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湖畔社诗精编(精)/名家经典诗歌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应修人//冯雪峰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春梅选编的这本《湖畔社诗精编》精选了杭州文学团体湖畔诗社的五位社团成员的一百五十三首现代诗歌,包括应修人的《在江边小坐》、《小小儿的请求》、《北郊里独游》等,冯雪峰的《雨后的蚯蚓》、《城外纪游》、《有水下山来》等,汪静之的《过伊家门外》、《芭蕉姑娘儿》、《蝶儿与玫瑰》等,潘漠华的《黄昏后》、《黎明在涌金门外》、《月光》等,谢旦如的《苜蓿花》等。

内容推荐

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浙江杭州,成员为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4人,稍后,有魏金枝、谢旦如、楼建南等人加入。湖畔诗社曾先后出版了《湖畔》,《春的歌集》,汪静之诗集《蕙的风》等。《湖畔社诗精编》收录了成立于二十年代的文学团体湖畔诗社最经典的诗歌。他们的作品表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憧憬,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

目录

应修人

 或者

 第一夜

 新柳

 在江边小坐

 一生

 听玄仁槿女士奏佳耶琴

 含苞

 傍徨

 豆花

 歌

 悔煞

 小小儿的请求

 嗔

 江之波涛

 麦陇上

 心爱的

 山里人家

 花蕾(一九二二年)

 邻家

 温静的绿情

 北郊里独游

 粉墙

 邻家座上

 天未晓曲

 楼梯边

 负情

 绿梅花儿娇

 到邮局去

 信来了

 小学时的姊姊

 看花去

 初夏的初阳

 草地之上

 妹妹你是水

 偷寄

 灰黑的手帕

 那时候

 殒星

 茶时候

 雪夜

 黄浦江边

冯雪峰

 雨后的蚯蚓

 杨柳

 花影

 栖霞岭

 清明日

 城外纪游

 三只狗

 睡歌

 灵隐道上

 落花

 厨司们

 幽怨

 伊在

 一只

 有水下山来

 十首春的歌

 你纵不能为我而停工作

 愿良人早点归来

 山里的小诗

 这深山中只她一个人

 老三底病

 猎人

 被拒绝者底墓歌

汪静之

 蕙的风

 定情花

 我俩

 谢绝

 海滨

 过伊家门外

 忠爱

 伊底眼

 换心

 祷告

 芭蕉姑娘儿

 我都不愿牺牲哟

 月夜

 别情

 一片竹叶儿

 蝶儿与玫瑰

 月月红

 在相思里(七首)

 乐园

 母亲

 热血

 被残的萌芽

 荷叶上一滴露珠

 于是诗人笑了

 潮

 谁料这里开了鲜艳的花呢

 孤傲的小草(六首)

 蓓蕾

 孤苦的小和尚

 蟋蟀音乐师(五首)

 心的坚城

 被损害的

 诗的人

 西湖杂诗(二十九首)

 西湖小诗

 我们想(儿歌)

 向乞丐哀求

 小孩子

 两样世界

 赠糖

 送你去后

 自由

 生生世世

 游宁波途中杂诗

 归燕

 尽是

 慰盲诗人

 园外

 小诗一

 小诗二

 小诗三

 小诗四

 小诗五

潘漠华

 草野

 轿夫

 孤寂

 回栏下

 黄昏后

 塔下

 游子

 稻香

 回望

 离家

 归家

 想念

 忘情

 雨后的蚯蚓

 黎明在涌金门外

 念姊姊

 夜

 小诗两首

 怅惘

 月夜

 新坟

 月光

 清明底思念

 祈祷

 再生

 夜梆

 问美丽的姑娘

 冬夜下

 灵魂底飞越一

 灵魂底飞越二

 将归故里

 万念俱消

 生命上深刻的一痕

 夜歌

 归后

谢旦如

 苜蓿花

试读章节

(一)

这一湖是西子底情泪么?

是伊底芳春之乳么?

伊底乳醉了世人底心罢?

伊底泪洗清了世界底污罢?

呵!让我喝一些伊底乳呀!

让我喝一些伊底泪呀!

