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本《赵丽宏文集》精选上海作协副主席、著名散文家赵丽宏先生从事文学创作四十年来的散文创作成果,本书是卷一——《遗忘的碎屑》是散文卷,是作家对历史、生活、亲情的思考和描绘,再现作家曲折的人生轨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赵丽宏文集(卷1遗忘的碎屑)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赵丽宏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五卷本《赵丽宏文集》精选上海作协副主席、著名散文家赵丽宏先生从事文学创作四十年来的散文创作成果,本书是卷一——《遗忘的碎屑》是散文卷,是作家对历史、生活、亲情的思考和描绘,再现作家曲折的人生轨迹。 内容推荐 五卷本《赵丽宏文集》,包括散文、诗歌等多种文体,作家时而谈亲情,时而论哲理,时而记录行旅之中的随想,时而又与读者分享读书之乐,让人惊叹作家旺盛的创作力和敏锐的思想。文集的五卷之中,卷一《遗忘的碎屑》是作家对历史、生活、亲情的思考和描绘;卷二《记忆和遐想》是作家对天地万物的谛察与赞叹;卷三《异乡天籁》中作家记录云游天下的屐痕;卷四《为石头流泪》是一本谈艺录,内容兼及音乐、绘画、雕塑、建筑和戏曲等;卷五《又见故人来》汇集作家数十年来的读书随笔和序跋精粹。本书是卷一。 目录 自序 童年的河 生命草 小鸟,你飞向何方 诗魂 秋风 遗忘的碎屑 峡谷 太阳鱼 炭火,燃烧在雪地里…… 死之余响 削发 童心 火马 盯梢 封条 “钆闹猛” 断指 拖把 孝子 收藏家 茶客 “情人墙”边 太平湖记 氿畔 火光 独轮车 旷野的微光 合欢树 写字 我和水稻 我和棉花 劳其筋骨 天籁和回声 蟋蟀 猎鸟 野风鸥声 永远的守灯人 队长 纺织娘 月光曲 遇鬼记 乡下人 我的先生 野琴 青鸟 羊 偶像的崩溃 野菜、蝉和鳜鱼 自新大陆 青春的芦苇 归来兮,失落的头颅 亲婆 热爱生命 不褪色的迷失 挥手 愿变成一棵树 世上最美的人 母亲和书 人生的一瞬 学步 鸡的故事 死,是可以议论的 别了,钢琴 白发 小偷 蛇 关于武器 二寸之间 我的舅舅董致平 心里的珍珠 海量 夕照中的等待 窗 我的坐骑 小店之变 卒子过河 名字 我的“写字”生涯 附录:赵丽宏著作目录 试读章节 童年的记忆,隐藏在脑海的最深层。一个老人,到了弥留之际,出现在眼前的也许还是童年的往事,童年的朋友。 童年的经历,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在形成性格的过程中,童年的一些特殊经历潜移默化地起着作用。想一想童年的往事吧,它们曾经怎样有声有色地丰富过你幼小的生命,滋润过你稚嫩的感情。 有一条河流,陪伴着我的童年。这条河的名字是苏州河,它在江南的土地上蜿蜒流淌,哺育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从前,它曾经叫吴淞江,上海人把它称作母亲河。 小时候,我的家离苏州河不远,我常常走到苏州河桥上看风景。天上的云彩落到河里,随着水波的漾动斑斓如梦幻。最有趣的,当然是河里的木船了。我喜欢倚靠在苏州河的桥栏上看从桥洞里穿过的木船。一艘木船,往往就是一家人。摇船的,总是船上的女人和小孩。男人站在船边。手持一根长长的竹篙,不慌不忙点拨着河水。有时水流很急,木船穿过桥洞时,船上的人便有点忙碌。男人站在船头,奋力将竹篙点在桥墩上,改变着船行的方向。他们一面手忙脚乱地与河水搏斗。一面互相大声喊着,喊些什么我听不清楚,但那种紧张的气氛却让人难忘,我也由此认识了船民的艰辛。后来看到宋人画的《清明上河图》,图中也有木船过桥洞的画面,和我在苏州河桥上看到的景象很有几分相似。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没有机会和船上的人说过一句话,只是远远地看着他们,想象着他们的生活。我常常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生活在船上的孩子,船上有一条狗,温顺地蹲在我的脚边。我也和父母一起,奋力地摇橹,驾驭着木船在急流中穿过桥洞。 记忆中的苏州河常常有清澈的时候。涨潮时,河水并不太浑浊,黄中泛出一点淡绿,还能看到鱼儿在河里游动。那时苏州河里常常有孩子游泳。胆子大的从高高的水泥桥栏上跳到河里。胆子小一点的,沿着河岸的铁梯走到河里。孩子在河里游泳的景象多么美妙,小小的脑袋在起伏的水面上浮动,像一些黑色的花朵,正在快乐地开放。