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浙江渔村古镇文化寻踪之旅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胡卫伟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天地一角,面朝大海,有着令人神往旖旎的海洋风光,古朴的海岛风韵和浓郁的渔村风情。

马岙、沈家门、东沙、东极、六横、嵊山、洞头北岙……一千个村镇,有一千种意趣。但每一个渔村,每一个古镇都有着和大海相关的故事。大海的豪迈、大海的广阔、大海的深厚,在这广袤的土地上不断延伸……

内容推荐

渔村古镇是沿海渔区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生活的特殊载体,是人们在征服海洋的过程中生活风貌和物质遗存的一种集中体现。浙江是我国的海洋大省,境内渔村古镇众多,其中又尤以有着“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美誉的舟山群岛的渔村渔镇风貌最为典型。这些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渔村、渔镇见证了沿海社会的万般变迁,如今依然不失古朴且焕发出新貌,吸引着八方游客来此休闲度假,访古探幽,品尝海鲜美食,体验渔家风情。本文撷取其中一二以展示其独有之风采。

目录

一、海上河姆渡·马岙

 ·古迹遗址

 ·风光概览

 ·传说轶事

二、悠悠渔港·沈家门

 ·水寨重镇

 ·渔港风情

 ·风光胜迹

三、百年渔都·东沙

 ·古镇商埠

 ·横街鱼市

 ·百年渔都

 ·古建筑村落

四、蓝色沸点·东极

 ·海之极地庙子湖

 ·“海上布达拉”青浜

 ·曙光之岛东福山

 ·蓝色体验

五、海上人家·六横

 ·百年商港

 ·海上人家

 ·风光古迹

 ·翁洲走书

六、诗画渔镇·嵊山

 ·嵊山渔港

 ·诗画奇观

 ·渔家体验

七、海上桃源·洞头北岙

 ·海上风光

 ·望海名楼

 ·海霞故乡

 ·渔俗风情

八、海韵渔风·玉环坎门

 ·海韵风光

 ·民俗渔风

 ·海鲜美食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一)马岙99墩女娲造人的传说

传说,女娲补天后在马岙歇息,一时被满山的美景所吸引,虽感觉很疲惫,但仍折来树枝蘸着泥浆向四面洒去,结果泥浆四射,落地后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土墩。天下的大小动物们一起帮着女娲数了数,正好99墩。女娲想99墩加上我站着的这个墩正好100墩了。于是她又用泥浆捏了50个男人和50个女人,交代他们一人守着一个墩,好好地生活。之后,女娲飞天去了。不巧的是,女娲飞天时把脚下的土墩蹬塌了,于是最后还是只有99墩。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只好同处一墩,结果他们生育了子女,于是所有的土墩的人们都懂得了生育,他们世世代代在马岙繁衍生息起来。

传说毕竟是传说,马岙土墩是否真的正好是99座呢?目前并没有非常可靠的证据来证明。随着时间的流逝,土墩越来越成为一道需要好好保护的文化风景线。据定海青年作家孙和军与马岙高国文先生统计,99墩中有名录的目前有64座左右。

经考古专家鉴定:土墩中有29个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土墩中先后出土了自新石器时代开始至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直至明、清等各代文物500余件,有石器、陶器、纺轮、骨器、古窑址、青铜器等和贝壳蛤蜊等海洋生物遗骨。其中,渔猎用的石镞、石刀等占了很大比重。

1994年11月,中科院考古所吴汝祚和浙江省考古工作者一起,对洋坦墩进行试掘,权威性地揭示了马岙土墩遗址的地层关系,并在出土的夹砂红陶上发现了大量的稻谷痕迹,其稻谷纵脉清晰可辨。这一发现使专家欣喜若狂。他们一致认为,在6000年前马岙先民就在这儿创造了以渔猎和稻作相结合为主体的史前文化,与河姆渡文化一脉相承,被誉为“海岛河姆渡文化”。

(二)马岙“三陶”

定海马岙平石岭陶家,在明清时期是时人所景仰的名门望族。清宣统二年(1910),马岙曾更名为景陶乡,直至1961年才复称马岙。

陶家之所以如此受人景仰,是因为出了几个高风亮节的人物,被列为乡贤,是乡民们学习的榜样,有“马岙三陶”之称。

陶回孙(约1229-1276),字元愈,号介溪。南宋咸淳元年(1265)选试及第,授芙蓉洲文学。四年中进士,初任平江府尹(副职)。未几,任临安(今杭州)尹。德祜元年(1275)元军东下,直逼临安,文天祥、张世杰等联名上书,请三宫入海暂避,自与元军背城一战。谁知宰相陈宜中贪生怕死,遣监察御史杨应奎奉传国玺向元军乞降。张世杰、刘师勇等因朝廷不战而降,率所部入海。临安是南宋的首都,身为临安父母官的陶回孙,为挽救民族之危亡,积极募集义勇,准备迎战。谁知元军未到,他便在德祜二年(1276)不明不白地死了。关于其死因,一说是因操劳过度所致:一说是因为他反对投降,被宰相陈宜中暗害而死。根据史料分析,后一说比较可信。

