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是趋势专家、畅销书作者丹尼尔·平克的集40年研究成果的最新著作,他颠覆了传统的激励理念:“给我奖励,我就更努力”,提出了具有颠覆性的有关积极性的理论:真正驱动我们的是第三种驱动力。
《驱动力》提出了当下个人、组织提高绩效、焕发工作热情的秘诀,不是我们的生物性驱动力或者追求奖励、逃避惩罚的第二种驱动力,而是我们的第三种驱动力,是我们想要主导我们的生活、延展我们的能力、让生活更有意义的深层欲望。这个时代不需要更好的管理,而需要自我管理的复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驱动力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美)丹尼尔·平克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驱动力》是趋势专家、畅销书作者丹尼尔·平克的集40年研究成果的最新著作,他颠覆了传统的激励理念:“给我奖励,我就更努力”,提出了具有颠覆性的有关积极性的理论:真正驱动我们的是第三种驱动力。 《驱动力》提出了当下个人、组织提高绩效、焕发工作热情的秘诀,不是我们的生物性驱动力或者追求奖励、逃避惩罚的第二种驱动力,而是我们的第三种驱动力,是我们想要主导我们的生活、延展我们的能力、让生活更有意义的深层欲望。这个时代不需要更好的管理,而需要自我管理的复兴。 内容推荐 《驱动力》是趋势专家、畅销书作者丹尼尔·平克的最新著作。在书中,作者详细阐释了在奖励与惩罚都已失效的当下,如何焕发人们的热情,是对当前传统有关人类积极性理论的颠覆之作。 过去我们大部分人都遵循着如下的行为模式:老板答应我们加薪,我们的工作就格外卖力;用功可望拿到好分数,我们就花更多时间读书;迟到要扣薪水,我们就乖乖准时上班…… 《驱动力》将告诉你一个令人惊讶的真相:是什么在激励着你? 丹尼尔·平克以40年来有关人类激励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和科学研究成果,为每个人、每个组织指出了在物质激励和赏罚机制失效的时代如何提高绩效、焕发热情的三大要素:自主、专精和目的。 丹尼尔·平克通过大量的案例及科学研究成果指出,在驱动力3.0时代,真正激励我们的是第三种驱动力:如果工作能够让人可以做出自主选择,发展自己的技能,做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人们往往会非常努力并取得良好业绩。我们天生就是自主的个体,而不是机器人。我们希望达到专精,让我们把想做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好。寻找目的是我们的天性,我们在复兴属于我们的商业,重塑我们的世界。 目录 中文版序——引言科学向左,企业向右 第一部分驱动力3.0时代来临 第1章 我们需要一次全面的升级 第2章 奖励的惩罚,胡萝卜大棒失效了 第3章 做I型人还是X型人 第二部分驱动力3.0的三大要素 第4章 自主:我做什么,我决定 第5章 专精:把想做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好 第6章 目的:超越自身的渴望 试读章节 假如设现在是1995年,你正与一位经济学家坐而论道,她是一位杰出的商学院教授,拥有经济学博士头衔。你对她说:“我这里有一个水晶球,能看到未来,能看到15年后的事实。我想考考你的预测能力。” 她半信半疑,但还是决定迎合你一下。 “我向你描绘两个百科全书,其中一个刚问世,还有一个将在几年内启动。你来预测一下2010年哪一个会比较成功。” “说来听听。”她说。 “第一个百科全书来自微软。你知道,微软已经是一个大型营利性公司了。随着今年Windows 95的问世,它即将成为划时代的商界巨人。微软会为这个百科全书提供资金支持,它会雇用专业的作者和编辑编撰数千条条目,高薪聘请经理,来监督这个项目的进展,确保项目在规定时间、规定预算内完工;之后微软会销售百科全书光盘,还会销售在线版本。” “第二个百科全书不是哪个公司的产品,它由数万名以写作和编辑为乐的人共同完成。这些爱好者们不需要任何特别资质就能参与进来。编写这些条目一分钱都得不到,他们必须无偿贡献自己的劳动力,有时一周甚至需要花上20~30个小时。这个百科全书会免费在网上呈现,不向使用者收取任何费用。” “现在,考虑一下,15年以后会是怎样,”你对这位经济学家说,“我的水晶球预测,2010年这两个百科全书中有一个会成为全球最成功、最受欢迎的百科全书,而另外一个将不复存在。那么,哪个会成功,哪个会失败呢?” 在1995年,我相信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找到一个头脑清醒却不认为第一种模式会成功的经济学家。其他任何结论都很可笑,几乎与她教给学生的每一条商业原则都背道而驰。这就好像是问一个动物学家“猎豹和你比赛200米跑谁会赢”一样,两者之间连实力相当都说不上。 当然,这群由志愿者组成的杂牌军也许能创造出些什么,但他们的产品不可能与一个实力强劲、以利润为导向的公司相抗衡。他们的出发点也都不对:微软是想从产品的成功中获利,而另一个项目的参与者们从一开始就知道成功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东西。最重要的是,微软的作者、编辑和经理都是有报酬的,而另一个项目的贡献者则分文不取。事实上,每次他们放弃做有报酬的工作而选择无偿劳动时,甚至有可能还要花自己的钱。