(二)

山是亲昵地擒着水,

水也亲昵地擒着山。

湖儿,伊充满热烈的爱,

把湖心亭抱在心里。

荡漾着美的波浪,

与他不息地接吻着。

东风来看望伊。

柳儿拱拱手弯弯腰地招待着。

(三)

北高峰给我登上了,

凭栏极目四天空,

指点着这里——这:

那里——那。

哪!白带样的之江湾在那儿。

之江之水呀!

你是何时出发于黄山呀?

你还存在着瀑布水的冰凉甜蜜的味儿么?

还存在着温泉的暖温的热度么?

黄山底兰蕙依旧着花了罢?

我底妈愁念我的泪儿,

已给你一齐带了罢?……

(四)

大地沉沉睡去,

夜是死一样地寂静。

D字样的月儿独自来拜访。

和蔼的脸对着湖儿说:

“好了,吾爱!

天公放我来见你了。”

伊笑盈盈地欢迎着:

没有回答,只是轻轻地痴笑。

月儿把湖当浴盆,

跳在清水里很快乐地洗浴。

恶狠狠的风来了;

黑漆漆的云把他俩截开了。

湖水被吹激起来,

发出如泣如诉的凄切声音了。

(五)

“吹面不寒杨柳风”——

柳儿殷殷勤勤地鞠躬着。

闲静的田问的菜花谢了,

花瓣偷偷地落下——

落得满地尽是黄金。  无一个听得着伊们着地的声音。

对对的蝶儿,

痴痴地看着落花。

兢兢地担着心肠。

踏春的人只顾踏着,

伊们就被踏陷入污泥了。

(六)

珮声爬在树上,

冠英靠着树站着,

坐在他前面的是悔也和仰之,

倚着他们躺着的就是我。

我们都津津有味地谈着——

眼望着美化了的天然的湖儿:

湖水清莹澄澈,

宛然是一架明净的玻璃镜子。

放在施女神底妆台上,

好照伊那腻润的娇滴滴的容颜。

不意平空刮了一番风,

就吹破伊底镜了。

呀!你不要吹呀!

伊要用来梳妆哪!

(七)

我亲爱的父母,的姊妹,的朋友呵!

你们知道我正在湖上浏览吗?

这景致煞是美呢。

我真个想把伊寄给你们玩赏;

无奈邮局不允我底情,

不能为你们增眼福呵!

(八)

那船上一个小姑娘,

怕怯透过布帆的日光,

用一条粉红花手巾,

蒙着伊粉红的脸。

我几乎要叫出来:

“不要蒙着罢,

你还不曾做新娘子呵!

哦!你要掩了你的羞么?”

(九)

辛苦的轿夫搬运着上等人,

抬得汗流气喘了。

沿路都是叫化子的悲痛之呼声,

我底听觉实在不忍领受呀!

上等人瞥也懒瞥他们一瞥,

只不过丢些铜钱罢了。

我探探袋里还有几个大,

不由得不掏给了他们。

我又问问自己底心:

这就算是你发慈善心么?

就算是你救苦命么?

你想用钱驱逐他们勿来扰你么?  你想买他们勿做厌耳之声么?

他们明天又没饭吃了,

你天天有的供给他们么?

无量数的苦百姓,

你能去了他们个个底苦么?

你肯牺牲你底必需——非裕余——的一切么?

——这一问问得我好不难过!

我底眼痴呆呆地起来了,

脚慢钝钝地起来了。

(十)

我们都“落湖”了——

坐在纺锤式的小船里,

船公每划一桨,

就漩回了一个笑涡,

浮出了一朵白水花,

勿论划无数桨,

就成了无数笑涡与水花,

富于艺术的船公呵!

我愿你永远造这般的笑涡,

更愿你永远造这般的水花。

(十一)

燕儿巡着水面,

回环地飞着,

高高低低地飞着。

有时翅膀拍着湖儿底脸,

把水花向上吸引着。

(十二)

柳阴下的勾背“老官”,

踞在那里垂钓:

他忽然把钓竿急迫地一举,

一个半来尺长的鱼

受了饵物的催眠,

被他骗出了伊底极乐之国了。

(十三)

敏慧的鸟儿,

宛转地歌唱在树上;

伶俐的鱼儿,

活泼地游戏在水里。

树上水里两相望,

只是永无携手时!

