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属文学类,散文、随笔作品集。作者叶梅以自己的成长为脉络,叙述了一代人经历的亲情、友情及悲欢,有关成长,有关乡土乡情,也有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把握,展示了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作者出生于三峡,但祖籍山东,在她笔下体现了南北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有着浓郁的三峡地域文化特色,随着读者的阅读,会走进清丽的三峡风光,奇特的土苗风情,独有的民族性格,对于青少年读者具有别开生面的审美意趣。文笔清新,感情真诚,具有动心动情的艺术感染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从小到大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叶梅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小到大》属文学类,散文、随笔作品集。作者叶梅以自己的成长为脉络,叙述了一代人经历的亲情、友情及悲欢,有关成长,有关乡土乡情,也有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把握,展示了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作者出生于三峡,但祖籍山东,在她笔下体现了南北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有着浓郁的三峡地域文化特色,随着读者的阅读,会走进清丽的三峡风光,奇特的土苗风情,独有的民族性格,对于青少年读者具有别开生面的审美意趣。文笔清新,感情真诚,具有动心动情的艺术感染力。 内容推荐 《从小到大》是作者叶梅写的一部散文随笔集,共收作品六十三篇,包括《十三岁的感受》、《一双脚是怎样长大的》、《从恩施开始写作》、《有条河的名字叫龙船河》、《仙女出没的九畹溪》等。 《从小到大》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目录 老地方 师者 十三岁的感受 亲爱的幺舅 办家家 昔日重现 清江水 我与力勤 从前的萝卜 快乐的牛角 过去在哪里 相聚和平里北街 一双脚是怎样长大的 秀儿、梅儿和风儿 桃花三月 相会 从恩施开始写作 在金色大厅里回想《清江壮歌》 八里庄的灯火 母亲的语录 父亲回到山东 台北看舅 我的2009 有条河的名字叫龙船河 巴东小城 利川的山 大水井——鄂西文化记忆 仙女出没的九畹溪 三峡皂角树 再登五峰山 吃不够的合渣 榨辣椒 由田土司想到梅兰芳 仙人乘鹤化一楼 贺年卡 取宝记 弹棉花的人 黑少年 太阳河的女孩儿 梁上君子 女人饮酒也美丽 会爱孩子的妈妈 母爱无敌 粉笔花 朝发苍梧 世界究竟有多大 请留下清澈的河流 走在蒙自明亮的街头 舞蹈的土地 玻璃窗外的沧源 丽江之水 金银沙 白音陈巴尔虎 象山海钓 东丽湖的小雨 厦门味道 去安阳 春探古井 庐山捡石记 埃及的努尔 好书不一定好读 黎明穿过岗巴拉山口 枫树下的古丽 试读章节 老地方 一个人,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生活相对长久的一些老地方。 对于我来说,恩施就是这样一个老地方。 位于三峡流域的恩施,湖北人肯定都知道,但北京人有多少知道的就很难说了。美国人呢?法国人呢?俄罗斯人呢?如果站在纽约曼哈顿大道上,或是巴黎凯旋门前和莫斯科红场上问过往的先生女士,知道CHINA恩施吗?想象会是些怎样有趣的情形呢?不得而知。 到目前为止,恩施还不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地方,但对于我,它却是最重要的了。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关于它的一些人和事牵扯着,还有抹不去的记忆紧紧相随,时间越长,滋味愈加强烈,如同酿酒。 那年春天我来到北京,就业的去处在后海的一条胡同里,这胡同的名字很好听,叫作大翔凤。清朝时候,后海是贝勒爷和格格们住的地儿,顾名思义,后海则是什刹海的后边,也就是皇宫后边的湖。 北方不像千湖之省的湖北,仅在武汉市的四周,大大小小的湖都难以计数,大的像东湖、南湖、汤逊湖,一眼望不到边,绕着湖开车也得走大半天。而北方水金贵,一条沟也叫河,在南方人看来顶多比露天游泳池大一圈的水面,居然就叫了海。