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影像为语长乐翁(汤晓丹)/海上谈艺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夏瑜//蓝为洁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本《影像为语长乐翁(汤晓丹)》由夏瑜、蓝为洁著,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全书分为:艺术访谈、艺术传评、附录三个部分,收入了汤晓丹夫人蓝为洁对其的采访,记录了电影大师汤晓丹不凡的艺术人生,书末收入了汤晓丹的人影大事记。

内容推荐

这本《影像为语长乐翁(汤晓丹)》由夏瑜、蓝为洁著,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汤晓丹,1910年农历二月二十二日出生于福建漳州华安县云山村,2012年1月21日晚上10点钟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2岁。他的从影道路跨越我国不同的社会时期,见证、亲历了中国电影的百年风云,从享誉沪港的“金牌导演”到善拍军事电影的”银幕将军”他从反布尔乔亚发展到反帝国主义,从倾向进步演变到主动讴歌革命,从揭露旧社会黑暗转型为弘扬红色主旋律,用《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不夜城》、《红日》、《难忘的战斗》、《傲蕾,一兰》、《南昌起义》、《廖仲恺》等等经典作品,证明自己是一位善于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巧妙处理历史事件与故事情节的呼应关系、塑造丰满动人银幕形象的影坛大家,荣获中国电影家协会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首届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

《影像为语长乐翁(汤晓丹)》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艺术访谈

 自学成才 终成大师

艺术传评

 第一章 走出故乡

 第二章 上海传奇

 第三章 来去香港

 第四章 后方轶事

 第五章 天亮前后

 第六章 南征北战

 第七章 山雨欲来

 第八章 人间炼狱

 第九章 自由之后

 第十章 红色大片

 尾声

附录

 从影大事记

 感恩(代后记)

试读章节

1910年农历二月二十二日,福建漳州华安县偏僻的云山村,有一间土房里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与那天的阴云密布和寒风呼啸相比,这不太响亮的哭声显得柔弱了些,孩子的长辈和亲属都忽略了这哭声竟具有一些耐人寻味的沉稳和节奏,就像村畔顺流而过的九龙江水,潺潺不断而不事张扬,却被乡亲们视为五谷丰登的倚仗。该地之所以盛产香飘万里的铁观音和与众不同的华安玉,也一定与这有着九龙戏水神秘传说的江水有关。而因为有了这与外界相通的水系,华安的青壮年才会把目光投向远方,很多人都背井离乡,想出去奋斗一番后再衣锦荣归,彻底翻身。

这个刚刚出生的男婴叫“汤泽民”。汤泽民的父亲汤纯林便是那些“外出打工者”之一。两个月前,汤纯林和家乡的水客结伴而行,漂到了南洋,寻找生财之道。他当然不可能听到自己儿子的嘤嘤啼哭声,但在那一刻,他一定会有心理感应,算算日子,妻子也应该分娩了。于是,他落脚印尼的西爪哇后,成了一名卖力的小商贩,一心想发财致富,却只能勉强糊口。

汤泽民的母亲是个能干的裁缝,日日夜夜穿针引线,准备筹足盘缠后也去南洋,与丈夫聚首。时光一闪,汤泽民已经四五岁了,他喜欢静处,常常独自在屋前的空地上玩,但是没有玩具,只能就地取材,用沙子、石子和掉在地上的枯树枝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有时候又用树枝或竹片在泥沙地上画出猪、牛、羊和庙宇、树林等等。他在这过程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几个小时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一晃而过,直到母亲唤他吃饭,才把他从“艺术想象”的王国里拉回。望着自己的“作品”,离开时还真有点恋恋不舍。

汤泽民的“绘画水平”和“手工技艺”越来越高明了,有一天,他按照自己对庙宇的印象,居然无师自通地用石块和泥沙在地上垒起一座小庙,还用湿泥捏了一尊小菩萨,有鼻子,有眼睛,坐在庙堂中间,显得非常神气。他眼睛不眨地盯着自己的创作成果,直到日落西山。他把有着菩萨的小庙小心翼翼地搬到自家屋旁的一块青石板上,又端详了一番,得意地笑了。第二天,他比往常起得早,眼睛一睁开就跑出家门,来到那块青石板前……哦,他呆了,昨天的大作居然被狂风摧毁,庙宇散了架,菩萨落到地上,碎了。他又急又气又恨,流着眼泪重新塑造。成功了,而且比昨天的那个更精致、更逼真,他又笑了。

村里的族长觉得这孩子颇有灵气,是个可造之材,就给了他一本《三字经》,由识字的人教他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汤泽民的学习方式非常独特,不用纸和笔,只需树枝和泥地。在地上依样画葫芦描几遍,他就能记住新学的字。可能他是用绘画的思维和方式来理解字的结构和形状,所以一旦记住了往往就不会错。渐渐地,他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了。

这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非交战国管辖下的西爪哇变成战区,一下子成为人们避难的集散地。汤纯林所在的基亚维小镇本来远离市区,便突然热闹起来,精明的他趁机开了家小杂货铺,收入渐丰,遇有水客回云山老家,就托他们捎些钱给妻子。汤泽民听到母亲说,钱已凑得差不多了,可以带他一起去找父亲了。

6岁那年,汤泽民跟着母亲,乘小木船到了漳州浦南码头,再换大木船到厦门,然后登上大轮船,在海上折腾了个把月,直熬到头晕眼花、五脏六腑翻腾,快坚持不住的时候,才在爪哇的巴城上岸,乘上了火车,前往茂兀市。汤泽民感到舒服多了,而且这是第一次乘火车,新奇、兴奋。他想到了母亲曾经买给他的一个玩具——电影放映机,只要把前面的喇叭口对准墙壁,不停地用手摇那只把柄,白墙上就会出现活动的画面,那部最早的短片《火车到站》里曾经让自己朝思暮想的火车,现在不就乘上了吗?他望着车窗外不断闪过的景色,更觉十分惊奇,脸上却显得很平静。