他们常常放开喉咙在喊叫,急促的声音带着一些惊奇,也带着一些紧张,在水面上跳动回旋。这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声音。先是羡慕那些在河里游泳的孩子,他们游泳的姿态,他们在水面发出的欢声。很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有一天,在苏州河边上,我见到了可怕的景象。一个孩子,在河里淹死了,被人拉到岸上,躺在栏杆边的地上。这是一个瘦弱的孩子,上身赤裸,下身穿着一条破烂的裤衩。看样子,这孩子是在河里游泳溺水而死。他侧着身子躺在地上,脸色蜡黄。他曾经在河里快乐地游着,快乐的喊叫着,他曾经是我羡慕的对象。但是他小小的生命已经结束,在这条日夜流动着的活泼的苏州河水里,他走完了他的短短的人生之路。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一个死去的人,但是这溺水的孩子并没有使对死亡和河流感到恐惧。几年后,我也常常跳进苏州河里游泳,在和流水的搏斗中体会生命的快乐。我从高高的桥头跳人河中,顺流畅游,一直游到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的水面。那时,同龄的孩子没有几个有这样的胆量,他们捧着我的衣服,在岸上跟着我,为我加油。在他们的眼里,我是一个勇敢的人。其实,在波浪汹涌地向我压过来时,我也曾产生过恐惧,也曾想起那个溺水而亡的少年,我在想:我会不会像他一样被淹死呢?不过这只是瞬间的念头,在清凉的河流中游泳的快乐胜过了死亡的恐惧。 我上的第一所小学就在苏州河边上。在我们上音乐课的顶层教室里,站在窗前能俯瞰苏州河的流水。学校的后门,就开在苏州河岸边。离学校后门不远的河岸边,有一个垃圾码头。说是码头,其实就是一个大铁皮翻斗。平时铁皮翻斗被天天从它身上滑下的垃圾磨得锃亮。这铁皮翻斗,使我想起古时城门前的吊桥,平时翻斗是升起的,运送垃圾时,翻斗放下,成为一个传送滑道,卡车上的垃圾直接从翻斗上滑到停泊在岸边的木船船舱中。这垃圾码头,也曾是我们的游戏场所。我们常常攀上铁皮翻斗,站在翻斗边沿,探出脑袋,俯视河水从翻斗下哗哗地流过。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很有冒险色彩的奇妙经历。 一天早晨,经过垃圾码头时,发现码头边围着很多人,而那个曾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吊桥。翻进了河里——系住翻斗的两根钢索断了一根。这是一场悲剧的留下的痕迹。就在前一天傍晚,一群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攀到翻斗上玩,他们正欢天喜地在翻斗上蹦跳,系翻斗的钢绳突然断了,翻斗下坠,翻斗上的孩子全部都被倒进了苏州河。欢声笑语一下子变成了救命的呼喊,那时苏州河边人不多,是河上的船民赶过来救起了落水的孩子们。但是,死神已经守候在这座曾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吊桥边上,据说淹死了好几个孩子。几天后,还看到孩子的父母在苏州河边哭泣。而那个肇事的铁皮翻斗,被铁栅栏围了起来。这场悲剧,似乎向人们预示着生活中的乐极生悲和人生的无常。苏州河依然如昔日一般流淌,但从此我们再不敢去垃圾码头玩。 那时,苏州河边上多的是仓库和码头,少的是树林。在苏州河边难得见到飞鸟。不过有一只在苏州河边的出现的鸟使我无法忘记。那是在无法吃饱饭的年代。一天早晨,我从苏州河边走过,看见一只喜鹊从河面上飞过来,停落在河边的水泥栏杆上。这是一只有着黑白相间的花翅膀的黑喜鹊,它在水泥栏杆上悠闲地踱步,还不时左顾右盼,好像在寻找它的伙伴。我天生对鸟有好感,只要是天上的飞鸟,都是可爱的,哪怕是猫头鹰。在热闹的城市里会出现喜鹊,这实在稀奇。我停住脚步,注视着水泥栏杆上的喜鹊,觉得它美极了。它是那么自由,那么优雅。在苏州河边,难得看到这样的景象。就在我欣赏那只喜鹊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一个头发蓬乱、瘦骨嶙峋的女人,突然从停泊在河边的木船上蹿出来,扑上栏杆,把那只毫无防备的喜鹊抓在了手中。那女人一只手将喜鹊握住,另一只手以极快的速度拔光了喜鹊身上的羽毛,大概不到两分钟,那只羽毛丰满的美丽的喜鹊,竟变成了一团蠕动的粉红色肉团。它的嘴里发出惊恐尖利的呜叫,拍动的翅膀因为失去了羽翼而显得很可笑。它的羽毛飘落在周围的地上,空中也飞舞着细小的绒毛。