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业编著的《幸福中国之谁偷走了你的幸福》是一本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哲学思考,这是中国碎片文学的鼻祖,这是一部普通人的沉思录,这里通过作者感念生活、闪念生活、感受生活、感闻生活、品味生活、感叹生活、感觉生活、感悟生活、沉思生活、美好生活十个方面润物细无声地告诉你人生快乐和幸福的秘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幸福中国之谁偷走了你的幸福/幸福中国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赵宏业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赵宏业编著的《幸福中国之谁偷走了你的幸福》是一本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哲学思考,这是中国碎片文学的鼻祖,这是一部普通人的沉思录,这里通过作者感念生活、闪念生活、感受生活、感闻生活、品味生活、感叹生活、感觉生活、感悟生活、沉思生活、美好生活十个方面润物细无声地告诉你人生快乐和幸福的秘笈。 内容推荐 当下,“幸福”的话题仍是我们讨论的热点,一句“你幸福吗?”看到的、听到的是各种表情与答案。幸福的人总是一样的,那么感觉不幸福,想过没有到底是谁偷走了你的幸福?看大街上,到处是急急忙忙、慌慌张张、来来往往的人们,脸上写满了焦虑、不安和烦躁。我们不禁要问,你这样幸福吗?你到底急着要干什么? 问题的关键水落石出,谁偷走了你的幸福,答案显而易见。 《幸福中国之谁偷走了你的幸福》试图通过追寻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心三大问题的答案,帮助人们找圈丢失的灵魂和被偷走的幸福。 《幸福中国之谁偷走了你的幸福》由赵宏业编著。 目录 辑一 感念生活 【人与物】 003·无门无派无套路 005·大众时代 005·市场经济 006·进步 006·金钱 009·健康 011·位置 011·年龄 012·经历 013·人类 014·世界 016·世界上的事 【人与人】 019·爱情 020·音乐 020·喝酒 021·赌博 022·秀才与书生 025·捷径与弯路 026·人生三个不能选择 027·人人都有偏见 027·知行不一 028·做好你自己 029·活的就是自己 【人与心】 031·最好 032·学者 032·上帝 034·眼睛 034·欲望 035·烦恼 036·缺憾 037·遗憾 038·容器 038·染色 039·平静 辑二 闪念生活 【人与物】 043·最美 043·吃饭穿衣 044·说话 044·赚钱 045·利益 045·家族链 046·兵马俑 046·存在 047·成熟和长大 047·人生三个不能等 048·人生四十才明白 048·活法 049·解放自己 049·如意 049·数字 050·和谐 050·茶 050·生命花园 【人与人】 052·社会转型期 053·约束和规范 053·知道 054·情与理 054·美女 054·风光 055·真话与谎言 056·真相 056·人间 057·好人 057·人与人 058·人与动物 058·人生 059·人性的优点 059·义无反顾 060·人生如股市 060·适合 060·影响 061·泾渭分明 061·人性的对立统一 062·你到底急着要干什么 【人与心】 063·信仰 064·一切 064·理想与现实 065·变化 065·活在阳光下 066·向上 066·回音 067·人生最重要的 067·秘诀 068·现实 068·随遇而安 069·喜怒哀乐 069·趋利避害 070·和谐平衡 070·九九归一 辑三 感受生活 【人与物】 073·感受家乡 082·感受工作 083·感受税务 085·感受自己 【人与人】 087·感受文人 089·感受女人 089·感受明星 090·感受人生 【人与心】 091·感受信仰 098·感受精神 100·感受爱情 100·感受文学 辑四感闻生活 【人与物】 107·多极同一 108·生与死 108·闭上眼睛 109·世界 109·分界 【人与人】 111·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112·适可而止 113·拿破仑 114·方与圆 114·名声 115·让座 115·性工作者 116·男女有别 116·先苦后甜 116·社会科学 118·知识 119·成败 120·判案 120·体制 121·郁闷 【人与心】 122·快乐 123·痛苦 123·浪漫 124·善良 125·大智大善 126·有些事只适合想念 126·文化 辑五 品味生活 【人与物】 131·改变 132·农民的生存智慧 133·世外桃园 133·机会 134·轮回 134·化身 【人与人】 135·混淆 136·女人 136·拒绝 136·雅与俗 137·人往高处走 137·人生更需要投资 138·我们该做哪种人 【人与心】 139·忍 140·逼与熬 140·诱惑与淡定 141·聪明与智慧 141·哀莫大于心死 辑六 感叹生活 【人与物】 145·高尚 146·市井三招 147·政治文明 