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部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综合中西古今资源,全面论述生态美学这一崭新美学理论形态的论著,全书论述了生态美学的产生、理论指导、中西资源、理论内函以及发展路径。
本书的写作具有学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学相长的成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生态美学导论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作者 | 曾繁仁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内首部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综合中西古今资源,全面论述生态美学这一崭新美学理论形态的论著,全书论述了生态美学的产生、理论指导、中西资源、理论内函以及发展路径。 本书的写作具有学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学相长的成果。 目录 导言:生态美学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一 生态美学的研究意义 二 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的发展历程 三 代表性论著 四 今后生态美学的建设与发展 五 研究方法 第一编 生态美学的产生 第一章 生态美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 一 人类已经走在交叉路口上——人类由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觉醒的开始 二 《增长的极限》——人类应该选择另一种发展模式 三 人与自然的崭新关系——从“祛魅”到部分“复魅” 四 我们已处于后工业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时代 五 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的现实紧迫性 第二章 生态美学产生的哲学与文化背景 一 由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整体的转型 二 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的提出——由传统认识论到当代存在论的转型 第三章 生态美学产生的文学背景 一 现代生态批评产生的文学基础 二 文学生态批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三 生态批评的原则与主要特征 四 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文学批评 第二编 生态美学的理论指导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 一 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实践存在论的生态理论 二 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创新理论中有关生态文明的论述 三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生态理论建设中的基本贡献 第三编 生态美学的西方资源 第五章 生态美学的西方资源 一 西方18世纪以来的生态美学资源 二 海德格尔的生态审美观 三 西方20世纪兴起的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 四 生态神学与对《圣经》的生态美学解读 第四编 生态美学的中国资源 第六章 《周易》与儒家的生态审美智慧 一 孔子与其他儒家代表人物的古典生态智慧与生态审美智慧 二 《周易》中“生生为易”的生态审美智慧 第七章 道家与佛教的生态审美智慧 一 道家的生态审美智慧 二 佛家的生态审美智慧 第八章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生态审美智慧 一 “国画”是一种中国特有的“自然生态艺术” 二 “国画”在绘画的透视上运用一种特有的异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焦点透视”的“散点透视法” 三 “国画”的“气韵生动”的重要美学原则是将大自然作为有生命的灵性之物加以描绘 四 “国画”特有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来源于中国古代生态智慧“天人合一”的思想 五 “国画”所追求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艺术目标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 六 “国画”的“意在笔先,寄兴于景”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友好关系 第五编 生态美学的内涵 第九章 生态美学的内涵(上):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一 马克思实践存在论哲学的指导 二 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的内涵 三 中国古代的生态存在论审美智慧 四 生态存在论视野中的环境美学 第十章 生态美学的内涵(中):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 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生态系统的审美 二 生态美学研究的生态现象学方法 第十一章 生态美学的内涵(下):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 一 生态审美本性论 二“诗意地栖居” 三 四方游戏说 四 家园意识 五 场所意识 六 参与美学 七 生态文艺学 八 生态审美的两种形态:阴柔的安康之美与阳刚的自强之美 九 生态审美教育 第六编 生态美学的文学作品解读 第十二章 生态美学的中国作品解读 一 《诗经》的生态美学解读 二 回望家园:《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生态美学解读 第十三章 生态美学的外国文学作品解读 一 英国《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美学解读 二 《白鲸》的生态美学解读 第七编 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 一 关于生态美学的学科建设的反思 二 必须将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牢牢地奠定在生态存在论哲学观之上 三 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 四 生态美学的今后发展 五 关于生态美学建设的中国化之路 主要参考书目 索引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