那女人的动作之迅疾,简直让人惊诧,她的目光也令人难忘,那是一个饿极了的人看到食物时的表情,目光中喷射出贪婪和急迫。这个木船上的女人,她捕捉这只喜鹊,当然是为了吃,为了充饥,为了让饥饿的生命得以延续。我没有看到她最后如何处置那只喜鹊,被她吃进肚子是毫无疑问的,至于怎么煮怎么吃,我不想知道。我想在记忆中保留喜鹊在苏州河栏杆上优雅踱步的形象,但浮现在眼前的,却总是那个被拔光了羽毛的粉红色肉团,还有飘舞在空中的羽毛。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它挣扎尖叫的可怜样子。 苏州河边的邮政大楼顶上,有一组石头的雕像。那是几个坐着的外国人像,站在地上看不见他们的表情,远远地看去,也只能看出个大概的轮廓,但他们优雅的身体姿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小时候在苏州河里游泳的时候,有一次躺在水面上仰望那些雕像,居然看清了雕像们的脸,那是一些神秘的表情,安静,悠闲,他们在天上俯瞰人间,目光中含着淡然的期待。也隐藏着深深的哀怨。“文革”初期,那一组雕像不见了。据说是被人打碎了。那座有着绿色圆顶的大楼,从此就变得单调。抬头仰望时,常常有一种失落的感觉。 前几年,那个古老的绿色圆顶下面,又出现了一组雕像,是不是当年的那组雕像,我不知道。不过仰望他们时,再没有出现童年时看他们的那种感觉。P1-5 序言 读书和写作陪伴了我大半辈子。编文集,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文学生涯做一次小结。写作对有些人来说也许是一种追求时髦、与时俱进的事业,而我却始终认为,这应该是一件以不变应万变的事。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是我的人生。万变的是世事,是永远花样出新的时尚,不变的应该是一个写作者的心境,是他对人生的态度,即所谓在喧嚣中寻宁静,在烦扰中求纯真。这几十年,我努力让自己保持这样的心境。 岁月和命运如曲折湍急的流水,蜿蜒于原野山林,喧哗,奔流,定无轨迹。在水中,你可以是浮萍游鱼,随波逐流,可以漂得很远,却不知所终;你也可以是一块礁石,任激流冲击,浪花飞溅,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安静和沉着。我愿意做一块礁石。 我最初的写作,其实是在乡村“插队落户”时的日记。在一间狭窄的茅屋中,在一盏飘忽幽暗的油灯下,一颗年轻的心抒写着对自然的迷恋,对人生的憧憬。那时的写作,不为发表,没有想过要把自己写成一个作家,只是感觉文字和我有缘,写作驱赶了我的孤独,使我的精神世界变得充实,使我在困苦的环境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四十年来,我的人生曲折起伏,经历了各种不同的时代和环境。然而文学一直是我亲密友善的旅伴,写作已成为我的生活方式。编文集的过程,其实也是在回溯自己的人生经历。 这套文集共五卷,选自我已经出版的数十种散文集,也有一部分近期新作。卷一《遗忘的碎屑》,是我对历史,对生活,对亲情的思考和描绘,其中有我曲折的人生轨迹;卷二《记忆和遐想》,大多为抒情和哲理意味较浓的散文,包括一些散文诗,撷鸿爪片羽,咏风花雪月,是我对天地万物的谛察和赞叹;卷三《异乡的天籁》,是我云游天下的屐痕,我不想简单地把这些文字称之为游记,因为我的情感和思绪常常比笔下的风景飞翔得更远;卷四《为石头流泪》,收入谈论艺术的散文,内容兼及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戏曲等,是一个门外汉对艺术之美的追寻和向往。卷五《又见故人来》,是读书随笔,汇集我数十年来的读书感想和各类序跋。我一直以为,我的所有专业,都是临时的,唯有作为一个读书人,是永远的,一息尚存,读书不止,此卷文字,是一个读书人的收获。这五卷文集,只是我四十年来写作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很多文字无法收入。原本应有诗歌卷,最近上海文化出版社已出版我的两卷诗选,所以本套文集不包括诗歌,也没有收入我的报告文学、小说和剧本。 关于文学和写作,四十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探索,也时有表达,在这篇短序中,不想再罗嗦,读者自可在我的文字中窥得作者心迹。 2010年4月4日于四步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