149·最美丽的月色 151·引申 152·反问余秋雨 【人与人】 153·官 154·为官论 154·善不带兵 155·说话算数 155·独断专行 156·君与臣 156·彼得大帝 157·女人天下 157·政治家的人生 158·民主 158·打人与挨打 【人与心】 160·腐败 162·恶人 163·丑恶 166·丑陋 167·榔头记 169·对与错 170·无所适从 辑七 感觉生活 【人与物】 175·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 177·围城 【人与人】 178·男人与女人 182·君子与小人 【人与心】 184·见仁见智 186·平衡 辑八 感悟生活 【人与物】 191·趁年轻 192·成熟 194·最高境界 【人与人】 197·仁者爱人 198·人 200·成功的人生 【人与心】 201·人性 203·简单 204·活在当下 205·习以为常 206·你的一切 206·最佳发展状态 207·人生结论 辑九 沉思生活 【人与物】 211·生活 212·二十年后再相会 【人与人】 215·青春的希望在哪里 216·这个世界会好吗 【人与心】 219·迷 220·大智慧大境界 221·哲学 222·人·物·心 辑十 创造生活 【人与物】 229·理性生活 232·美好生活 234·诗意生活 【人与人】 235·阿凡达 238·江山与美人 242·仓央嘉措的诗 246·花好月圆 【人与心】 248·人生的目标 250·寻找回来的世界 256·幸福在哪里 后记 266·人到四十:惑与不惑 试读章节 金钱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有一则短信说得好:再多钱,哪儿去买我如花笑颜?再多钱,哪儿去买我可人身段?再多钱,哪儿去买我知冷知暖?再多钱,哪儿去买我温柔缱绻?再多钱,哪儿去买我多情缠绵?再多钱,哪儿去买我蜜语甜言?再多钱,哪儿去买我真情相牵?再多钱,哪儿去买我任劳任怨?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衣食住行尚且不能满足,谈论其他方面则完全是天方夜谭。我们必须追求金钱,可以肯定地说,追求金钱就等于追求美好生活。人们只有经济独立、财务自由、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追求幸福、体面、有尊严的精神生活才能持久和稳定。对于金钱的有用性和局限性,我们需要好好把握。 金钱买得到灯光,买不到阳光。金钱买得到补药,买不到健康。金钱买得到婚姻,买不到爱情。金钱买得到房子,买不到家。金钱买得到娱乐,买不到快乐。金钱买得到书籍,买不到智慧。金钱买得到奉承,买不到尊敬。金钱买得到伙伴,买不到朋友。金钱买得到权势,买不到威望。金钱买得到服从,买不到忠诚。金钱买得到躯壳,买不到灵魂。金钱买得到小人心,买不到君子志。金钱买得到幸福指数,买不到幸福感觉。 属于我们的金钱和财富,我们要毫不犹豫地欣然接受,但要随时准备放弃,因为金钱和财富终归是身外之物。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下的人,要特别注意这句话。人不是不能爱钱,而是不能爱不合法、不正当、不干净的钱。只要是通过正当手段,合情合理合法得来的财富,你就尽情地享用吧。贪污、受贿、赌博、以权谋私、出卖色相等不义之财,就算是扑面而来,你也不要动心。金钱本身没有过错,获取和享用金钱也没有过错。过错在于,你的钱是如何得来的,你把钱花在了什么地方。 眼中只有钱的人,就是瞎子。你可以做一个实验,把两枚钱币紧贴眼前,你的眼前一片漆黑。把两枚钱币从眼前拿开,你会看到钱币。把两枚钱币扔到30米之外,你会看到两个发光体。把两枚钱币扔到300米之外,你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钱为人用无需多,人为钱忙净瞎忙。重庆文强“悔罪书”中说:“其实想穿了,人一辈子,不就是一日三餐,一张床吗?贪那么多做啥子?人啊,为什么往往要到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失去的是多么珍贵;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为什么非到这个时候才明白。我真的很后悔,很后悔。” 被抓的人,总是悔不当初,痛恨不已。问题在于,到底是后悔自己当初没克制贪欲被抓呢?还是痛恨自己太笨,怎么偏偏抓的是自己呢?如果是前者,那么属于悔罪表现;如果是后者,这人确实该抓。 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最重要的,时间和生命不应该用来换钱。如果你的财富能够满足生活需要的话,那么生命应该耗在美好的事情上:想笑,就尽情地笑;接吻,就不要忙着说话;跳舞,就要穿上最好的鞋。另一方面来说,生命是有限的,钱是挣不完的,将有限的生命拿来挣那些永远挣不完的钱,最后得到的遗憾是无穷无尽的。 一个眼中只剩下钱的民族怎么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是经济的复兴,更是文化的复兴。如果我们不健忘的话,三十多年前,在我们的心目中,还是谈钱可耻、经商丢脸、谈性色变的状态,崇尚“五讲”、“四美”、“三热爱”,人人争当“四有”新人。