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显志编著的《枭的天空》内容介绍:雕鸮,是鸮形目、鸱鸮科的一种猛禽。中国体型最大的猫头鹰,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性情凶猛、孤僻,经常单独活动。鸮与枭字通用,现在用来命名鸮形目猛禽。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外的世界各地,现存约140种,中国有24种。其中体型最大者是雕鸮,体长55—90厘米,站在那里就像一个小孩。体重40公斤左右。有长耳鸮、短耳鸮、红角鸮、纵纹腹小鸮、鹰鸮、仓鸮、草鸮、雪鸮等。雕鸮是全国大部分省区留鸟,分布在除海南、台湾以外的中国大部分地区。居住在山地、森林、平原、荒野、林缘、灌丛、疏林、高山、峭壁上。
它习惯在夜晚活动捕食,善于在林间飞行,白天躲藏在密林中的树枝上休息。它的食物种类很多,主要以鼠类为食,也吃其他兽类、鸟类、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等。
繁殖期为4—7月。在树洞、悬崖峭壁的凹处筑巢。每窝产卵2—5枚,由雌鸟孵卵,孵化期35天,雏鸟出壳后需要由爸爸妈妈共同喂养。
《枭的天空》是知名作家、鸟类学家肖显志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枭的天空》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一只猫头鹰与一个乡村男孩之间感人泪下的故事,在面对“剧毒农药”、“工业污染”、“偏执迷信”、“盲目逐利”等等人类的阴暗行为带给鸟类的重重灾难时,它与他忠于彼此、不离不弃、无私付出,共同经历与闯过了道道险象环生的难关。它控诉了人类短视行为对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的破坏,以及对人类自身的危害,深化了“保护环境”这一与人类、与动物都息息相关的可贵主题。
1.和风儿说话
风儿,会说话,还会跟你聊天。如果你有心事,就坐在树林里和风儿说话。特别是春天的风儿,柔柔的、轻轻的、软软的,让你有一种亲切感。
栗子坐在村头悬崖一块大石头上,和风儿说着话。
这个悬崖叫鸭嘴岩,就是说很像鸭子的嘴巴。巨大的峭岩探出去,让你联想到跳水比赛场上的跳台。
栗子坐在这里,会有风儿跑过来。
跟风儿说话,他会感到很有意思一风儿跟树叶说话,总是细声细语的,沙沙沙沙,肯定是有什么秘密怕被人听去;跟老松林说话,总是大吵大嚷,弄得松林很伤感,不停地呜呜哭;跟槐条林说话,像是在开音乐会,槐条们争先恐后吱吱吱地打起尖厉的口哨;跟小草说话,像是在哼小曲儿,小草们就随着小曲儿舞蹈……
然而,这让人轻松的一切没能使栗子的心情放松下来。
栗子,一个13岁的少年,刚刚上初中。学校不知为什么要把学生们从各村小学的班级打乱,重新分班。原来在一个班级里学习6年的同学一下子分开了,分到一起的没几个重新认识,面孔就像生字,心情就像老松林似的,只剩下呜呜了。虽然几个月过去了,新同学的脸熟悉了,可心还是摸不透,就像屁股下的石头,看到了它的表面,可看不透它的内瓤。
更让栗子焦心的是,在新班里至今还没有朋友。
原来在小学班里,都是一个村子的同伴,早上一起上学,晚上一起放学,走的是同一条山路,蹬的是同一条小河,玩儿的是同一个游戏……对同村的小伙伴,哪怕很小的一个细节都熟悉得像自己的手指,哪个指头是斗,哪个指头是簸箕,一清二楚。不是说“了若指掌”吗,就是这样——小镰一说话准是接人家的话茬,顺杆往上爬;老根儿一磕巴,准是在撒谎;小福子生气,一准儿咯咯地磨牙;小豌豆说话声跟猫儿似的,喵喵地哼小曲儿;何大壮如果隐藏啥秘密,一整天都不会说两句话……跟手指一样熟悉的小玩伴,怎么能分开呢?是啊!风儿你说,能分开吗?风儿好像答不上来这个比四则混合运算还要难的算术题,就踮着脚尖悄悄地从栗子身边走过。倒是有一股小风儿在艾蒿丛藏起来,扒开艾蒿,偷偷地瞄着栗子。
风儿也是有眼睛的。栗子这样想:唉!没有朋友的日子是最难挨的,没有朋友的日子什么滋味都没有,寡寡淡淡的,比没放盐的汤都难喝。
“风儿你说,我的新朋友在哪儿?”
