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陵墓不但隐藏了历史的无数秘密,它的繁荣与式微其实也暗合了历史的流变与大势。这部长篇散文《皇陵破》是关于帝陵及其命运的书籍,它试图通过观察帝陵命运的流变,让我们找到解读这种命运的另一个着眼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皇陵破(市文物局长手记)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庞联昌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帝王陵墓不但隐藏了历史的无数秘密,它的繁荣与式微其实也暗合了历史的流变与大势。这部长篇散文《皇陵破》是关于帝陵及其命运的书籍,它试图通过观察帝陵命运的流变,让我们找到解读这种命运的另一个着眼点。 内容推荐 作为记载历史的另一种形式,帝王陵墓保存着最为完整、最为真实、最为生动的历史文化信息。作为历史的微缩景观,帝王陵墓的经历又暗合了历史的兴衰和流变。因此,在探寻历史文明的轨迹和文化传承的脉络时,帝王陵墓成为我们触摸历史大势的表情符号。 殷墟遗址,保留着中国最早的文明记忆;秦陵和壮观的兵马俑,体现了一个帝国最壮观的国家行动;“金字塔”般的西汉帝陵群,贯通了十几世帝王的梦想;东汉、曹魏、西晋、南北朝时期诸种形态的皇陵,隐藏了帝王们复杂微妙的心思;唐代帝陵的龙脉和大势,凸显了一个帝国的威势和尊严;北宋帝陵的葬式背叛,传递出宋王朝的雄心与理智;南宋帝陵的日渐式微,承载着一个没落王朝的颓势和叹息;明清帝陵的山水形胜,凸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大观。 本书从殷墟发现的商王后期陵墓开始,对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帝王陵墓的风水选址、规划理念、礼制建筑及出土器物等进行了扫描,特别是对历代帝陵的风雨际遇包括盗墓历史进行了揭示,让我们看到了皇陵的真实命运。 目录 商王陵殷墟里的沉寂喧嚣/001 一、时光深处的血腥和沉没/002 二、殷墟之掘/004 三、史记,从甲骨开始/006 四、司母戊大方鼎的传奇经历/007 秦始皇陵最壮观的国家行动/011 一、在雍城遗址透视始皇先祖的雄心/012 二、从“依山傍水”的风水论说起/014 三、秦始皇陵,最壮观的国家行动/015 四、透过《史记》拨开秦陵的迷雾/018 五、秦陵破/020六、深处的剑光/022 汉长陵对未央宫的翘首眺望/025 一、汉长陵,以眺望未央宫的姿态开始/026 二、隆丧厚葬,西汉帝王的经国大事/028 三、汉兵马俑的表情/033 吕后陵帝王冢的气势/035 一、吕后陵,尽显帝王气象/036 二、以掘墓的方式泼洒国恨/037 三、吕后陵墓的遭遇/039 四、皇后之玺的踪迹/041 汉霸陵两百年后的伤痛/044 一、“依山为陵”的初衷/045 二、永远的“背母顶妻”/047 三、两百年后的伤痛/049 四、汉俑散/050 五、漫漫回家路/052 汉茂陵半世纪的大兴土木/054 一、半个世纪的大兴土木之后/055 二、走进茂陵邑的人物/057 三、茂陵之盗/060 四、武帝汗血马的踪影/062 汉延陵兴废后的营作/065 一、延陵的半途而废和再度营作/066 二、毁民冢而为昌陵/068 汉原陵两千年的隐匿/071 一、近两千年的隐匿/072 二、汉陵痛/074 三、北邙山又破/076 四、洛阳铲/077 曹操冢心机的无奈/081 一、在皇土里攫取军需/082 二、父子诏令/083 三、似乎完全解开的秘密/085 四、曹操秘葬以后/088 晋武帝陵镢头掀开的隐秘/090 一、三代四司马/091 二、公元249年的谒陵以后/093 三、绊住镢头的线索/095 北周孝陵塌陷的千年迷惑/098 一、历史分流之后/099 二、坍塌的千年疑惑/101 三、1400年后的重见天日/104 四、盗墓为考古助推/106 隋炀帝陵没有陵号的皇陵/110 一、隋文帝泰陵的风水和传说/111 二、狂身无留一陵号/113 三、为了大运河的贯通/115 四、封培先皇陵/118 唐昭陵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园/121 一、高祖李渊遗诏之后/122 二、蜿蜒跌宕的唐陵山/124 三、匪祸唐帝陵/126 四、《兰亭序》的可能/128 五、昭陵六骏的离散/130 六、1990年的雷声/134 七、九年后的发现/137 唐顺陵以帝王的葬制续建/142 一、从李弘的恭陵开始/143 二、对先祖的不断追封/146 三、顺陵的续建和后来/148 四、顺陵天禄的情态和魅力/150 唐乾陵仰卧在历史深处的佳人/152 一、梁山的情态/153 二、选址的论争与传说/155 三、《述圣记》碑上的爱情密码/157 四、武皇的报复/160 五、武则天归葬乾陵的心理透视/163 六、无字碑的八种可能/165 七、隐藏在地宫里的秘密/167 八、乾陵的损毁修葺/168 唐庄陵石翁仲的身首分家/172 一、翁仲的前世今生/173 二、1997年的身首分家/175 三、盗墓产业的迅速形成/178 宋永昌陵百年后的劫难/18l 一、皇陵上的试验/182 二、百年后的劫难/184 三、寄托给陵号的愿望/186 四、盗墓奇术/189 宋永佑陵皇陵残歌/192 一、宋徽宗的哀怨/193 二、潦草的帝王陵/194 三、宋陵残歌/196 四、防盗之道/198 明定陵以国家的名义发掘/202 一、十三陵中的地利人和/203 二、在万历皇帝默许之后/204 三、定陵之掘/207 四、千年苦心/210 清东陵光艳后的伤痕/213 一、清东陵的“龙穴砂水”/214 二、清东陵里的长幼尊卑/217 三、1787年的修缮/219 四、裕陵的魅力/221 五、清东陵之殇/223 帝物归落谁手——被盗器物的命运和归宿/227 一、“前世图书古物,遂传人间”/228 二、“学士大夫,集古稽古”/230 三、“尚遵祖宗典制,籍收官库”/232 四、“贪残中有雅趣,雅贿日盛”/233 五、外贼劫掠/235 六、走私的暗流/236 七、回流的苦涩与尴尬/238 后记/241 试读章节 司母戊大方鼎是殷墟出土的6000多件青铜器中最大,纹饰最为精美,经历最为奇特的一个。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队被迫停止了殷墟的发掘。当地村民为生活所迫,不时有人到地里寻找宝物。