(十四)

绉了的黝绿的水,

平平坦坦地铺着。

浪纹漪漪地,

柔波滟滟地,

活像一幅锦绣绫罗。

这是谁织的呵?

是施女神的十指纤纤的手儿织成的么?

是伊做衣用的呢?

做裙用的耶?  还是给我做袍用的罢?

(以上十四首作于一九二一年春天)

(十五)

我逛着S形的草路,

手掠着路旁齐腰高的绿草。

那里啼着断断续续的杜鹃声?

你不舍青春归去么?

烦你来唤住伊么?

司春之神呀。

你要把一切春化的伊们领回深闺了么?

那云边的小鸟呀!

你飞到那里去呀?

你请追回春罢!

哦!我还要托你去到我底伊那里呢:

把我底心带去给伊呀!

把伊的带来给我呀!

(十六)

我站在幽闲的林中,

垂头静静地沉思着。

丝丝丝丝的情绪,

低低低低地只是沉下去。

箫声自湖上飘来,

敲得我底心情放荡起来了。

何等悠扬的箫声呵,这是!

哦!我底心呀!

你和箫声化合着,

去缠绕着你所爱的人儿罢。

(十七)

横一行直一行的竹儿,

低头亭亭地立着。

东风——西向;

南风——北斜。

喂!你向谁点头呵?

是向我点头么?

我攀着翠竹,

我坐着浓荫,

教伊做我底伞,

遮了这已热未酷的骄阳。

继续着着花的蕙花,

怕人的样儿躲在竹儿底脚下。

伊含羞着微微地摇摇,

是在笑吟吟地招我了?

伊底幽香握住我底灵魂,

我底灵魂给伊熏醉了。

(十八)

我酥懒得好倦,

卧在草地上仰着头:

看哪!

那朵朵的云,

直是朵朵的花呵!  天上美丽的花呀,

你来罩着我睡罢。

(十九)

朝晖染在水里,从湖心亭底帘隙中反射进来给壁上挂着的“西子捧心图”披上了一朵朵红红紫紫色色相溶的美化的鲜花。

伊看看自己,确是美丽无比了;伊几千年来颦着的眉,蹙着的额,都开展了,——微微地笑着。

刹那间,光明的花隐去了,于是那个颦仍旧踞到伊脸上来。

(二十)

美妙的荷花

你那血红的色,

是我底情之火把你燃烧着的罢?

我赞美你——

赞美你是宇宙之精华呵!

宇宙的蜜意你都含着在。

露水与你接吻,

你脸上就透出新胭脂了。

呵!好不鲜艳呵,你哟!

(二十一)

卷起竹丝帘子,

放进一些些凉意,

吸饱了湖光山色;

我每一个细胞都爽快了。

(二十二)

绿浓浓的叶衬着红淡淡的花,

高兴地在湖中蹈舞——

彩花映在柔碧的水里,

微风吹起绿波,

荷花弯一弯纤腰,

映得绿里翻红,红里翻绿:

我底心海之花呵,也舞起来了!

(以上八首作于一九一一年夏天)

(二十三)

我崇拜的西湖呀!

冬天苛待你,

你底命运就阴郁了!

但你春天的微笑。

你春天的芬芳,

你春天的佳丽,

依然秘密地溶在我底心神里呢。

你放心罢!

我要为你保守,

直至我底生命底最后:

并且和我一道葬入坟墓去。  (二十四)

山这般素淡,

湖这般清静,

风姿更觉闲雅了。

莫不是去年和伊同游的时候到了?

(二十五)

千朵万朵的雪花。

颠颠倒倒地落在湖里,

即刻就消化沉沦了。

我凄切地想着:

假如——

这些雪花幸而不薄命,

重重叠叠地堆满湖上,

那末,这银湖儿将怎样优美呵。

(二十六)

我想起去年的梅花,

就去探探伊们开也未。

跑到孤山梅树旁,

见一人刚采下一枝,

树上已空了。

可惜只有这第一枝呵!

我于是怅惘得说不出。

(以上四首作于一九二一年冬天)

(二十七)

我们正游玩在野地上,

讨厌的雨敲断了我们底游兴。

我们前去躲躲雨罢:

竹君跑得好快呵,

我赶去扶着伊罢,

担心着伊滑一交哪。

满路的泞泥呀,

你何苦阻碍我底脚?