藏在艾蒿丛中的风儿摇晃了下艾蒿,让栗子听到了它在念叨最原始的歌谣:
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栗子兀自笑了,这是幼儿园小嘎豆玩儿的,跟我说这个?我已经是中学生啦!风儿呀,我是问你我该咋找朋友。
风儿也笑了,它是围着栗子转了一圈笑的,让栗子感到耳朵麻酥酥的。
你敢笑我!
栗子说着追着风儿转圈,可怎么也追不上风儿。再说他也不敢追得太快,悬崖上的空地太小,跌到崖下可不是好玩的。
他朝崖下望望,一块云朵在飘。我要是孙悟空就好了,站在云朵上,一纵身就十万八千里。再不,像鸟儿一样有一双翅膀……
咦!翅膀……一双翅膀撞入栗子的眼帘——
半空中,一只大鸟,是的,是一只大鸟。怎么这样飞呀?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歪歪斜斜地朝下坠落。不是很快地坠落,好像大鸟还在挣扎,虽然翅膀扇动着,可还是不能把它的身体托上去。
风儿,快帮帮大鸟!把它托到天空中去。
鸟儿的飞行,是因为风儿托着翅膀,可现在风儿怎么托不起来大鸟啊!风儿要是不帮忙,大鸟会摔死的。大鸟坠落着,坠落着……在栗子的视线里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最后大得让他倒吸一口冷气,后退了两步——鸟儿大得让他不敢相信,个头比幼儿园的小嘎豆还要大。
挣扎着的大鸟没能阻止自己往下掉,最后坠落到艾蒿丛里。
呀!鸟儿是在天上飞的,咋会掉下来呢?P2-5
一种充满鲜活气息与奇异魅力的文学类型正在异军突起,那就是动物文学。顾名思义,动物文学就是以形形色色的动物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不要认为动物与我们的距离很远,穿越漫长的时光,今天森林中的野狼、猕猴、熊猫都曾经是与我们的祖先朝夕相处的“伙伴”,都曾经在大自然设定的“森林法则”中繁衍生息。如若不然,为何动物的每一次喜怒哀乐,都能唤起我们灵魂深处相同的感动?
你瞧,草原上,各种动物都必须各司其职,这样生物圈才能够循环不绝。旱獭是以草类为食的动物,但同时传播着种子。不过,如果旱獭的数量太多,草原就会不胜其“烦”。好在大自然还创造了狼,狼以旱獭为食,让旱獭的数量无法在激增中失控。一旦人们为了获取皮毛与保护牲畜而完全消灭了狼,那么草原就必将在旱獭的肆虐中不断消亡。
永远不要忘了,人类同动物一样,都是地球母亲的孩子,母亲为我们制定了无法逾越的规则。人类社会犹如纷繁复杂的谜团,置身其中的你我,是否会时常觉得无法把它看透?然而,从动物文学中,你会发现这样一个世界:与我们的人类社会相比,它既迥然不同,又似曾相识。它远离了那无尽的虚伪与矫饰,其中的每个动物,无论是奔跑着的羊,还是不服输的狼,都活得那么单纯与真实,他们都是大自然这幅画卷中最原始、最清晰的影像。走近它们,聆听它们,与它们做朋友,我们将更明白这世界,更懂得我们自己。
放眼当前,我国的动物文学仍旧是一座尚未充分挖掘的宝库。这主要是因为:受我国目前科技与资源的局限,人们对于动物的了解还太少,甚至在许多时候,出于利益的因素,人们都无法与动物和谐相处。其次,潜心于它的作家,以及社会各界对它的关注与投入,真的太少了。长此以往,造成了新作、力作乏善可陈的局面,不断再版寥寥可数的旧作,成了不得已的选择。对此,本着高度的职业精神与社会责任,我们感到自己有义务、也有力量来为动物文学开辟一片超越以往、突破障碍的新天地。
《名家动物文学典藏书系》是我国第一套选取动物文学名家最新力作予以收录的丛书。我们力邀了国内笔锋精湛、造诣深厚、硕果累累的知名作家陆续执笔。这些作品新鲜出炉、饱含心血、百炼成钢,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首次以结集出版的方式与读者见面的精华。丛书中的作品长短皆有、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其中既有轻松愉快的场面,也有含蓄深沉的意蕴;既有荡气回肠的悲壮,也有咏叹不尽的忧伤;既有奋发图强的励志,也有绵绵不绝的柔情。一个人的少年时代,不能没有动物文学的陪伴。而这套丛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会带给你一份小小的惊喜;每一处装帧设计的细节,都体现着我们对读者朋友的体贴。如果你还有更新的想法、更多的建议,那么欢迎你来电来函交流,让我们在动物文学的世界中并肩携手前行。 测绘出版社文化生活出版分社
2013年6月
后记
鸟儿,飞上生态儿童文学的天空
写完这本鸟类小说,我首先要感谢测绘出版社文化生活出版分社赵强社长的慧眼,也是他早有心理准备。虽然我们第一次见面,但他一听我的创作阐述,当即就拍板定下我的两本动物小说,而且是出版社的主打产品《名家动物文学典藏书系》。
