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本科专业于2006年初正式设立,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择与编撰等与英语本科专业有着较大区别,所以有必要研究新形势下翻译专业建设面临的各类问题。顺应翻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大趋势,本研究选取了操作性比较强的“教材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试图从跨学科角度出发,把翻译理论和相关教学与学习理论、心理学理论、交际学理论结合起来,以翻译教材建设为契合点,将这些理论应用到以培养泽者能力为中心的翻译专业教材建设中去,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性较强的翻译教材建设理论的建立。陶友兰专著的《我国翻译专业教材建设--理论构建与对策研究》主要从翻译教材建设的历史和现状、翻译专业教材建设的翻译理论基础、跨学科理论基础、情景分析、口笔译教材建设对策等六个层面来论述应该如何系统地构建翻译专业的系列教材,以期为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和策略指导。
陶友兰专著的《我国翻译专业教材建设--理论构建与对策研究》从中国高校翻译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翻译市场需求和翻译专业建设的现状,以跨学科视角对翻译教材展开全方位研究。它确立了翻译教材在译学研究中的学术地位,首次尝试科学构建中国翻译教材建设的理论体系,有针对性地提出“以提高学生的译者能力为核心”的口笔译教材建设策略。
《我国翻译专业教材建设--理论构建与对策研究》全书不仅对中国现当代翻译教材编撰进行史学梳理,而且深入探讨当今社会不断丰富发展的翻译教学与翻译教材编写活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第一章 绪 论
一、研究背景
二、相关术语界定
(一)教材、教科书
(二)翻译教材
(三)语言能力、翻译能力和译者能力
(四)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
三、研究方法与意义
四、基本构架
第二章 翻译教材建设现状及研究文献综述
一、翻译教材建设现状(1949至今)
(一)翻译教材的初创时期(1949—1979)
(二)翻译教材的发展时期(1980—1989)
(三)翻译教材的繁荣时期(1990—1999)
(四)翻译教材的多元化时期(2000一2005)
(五)翻译教材的专业化时期(2006至今)
二、翻译教材的定位及其研究综述
(一)翻译教材的定位
(二)翻译教材研究综述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翻译专业敦材建设的翻译理论基碡
一、中国翻译理论与翻译教材的编写
(一)中国翻译理论简述
(二)中国翻译理论对翻译教材编写的影响
二、西方翻译理论与翻译教材的编写
(一)西方翻译理论简述
(二)西方翻译理论对翻译教材编写的影响
三、本章小结
第四章 翻译专业教材建设的跨学科理论基碡
一、语言学理论
(一)对比语言学与翻译教材的编写
(二)语篇语言学与翻译教材的编写
(三)符号学与翻译教材的编写
二、跨文化交际理论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概述
(二)跨文化交际理论与翻译教材的编写
三、教育心理学理论
(一)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翻译教材的编写
(二)认知l心理学理论与翻译教材的编写
(三)图式理论与翻译教材的编写
四、可读性理论
(一)可读性理论概述
(二)可读性的重要意义
(三)可读性理论与翻译教材的编写
五、市场营销理论
(一)市场营销理论简述
(二)市场营销理论与翻译教材的编写
六、本章小结.
第五章 翻译专业教材建设情景分析
一、国家政策与翻译教材的编写
二、教学大纲与翻译教材的编写
三、教师与翻译教材的编写
四、学生与翻译教材的编写
五、社会语境与翻译教材的编写
六、本章小结
第六章 翻译专业笔译教材建设对策
一、翻译专业本科笔译教材建设现状
二、翻译专业本科笔译教材的编写原则
三、翻译专业笔译教材建设对策
(一)翻译专业教学目标
(二)翻译专业译员素质要求
(三)课程设置与笔译教材种类
四、科学技术与翻译教材的整合
五、本章小结
第七章 翻译专业口译教材建设对策
一、中国内地口译教材建设现状
二、翻译专业口译教材编著原则
(一)专业口译员的素质
(二)专业口译教学模式与口译课程设置
(三)翻译专业口译教材编著原则
三、翻译专业口译教材建设对策
(一)基础教材
(二)中级教材
(三)核心教材
(四)高级教材
四、基于语料库的口译教材建设
(一)语料库与口译语料库
(二)基于语料库的口译教材设计
(三)基于语料库的口译教材的使用潜力
五、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 论
一、本研究的内容总结
二、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三、对未来翻译专业教材建设的展望
参考书目
附录一 全国翻译专题教材目录(1980—2012)
附录二 全国汉英翻译教材目录(1980—2012)
附录三 翻译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目录
附录四 全国高校翻译本科专业笔译教材建设调查问卷
问卷(I)(专家版)
问卷(Ⅱ)(教师版)
问卷(Ⅲ)(学生版)
问卷(Ⅳ)(教师+学生版)
附录五 调查问卷致据比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