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世界文学传世经典,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倾力推荐,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喻旭初领衔,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亲笔导读!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编年体通史。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主编,历时十九年。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将其命名为《资治通鉴二》。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止周世宗显德六年,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兼顾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料,塑造了鲜明生动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本书适合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阅读。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史学史上涵盖时间最长的编年史巨著。宋神宗赵项对司马光“叙国家之盛衰,著生民之休戚”的编写宗旨极为支持,因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特赐书名《资治通鉴》,还亲自为该书写了序文。
全书以帝王将相为主线,记录历代王朝的政治措施以及重要人物的有关事宜和言行,同时涉及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
四 秦王政扫平六合
1 身世疑云
秦昭襄王的太子赢柱的正妻叫华阳夫人,她没有儿子,而太子的一个妾有一个儿子,叫赢异人。赢异人作为秦王的庶孙,被送到赵国做人质。由于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人对异人也就很不好。异人的车马及日常供给都不充足,他郁郁不得志。
周赧王五十八年(公元前257年),阳翟大商人吕不韦来到邯郸,看到了赢异人,就说:“奇货可居啊!”
于是,吕不韦前去拜见异人,对异人说:“我可以扩大你的门庭!”
异人笑着说:“你先扩大自己的门庭吧。”
吕不韦说:“我的门庭要靠你来扩大。”
异人觉得吕不韦话里有话,就邀他一起坐下深谈。
吕不韦说:“在你兄弟二十余人中,你排行居中,不太受宠幸,又长期在外国做人质。现在秦王年事已高,一旦太子即位,你很难争得继承人的位置。”
异人问:“那怎么办?”
吕不韦说:“太子宠爱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确立嫡子继承人的,只有华阳夫人。我吕不韦虽然贫穷,但愿意花千金为你去游说,让她立你为继承人。”
异人说:“如果你说的能实现,我愿意分割秦国与你共享。”
于是,吕不韦拿出五百金给异人,让他去结交宾客,又用五百金购买了奇珍异宝,自己带着西行到秦国。
吕不韦先通过华阳夫人的姐姐的门路,把异人推荐给华阳夫人。他拼命称赞异人贤明,宾客遍天下,又说异人常常思念太子和华阳夫人,简直把华阳夫人当做自己的上天一样。
华阳夫人被感动了。接着,吕不韦又通过她姐姐劝谏华阳夫人道:“靠容貌侍奉别人,等年老色衰时,宠爱就会减退。现在华阳夫人虽然得到宠爱,却没有儿子,要是不趁着这时候为自己立一位嫡子,等到色衰宠爱减退时,那就想说一句话都不可能了。”
他提醒华阳夫人,如果收异人做自己儿子的话,不但是帮助异人取得嫡子之位,也是为自己巩固了地位。
华阳夫人觉得有理,就找机会对太子哭诉:“儿子异人绝顶贤明,人们都称誉他。我不幸没儿子,想把异人立为儿子,使自己有个依靠!”
太子答应了,给华阳夫人刻下玉符,约定立异人为继承人,给异人送去丰厚的财物,并请吕不韦辅佐他。异人的名声从此在各国盛传开来。
吕不韦娶了邯郸一位绝色美女,知道她已经怀孕后,一次有意让异人见到了她。异人果然动心,便向吕不韦索求。吕不韦先假装动怒,但不久后又将她献给了异人。这位女子怀孕一年后生下了儿子,取名赢政,异人就把她立为正室夫人。
邯郸被秦兵围困期间,赵国人想杀死异人,异人和吕不韦将六百金送给看守,脱身逃到秦军中,得以回国。
因为华阳夫人本是楚国人,于是异人身穿楚国服装去拜见她。夫人看了很高兴,承诺将会把异人当亲生儿子对待,并将他改名为“楚”。
2 赢政即位
异人登上王位的征途远比预计的还要顺利。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秋,昭襄王去世,太子赢柱继位,就是秦孝文王。次年(公元前250年)十月初四,孝文王正式登上王位,但在位仅三天就去世了,他的儿子赢异人继位,是为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吕不韦出任秦国相国。
这一年,东周君与各诸侯国谋划共同攻击秦国,秦王派吕不韦统率军队灭了东周,周王朝至此灭亡。秦庄襄王封吕不韦为文信侯,将河南洛阳十万户封给他。
秦庄襄王在位期间,秦军不断出击,攻打崤山以东各国,攻城略地,所向无敌。距离秦国最近的魏国和韩国首当其冲,尤其苦不堪言。
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魏安厘王迫于压力,只好从赵国请回了信陵君无忌。信陵君是魏安厘王的弟弟,但一向不被信任。当初为了解邯郸之围,信陵君盗出了魏王调兵的虎符,助赵国大破王龅所率的秦军。之后信陵君害怕被加罪,便一直留在赵国。但信陵君在列国间的声望却与日俱增。
这次魏王表示尽释前嫌,信陵君重新出山,使得魏国人心为之一振。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又重新担任魏国的上将军,都纷纷派兵援助魏国。信陵君于是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秦将蒙骜的军队,并一直追击到函谷关,秦军吓得闭关不敢迎敌。
就在这一年,秦庄襄王去世。年仅十三岁的儿子赢政即位,一切政事都由相国吕不韦裁断。
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小男孩会成为后来被尊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3 大权独揽
秦始皇帝九年(公元前238年),秦王赢政举行成年加冠礼,开始佩带宝剑。
当初,赢政即位时年纪尚小,太后赵姬时常与文信侯吕不韦私通。眼看赢政渐渐长大,吕不韦担心此事败露,给自己招致祸患,就将自己的舍人嫪毐假充宦官带进宫,进献给太后。太后非常宠爱嫪毐,和他生了两个儿子,并封嫪毐为长信侯,国家政事都由他决定。
于是,渴望亲政的赢政和嫪毐之间的矛盾也就不可避免了。有人告发缪毒其实并不是宦官,赢政于是下令捉拿嫪毐。缪毒非常惊恐,就盗用御玺,假托秦王之命调兵遣将,企图作困兽之斗。赢政派昌平君、昌文君发兵讨伐缪毒,在咸阳展开大战,斩杀叛军数百人,缪寡在兵败逃亡时被秦王的军队抓获。
于是赢政下令诛灭嫪毐三族,并将缪毒党羽全部处以车裂,灭杀这些党羽的宗族,嫪毐的门客被放逐到蜀地的共四千多家。
事情很快牵连到吕不韦。秦王赢政因为吕不韦有帮助先王的功劳,不忍心杀他,只是让他离开首都咸阳,回到自己的封地去。
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纷纷前往拜访吕不韦,车马络绎不绝。赢政又不放心起来,就写信给他说:“您对秦国有什么功劳,秦国要封您在河南享有十万户封地的收入呢?您与秦国有什么亲近关系,我要称您‘仲父’呢?您还是携带家属前往蜀地居住吧!”
