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决定命运》集合了叔本华多方面精妙思想的哲言录。这些哲言,取自叔本华的多部著作,是叔本华思想的结晶。哲言的内容比较广泛,所涉及的,绝大部分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叔本华的见解,却因其精深和独到,读来往往出入意表,让人过目难忘。
本书由周国平作序推荐。
本书译者韦启昌,叔本华著作译者排名第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意志决定命运(精)/名家名译大师人生智慧精华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德)叔本华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意志决定命运》集合了叔本华多方面精妙思想的哲言录。这些哲言,取自叔本华的多部著作,是叔本华思想的结晶。哲言的内容比较广泛,所涉及的,绝大部分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叔本华的见解,却因其精深和独到,读来往往出入意表,让人过目难忘。 本书由周国平作序推荐。 本书译者韦启昌,叔本华著作译者排名第一! 内容推荐 《意志决定命运》采集叔本华一生所有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几百条箴言,囊括叔本华思想的精髓,以最凝练、优雅的方式,一语道破人生的秘密;随便读到哪其中一句,都能让您恍然大悟,接近世界的本来面目。让曾经的困惑变得简单清晰,曾经的犹豫不决变成果断坚定。本书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并能为普通读者的思想、人生提供指导。 目录 译者序 叔本华:唯真理是务 第一章 在各种可变外衣下,隐藏着同一个人 在各种可变外衣下,隐藏着同一个人 人比自己所相信的更加愚蠢 每个人内心都有着某种野蛮的兽性 永远不能从良好的智力推断出良好的意欲 良好的品性比智力更重要 嫉妒建起的高墙会被同情心完全推倒 金钱,吝啬之人抽象中的自我 挥霍付出了将来囊空如洗的凄凉代价 伤害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无能 所有人的行为都出自利己之心 幸灾乐祸是一种无能的残忍 嫉妒是破坏我们幸福的敌人 意欲只能通过智力这一缰绳加以引导 第二章 内在丰富才是拥有幸福的关键 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 我的拥有就在我身 闲暇是每个人生命存在开出的花朵 快感和享受从未给予你它所许诺的东西 自己扛起命运给予的负担和痛苦 仁爱使人重新认出自己的本质 以理性的行动防止更大的罪恶发生 第三章 自己思考得来的真理才最鲜活 阅读就是看别人如何思考 别碰那些畅销书 报纸是危言耸听家的乐园 多一个角度看世界 身体语言通透出话语的精髓 从未知到已知的强有力的杠杆 把握事物之间的关联 自己思考得来的真理才最鲜活 第四章 有压舱物的人生才能走出笔直和稳定的航线 取消愿望才会终止苦痛 乐观主义是一种虚假的学说 享受此刻才是人生智慧 命运发牌,我们出牌 智力源自我们本质深处 生活就是一场假面舞会 财富不是寻欢作乐的许可证 一个染病的君王还不如一个健康的乞丐 生命无法忍受静止带来的无聊 意识越清晰的人,越需要睡眠 第五章 人的一生是场战斗 节制欲望,接受失意 诚、信构成了富人保障自己财产的基础 名声是喂养骄傲心和虚荣心的昂贵食物 造作源于匮乏带来的恐惧 谦虚是另一种虚伪 生活简单,幸福增进 我以前也有与你一样的想法 智慧得益于反省 不幸时,请坚信这是命运 希望与绝望 鲁莽诞生于意欲的不受控制 不是人人都能骄傲得起来 憎恨与鄙视都不在我们的控制之下 第六章 他人对你的看法毫无意义 每个人都有一副按自己个性定制的面具 社交如同烤火 他人对你的看法毫无价值 改变别人不如利用他们 别期望从他人那里得到太多 高贵与出众的头脑无法理解常人的思量 礼貌之于人,犹如温暖之于蜡 真正的朋友会与你感同身受 大部分人都脱离不了“自我” 