七八个小时后,茂兀到了,汤泽民的母亲叫了辆马车,哒哒哒哒的马蹄声戛然而止时,父亲的杂货铺终于出现在面前!汤泽民拘谨起来,母亲则很兴奋,但是,父亲大吃一惊之后却没露出高兴的神态,似乎并不欢迎他们母子的不请自来。原来,他在这里又有了新家。一位陈姓侨商很欣赏他的忠厚、肯吃苦,有意收他做女婿。为了生存,汤纯林隐瞒了早有妻室的事实,娶了比他大几岁的陈小姐,两人苦心经营小杂货铺,尚无子女,生活颇为顺心。

汤泽民的母亲得知详情后,非常通情达理,不吵也不闹,只是在附近租了间小木屋,靠自己的针线手艺,带着汤泽民另立门户。陈氏倒也善良,给他们送来些家具和生活用品。不久,汤泽民的母亲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台旧缝纫机,开始为镇上的邻居们改旧衣、做新衣,收费又很低廉,所以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出了名,活越接越多,日夜辛劳,倒也度日无忧。

大概为了表示歉意,汤纯林不时送些钱过来。陈氏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生养孩子,居然对汤泽民非常喜爱,每当他去父亲的杂货铺,她总要塞一些吃的给他,甚至给他零钱。汤泽民不语,之前他有点恨这位陈妈妈,可一段日子相处下来,开始改变了对她的态度。他默默地收下陈氏给的东西,回家后却如数交给了母亲。

可能使用得过于频繁,又不注意维护保养,那台旧缝纫机经常罢工。眼看到了交货的时候,那轮子却转不动了,请人来修费用很贵,而且不是随叫随到,母亲急得眼泪直流。汤泽民早就在一边对那台缝纫机观察研究许久,等到他自感有了七八分把握,就向母亲提出,由他来修理。母亲吃惊地望着儿子,满腹狐疑,怕拆下来后修不好,反而糟糕。而汤泽民却胸有成竹地说:“我想好了,把螺丝一个个拆下来,按顺序排好,修好后再一个个装回去,不会出差错的。”母亲想想他说得在理,又无其他更好的办法,只好冒险让他试一试了。但她总有点不放心,紧紧盯着儿子的手,不停地唠叨着:“别弄坏,别弄坏……”汤泽民第一次做这种事情,心里也有点紧张。P019-021

后记

感恩(代后记)

感谢上海市文联把我这个102岁的老头子纳入“海上谈艺录”书系。想想我这漫长的一生中,遇到过无数的好人,是他们成就了我,拯救了我,我无以为报,只有感恩!

1910年农历二月二十二日出生在福建偏僻贫困山区的我,自幼就少言寡语,喜欢自学。族长给了我一本《三字经》,识字的人教我读,使我初步认了字,学会了在地上画字。6岁那年,母亲带我跟着家乡的水客漂到西爪哇找父亲,我在那里又学会了英语。大概族长觉得我是个可造之材吧,就用祠堂公积金送我去厦门深造,给了我一个腾飞的机会。族长是我的第一个恩人。

在厦门爱国侨领陈嘉庚办的农林专科学校,我跟着同学赖羽朋画宣传画、写标语,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被校方的反动势力开除。1929年我到了上海,在《大众文艺》编辑许幸之、沈西苓的帮助下,先在地下党办的画刊工作,又结识了司徒慧敏和朱光等,与他们合办广告社,白天为商家布置橱窗,晚上仍绘制宣传武装夺取政权的画。“一·二八”战争中敌军的炮火毁了我们的广告社,我死里逃生去了苏怡和沈西苓工作的“天一”影业公司。先是无报酬在摄影棚绘景,后经沈西苓推荐,我顶替了他的工作,正式担任《小女伶》布景设计。赖羽朋、许幸之、沈西苓、司徒慧敏等都是我的领路人。

第二部电影《白金龙》我本来也是担任布景设计,开拍时老板邵醉翁要我顶替他执行导演任务。想不到一炮打响,从此我就一部戏、一部戏导下去了,电影成了我的终身职业。那么,邵醉翁老板也可以说是我的恩公。

此后在电影创作的道路上,我又遇到一个又一个恩人,他们帮我迈过沟沟坎坎,直到成为荣获“终身成就奖”的导演。

近几年,我一直住在华东医院,连庆祝生日都在那里,在医生、护士的精心照料下,身体非常健康。2009年冬,突发高烧,经检查是吸人性肺炎,凶多吉少,已发出病危通知。市委宣传部陈东副部长和文广集团、上影集团诸位领导相继赶到抢救室。俞卓伟院长亲临现场组织抢救,这才转危为安。他们在我的头顶、脚心敷了冰块,肛门里塞了退热药,全身插满了管子。俞院长整整一夜没有回家,时刻注意我的病情显示记录。

据说,蒋介石、蒋经国、张学良、宋美龄等等都是吸入性肺炎引发高烧并发症去世的。我能在华东医院被抢救过来,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用我的老朋友张骏祥的话说,导演是死马当活马医把戏拍好的,华东医院的医生们硬是把我这匹“死马”救活了。

电影导演是我一生中唯一的职业,而华东医院是我唯一的劳保医院。胃大出血、装心脏起博器、低血糖昏迷,加上这一次,几次病危都是华东医院的专家和护理人员把我抢救过来的,他们是让我得以跨进百岁门槛的大恩人!

根据上海人的说法,过了百岁生日就是又一个人生了,我是2岁的新生儿,要重新学爬、学走、学做人、学做事……

汤晓丹

2011年岁末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