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导论
纪伯伦文学创作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一)汉语世界纪伯伦作品的译介和研究
(二)汉语世界纪伯伦作品经典地位的确立:文学史中的纪伯伦
(三)英语世界纪伯伦作品的出版、译介和研究
(四)东西方文化想象中的纪伯伦:汉语和英语世界的“纪伯伦形象”比较研究
(五)国内纪伯伦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研究方法、学术创新和现实意义
(一)以文本个案研究为出发点,进行理论探讨
(二)文化间性视角
(三)宗教学视角——兼谈中国民间的纪伯伦阅读
撰写目标
第一章 纪伯伦文学创作的思想与文学背景
第一节 思想背景:“神圣”的失落与记忆
一 作为生命存在方式的“神圣”
二 现代社会“神圣”的失落与记忆
第二节 与纪伯伦文学创作相关的文学背景描述
一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最初10年的美国波士顿文学和东方想象
二 美国现代主义运动和“小杂志”
三 阿拉伯现代文学与纪伯伦的文学创作
第二章 纪伯伦文学创作的“精神三变”
第一节 纪伯伦的生活历程和文学创作
一 积淀期:早期阿拉伯语文学创作(1905—1911)
二 初创期:双语文学创作(1911—1921)
三 高潮期:英语文学创作(1921—1931)
第二节 负重的骆驼:早期阿拉伯语文学创作中的“东方书写”
一 负重的东方
二 “爱与美”的救赎
三 “爱与美”的化身:作为救赎之地的东方
四 早期阿拉伯语文学创作中“东方书写”的原因解析
第三节 革命的狮子:双语文学创作中的“东方书写”
一 “暴风雨”的隐喻
二 与早期阿拉伯语作品中“东方书写”的比较研究
三 “个体/社会”模式的文化解析:兼与同时期英语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
第四节 纯真的孩童:英语文学创作的超越性关怀
一 “圣经文体”与纪伯伦的文学创作
二 “英语写的叙利亚文学”:文化间性视野中的“圣经文体”
三 “圣经文体”与纪伯伦英语文学作品在美国的接受
第三章 “神圣”的精神探索:从《疯人》到《人子耶稣》
第一节 《疯人》:颠覆制度化的“神圣”体系
第二节 《先行者》:颠覆之后的反思
第三节 追溯生命的神圣:《人子耶稣》中耶稣形象的隐喻意义
一 数字“7”的隐喻
二 作为神圣时间的历史循环
三 生命的神圣:耶稣形象的隐喻意义
第四章 建构新的“神圣”:爱、美与生命
第一节 《大地之神》中的爱、美与生命
一 死亡与神圣
二 围绕“神圣”展开的对话
三 爱是生命:神性寄寓肉身
四 爱是美:神性寄寓感性
五 作为神圣生命体验的“爱、美与生命”
第二节 文化间性视野中的“爱、美与生命”
一 “纪伯伦风格”:一种“间性状态”
二 现代西方“语境化”的苏非与纪伯伦的文学创作
三 感性与神性:在现代西方生命之流中追溯神圣
四 偶在的真实与神性的和谐:“泛神论”思想与审美观探讨
第五章 生命的证词:“神圣”作为生命存在方式
第一节 早期波士顿生活:“先知”理想自我的形成
一 “理想自我”形象的范型
二 “理想自我”形成的现实契机
三 先知:“理想自我”形象的形成
第二节 生命的证词:“神圣”生活方式的选择
余论 只是一个“起点”的纪伯伦
附录 论文补遗
参考文献
纪伯伦作品、书信和传记资料
其他中文文献
其他英文文献
网上资源
学位论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