1939年3月19日上午,安阳市武官村村民吴希增在吴培文的地里钻探,当钻到地下十多米深的时候,探铲触及到一个硬物,吴希增意识到地下有东西。当天夜里,吴希增和吴培文来到地里挖掘,只见一枚方鼎横斜在土里,鼎的体量太大,两个人怎么弄,鼎就是不动。无奈,他们掩埋了现场。第二天,吴希增和吴培文约来了四十几个乡党,用麻绳绑住鼎足,在洞口上搭了一个架子往上吊,鼎升起来不到两三米,绳子突然断裂,他们无功而返。第三天晚上,村民们再次来到地里,这回边吊鼎边在鼎下面填土,终于把这座方鼎弄了出来。 这座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30多千克,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后来依此命名为司母戊大方鼎),有四根圆柱形鼎足。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器物,村民们为之一惊。 武官村发现青铜重器的消息不胫而走,先是日本人打起了青铜鼎的主意,在安阳飞机场驻扎的日军警备队长黑田荣次迫不及待地要看看这个宝贝,而且日伪宪兵队多次寻找。不久,北京的古董商人也来秘密探访,并愿意以高价收购。无奈之下,村民们只好将这座方鼎择地掩埋。 几年后,抗战胜利。1946年6月,村民重新挖出方鼎,存放在安阳县政府。1946年10月,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过60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运抵南京,蒋介石指示拨交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 1948年夏,大鼎首次在南京公开展出,蒋介石亲临参观并在鼎前留影。蒋介石溃逃台湾时,曾想将此鼎运往台湾,因为运输难度太大,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 这座司母戊大方鼎立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此耳复制补上)、方腹、四足中空,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鼎身四面中央没有纹饰,其余部位图饰精美,在云雷纹之上,每个部位的主纹饰形态各异。鼎的四面以饕餮纹饰为主;扉棱装饰在四面交接处,扉棱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个鼎足的纹饰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后来测定,司母戊大方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其他0.8%,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司母戊方鼎的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是谁铸造了这样一座巨鼎?用来祭祀谁?“司”是祭祀,“母”是母亲,“戊”一定是谁的母亲。而甲骨文中记载共有4位商王的配偶为“戊”。可是这个被祭祀的“戊”到底是谁呢?专家们对比妇好墓中出土的两个方鼎,其中一个名为“司母辛鼎”,与司母戊方鼎合金配比情况极其相似,这座司母戊鼎很可能就是与妇好墓鼎同时代生产的器物。而史书上和甲骨文都记载着,妇好正是武丁的王后,这尊司母戊鼎应该就是武丁王的儿子铸造出来祭祀母亲“戊”的器物。 殷墟先后出土了6000多件青铜器,而安阳周围并没有高品位铜矿以及冶炼青铜所必需的锡铅矿石,3000多年前,商代人是怎样铸造出如此精美的器物的?学者研究发现,商代的工匠们已经学会了在矿石的产地进行冶炼粗加工,然后把加工过的粗铜、粗锡、粗铅运到安阳,再进行配比熔炼。而当时的铜矿石很可能是在长江流域的江西、安徽一带开采的,锡、铅矿藏则来自江西一带。有人甚至推测,这些金属物质来源于商的对外战争。2003年,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铸造青铜器的作坊和一个口径1.6米的铸造内范,商代人拥有的冶金水平和艺术创造力让人叹服。 建国后,司母戊大方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调拨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为了配合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先期评估,2005年9月下旬,司母戊大方鼎由中国历史博物馆运回河南安阳展览四个月,开展当天,安阳万人空巷、热闹非凡,人们像过节日一样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 2006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立陶宛召开,会议没有辜负国人的期待,安阳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文化遗产。 P8-10 后记 帝王陵墓是中国历史的一道微缩景观,它隐藏了过去岁月的无数秘密。千百年来,善意探究的目光和恶意觊觎的心思同样炽热而长久。正因为如此,有许多埋藏在皇陵深处的历史玄机和密码被抽丝般地剥离出来。 在近二十年的文物工作实践中,我感到除了风水地望、礼制建筑、陪葬形式、墓葬制度等蕴含的大量历史文化信息之外,皇陵的风雨际遇也是观照帝王陵墓的重要符号。因此,我用大量的笔墨实录扫描了皇陵的风云遭遇。 在成书的过程中,我参阅了《中国通史》《中国盗墓史》《中国历代帝王陵寝》《唐代帝王陵墓》《武则天与唐高宗新探》《考古中国》《来龙去脉》《中国大历史》《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谜》和《探秘中国盗墓》等书籍和资料;王保平、葛洪、边江亭和王伍军先生提供了部分照片;穆涛、袁方、梁安和、严冬、黄海、王佩玲和陈柔荑先生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知识和视野所限,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瑕疵和疏漏,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