可仅仅30多年的光景,部分人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理想主义变成了拜金主义,爱情至上蜕变成追逐美女,严肃时代步入娱乐时代。试想,如果没有了中华美德、中华文明、中华文化,没有了民族的特殊符号,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连这些基本问题都搞不清楚了,经济发展还有什么意义? 够用就行,知足常乐。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乌鸦快速变凤凰、一夜暴富的事例在不断地演绎着,人们的物质欲望也在无限度地膨胀,无论有多少钱好像都不能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似乎唯有金钱才能解决自己眼下的困境和问题,人们总是抑制不住对金钱的渴望,并且有愈加疯狂之势。细细想来,人们初始阶段的幸福和快乐的确与物质有直接关系。但有一个情况你必须得面对,如果你的一生都在贫穷和平凡中度过,你该怎么办?因为大多数人注定是平凡人,与其愁眉苦脸、怨天尤人,还不如多考虑知足常乐更好一些。 电视连续剧《温柔的谎言》中有一句台词:“没钱的时候,我们家的生活温馨快乐;现在想钱了,也有钱了,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烦恼,这到底是为什么?” 有钱了,生活却越来越烦恼,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P6-9 序言 本书三论 初读本书,便发现这本书有三个明显特点。 其一:“几段文字几句话,洞悉破译人问路;无门无派无套路,有趣有味有意思;无章无节无格式,有情有义有思想”是本书的总体构思和设想。 “几段文字几句话,洞悉破译人间路”是本书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内容。本书中的内容大部分是作者本人二十多年来工作生活中的点滴闪念与感悟,以及听到、看到、感到有趣有味有意思的文字和话,先录入手机短信箱或邮件箱,再集中发送到我的电子信箱,最后复制到本书的文件夹,经过作者的注解、诠释、引申后,形成此书。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这样记录文字的,算是“碎片文学”吧。以精辟有趣、朴实无华、情真意切的语言取胜是本书的首要特色。 “无门无派无套路”及“无章无节无格式”是本书的风格。整部书稿不拘泥于文体和格式,书中风一样的思维,诗一样的语言,歌一样的旋律,画一样的意境,充分体现了“文无定法”的思想。“无章无节无格式”还决定了本书顺着读、倒着读、随意读都无碍阅读的效果。 “有趣有味有意思”把西方人乏味的说理与东方人有趣的诗歌,明清野史语言风格与当代调侃说话语调相结合,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让阅读成为一种消遣,让阅读成为一种交流,让阅读成为一种需要,是本书最想实现的目标。这是一本妙趣横生、很有意思的书,它直面现实、直面生活、直面心灵,让人有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的欲望。 “有情有义有思想”是人生的一种追求,也是本书的精髓。 其二:本书的可取之处在于立足当下,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俯瞰、洞察、感受和思考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心三大问题为中心和主线,把关键词作为文章标题,力戒长篇大论,采取当下大众最为接受的类似手机短信的“碎片文学”的形式,将人们的迷茫、困惑和烦恼娓娓道来。让读者感到真实、鲜活、有趣的同时,进行内心拷问和哲学思考。同时汇集古今中外的智慧,试图解开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心三大关系之间的谜团,找出我们的出路。这就突破了同类书籍事例加故事说明观点的说教论理模式,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创新。纵观全书,既有理论支撑,又有自身感受,还淡化一家之言,凸显百家争鸣、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书中大量使用了“似乎、也许、大概、可能、能否、是否、是不是”这样的词,主要考虑到,一方面这个世界并非泾渭分明、非真即假、非实即虚、非善即恶、非好即坏。实际上,真假并非泾渭分明,虚实往往一念之差;善恶也不是非此即彼,好坏也在一念之间。另一方面引起读者的思考,避免偏激、绝对和一家之言,把评判权交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对大干世界有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感受、认识和解读。