我们的经济学家都不屑于把这种不需要动脑子就能回答的问题放到:MBA班的试题中去,这实在太简单了。 但是你知道事情最后的结局如何吗? 2009年10月31日,微软终止了MSN Encarta的服务,其光盘不再销售,在线服务也停止了,16年的服务历史画上了句点。而与此同时,维基百科,也就是第二=种模式,却成为全世界最大、最受欢迎的百科全书。投人运行仅仅8年,它已经拥有1300万条条目,涵盖260多种语言,其中仅英文条目就有300万条。 到底发生了什么?有关人类积极性的普遍观点很难解释这个问题。P17-19 序言 很高兴这本书能够在中国出版,也很荣幸能够与中国读者分享本书以及书中的一些想法。 先从为什么写这本书开始吧。2005年,我的作品《全新思维》(A WholeNewMind)出版。我在书中说:现代经济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 20世纪后半叶,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所谓的‘‘左脑能力”,也就是会计师、律师、工程师所具备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线性思维能力以及制作电子表格的能力。我认为,在21世纪这些能力依然很重要,但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最重要的是右脑能力,即艺术创作能力、共情能力、发明创造能力以及全局思维能力。 这不是在请求商业世界更仁慈、更温和,这是三股强大的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首先,与重复性的大规模生产一样,依靠左脑的重复性白领工作正转移到能以最低成本完成这些工作的地方。比如说,一名多伦多的会计师也许过去从未感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但如今,马尼拉的会计师们成了他的竞争对手,他们和他做同样的工作,但薪水只是他的三分之一。 其次,正如20世纪机器取代了我们的体力劳动,在21世纪,软件正取代我们的大脑,至少正取代我们大脑中负责线性思维、遵循规律、推理分析的那一部分。因此,这名多伦多会计师现在还面临来自软件和网站的挑战。这些软件和网页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完成他所做的一些重要工作。 最后,世界各地物质丰富,人们也越来越富裕,他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需求,竞争的商业逻辑也发生了改变。现在最为紧急的不是升级现有逻辑,而是创造一种新的逻辑,这种新逻辑应该能为人们提供一些他们缺失的东西,而且他们也不知道这种东西是自己欠缺的。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右脑的创造、发明和创新能力。 简而言之,现在,企业和个人必须有能力做一些很难由收费低廉的提供商承担、很难简化为几行软件编码的工作,并且,他们必须能提供客户所不具备的东西。虽然传统的左脑技能依然至关重要,但决定谁能领先、谁会落后的是右脑能力。 《全新思维》出版后,很多读者给我发邮件提出了他们的疑问,其中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是:如果你说的对,如果你的观点至少是正确大于错误,那么我们的公司组织应该创造怎样的条件,让人们能够把右脑工作做得更好呢?也就是说,我们应如何激励大家、让他们成为更有创造力、更具备概念思维能力的人呢? 坦白说,当时我也不知道。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多,因此,我开始着手探究这个问题。我发现:这类研究的确非常之多,而且这些研究结果很让人惊讶。事实上,这些研究颠覆了一些我从未发现是正统的传统理论。 因此,我决定写《驱动力》这本书。本书总结了近50年来有关积极性的所有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并且希望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个人和公司转变自身行为,将行为水准提升到新的高度。 尽管如此,本书2010年在美国率先出版时,我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场口水大战的准备。毕竟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与美国盛行的商业智慧相悖。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大多数领导者都认为:无止境的外在动机是激励人们的最佳方式,他们把这个叫做“胡萝卜大棒”。 然而,世界各地社会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却与这些领导者的观点大相径庭。诚然,传统的激励因素,也就是我所说的“如果一那么’’型奖励(“如果你做这个,就能得到那个”),对于很多简单机械的推算型工作很有效,但对于现代经济赖以为生的需要创造力和概念思维能力的复杂右脑工作来说,这些激励因素大多没什么效果。 让我惊讶的是,我预想的大战并没有发生。相反,读者告诉我他们也一直怀疑传统激励因素的效果,只是苦于没有证据,而现在终于有证据了。他们知道,企业有更好的方法来持续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他们有一个又一个的例子说明已经有很多公司采取了不同的激励方式。