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马路传奇/老上海城记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黎霞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海的发展与马路的辟建、扩展是呈同步态势的。在近代上海百年历史发展的舞台上,上演了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而马路作为一个承载物和见证人,既见证了上海的繁华旧梦,也留下了百年沧桑的印记。

内容推荐

城记是汇集、梳理、展示那些标识城市生命历程的文化符号。推出《老上海城记》丛书,是梳理、展示近代上海城市记忆若干元素的一种尝试。

《老上海城记》聚焦近代上海精彩超群的瞬间,透过纷繁庞杂的错综叠影,以独特的视角梳理、检视、再现近代上海城市生命旅程的亮点。

目录

总序

前言

一 十里洋场的开端

北京东路——租界道路建设的起点

 英国领事馆的开场戏

 外商洋行巨头怡和洋行

 广东买办

中山东一路——上海的门面

 旗昌洋行时代

 金能亨改变了外滩

 打破洋人垄断的轮船招商局

 称雄“东方华尔街”的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的台柱——席家买办

 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

岭南风格的金陵东路

 法国领事的权势

 领事与公董局斗法

 吉星高照的鸿运酒楼

 五彩缤纷的恒源祥绒线店

二 西洋文明的集中地

博物院路上的新视觉

亚洲文会博物院——揭开了博物的神秘面纱

中国动物标本制作高手

向社会开放引起轰动

中国新体育兴起的向导

走出神学象牙塔的青年会会员

乍浦路上的光与影

电灯替代了煤气灯

中国第一家电影院

电影院大亨雷玛斯

三 “最世界主义”的商业街

名声远扬的大马路

屈臣氏药房与“荷兰水”的改名

可口可乐进入上海

靠花露水占领市场的广生行

世界市场的先施公司

与永安百货的竞争

新新、永安、先施三足鼎立

永安公司的新花样

青出于蓝的永安公司总经理郭琳爽

永安走向新生

高档的南京西路

名媛喜爱的鸿翔时装公司

夺奖世界博览会

妙手天成,名媛最爱

远东第一高楼

最气派的饭店

名人的身影

第一西比利亚皮货店发生的暗杀故事

四 欧陆风情街

欧陆文明的橱窗:淮海中路

最具国际色彩的俱乐部法国总会

高雅的艺术殿堂

辉煌的国泰大戏院

美丽的后花园复兴中路

法国入的乐园

中国人的法国情结

大都市的游戏——跑狗与跑狗场

难忘的逸园

凤凰于栖的衡山路

百代唱片公司的出现

金嗓子周璇

流行音乐“歌仙”陈歌辛、“歌王”黎锦光

新型毕卡第公寓一

五 动荡起伏的金融街

喧闹的宁波路

风波迭起的四明银行

吴启鼎中饱私囊

不起眼的小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上海银行的皮鞋多

大楼背后的金融街九江路

证券交易的兴衰

黄金交易的潮起潮落

从北方来的大陆银行

进军房地产

大陆商场

和成银行枪击案

六飘荡着文化气息的马路

报馆街山东路

麦都思创办第一个近代印刷所

秉笔华士与海派文化

美查创办《申报》

群雄纷起

文化街福州路

中华书局与商务印书馆的竞争

与作者结为知音的开明书店

文风斐然的四川北路

广学会的著名传教士

勇于复制上海的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良友的左翼色彩

七马路佚事

最早的越界筑路徐家汇路

法徐家汇路

英徐家汇路

闸北自治与宝山路

浦东马路佚事

最早的马路大同路

沈家弄路与源深路

浦东南路与浦东大道

沪南马路逸闻

制造局路

南车站路

国货路

马路与名人

熙华德与熙华德路

宝隆与宝隆路

虞洽卿路的来历

以附近公共场所命名的马路

两条因菜场而起名的马路——宁海东路与顺昌路

与万国体育会有关的马路

主要参考资料

上海部分新旧路名对照表

后记