第七章 只有经历孤独才能达到卓越 卓越者在独处中享受自由 没有什么事情绝对偶然 意欲将琐碎的记忆贯穿在一起 打算成就伟业,就不要迎合现世 真正钻研某一学问的人不会站在课堂上 第八章 茅棚或王宫,人生归根到底都一样 童年的每一天都那么冗长 青年总是忍受着渴望的折磨 人到老年,内在拥有更加重要 没有理由将死亡当作人的彻底毁灭 茅棚或王宫,人生归根到底都一样 女性终其一生都是个孩子 第九章 爱情与婚姻的本质是种属的意欲 爱情根植于性欲 恋人间的爱慕实际上是新个体的生命意欲 种属的意欲决定了男人的花心和女人的专一 每个人都会寻找与自己相合的异性 情欲无法满足会导致悲剧性的结局 情欲的满足也是一种错觉 婚姻的本质是实现种属的利益 性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第十章 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视野 不要只把书本放在孩子手中 抚养的责任包含着服从的义务 教育不是把前人的知识塞进头脑 比起说教,榜样有更大的影响力 第十一章 文化艺术让你的想象力活跃起来 历史的每一页都显示着同一样东西 用字词把想象力活动起来 表达越简朴,印象越深刻 世界、人生并不能给予我们真正的满足 翻译永远无法发挥原文的效果 本色演出最能入木三分 只把形式完美地表现 最单纯的造型艺术 音乐是向心的尽情倾诉 美丽的风景如音乐 有思想的作品总是清晰、明了 第十二章 哲学如同从鲜花里提取的精华 打开认识普遍和特殊事物的大门 哲学如同从鲜花里提取的精华 世界首先经由我们头脑而呈现 愚蠢是人类的母亲 真理,总会有人站出来宣扬或保卫 天才的判断都直截了当、绝不含糊 知识因反复斟酌而变得更有价值 试读章节 我们的自身构成却永远不会改变。 一个人会在细节小事上疏于防备,从而表露出自己的性格。 从一个人对细微事情的处理方式,或者纯粹的举止态度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无限膨胀扩张、丝毫不顾及他人的自我。 一个人会忘记一切,绝对所有的一切,但却不会忘记他的自我,忘记他的本性。 性格是绝对无法改正的,因为人的所有行事都出自一条内在的原则。根据这一条内在的原则,在相类似的处境之下,一个人只能永远做出同样的事情,而不可能是别的。 假设我们想了解一个人在我们设想的处境中会如何作为,我们可千万不要以这个人做出的许诺和保证为凭据。因为就算这个人出自真心许下诺言和做出保证,但他现在谈论的事情却是他并不了解的。 我们只能通过考虑一个人准备投身其中的处境,以及这一处境与此人的性格的互相冲突之处以计算出他的行事。 对待一个我们精确了解的人,就像对待某样我们已经清楚了解其特性的物品一样:我们可以充满自信地预知能够期望这个人做出些什么和不能够期望这个人做出些什么。 而一旦发生所谓违反性格的事情,那只是因为人们在具体情形里错误认识自己性格所致。 在年岁、社会关系,甚至是知识和观点的可变外衣之下,隐藏着的是那同一个真实的人,全然不变,始终如一,就犹如藏身在甲壳里面的龟鳖。 一个人的性格只是在方向和材料方面似乎经历微调和修正,而这些微调和修正是一个人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和有了不同的需要所带来的结果。 一个人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一个人在某种情形下做出过某种行为,那以后在一模一样的情形再度出现时(当然,在此包括了这个人对当时情形的正确认识),这个人也会再度同样作为。 只要这个人是这样的人,那他必然就会做出所有这样的事。 人做出的行为和大自然每一存在物的发挥是一样的,都是严格受制于因果法则。 我们改变不了意欲所要争取的目标,而只可以改变意欲为实现其目标所采取的途径。 其实,只要意欲显现在某一个体里面,那意欲就是自在地存在,它因而就构成了这一个体的原初和根本的意欲活动。 这一个体意欲是独立于一切认知的,因为意欲是先于认知的。 意欲只是从认知那里获得动因——由于这些动因的作用,意欲持续地发挥其真实本性,并使这一本性得以显现出来。我们也就有了了解这一本性的可能。 意欲作为超越时间之物,只要它确实存在,那它就是不可改变的。 