最重要的是,经济危机对欧美国家的影响比对中国的影响要大得多。人们知道,他们不能再继续使用没有效果的方法,却还在期待出现不一样的结果。他们需要把自己的驱动力系统升级到21世纪的新系统。新系统必需的核心不是胡萝卜加大棒。而是自主、专精和目的。 我想,中国读者也会有类似的反应,也明白转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势在必行。毕竟,中国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非常惊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GDP增长一直在10%左右。中国企业不仅在国内实力强劲,而且在世界各地也是如此,它们重塑了国际商业格局。中国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很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群体,中国的城市每个星期都会有新的面貌,高楼大厦也不断出现在城市的地平线上。 这个疾速驶向未来的国家应该不会依靠从前的激励方式。事实上,中国企业已经打破了传统路线,开始从大规模生产发展到大规模定制,而这种定制模式需要更多的判断力和创造力,其复杂程度更高。它也将根据现有的科学研究成果,开发一个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驱动力系统。 此外,自主、专精和目的是超越国家和语言界限的概念。这些概念不是美国的想法也不是中国的想法,它们是人类的理想。人类的天性决定了他们会寻求对自己命运的掌控权,希望自己引导自己。无论住在上海还是芝加哥,人们都希望能在有意义的工作上有所成就。此外,无论在哪里工作和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想奉献,都想改变世界。科学研究显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最明智的策略就是强调我们的共性。如果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认同我们的观点,必定意义深远,影响广泛。 最后,再次感谢《驱动力》可以在中国出版,让中国的读者也能读到这本书,衷心地希望你们喜欢它。更重要的是,希望你们能把本书的理念应用到实践中去。 丹尼尔·平克 书评(媒体评论) 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十多年里,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一个团队把金钱作为最重要的激励因素,那种源自于内心的驱动力最为强大:希望做出与众不同的创意,追求完美,关注细节,持续改善,不断寻求更高的目标。《驱动力》一书生动地阐释了这一现象,挑战了人们固有的管理智慧,必将引领未来商业思维的新趋势。 ——奇虎360公司董事长兼CEO 周鸿祎 《驱动力》实际上是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另一种解构,再次论证了在解决生存和温饱问题后,兴趣和使命感其实是驱动人们前行的终极动力。驱动力X.0的提法很像是对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乃至信息社会演进阶段的标签,也是对今天中国从制造型社会逐步转向创造型社会所需动力的重要提示。其中,有关充分释放驱动力的三个要素:自主、专精和目的,值得所有认同信息社会趋势,同时又发愁于对今天衣食无忧的80后和90后进行有效激励的企业管理者们反复玩味和思考。 ——于扬 易观国际CEO 人,永远是企业中最不可控的要素。我们已经不再身处那个用钱留人,用钱砸出成绩的年代了,物质激励只会陷入恶性循环。当我们洞察到企业经营的这些问题并为之困惑时,这本书却已经把问题的来龙去脉甚至解决方法都写了出来。这本书颠覆了绝大部分企业的用人思路,让我们对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李厚霖 HIERSUN恒信钻石机构董事长、IDo基金创始人 如何让工作成为”好玩”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客户需求”,如何激发团队成员的“内在动机”而不再仰仗“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这是现如今的领导者面对的新挑战。 ——贺志刚 《IT经理世界》执行总编 每个人追寻的目标其实都差不多:主导生活、获得意义、延伸乐趣,只不过,有些人会比较投入,平克的这本《驱动力》就是研究如何找到这份投入感的。 ——王立鹏 《中国经营报》常务副总编 什么才是高绩效的真正驱动力?在书中,作者以50年来有关积极性的科学研究为基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答案。他指出,奖励已然失效,真正驱动我们的是自主、专精和目的,这可以让我们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舒适。 ——克里斯·安德森 超级畅销书《长尾理论》作者 《驱动力》是我最喜欢的商业书籍。 ——托马斯·弗里德曼 《世界是平的》作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