试读章节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1843年11月8日,首任英国驻沪领事乔治·巴尔福(习称巴富尔)率几名随从抵达上海,先是在县城内借了顾姓粤商有52间房屋的大宅第作领事馆。暂时安居下来后,经过同上海道台的协商,巴富尔宣布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港,等候在吴淞口的几艘英国商船迫不及待地进港进行贸易。四天后,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英国商人就在小东门外乡间用枪打伤了两个儿童。巴富尔却为英商辩护说,这两个孩子是在住宅周围的篱笆里面被打伤的。“除非不顾人命,无论如何,谁也不该那样打枪!”由于时常发生外国人和华人之间的纠纷,外商中有人发议论,说是这种行为将引起中国人的恶感,对开展贸易不利。枪袭事件促使巴富尔决心在县城外辟设英国商人的居住地。经过两年漫长的洽谈,巴富尔终于同上海道台官慕久就英商居住地的范围等事达成协议,于是公布《上海土地章程》,规定北以李家场、东以黄浦江、南以洋泾浜、西以北门一直向北的一条小路和小河浜(今河南路)范围内的区域作为英商居住地。

巴富尔之所以选中这块面积为800多亩、多半是泥泞之地的地块,一是这里东靠黄浦江,北靠苏州河,近邻县城,水陆交通方便,内可深人中国腹地,外可自由进出外洋。二是今后外国商船载货从长江口进入黄浦江,必须有一个停泊的地方,而这里的黄浦江航道较宽,江边正好可作为码头,方便装卸货物。三是黄浦江上有英国军舰游弋,有自己的军舰保护,商人和侨民的安全就没有问题。在巴富尔看来,至少在一个世纪之内,英国的命运同中国的这条大江之滨有关。

当时被划作英租界的土地上,到处都是坟堆、水沟和低洼地,有不少地方长年积水。巴富尔认为,如果英国领事馆不搬出城里,到新划出的土地上去,许多居住在租界土地上的英国商人也许不愿在那里安居下来,于是1846年,他越过《土地章程》划定的界限,在苏州河边上的李家场建造英国领事馆。在此之前,巴富尔与该土地的主人石炳荣等人洽谈购置地产,虽然对出租这些土地业主多少有些顾虑,但土地业主最后还是在金钱面前屈服,以17。00银元的价格将这里126亩土地全部出租给巴富尔。英国政府接到这一报告后非常吃惊,对巴富尔不顾当时英政府不准在外建领事馆法令的行为十分不满,不久下令将他调离。而巴富尔自垫资了定金后,因没有专款,领事馆建造只好拖延,直到1846年10月离任时,巴富尔仍住在老城厢宅院内。

巴富尔的继任者阿礼国,同巴富尔持同样的看法,认为将领事馆设在远离英国商人的地方不利于工作,经他据实力争,终于使英国政府同意建造领事馆。1849年领事馆新馆在李家场建成,7月21日阿礼国从老城厢搬入新馆办公。但是仅过了2年,英国领事馆因建筑质量出现问题被迫拆除,1852年领事馆重新翻造房屋。随着领事馆的建成,它的南面也修出一条道路,称领事馆路。

P4-6

序言

马路,是城市中道路的俗称,但马路的称呼是近代才开始出现的。上海开埠后租界内修筑的一些道路可以跑马,于是这些道路被称为马路,当时人称的大马路,就是现在的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东路。上海县城自一千多年前设置后,城区内外一直是河流纵横,水网密布,人们远途运行主要靠舟船。到19世纪中叶,县城老城厢内60余条狭窄的街巷只是作为居民行走的通道,并不用于交通运输。1843年上海开埠后,英国商人等在外商居留地内,住着简陋的房子,踏着泥泞的纤道去装卸货物,除了做生意,他们最关心的事大概莫过于道路交通的方便了,于是1845年颁布的《土地章程》将修筑道路作为居住在租界内租地人的头条义务。随后成立的道路码头委员会修筑上海第一条近代道路界路(今河南中路)后,与传统中国道路不同的“马路”铺筑便拉开了序幕,外滩道路拓宽,今北京东路、宁波路、南京东路东段及今金陵东路等马路相继辟建。19世纪60年代初,苏州河北岸虹口一带也出现了百老汇等近代马路。仅1854年至1865年十几年时间,在由苏州河、黄浦江、洋泾浜、泥城浜环围的英租界内已整修开辟了纵横交错的26条马路。以现在的眼光看,当时的马路并不宽,路面质量也不高,但与县城内街对面触手可及的隘巷小道相比,已不是一个等级的差别。马路同传统城镇内小巷的最大区别,就是它为现代交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海租界内马路的开拓建设,方便了人们的交通往来,也为周边地区发展带来了机会。一幢幢住宅、教堂、商店、饭店、剧院、学校和工厂随着道路的开辟争相耸立,地下的煤气、自来水管道,地上的路灯、公园、体育场等公共设施与活动场所也随之铺展,一个“路广而洁,屋敞而明,列树道旁,浓荫蔽日”,车水马龙,奢丽繁华,完全不同于老城厢的十里洋场出现在世人面前。