我虽然已经出版了百部文学图书,对反映社会生活题材的作品创作也懈怠了,可对于写野生动物的鸟类,依然兴趣盎然。我现在的主要精力是野生鸟类摄影,从2005年至今已有7年光景了。购置摄影器材花掉了21万元。拍摄野生鸟类图片30多万幅,拍摄到的鸟类300多种。足迹遍及南至台湾、北至内蒙古、东至丹东、西至广西的广大区域。先是因为有糖尿病,要锻炼身体,后来才发现拥有这么多的野生鸟类图片和接触鸟类的经历,是我的巨大财富,创作生态儿童文学的财富。可以说,到现在,中国内地还没有一本专门给孩子们写的关于鸟类的图文并茂的图书。于是,我感到自己7年来的野生鸟类摄影没有白搭,是在给我创作生态儿童文学积累素材。
生态儿童文学这个概念,迄今为止也许是我在中国第一个提出来的。“儿童幽默小说的概念,具体是由谁最早提出来的似乎无真实记录,所以无从查找和考证。但在儿童文学作家圈内,儿童文学作家肖显志声称是他第一个提出此概念的,并下意识地创作了一系列幽默小说。此种说法如无新的证据进行否定,那么似乎可以接受。因为肖显志不仅创作数量巨大,而且也喜欢提出一些概念,如东北的小虎队团队。”(《中国儿童幽默小说的生态格局》刘子君)。今天创作鸟类动物小说,从属生态儿童文学,就是想与大家共同探讨、实践,共建生态儿童文学。
生态文学并不仅仅是单纯地描写自然的文学,它与传统的描写自然的文学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即主要探讨和揭示的是自然与人的关系,表现自然对人的影响、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自然万物与人的联系、人对自然的破坏、人与自然的融合等。那么,生态文学就是反映“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文学。生态是一种自然的存在,文学是人学,生态儿童文学就应该是把儿童文学放在生态创作环境里的作家“生态精神”表现。要达到生态与文学的交融,作品就要从自然生态中选取和使用情感符号。写动物不过是从另一角度来表现人。每一位儿童少年读者都能从你的作品里的动物身上反观自己,并受到强烈的精神感染与道德洗礼。
生态儿童文学的精髓应该是人类与大自然共存共生。从全球范围来说,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着眼,特别是认识到人类的生存最终是依赖于自然的。至少从工业文明以后开始,人类的生存就已经严重地违反了自然规律,干扰了自然的程式,人类便已经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为此,以此作为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要充分蕴含生态思想精髓。 我并不是夸大生态儿童文学,要创作好生态儿童文学,作者必须有心系全人类的情怀和观念,拥有全人类的思维,拥有全球大同的思想。这是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任务和目的所确定的。以鸟类为表现载体的生态儿童文学创作是我今后的使命。鸟儿与人类是没有国界的公民,鸟儿共同一个地球家园,它们首先实现了“没有国界”的大同。要想建设生态地球村,就必须拥有“地球村思想”,才能建设地球生命共同的家园。这是生态儿童文学所要肩负的重任。
一谈到生态,人们自然会想到自然环境、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环境问题与战争问题排列同一位置。战争总有一天会得到制止、结束,可环境危机却时时在加重,不可遏止。那么,儿童文学作家有责任用儿童文学来唤起当代青少年保护环境的良知,培养他们成为新世纪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主人。这就需要儿童文学作家把环境保护意识融入生态儿童文学作品中,以生态文学的视角来诠释生态儿童文学作品的精神指向,让生态儿童文学从呼唤儿童的环境意识,到逐渐渗透到儿童的意识之中,达到启迪儿童的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的目的。
写完雕鹗、鹞鹰,还有金雕、丹顶鹤等鸟类小说,向着生态儿童文学道路匍匐的信心更加坚定了——是因为有测绘出版社的共识与扶植,还有我自己对鸟类深切的爱。于是,在我的视线里,生态儿童文学的小树苗在《名家动物文学典藏书系》这片土地上栽植、成长、茂盛,拓展成森林……
肖显志
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