路旁的荆棘呀,

你何苦牵制我底衣?

我非常疲乏了,

但我底热望没有疲乏呵!

一九二二,三,十二。

(二十八)

我自早晨游到黄昏。

我底躯壳归来了:

但我底灵魂已被沿岸的柳丝系着,

深深沉人西湖底去了。

灵魂呀!

我愿你从今葬在西湖底,

不愿你重复返人间!

一九二二,四,二。

(二十九)

我们团坐在草地上,

摆开带来的面包,

(这是当做游山的午餐的)  我们每人分一股,

也分一股旁边卖甘蔗的小贩子;

他觉得这是奇而又奇了,

他永不曾见过这样的事体。

一九二二,四,十一。

P151-165

序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说起“湖畔诗社”,首先提到的往往是汪静之及其《蕙的风》。不得不承认,湖畔四诗人,汪静之在当时的名气最大。

1922年8月,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朱自清、胡适、刘延陵分别作序。朱自清盛赞汪静之“有诗歌的天才”、他的诗“多是性灵底流露”;胡适也认为,汪静之是“少年诗人中最有希望的一个”,他的诗“充满着一种新鲜风味”。有了这些文坛大人物的扶持,初出茅庐的青年学生汪静之声名大震。

《蕙的风》出版两个月之后,胡梦华发表《读了(蕙的风)以后》,指责《蕙的风》中的一些爱情诗“堕落轻薄”,“有意挑拨人们的肉欲”,“是兽性的冲动之表现”,“是淫业的广告”。胡梦华的文章引发了文艺界关于“文艺与道德”的大辩论。周作人、鲁迅也加入争论。周作人写了《什么是不道德的文学》,鲁迅写了《反对“含泪”的批评家》,为汪静之辩护,支持他“放情地唱”。经过这场争论,汪静之和《蕙的风》更有名了。

然而,作为一个文学团体,湖畔诗社最重要的人物,当属应修人。甚至可以说,没有应修人,就没有“湖畔诗社”。

据冯雪峰回忆:“1921年,当时在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汪静之已经有诗作在刊物上发表,这引起了那时也正在热心于新诗写作的应修人的注意。修人那时在上海中国棉业银行做职员,大约1922年初他开始同静之通信,接着由静之介绍也就和漠华和我通信,那时漠华和我也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这样,1922年3月底,当修人有几天春假的时候,就来杭州同我们一起在西湖各处游玩了一个星期,并且就在他住的清华旅馆里。由他发动,主要的也由他编选,从我们四个人习作的诗稿里挑出一些诗来,编成一集,名为‘湖畔’,由他带回上海,准备找一个书店出版,以作为我们这次会晤的一个纪念。但没有书店肯出版,于是即由修人出资自印,于4月问出版了,“湖畔诗社”的名义就是为了自印出版而用上去的。”“湖畔诗社”由此诞生。

显然,应修人是“湖畔诗社”的发起人,也是运作者。没有应修人的努力,“湖畔诗社”的诗集不可能面世。应修人十分重视湖畔诗社的整体发展,他曾提议《蕙的风》“最好自己付印,托亚东寄售”,因为“同社的书,一本由别家出,实在不好”。但终因经费欠缺而作罢。这在应修人,实为憾事。可以推测,为《湖畔》,应修人已倾其所有。而这远远不是应修人付出的全部。

《湖畔》出版后不久,应修人随即着手准备“湖畔诗社”第二集的编选——他多次写信和杭州的诗友商讨;为潘漠华看诗稿并提出他的意见;并极力劝说汪静之选一些诗稿编入合集。但由于汪静之《蕙的风》后来有了名气,“产生了爱惜羽毛的念头,诗作没有提高,自己也不满意,不准备出版。……应修人只得将自己写的《野唱集》和潘、冯的诗歌合集,定名为《春的歌集》”,作为“湖畔诗集”第二集,于一九二三年八月间出版。这一次,仍然是应修人独自一人出资。