起初我实在有些不屑,可后来早九晚五的,要打后海的胡同里穿来穿去,渐渐知道了这地方的一些故事,却是每座院子每块砖每个门帘都有来历,这地方在我眼里就一天比一天生动和珍贵起来。就拿我们《民族文学》办公的三合院来说,当年是作家马烽用他的稿费买下来的,住了些年后马先生还是想回到他的山西,便将院子转卖给了女作家丁玲,因此这院子也可以说是丁玲的故居。 从这小院出来,几步便是后海的水边,汉白玉的栏杆,夏天可以倚着观荷,肥实的绿叶顶着一朵朵粉红。对面是宋庆龄故居,据说孙夫人在世时最爱住在那里,在院里养了很多花儿,四季飘溢的花香,将后海都染香了呢。而离《民族文学》这院南去不到二百米,就是有名的恭王府了。恭王府住过鼎鼎大名的和珅,府上屯集的财富盖过了整个大清国库,民间因此传有歌谣:“和珅倒,嘉庆饱。”因这人而演绎出来的影视戏剧、小说故事数不胜数。 每天来后海游览参观、操着各种口音的人川流不息——不光看恭王府,还有附近的钟楼鼓楼,地安门和数不清的胡同,以及胡同里的各种京味小吃:爆肚、卤煮火烧、麻豆腐……老外更是最爱,成群结队的,膝上搭一块毛巾坐在披红挂绿的三轮车上,叽叽喳喳而过,蹬车的人得意扬扬。 而我不知不觉地,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常寻阳光灿烂时偷了闲空,独自沿着这海走去,看水面上鸟儿掠过,数脚底下的青砖,更加奢侈时,就在银锭桥上多站一会儿,眺那京西八景。桥头的一间“烤肉季”已是百年老店,张挂的红灯笼和门上的匾额都已有些发黑,但丝毫不影响它的生意,我对这类烤肉一向敬而远之,而《民族文学》的同事却一直是这里的常客。沿湖是京城有名的酒吧一条街,西式中式,还有少数民族的地方,五花八门摆弄出各种装饰,每到晚上,灯红酒绿衬着水面,是北京最时尚的去处。 奇怪的是,每当踱步于后海,便常常会想到遥远的恩施,情不自禁地,要拿眼前的情景与记忆中的山水作一番比较,明知它们之间没有多少可比性。可显然21世纪的北京与武陵三峡已不是往日的距离,老地方老印象不断产生着新概念和新感觉,关于恩施的许多信息又不时传递到后海来,常令人为之兴奋。有一天,恩施的州长周先旺带着一些朋友来到了后海,坐在《民族文学》的三合院里,我们喝了一回由门房大爷沏上的宣恩新茶,听这位意气风发的州长富有感染力地又说了一回恩施。那当儿,一群鸽子带着响亮的鸽哨从头顶飞过,胡同里一个收破烂的叫喊声由远而近,又由近而渐渐远去。这让我突然想到19世纪一位美国人戴维·梭罗和他那本后来被许多人奉为圣典的散文集《瓦尔登湖》,他说: “将你的目光扫视内心,会发现你心中有一千个未知的地方。你必须做一个哥伦布,去发现你心海里的新大陆和新天地,开出思想而不是贸易的新航道。” 一想我那些熟悉的老地方:龙船河,五峰山,土桥坝、幸福二队……其实是和心中一千个未知的地方神秘相连的。在许多浮躁忙碌的日子里,它们沉睡不醒,当我要去做一些精神旅行的时候,它们才相约而来,在我的眼前活灵活现,可真正试图接近它们,又会发现居然有着难以言说的陌生。因此在周游它们的同时,也是在探询那些未知。 P1-3 序言 从小到大,我很想做一个比较安静的手艺人,哪怕是绣一幅花草也好,做一件木匠活儿也好,从开始到完成的过程一定充满了愉悦。我对那些能工巧匠充满了敬意,好奇他们何以如此灵巧,将原本不存在的东西一刀一笔地自手中活灵活现地托举出来。 但今生注定做不成这些手艺,唯一算得上创造的是,将文字做一些有趣的排列。早先我就发现,中国的汉字不仅有形有意,甚至有着鲜活的生命,好比一个个小人儿,你的排列方式会让这些生命喜悦或气恼,委顿或雄壮,丑陋或美妙……这让人欲罢不能。抚摸文字,成为我从小到大最为喜爱的一件事情。 散文是文字表达的一种方式,原先写得很少,更是没有特别明确的去向。但渐渐地,这种文体却让我有了更多的喜欢,觉得它可以从心灵的深处出发,然后随心所欲地在漫无边际的时空里遨游,而最后的归宿,会在我与他人的灵魂之间,架起一座小小的桥梁。倘若愿意,便可以轻轻地走过去,触摸更多的景象。这些文字又是在物质化的氛围之下,垒起的一堵堵攀缘着青藤的篱笆,让周遭的空气得以过滤,洁净清爽,让人的身心栖息在一处与山水贴近的家园里。 来到北京的这些年,一直没看到期待中的漫天大雪,整个地球都在变暖。冬日里只见过星星点点的雪花,还未落地便化了,街面上仅留下薄薄的湿润。只有出城北去,才会见到银装素裹,会见到一两株树梢在白雪中露出,扎眼地绿。夏日又是一番拂之不去的闷热,车流拥堵之中,更是向往高山和草原。幸亏今年京城连连下雨,潮润的空气让人仿佛回到了南方,回到了儿时。 恰在这个季节,朋友晏彪说及金色少年的书约,便将这些有关成长,有关乡土乡情,以及近年的一些见闻汇集成册,供少年朋友们当作闲书翻阅。在我的读书记忆中,闲书常常是有趣的。但愿这本书也如此。 自以为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