因此,每一个既定的诸如此类的人,在每一同样的情形之下,只能做出他在这种情形下做出的事情,而外在的这些情形本身也遵循着严格的必然性而出现。 所以,一个人一生中由大小事情所构成的现实人生轨迹就像一只座钟的运动一样被必然地预先确定了下来。 所有真正的功德和优点,不管是道德上的还是智力上的,不仅只具有物理的或者现实经验的根源,而且还有其形而上的根源。 这些功德和优点是先验,而非后验的。换句话说,这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获得的。因此,它们的根源并不只在现象之中,而是扎根于自在之物。 归根到底,每个人只是做出他本性之中亦即由他与生俱来的内在已经无法挽回地固定下来的事情。虽然智力才能需要得到发掘、修养,正如大自然的许多产品需要一番加工才可以让人们享受或利用一样,但在这两种情形里,任何修养和加工都不可以取代原有的材料。 所有只是学习得来的、后天勉为其难获得的亦即后验的素质——包括道德素质和智力素质——都的确不是货真价实的,是没有内容的表面功夫。 这一方面的证明甚至还包括所有人都相当重视每一个在某一方面表现出众的人的面相、外形,亦即这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所以,人们都盼望一睹这个人的风采。 这一世界不仅定夺了,人们下一辈子的福、祸——这些根据人们在这一辈子的善、恶而定——其实,在这一世界人们就已经得到了最后的审判,因为每个人根据其自身素质、做出的功德就已经同时获得了酬劳或耻辱。 一个人的个性(亦即他既定的性格和既定的智力)就像渗透力很强的染料一样,精确决定了这个人的所有行为和思想,甚至包括最琐碎的细节。 由于人的个性的缘故,一个人的整个人生轨迹,亦即他的内在和外在事情的记录,会显示出与另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截然不同的差别。 P3-6 序言 叔本华:唯真理是务 德国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ArthurSclaopenllauer,1788-1860)是大名鼎鼎的伟大思想家。俄国文豪托尔斯泰曾经说:“我一边读着叔本华的著作,一边就在想:这个人的名字怎么可能还没为人所知呢!这简直就是让人无法想象的事情!” 托尔斯泰说的是事实,虽然叔本华对众多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音乐大师瓦格纳对其推崇备至,特地把他的音乐名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献给了他;屠格涅夫、契诃夫、左拉、莫泊桑、托马斯·哈代,等等,都表达过对叔本华的崇敬之情;哲学家尼采则干脆称叔本华为“解放者”和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虽然叔本华在那些本身就是思想家的人的心目中,是天才的思想家,但是,叔本华的著作,却一直是曲高和寡。叔本华思想的精华是什么,叔本华到底为人类做出了什么思想贡献,泛泛大众是根本不了解的。叔本华高深的思想,与肤浅乐观的大众的思维,总是格格不入。 尽管在晚年,叔本华终于享有了迟来的名声,但在此之前,叔本华大半生都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 叔本华声名鹊起以后,并不意味着他的哲学从此深入人心。除了时来运转的因素以外,那种突然广受欢迎的现象,多少包含了大众追捧时髦的成分。叔本华的哲学,一如世间任何事物,经过流行的巅峰以后,就重新归于相对的沉寂。这固然与世人普遍肤浅的理解力有关——人们宁愿一劳永逸地接受令人舒服的乐观世界观,同时,也有这一方面的原因:那些无知者或者不负责任的入随意给叔本华哲学贴上荒谬、误人的标签,诸如消极厌世、悲观绝望,等等,而常人出于懒惰,未加考虑和研究就把叔本华的哲学认定为这个样子。毕竟,叔本华的哲学“唯真理是务”(叔本华语)。他直透事物本质的深刻,他的冷峻和毫不妥协,与常人肤浅、颠倒、虚妄的世界观格格不入。所以,叔本华的哲学,注定就是曲高和寡,它也只在少数思想深远的人们的头脑中扎根和传播。 在叔本华奠定名声之前长达六十多年不获承认的沉寂时期,叔本华从来不曾怀疑过自己的天赋使命。