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国人偏爱洋野鸡?(外一题)
张鸣
钱钟书的《围城》里面的主人公留洋,弄了克莱登大学的假文凭,回国招摇,居然混了一个大学的副教授。这样的旧事,今天一点不旧,照样在中国上演。前几年闹得媒体上沸沸扬扬,但买国外野鸡大学文凭的事,并没有绝迹。不信,到地方上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特别是机关和国企查查,新时代方鸿渐,大把的。教育部心地善良,为了防止国人受骗,特意公布国外野鸡大学的名录。其实,没有在名单上的野鸡或者半野鸡大学,还是不少。没什么人受骗,人人都是心知肚明,心甘情愿的。
据查。国外半数以上的野鸡大学在美国,而这些野鸡大学90%以上的文凭,都卖给了中国人。不是美国人道德品质特别差,而是中国人特别喜爱美国的文凭,但凡有个美国文凭,蒙人就特容易。需求产生市场,所以,美国的野鸡大学就特别多。
若要论教育质量,我相信教育部肯定会说,中国大学,尤其是顶尖大学的质量是很高的,他们离世界一流,已经不远了。但是,教育部所属的大学,对于海外培养的大学生,依旧情有独钟。当今之世,不仅所谓211大学非海归博士不要,就是地方一般大学,也开始追求海归。大学如此,一般科研单位和政府机关和国企,也对海归多加青眼。
即使不算社会上崇洋的风习,单讲社会上这些金饭碗的单位这样的追求,就没法不让人去跟洋野鸡勾搭。虽然说,大学和科研单位里面人的素质水平,里面的人知道优劣,但这年头,干事不易,蒙事很容易。大学里讲课好坏,没人在乎,科研成果造假容易,实在不行,可以买,有配套的公司,程序化操作,这边给钱,那边要什么有什么。
所以,即使不过是留学垃圾,只要买个洋文凭,回国之后,加上父母的运作,也许就能混个好单位。更有甚者,连留学都不用,出国旅游几次,买个野鸡文凭,照样混得开。
国人作假,已经全球闻名,国外,尤其是美国的不逞之徒(其中不少都是华人),也全力加以配合。破解之道,在大学和科研单位,是建立学术共同体,严肃学术纪律,让学人、教育家来管学校的事。虽然做不到杜绝养野鸡。但至少不会任其泛滥。
大学入学考试不是春晚
“北约”、“华约”和“卓越联盟”三大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笔试开锣,人们发现,在它们语文试题里,居然出现了网络时髦用语。“北约”的语文基础试题中,居然有一道填空题是这样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让经常上网的人倍感亲切。
但亲切可是亲切,要想填对,似乎也不容易,因为你可以在低调奢华后面填“有内涵”,也可以填“无节操”。所谓高大上的对面,也可以是矮小下。网络用语,原本就是无节操,无厘头的。网民们闲极无聊,弄出来穷开心。好多根本没有什么道理,更毫无美感。春晚抄一点网络用语,演演小品相声,当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能不能真的接上地气,还不好说。大学入学考试,用这样的网络用语,其实没道理,太不严肃了。
任何一个国家,语文教育都是典雅教育。教的内容,都是本民族语言文学中已经定型的内容。也就是说,学习经典,是语文教育的内涵。民间文化的内容,一般都是定型,升人典籍文化之后,才能作为教学的内容。个中的道理很简单,只有这样的教法,才能提升学生的文字和文学素养,奠定后来读写的基础。中华民族有文字的历史很长,留下来的文字,不知有多少,称得上典籍的东西,就汗牛充栋。一个人学习的经历时间有限,不可能读太多的东西。作为教学考试的内容,只能优中选优,方能事半功倍。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也是大学入学考试的一种,考只有几个月寿命的网络用语,为的是什么呢?是想考学生对网络熟悉的程度吗?还是出题者显示自己一点不落伍,很新很潮?难道说。今后的规范文书,可以将“高大上”作为成语,直接用了吗?如果一篇报纸的社论,用网络时髦用语写成,充斥着“高大上”,“白富美”,“喜大普奔”,“人艰不拆”之类,那么,大批不上网,或者对网络不怎么熟悉的人能明白是啥意思吗?
大学语文考试,不是春晚,不是娱乐,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玩。语言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东西,但必须已经约定俗成才行。像“高大上”这样的词儿,是不是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还不知道呢?
(原载《湘声报》2014年3月14日)
“一辈子不做一件好事”有多难?
侯志川
前些时候涉黑头目刘汉因为一系列罪行,一审被判死刑,接着进行二审,我当时就想,四川省北川县教育局也许面临一次选择,该局管理的“刘汉希望小学”要不要改名字,把那个“刘汉”去掉?法院做出那样的判决,自有道理和事实在,我应该相信。他用行贿的下流手段把我们那么多领导干部拉下水,使得后者再也无法“为人民服务”,尤其可恨。
但这么坏的一个“大坏蛋”,居然也做过一件好事,六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期间,他捐赠并承建的“北川刘汉希望小学”因为建筑质量过硬,虽然距离损失惨重的北川县城仅7.5公里,然而却奇迹般地没有垮塌,使得该校483名小学生以及教职工都全部安全撤离。当时全国各媒体做了很多报道,有网友发帖称其为“史上最牛的希望小学”(2008年5月19日《新快报》)。如今在网上还可搜到《新华网》2008年5月20日发出的表扬文章《地震中为何有一所小学屹立不倒?》,表示“要找到这所教学楼的施工单位,共同总结这所教学楼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哪些确保施工质量的措施”。当时也真有人去找了。万万料不到的是,做了这么大一件好事善事的刘汉仅仅几年后就成了一个万恶的罪犯,被判了极刑。你说这社会多复杂,“出来混”的人又是多复杂?简直像坐过山车,又像在演一部好莱坞式的大片。难怪有人就此调侃:一个坏人一辈子不做一件好事,也难。成克杰、胡长清、薄熙来之类,你要说他们从娘胎里生出来就坏得很,谁都不会相信。记得汶川地震后国家住建部部长曾经表示:“众多学校的倒塌,也不排除建设的过程当中有偷工减料情况,在调查清楚之后,如确有问题,一定要严肃处理。”(经济观察网2008年5月19日)估计现在仍在“调查”之中,相信一定会严肃处理。假如确有因此被处理的,在被处理之前,他们现在很可能还都是“好人”,说不定又做了N件好事,只是当年做了点“偷工减料”的坏事。与刘汉比较,这无疑是另一种“人性的复杂”。
P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