吕不韦自知秦王到底也不会放过自己,终于在秦始皇帝十二年(公元前235年)饮毒酒自杀身亡。他的家人暗地里把他埋葬了。赢政下令,吕不韦的舍人凡是参加了哭吊的,一律驱逐、流放,并说:“从今以后,把持国家政事,而像缪毒、吕不韦一样无道的,全家抄没,缪毒、吕不韦就是他们的榜样!”
在放逐嫪毐、吕不韦的门客的时候,秦国宗室想借机把问题扩大化,便建议说,从各诸侯国到秦国来的人,都是在为自己谋求私利,或者是在为本国君主来游说和挑拨罢了,请秦王将他们一律驱逐出境。秦王于是下令全国实行大搜索,驱逐外来人口。楚国人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
李斯在临离开前上书秦王,追溯秦国的历史,认为秦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君主都是依靠客卿而建功立业的。不是秦国出产的物品,很多被秦王所喜爱,那么选拔人才的时候,又何必非秦国人不可呢?现在抛弃秦国以外的人才,使他们去帮助敌国,为各诸侯效力,这真是把武器借给入侵者,把粮食送给盗匪了。
赢政于是召回李斯入见,恢复他的官职,并撤销逐客令。
秦王与李斯长谈,采纳了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辩士携带珠宝游说诸侯。对各国的人才,可以收买的就加以收买,不能收买的就派刺客谋杀,设计离间各国的君臣。
P17-23
知识链接
[本书概述]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史学史上涵盖时间最长的编年史巨著。宋神宗赵项对司马光“叙国家之盛衰,著生民之休戚”的编写宗旨极为支持,因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特赐书名《资治通鉴》,还亲自为该书写了序文。
全书以帝王将相为主线,记录历代王朝的政治措施以及重要人物的有关事宜和言行,同时涉及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
书中尤其重视为君之道,用大量篇幅记载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贤明政治,也详细描述了乱国之君丧权辱国、涂炭生灵的经过,提出了“国之治乱,尽在人君”的观点,并告诫君王:只有推荐贤能之人充任各种官职,修明政治,造福于民,才能使百姓各得其所,社会稳定有序。
关于经济,书中详述了有关田制、赋税的内容,以大量篇幅记载了商鞅变法、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等重大经济事件,并随时借历史事实来论证现实问题。关于军事,书中描述了一些重大战役,对军事计划、战争经过、成败原因都有涉及。此外,对封建统治的腐败残忍等阴暗面,也多有记载。
《资治通鉴》成书900多年来,始终为世人推崇,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华夏文化遗产的双璧。该书共刊刻70余版,为我国历代各类书刊刻出版所罕见,足见影响的深远。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今山西夏县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宋仁宗宝元元年考上进士,为官清廉正直。他从小爱好历史,壮年以后更致力于史学。治平三年,司马光完成《通志》8卷,因此受到宋英宗尊重,命他自选人员,在崇文院(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置局,允许借阅各种书籍,让他继续编写。后来他推荐刘恕、刘敛、范祖禹等一同编修。他先写出提纲,包括总纲与每章的细纲,由刘恕等三人负责初稿,定稿工作全出于司马光一人之手。从48岁修《通志》,到66岁《资治通鉴》完稿,耗时19年,所以他对皇上说:“臣之精力,尽在此书。”
[作品评价]
有学者如此评价《资治通鉴》:“袭于《春秋》,而慷慨论证长于《春秋》;承于《左传》,而记事言论浑然一体优于《左传》。”
我国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对《资治通鉴》曾评论说:“内容思想之博大精深,录事之求实考信,通古今之变,兼收并蓄,拾遗补缺,而成为学史、研史者不可不读之书;又以其考评前世之兴衰得失,通鉴于后人,有资于治国,而成为领导国家者不可不读之书,普通大众不可不读之书……”
[精彩语段]
君者以天下为家,不可有所私。
知而不言,不忠’;不知而不言,不智也。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
作者:喻旭初
南京市金陵中学语文教师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江苏省写作学会副会长
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
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顾炎武
《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