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忠岐编著的《概念分歧与中欧关系》作为《欧盟与世界丛书》系列之一,是一本主要面向国际政治学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的专业书籍。中欧多名学者以对主权、全球治理、多极化、软实力、战略合作伙伴等容易产生分歧的特定概念的解读为切入点,以比较政治学为研究方法,通过分别分析中欧双方对相同概念的不同理解来探索中欧外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2003年中欧确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之后,大量学术研究项目聚焦于这对发展迅速但困难重重的双边关系。在《概念分歧与中欧关系》中,来自中欧各国的17位著名学者、专家和外交官选取了主权、软实力、人权、民主、稳定、战略伙伴关系、多极化/多边主义、全球治理这八组特定概念作为具体研究对象,从各自的视角进行对比解读。他们以相似的结构进行写作,使用比较政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中欧双方对相同概念的不同理解来探索中欧外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概念分歧与中欧关系》的各位作者(潘忠岐)强调概念与信念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因而认为中欧之间很多反复出现的分歧,包括武器禁运问题、知识产权问题以及市场准入问题等,很大程度上植根于中欧双方对以上八组概念的不同认知,而这些认知差异又源于双方迥异的文化、价值观和角色特征。他们提出,问题不在于谁的概念对或错,而是应该探究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弥合中欧之间的概念分歧,这也是构建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理想路径。
丛书总序
序言
导论探究中欧关系中的概念分歧
一、什么是概念分歧?
二、哪些概念重要?
三、概念之间如何关联?
四、中欧的看法有何不同?
第一部分 综合维度:主权、软实力
第一章 中欧的主权概念分歧:中方视角
一、概念背景
二、中国的主权观
三、欧洲的主权观
四、中欧主权观的对比
五、主权观分歧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六、中欧主权观分歧的管理
七、小结
第二章 中欧的主权概念分歧:欧方视角
一、欧洲及西方的主权概念
二、中国的主权观
三、中国的非洲政策与主权问题:并不仅仅是不干涉
四、全球治理中的主权问题
五、小结
第三章 中欧的软实力概念分歧:中方视角
一、软实力概念在中欧语境中的引入及运用
二、中欧对软实力认知的异同比较
三、对软实力的认知差异对中欧关系的消极影响
四、认知差异的管理与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
第四章 中欧的软实力概念分歧:欧方视角
一、作为分析概念的软实力
二、中欧的软实力概念分歧
三、中欧关系中的软实力
四、中欧软实力概念分歧的弥合
五、小结
第二部分 双边维度:人权、民主、稳定、战略伙伴关系
第五章 中欧的人权概念分歧:中方视角
一、概念背景
二、概念分歧
三、人权概念分歧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四、如何妥善处理中欧人权概念分歧
五、小结
第六章 中欧的人权概念分歧:欧方视角
一、中欧关系中的人权问题
二、中欧对各自人权的不同评估
三、中欧对行使人权的不同看法
四、变化中的人权观
五、何种人权优先?
六、人权的国际层面
七、小结
第七章 中欧的民主概念分歧:中方视角
一、民主概念在中国的演进
二、中国的民主观念
三、民主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四、小结
第八章 中欧的民主概念分歧:欧方视角
一、民主概念的由来与发展
二、中国和欧盟对民主的认知:一种定量分析
三、民主观差异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四、小结
第九章 中欧的稳定概念分歧:中方视角
一、稳定概念的背景
二、中国的稳定观
三、中欧对稳定的认知差异
四、中欧稳定观分歧的根源
五、概念分歧的管理
第十章 中欧的稳定概念分歧:欧方视角
一、欧盟的稳定观
二、中国的稳定观
三、中欧对稳定重要性的看法
四、中欧对维持稳定的看法
五、中欧稳定观的共识与分歧
第十一章 中欧的战略伙伴关系概念分歧:欧方视角
一、研究理由和历史背景
二、中欧对战略伙伴关系概念的不同诠释
三、概念分歧及其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四、小结
第三部分 多边维度:多极化/多边主义、全球治理
第十二章 中欧的多极化与多边主义概念分歧:中方视角
一、多极化:欧洲与中国的观点
二、多边主义:欧洲与中国的观点
三、中欧观念差异之根源
第十三章 中欧的多极化与多边主义概念分歧:欧方视角
一、概念背景和中欧所处的环境
二、多极化和多边主义术语的使用
三、中欧之间的概念分歧?
四、超越多极化和多边主义?
第十四章 中欧的全球治理概念分歧:欧方视角
一、全球治理的概念起源
二、欧盟与全球治理
三、比较中国和欧盟的路径:达成共识的可能性?
四、小结
结论 管理中欧关系中的概念分歧
一、概念分歧在中欧关系中的重要性
二、概念分歧对中欧关系的消极影响
三、正确看待中欧关系中的概念分歧及其影响
四、正确对待中欧关系中的概念分歧
五、中欧共同管理概念分歧应遵循的原则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