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国大师哲学笔记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伊宁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伊宁编著的《民国大师哲学笔记》一书中,民国大师用他们智慧的思想来观察、探究、感悟人生,并将真谛与我们分享。冯友兰和我们分享了他在破解人生这道谜题时的种种感触;梁漱溟和我们分享了他在参透人心时所得的真谛;胡适求证了漫长人生旅程里的种种可能;季羡林看透了人生并无完满;超凡的李叔同规劝世人如何在喧嚣的凡尘里炼就一颗初心;林语堂的哲理从来不沉重,他倡导快乐的人生,并致力于研究在这苦短的人生里,如何过得快乐;金岳霖虽然毕生研究理性至上的逻辑学,但并不妨碍他把自己朴素的人生活出了一道道哲理;和金岳霖的童真不相上下的是梁实秋不像话的浪漫,住在雅舍里,过着雅生活,但他仍然记得,情理相依傍,这雅兴才能更悠远绵长。

内容推荐

伊宁编著的《民国大师哲学笔记》一书主要介绍季羡林、冯友兰、梁漱溟、李叔同、胡适、林语堂、金岳霖、梁实秋等大师的逸闻趣事,以及他们在学术上的妙语灵思,生动地再现民国一代名流的卓绝文采。大师用他们智慧的思想去观察、探究、感悟人生,并将真谛与我们分享。

目录

第一卷 季羡林:不完满才是人生

 第一章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活着是上天给予的一种恩赐

知己不足,而后晓天下

完满之事古难全,不如淡然

 第二章 不能糊涂,不如糊涂

被动得生之为人,清醒得走完一世

姻缘糊涂派:韶光用在刀刃上

凭心论毁誉,不煮糊涂粥

小不忍则犯大糊涂

 第三章 人心如镜,映照百相人间

孝为先,别冷落了人间第一爱

绕行,也许成功等在转角处

人生无欲品自高

世间百态,万变不离礼节

第二卷 冯友兰:人生是道解不完的谜题

 第四章 何为人生,人生为何

人生无真相,唯有烟火寻常

最美人生,莫过相忘于江湖

理智为先,妥帖了荒芜人生路

世上凡人皆不朽

 第五章 探索理想国,体悟中庸道

人生四境,一境一世界

沿循中庸道,走一段不偏不倚的人生

因为了解,所以明达

最虚妄的谎,是自己骗自己

 第六章 听幸福呢喃出人生谜底

私心不在,幸福就会来

太好命,还是对手太不幸

道德无关天资,人皆可以为尧舜

诗意人生风流心,平凡日子也深情

第三卷 梁漱溟:生有涯,而人心参不尽

 第七章 心是根本,根本没那么复杂

生命是一场无目的的向上奋进

以万变的灵活,应对万变的人生

静听心弦,有计划的心灵不乱章法

理与情,据之心两端

 第八章 出世在心,入世为人

向前“逐求”——有所求,故有所逐

停下调和——人生太苦,欲"厌离"

喜乐常有,只怕人心太昏昧

谋生,究竟在谋什么

 第九章 一个人悠然生活,一颗心静默思索

人生基本是孤独的

不跟随,是我最铿锵的独行

朝思人生,暮想己过

静心,在安稳中开启灵性创造

第四卷 李叔同:凡人亦能炼天心

 第十章 也让人生“索性”一把

千金难买年少,索性放手寻梦去

命里浮华若朝露,索性关了戒门

论人是非乃大祸,索性寡言

一生真伪谁知晓,索性不辩

 第十一章 探望人性中的黑暗,换一片花开

“福花”微薄,爱惜它才开

为自己辛劳,靠两手两脚栽花开

取舍之间,唯心而已

 第十二章 用一颗“空心”,盛装世间美好

把私欲清空,用慧心惠人

清空心灵,悠游人世间

心中无嗔便是净土

第五卷 胡适:人生是一个漫长的求证过程

 第十三章 给人生一个假设,给命运万种可能

质疑,是人生最初的清醒

自问,给人生一场低调的冒险

假设,如果人生有另外一种可能

践行,试探可能的人生是否可行

 第十四章 不必多心, 这世界只需要你用心去爱

要快乐,就把每个人都假设成好人

有一说一,赠人一份朴素的公平

心坚定,流言也绕行

成见不除,必受其障碍

 第十五章 把自己铸造成器,将人生粉饰成花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想收获清香,必先种下一株花

最真实的你,便是最好的你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第六卷 林语堂:做个途经尘世的快活过客

 第十六章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太严肃,请自寻享乐之道

人生无盛宴,只要胃口好

睁一只眼寻幸福,闭一只眼去宽恕

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第十七章 闲适生活,幽人生一默

适度生活,适度享乐

身忙心不忙,悠闲也占生活一席之地

幽默,给严肃人生兑点糖

 第十八章 把日子过成艺术

贫贱夫妻也能“百事可乐”

风景不转心境转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第七卷 金岳霖:地上生活浪漫情,云端分析理性魂