同时,作者的人生感悟是一种处在行进中的、不断反思中的自我拷问,字里行间充溢着词句的模糊、断裂、闪烁和矛盾,而这正映照了作者不断思索的心路历程以及超强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让我们得以想象作者自由的灵魂、奔放的思想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怀,这就使本书拥有了一种无法读尽、余味绵长的魅力和韵味,让人有放在枕边,反复阅读的欲望。 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本身就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一个平常人,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力戒故弄玄虚、辞藻华丽、艰涩难读,力求平实直白、清新自然、赏心悦目、雅俗共赏。阅读本书,犹如和周围的同伴海阔天空、毫无厘头、杂七杂八地聊天,不会有障碍、不适和距离感,只会舒畅、随心和亲近。它如阳光、如甘露,照亮我们的心窗、滋润我们的心田。 其三:本书集思想性、知识性、严肃性与可读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使哲学生活化,生活哲学化。既庄重典雅,又和蔼可亲,还通俗易懂。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入情入理,涤荡心灵;古今中外、万事万物、芸芸众生共通共融:现实、情感、理性相互统一;以情动人、以理悟人、以文悦人相互统一。 需要说明的是,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任何思想、理论、观点,包括宗教、哲学、神学,都是别人的思考,都不如自己的思考。我们可以学习和参考,但绝对不可以照搬,更不能迷信。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本书也只是把作者与这个世界交汇的共鸣带给读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是我们所希望的,从本书走出来,拥有读者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共鸣,更是我们所希望的。 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或者说人类的一分子,都是不可或缺、独一无二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其神圣的使命和责任,既拥有人类共同的理性,也拥有各自的本性和独特的人生轨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因此,经过时间的沉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写出自己的人生“沉思录”。 后记 人到四十:惑与不惑 我出这本书,无意要达到什么目的。既不想出名,也不想赚钱,更不想捞取什么资本。主要是人到中年,非但没有四十而不惑,反而更加疑惑。美好的生活到底是什么? 到底是金钱权力美女还是幸福快乐爱情,吃喝穿戴玩乐还是理想信念追求,冷淡冷漠冷酷还是相亲相爱相依? 到底是人为财死、乌为食亡还是物竞天择、天人合一,为情所困、为情所累还是仁者爱人、知行合一,没心没肺、不知荣辱还是心灵相通、身心合一? 到底是阴阳互补还是善恶分明,纵欲超脱还是节欲自安,伦理道德还是宗教信仰? 到底是全力以赴还是顺其自然,奋发有为还是随遇而安,改变世界还是完善自己? 到底是捍卫真理还是明哲保身,伸张正义还是见风使舵,诚实守信还是趋利避害? …… 由于这种种困惑的牵绕,我不得不梳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试图为自己解惑。在此过程中,天天都有闪念和想法喷涌而出。这其中,“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成了我思绪中的最强音。我分明感受到了人生四十梳理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快意和妙处。不知不觉间,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于是水到渠成,汇集成这本书,聊以自慰。安顿自己的同时,送给与自己成长有关的人和感兴趣的人,闲来无事随便翻翻。在这本书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有位老师无意间提出,把本书作为学生的作文素材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理由是2012年多个省份的高考题目几乎都与本书内容有关。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本书灵感在于尽管茫茫人世间,真与假,对与错,好与坏,理想与现实,高雅与低俗,男人与女人,真的是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欲说还休,还休欲说……事业与家庭,工作与生活,理性与感性,成功与失败,众说纷纭。