民渴求的致富之路,国家的富强之路。这样的故事同时证实了传统文化不但在汉族地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能越过无形的藩篱,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心中。

善有善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相当一部分民间传说宣扬了这一思想。这是一个劝人为善的主题,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通海《拨云堂神钵》却是具有历史现实依据的传说。通海城文昌街沈育柏(1698—1771年)拜师访友,聪慧济世,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在通海城开设拨云堂药店,专治眼病,享誉全国和东南亚。这个小故事把主题提炼拔高,附会成一个知恩图报而又造福百姓的精练故事。医者仁心,这也同拨云堂的制药宗旨完全一致,是通海以善为主旨的传说故事中的佳作。

最早的最朴素动人的爱的诗篇和故事都来自民间。“关关雎鸠”就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为爱而发出的最优美的第一声鸣叫。“梁祝”、“牛郎织女”和“七仙女”的故事更赢得了千千万万百姓的同情和眼泪。通海民间故事《秀山和杞水》及蒙古族的《弦歌洞》中贯穿着善与恶的斗争,故事结局把美撕毁给人们看——故事主人公秀姑、小杞都为爱献出宝贵的生命,蒙古族腊曹台和恩格荷也以死抗争,魂归天庭。诗情画意中给人们留下凄美悲壮的记忆。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玉溪·通海卷》与通海悠久历史和优美的湖山相得益彰,水乳交融,认真阅读的人,会自然印证出这一天衣无缝的美妙奇观。

通海民间故事的收集、整理,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老中青几代文化人和爱好者为之付出了宝贵的心血。《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玉溪·通海卷》是在前人所做大量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整理、丰富完善,但因为采访、叙说、记录、整理者各有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和个性爱好,又采录于不同时期,对民间文学稿件又缺少一个统一的、总体的规划和要求,因而在内容选取、文字推敲和风格特色上,都存在一定的瑕疵。有的繁简失当,有的文字粗疏,有的又存在明显的文人加工的痕迹。但为了尊重最初采录者的劳动,一律保存原样,因为它主要是为人类保存一份“记忆遗产”。它不愧是一部秀色可餐的民间图卷。

2014年5月

(作者系诵海县一中原校长)

内容推荐

通海民间故事的收集、整理,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老中青几代文化人和爱好者为之付出了宝贵的心血。林启龙编著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玉溪·通海卷》是在前人所做大量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整理、丰富完善,但因为采访、叙说、记录、整理者各有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和个性爱好,又采录于不同时期,对民间文学稿件又缺少一个统一的、总体的规划和要求,因而在内容选取、文字推敲和风格特色上,都存在一定的瑕疵。有的繁简失当,有的文字粗疏,有的又存在明显的文人加工的痕迹。但为了尊重最初采录者的劳动,一律保存原样,因为它主要是为人类保存一份“记忆遗产”。它不愧是一部秀色可餐的民间图卷。

编辑推荐

最早的最朴素动人的爱的诗篇和故事都来自民间。“关关雎鸠”就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为爱而发出的最优美的第一声鸣叫。“梁祝”、“牛郎织女”和“七仙女”的故事更赢得了千千万万百姓的同情和眼泪。通海民间故事《秀山和杞水》及蒙古族的《弦歌洞》中贯穿着善与恶的斗争,故事结局把美撕毁给人们看——故事主人公秀姑、小杞都为爱献出宝贵的生命,蒙古族腊曹台和恩格荷也以死抗争,魂归天庭。诗情画意中给人们留下凄美悲壮的记忆。

林启龙编著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玉溪·通海卷》与通海悠久历史和优美的湖山相得益彰,水乳交融,认真阅读的人,会自然印证出这一天衣无缝的美妙奇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3: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