从早年起,他就笔耕不辍,随时把自己的所思记录下来,并整理成著作。在《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一书的序言里,他说:“真理是我唯一的指路星辰。”他只写出他认定为真理的东西,其他一切完全被置之度外。世人的不理解和排斥在他眼里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正所谓“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语)。 叔本华是位语言大师,他的思想形诸冷峻、简明、流畅的文字,每个字词都精确、讲究,但又不失自然,遣词造句莫不打上叔本华鲜明的思想和人格个性的烙印。叔本华在进行思想推论时,逻辑推理丝丝入扣,没有丝毫的牵强附会,细腻之处无不显示出其作为哲学家的深思和缜密。这样浓缩、冷静的文字,加上辛辣的幽默和讽刺,以及随手拈来的古代作家的思想精华,使叔本华的表述既严谨又不枯燥,既冷静又不乏想象力,既迂回曲折又不失畅快淋漓,既简朴又不失雅致——大自然与艺术在叔本华的著作里合二为一了。一切矫揉造作、晦涩模糊、假话空谈——这些刻意的语言游戏、在哲学著作里最常见的毛病——完全与他绝缘。甚至叔本华喜欢运用的比喻也显示了他思想的平实、不脱实际,因为这些比喻莫不取自人们日常接触的具体事物。当然,他对空洞抽象、花哨虚假的蔑视,肯定与他的深刻、丰富的思想有关。而这又直接归之于他与生俱来的、天才的认识力。另外,他用不着为金钱、虚名写作,他的不获承认反倒为他免除了名声的包袱。叔本华为他的巨著《附录和补遗》所引用的这一句拉丁文题头语“把整个一生都献给了真理”,确实就是他作为哲学家的一生的真实写照。现代主义文学家弗兰茨·卡夫卡说过:“叔本华是一个语言艺术家,仅仅因为他的语言,我们就应该无条件地读他的著作。” 叔本华早在25岁的时候就发表了他的《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这一著作至今仍是认识论的名篇。在1818年,他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时年才30岁。这部著作构成了叔本华哲学的核心。这部著作讨论了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和伦理学。整部著作就像德国作家托马斯·曼所说的,犹如一部交响乐作品。围绕意欲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内核这一核心问题,这部著作的内容涵盖大自然物理世界的各种现象和人的精神现象,从开始到结束,层层深入,首尾衔接,互为呼应而自成一体。世事人生莫不在其中矣。难以想象这部著作出自一个30岁的人之手!难怪叔本华被托尔斯泰形容为“无与伦比的天才”。可以说,叔本华的哲学在他30岁的时候,就已经完全成熟。他接下来的其他著作都是对这部著作的哲学观点的发挥和补充阐述。 在此后的时间里,叔本华接连写下了《论自然界的意欲》(1836)、《论意欲的自由》(1839)、《论道德的基础》(1840)。到1850年,叔本华一生中的最后一部巨著《附录和补遗》终于完成。这部著作的前十四章是叔本华对其已在《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提出并已阐明的基本哲学观点从更细的不同方面作了补充阐述,第十五章以后的内容则涉及更加广泛的话题,例如读书、文体、女人、自杀等。对叔本华哲学基本理论不甚了解的读者可以毫不费力地理解这些文章。 本书里面的哲言,取自叔本华以上的多部著作,是叔本华思想的结晶。哲言的内容比较广泛,所涉及的,绝大部分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叔本华的见解,却因其精深和独到,读来往往出入意表,让人过目难忘。 一句话,这部集合叔本华多方面精妙思想的哲言录,对任何想要了解思想家叔本华、想要见识真正高深的思想、想要对生活获得正确和深刻见解的读者,都是不容错过的。 韦启昌 2014年干澳大利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