受租界快速发展影响,同时也为了堵截租界扩张的势头,1896年起,上海老城厢、苏州河以北的闸北也相继造起了马路,到20世纪30年代初,不但南市和闸北华界的道路面貌大有改观,在上海市政府实施大上海计划推动下,江湾和浦东等地区也开始修造起几条大马路。

在上海众多马路中,其命名很有特色和规律。一开始公共租界内道路,东西向的多以城市名命名,南北向的则多以省名来命名,仅有少数道路以附近的河道、村镇、庙宇、工厂等名称命名。后来随着上海城市不断发展,市区面积扩大,马路命名也发生一些变化,一些马路的名字是为纪念某些对上海发展有意义的事,也有不少是外国列强用来纪念对自己国家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因此上海马路的命名中也烙下了殖民主义的色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海的发展与马路的辟建、扩展是呈同步态势的。在近代上海百年历史发展的舞台上,上演了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而马路作为一个承载物和见证人,既见证了上海的繁华旧梦,也留下了百年沧桑的印记。一些老马路,或为西学文化吹拂的最先之地和中国人了解西方文化的窗口,或为最能赶上世界新潮流、物华荟萃的商业街,或为洋溢着西方浪漫风情的高级商住区,或为紧张而忙碌的金融街,或为最新文化和信息的传播之地,或为声色犬马的消费场所、纳秽藏垢之地和肮脏简陋的贫民窟,如此等等。可以说,由老马路的沧桑变化,能见到上海城市演变的方方面面。因此,追寻上海老马路的历史,就像翻开一页页上海变迁的画面。在这有限的篇幅里,我们选取了具有老上海特色的15条马路,将洋场的开端、西洋文明的集中地、时尚的商业街、欧陆风情街、喧嚣的金融街、飘荡着文化气息的文化街介绍给读者;与此同时,还挑选了十来条马路,讲述了在马路建筑与命名背后的有趣故事。相信你读了这些老马路的故事,会更加了解上海、懂得上海和喜爱上海。

后记

在上海生活多年,曾走过杨浦区的田间小道去上小学,呼吸过复旦大学校园中梧桐细雨的清香,也曾在上海市政府后院单位的楼顶上俯瞰过上海市中心的群楼楼顶。但就像匆匆的过客,所有听过、看多的世间万物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在我心中没有留下一点影子。感谢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上海贝叶图书公司和资身学者马长林先生,给了我这次机会和诸多的帮助。当我开始撰写这本书后,上海这座城市在我心中不再是抽象的文字组合体,而是由建筑、人物、树木、氛围组成的一个充满生机的气场。此后,我经常去走上海的老马路,当我仰视外滩的高大建筑,心中会油然生起无限感慨;当我浏览南京路、淮海路的美丽橱窗,似乎能感受到那些逝去的创业者在阻力和挫折来临时曾经经历的悲伤;我也越来越喜爱路边那些墙壁斑驳爬满绿藤的老房子,有时会为不经意间发现一些曾经走过多次而被忽略的景色陡生喜悦。虽然写作很辛苦,要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很多时间,但也促使我能从书本、档案资料中更多地了解上海的历史,充实了人生的旅程。

上海就像万花筒,是数百年的岁月造就了今日的容颜,它背后的故事也不是我这个业余作者所能穷尽的,我在挖掘马路背后的故事中也在体会、了解、熟悉上海,它让我梦萦情绕,带给我这个老上海人一个全新的体念。我喜欢这种感觉。

2010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2: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