陶椿卿(1258一1320),字君寿,回孙之子。南宋咸淳九年(1273)中解元,德佑二年(1276),因其父暴死在杭,他不顾战乱赴杭,护其父之灵柩归来。景炎三年(1278)元军攻占昌国(今舟山),次年,南宋亡。椿卿虽知其父死得冤,但南宋已亡,无可追究。不过,他知道,这罪魁是元军。因此,他抱定“终身不仕元”的宗旨,守庐墓而不仕,自号“平石”,以务农为业。元延祜七年(1320)卒于家。受其思想影响,他的儿子在元至正年间投方国珍部反元。至正十五年(1355)方部攻占昌国时他已成为得力部将。明洪武二年(1369)以故官例被遣徙至安徽凤阳。

陶铸(1364-1440),字后仲。其父遣凤阳后,靠兄嫂抚养。明洪武十九年(1386)贡生,任青田教谕。永乐十六年(1418),任监察御史。他不畏权贵,上任的当年,就查处了刑部尚书开济和太师李善长私释死囚案,开济被处死。次年,任福建按察使,又查贪官污吏数十名,并兴学劝士抚恤军民。永乐帝曾下诏褒奖他。后来,又揭发了福建布政使(省行政最高长官)薛大方贪暴,薛上本反诬,两人同时被逮解京师。后真相大白,薛下狱,仲复官。福建乡民拍手称快,说:“陶使再来天有眼,薛公不去地无皮。”陶公一生清廉,一身正气。平时,常以俸禄济人。正统五年(1440)卒于官,嘉靖三十二年(1553),乡里为他立“成贤坊”以示敬意。

自此以后,陶家人以“三陶”为榜样,遵循祖先“志气不可无,傲气不可有”之教训,修心积德,待人以诚为本,治家以严为用。后来,又有陶恭、陶积祖孙修《昌国县志》的事迹。

陶恭(约1451-1541),字肃之,陶回孙七世孙。他自幼好学,因“洪武二十年学与县俱革”,只得自学祖先留下的旧书。虽文辞精湛,却七试不第。之后任江西新昌县训导。未几,迁宁藩王府教授,留九年。虽然王府的人对他礼敬有嘉,他却在弘治十八年(1505),以“吾已见老”为由,返归故里。正德十四年(1519),宁藩王朱宸濠因叛乱被处死。有人说:“陶恭有眼光,早离是非地。”陶恭则笑而不答。P11-13

序言

天地一角,面朝大海,有着令人神往旖旎的海洋风光,古朴的海岛风韵和浓郁的渔村风情。

千百年来,大自然这个有着神奇力量的艺术家,运用神功挥起鬼斧开辟出一片片山明水秀、风情多姿的土地,散射着大海的神奇与美丽。这是一个个四处涌动着“海”和“渔”文化气息的渔村渔镇。

温和宜人的气候环境,形态各异的海蚀地貌,丰盛味美的海鲜特产,独具魅力的渔乡风情,勾画出一卷卷迷人的山海胜景。在这里,你可以真正和“大海”来个亲密接触,贴近渔民生活.品尝海鲜美食,体验渔家文化,感受自然而古朴的渔家风俗,领略质朴而独特的海岛渔镇风韵。

这是现代人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体验渔家生活和探险猎趣的海上乐园。

星星斗斗般散布在浙江沿海各地的渔村、古镇,在历史沉淀的典藏下,在渔家妇女穿梭织网的空隙里,在渔民哨子响彻海天云霄时,散发着岁月的芬芳,传递着诱人的神秘气息。

一千个村镇,有一千种意趣。但每一个渔村,每一个古镇都有着和大海相关的故事。大海的豪迈、大海的广阔、大海的深厚,在这广袤的土地上不断延伸……

后记

渔村古镇是养育沿海地区先民的古老家园。几个世纪以来,在神奇的山海间,海边人劈波斩浪,渔耕拓植,在生产劳作过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海洋文化。

走在渔村,行于古镇之间。望着石头垒起的历经岁月摧蚀仍然容颜不变的小石房、错落有致的屋院村落、簇簇白帆、点点渔火,感受着海岛渔村渔镇风韵,不由得让人生出无限感动,慨叹其海洋文化历史之久远,渔文化底蕴之深厚。

渔村古镇是沿海渔区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生活的特殊载体,是人们在征服海洋的过程中生活风貌和物质遗存的一种集中体现。浙江是我国的海洋大省,境内渔村古镇众多,其中又尤以有着“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美誉的舟山群岛的渔村渔镇风貌最为典型。这些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渔村、渔镇见证了沿海社会的万般变迁,如今依然不失古朴且焕发出新貌,吸引着八方游客来此休闲度假,访古探幽,品尝海鲜美食,体验渔家风情。本文撷取其中一二以展示其独有之风采。

在此,向为课题组查寻资料提供帮助的相关部门及同志致以由衷的谢意,感谢舟山市图书馆、东极镇人民政府,洞头风景旅游顾问邱国鹰老师、玉环风景旅游管理局李苑茜等有关部门和同志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浙江海洋学院旅游系马丽卿教授的悉心指导,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07级研究生胡卫星参与了本书部分章节的资料整理与写作,一并表示感谢。最后,衷心感谢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的协助和支持!

因时间紧迫与水平有限,难免有纰漏之处,望各位方家不吝指正。

胡卫伟

2010年4月于浙江海洋学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8: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