但是我相信,每个人与世界交汇处所产生的几何能量和空间肯定是不一样的,是独特的,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一样。我出这本书,就是要把我与这个世界交汇出的所思所想、所触摸到的地方、所接触到的人和事整理、汇集、提炼出来,再回报给他们。如果书中还有几段文字几句话,能引起您共鸣的话,权当对这个永远无法破译世界的破译吧。 我试图在书中告知人们我知道了快乐和幸福的秘笈,但又似乎刚刚触及皮毛。加之,我不是个纯粹的文化人或者特立独行的学者,我还存在私心杂念。我的“沉思浮想”还是有所顾忌、有所保留,甚至口是心非、痴人梦话、妄言疯语、胡说八道。还有,因为水平所限,我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领悟肯定也是幼稚的、肤浅的、表面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我只言片语、零零总总的“论”和“语”尽管全部发自内心触发的灵动和闪念,当然这是形成理论体系的必经阶段和宝贵素材,也许世界上一些伟大的思想、不朽的学说就来自灵光一闪。但我不得不承认,我现在还无法合成像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一样的哲学体系。我还不具备系统地完整地向人们表达我所达到的一种快乐的能力。但这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正处在一个人性最为复杂的伟大时代,我们正处在一个物质生活发达或者说接近发达而精神恐慌或者说接近恐慌的时代,我们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人与内心关系问题的时候了。这样的时代,最容易产生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我已经嗅到了这样的气息。我们一定能找回我们的灵魂,找到我们的精神家园,感受到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过上我们心中想要的幸福生活。 书中的内容大部分是本人二十多年来工作、生活中的点滴闪念与感悟,以及听到、看到、感到有趣味有意思的文字和话,先录入手机短信箱或邮件箱,再集中发送到电脑上我的电子信箱,最后复制到本书的文件夹,经过我的注解、诠释、引申后,形成此书。这些形似语录、言论、随笔,神似“沉思录”、“论语”、心语般有趣味有意思的几段文字几句话,的确是一个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或者说是作者与现实的对话,也可以说是一个草根的“沉思录”。我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和我一样记录文字的,算是碎片(手机)文学吧。 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我现在还处于在职工作期间,好心人提醒我,现在急于出书,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影响。我想,一方面人做事情如果太多考虑后果将一事无成;另一方面,本书传导的完全是正面能量,于世界、于人类、于国家、于社会、于单位、于家庭、于个人都不失为一大幸事。 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能出这么一本书?翻开自己发表过的作品,尽管主要与工作有关,但的确以言论见长。这使我搞清楚了自身基因密码的优势所在。当然,我不是什么圣人、大师、大家,仅仅是一名基层的工作人员,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与表达。同时,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本书所涉及文字及观点,若有已问世的,均属他人所有,本人无意相争。 一本书的出版,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在这里,我要感谢唐晓龙、史守贝、王雯、王如月、杨长寿、王生德、胡志刚、火兴明、张凡、秦川、桂发荣等先生(女士)的不啬赐教和真诚帮助。感谢我的家人和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是你们给了我智慧、勇气和全部能量。感谢书中提到名字的人,能和你们对话是我的荣幸,我们的心灵深处必有相通之处。我所在单位领导王成龙同志、卢永生同志站在精神文化建设的高度,审阅了全部书稿,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不知这本明显带有时代痕迹的书,能否算作当下全社会及各行各业广泛开展的“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活动的成果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礼物呢。 赵宏业 2013年9月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