随着友谊的增进,湖畔诗社的圈子扩大了,“魏金枝、谢旦如(澹如)、楼适夷(适宜)等,也都是这个圈子里面的人了”。他们的诗歌创作成果不断。作为“湖畔诗集”第三集,准备出版魏金枝的诗集《过客》,终因缺乏印费,后来未曾出版;1925年,谢旦如自印《苜蓿花》,作为“湖畔诗集”第四集。

1925年2月间。以“湖畔诗社”的名义,应修人还在上海编辑、出资出版了文学月刊《支那二月》,主要发表新诗,也有少量小说和散文。因为经费问题和社会运动,《支那二月》1925年5月终刊。此后,“湖畔诗社”再无团体文学活动。

无疑,在“湖畔诗社”历时三年多的文学活动中,应修人最积极、出力最多。没有应修人,“湖畔诗社”的诗集不可能面世,社刊《支那二月》也不可能出版。没有诗集和诗刊,还会有“湖畔诗社”吗?

应修人几乎以一己之力,架起“湖畔诗社”这叶扁舟,在新诗勃兴时期,留下了独特的印迹。

……

至关重要的是,他们的白话新诗有了诗的意境、诗的韵味,有了艺术的感染力。如冯雪峰的《有水下山来》:“有水下山来。/道经你家田里;/它必留下浮来的红叶,然后它流去。/有人下山来,/道经你们家里;/他必赠送你一把山花,然后他归去。”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巧妙地借有情义的“红叶”,含蓄点出抒情主人公对山下姑娘的爱慕之情。情感真挚,表达质朴,耐人寻味。应修人则这样写自然:春天来了,去哪里赏花呢?“不知道哪里花儿好:紧跟了蝴蝶跑……”(应修人《看花去》);采下芍药花,怕初夏的阳光灼伤了,“只好问树林借些阴”,花香引来了蝴蝶,“蝴蝶儿,谢也谢不去,/护送我到了家。”(应修人《初夏的初阳》)这些质朴、充满童趣的诗句,活画出天真、俏皮、伶俐、热爱自然的抒情主体形象,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童话世界。湖畔诗人的诗歌有着独特的想象,如汪静之的《园外》写“我”与恋人被围墙阻碍,“我”透过墙洞往园内瞧,诗人大胆想象,“我却连园角头那只都看见了。因为伊把我的视线牵引去,似乎我的视线能够转弯了”。诗人想要表达爱恋却又胆怯,“我那次关不住了,就写份爱的结晶的信给伊。但我不敢寄去,怕被外人看见了;不过由我底左眼寄给右眼看,这右眼就是代替伊了”。(汪静之《月夜》)其新奇的想象和鲜活的语言让老一辈诗人如胡适等人自叹弗如,即使今天读来依然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当然,他们的诗还不够成熟。不脱稚气。但诚如朱自清所说,“这正是他们之所以为他们,《湖畔》之所以为《湖畔》。有了‘成人之心’的朋友或许不能完全了解他们的生活,但在人生底旅路上走乏了的,却可以从他们的作品里得着很有利的安慰;仿佛幽忧的人们看到活泼泼的小孩而得着无上的喜悦一般。”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而艺术的感染力,不会随时间减弱、消逝,反而会像陈年的酒,愈来愈香醇、绵厚。九十多年之后,在物质世界高度发达、欲望无限膨胀的当下,湖畔诗人们的诗——他们的童真、清新、纯净、质朴,足以引发人们来自内心深处的欢愉。

本书收入的作品,选自《湖畔》、《春的歌集》、《蕙的风》(上海书店1983年版,据初版影印),《应修人、潘漠华选集》(冯雪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苜蓿花》,《支那二月》,所选诗作次序依照原书(刊)次序。其中,潘漠华的《归后》,在《应修人、潘漠华选集》中注明的创作时间为1934年1月14日。这首诗发表在1925年2月28日出版的《支那二月》第1卷第1期上,创作时间为1924年1月14日。为保留诗作的原貌,对其中的旧式用词大多予以保留,例如《愿良人早点归来》中的“烘烘”、《灵魂底飞越一》中的“度”、《灵魂底飞越二》中的“颠”。仅将《江之波涛》和《到邮局去》中的“袋”字改为了“装”。以便于读者理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0: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