 第十九章 此情只应天上有

物我两忘,是为人生极致

荣辱名利,抵不过“玩味”二字

童心不泯,人最真

 第二十章 活着是一个迷中求悟的过程

困惑源于诚实,追寻必定勇敢

人生本无目的,过程即目的

执著是永恒的浪漫

 第二十一章 活得简单,所以活得自由

仁厚的心灵不会被辜负

世事如云,从容观其变迁

各有各的苦乐,何必纷争

第八卷 梁实秋:情理相互依傍的人性,比生命更长

 第二十二章 遍尝人间百味情

寂寞是种清福

君子情谊,清淡了人生

 第二十三章 向理性低首,才是人性常态

合理骂人,骂人亦合理

像爱生命一样爱时间

读好书是一种便捷的修行

 第二十四章 雅兴雅趣雅生活

给浮躁一剂定心丸

忘记不一定是坏事

往来的是人情,不是礼品

试读章节

活着是上天给予的一种恩赐

在季羡林看来,从古至今都不存在一个百分百完满的人生。所以他说,不完满才是人生。从古人的诗词、民间的谚语里我们就不难看出其中的道理。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这条真理在一切人身上都适用。

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就连稳坐龙位的皇帝都有他的难言之隐:虽然表面上看,皇帝能够为所欲为,操控天下,但与此同时,皇帝们也要承受着宫廷内部的残酷争端,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就连史上那些英明神武的君王都曾梦想着超越生死,长生不老,妄图永保皇位。

帝王且有不如意之事,更不要说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了,命运织就一张疏而不漏的网,让我们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当我们明白了这个平凡的真理,也就能够看开,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恩赐,月虽有阴晴圆缺,但至少活着的我们曾见过它圆满时的美景。人有悲欢离合,虽不能常相见,但至少活着的我们尚且能够彼此想念。所以说,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天大的恩赐。

在季羡林走过的几十年漫漫长路中,酸甜苦辣都曾经经历过。喜事是自己的事业与学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在国际上也是德高望重的权威。苦事是曾经遭受过迫害,人生最苦闷最无望的阶段也是在那个时候。那时的季羡林觉得自己仿佛已经无路可走,看不到丁点儿的希望,但他没有放弃,撑过去了,人生便多出一条路。

等到季羡林一路这样走来,纵然有万般无奈,也终于将人生看开。万念俱灰时的那些自杀的念头,再也不会冒出来。彼时的季羡林经历人生重重风雨,已经相信人生总有路可走,相信问题总有解决的希望,很多“不可能”就会变成可能,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活着就是一种恩赐,后来的他便学会了珍惜这种恩赐。

很多时候,人生并不是因为拥有全部而获得幸福,有时虽然不够完美,却在残缺中获得意外的惊喜,生命也因此迎来无限转机和希望。当我们有了这种觉悟,便会生出感恩的心,便有了勇气和智慧勇敢地正视与面对人生的不完满。有时,过于顺利和完美,反而会令我们感到乏味,以致心生厌倦,不再珍惜。亚历山大大帝因为没有可征服的土地而痛哭;喜欢玩牌者若是只赢不输就会失去打牌的兴趣。西方谚语说:“你要永远快乐,只有向痛苦里去找。”你要想完美,也只有向缺憾中寻找,最辉煌的人生也有阴影陪衬。当你感觉到缺憾,你就体会到了人生五味,而这就是季羡林说的不完满中的完满,这就是真实而完整的百味人生。

P4-6

序言

“大师”二字的释义,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郑重: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德高望重的人。且自封的不算,要公认,要世人皆认可,提起一个名字,人人都不由自主地在其后加上“大师”二字,那才算是地道的大师。算起来,从古至今能配得起“大师”二字的人,着实不多。大师不同于圣贤,圣贤以上是神明,而大师以下则是我们寻常众生。圣贤几乎从不出错,而大师包含在众生里,他们领悟了通往“完人”的真谛。

哲理在大师的灯里,也在我们的顿悟里。所有哲理归根结底,都有一副朴素的容颜。那些看似高深的命题、烦琐的辩证过程,都将归结为一些老掉牙的字眼,像善良宽容,诚实友爱,诸如此类。这些字眼从不花哨,花哨的是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世界。字眼们守在嘈杂的世界里,安静地等待着和我们的心灵接洽,等我们剥开尘世浮华的外衣,剥下一层欲望,剥下一层贪婪,再剥下一层苦恼。等我们剥下种种负累,重重纷扰,那些朴素的老套字眼,就会带着最强大的力量,驻扎进我们心里。然后它们会指挥着我们的心,重新看清这世界里深藏的诸多美好。指挥着我们打起精神,发自肺腑地歌颂着我们的人生、生活、世界。

在这书里,哪怕你只看见了大师模糊的剪影,哪怕你只读到了只言片语,哪怕只有一闪而过的心动,但这剪影、这片语、这心动倘若给你过感悟,也请郑重记下。人生是一本厚重的笔记,让它丰盈起来的,恰好是这或短暂或深刻的感触的点滴叠加。等到了岁月深处,重新翻开你的人生笔记,一定会有某一时刻,你会由衷感恩:这一生里,有无数次,我曾深深地被打动过。

大师用他们智慧的思想来观察、探究、感悟人生,并将真谛与我们分享。冯友兰和我们分享了他在破解人生这道谜题时的种种感触;梁漱溟和我们分享了他在参透人心时所得的真谛;胡适求证了漫长人生旅程里的种种可能;季羡林看透了人生并无完满;超凡的李叔同规劝世人如何在喧嚣的凡尘里炼就一颗初心;林语堂的哲理从来不沉重,他倡导快乐的人生,并致力于研究在这苦短的人生里,如何过得快乐;金岳霖虽然毕生研究理性至上的逻辑学,但并不妨碍他把自己朴素的人生活出了一道道哲理;和金岳霖的童真不相上下的是梁实秋不像话的浪漫,住在雅舍里,过着雅生活,但他仍然记得,情理相依傍,这雅兴才能更悠远绵长。

总之,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用心地咀嚼大师的人生至理,并从中有所体悟。

编著者

2014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3: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