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永嘉禅讲座(初级)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达照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为一个与佛教有着数十年因缘的佛教研究者,达照衷心希望中国佛教能够健康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且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由其创作的《永嘉禅讲座(初级)》,包括《止观入门——天台教观略讲》和《禅修要义——<永嘉禅宗集>选读》两编,主要内容有永嘉禅概论、初级修学四禅八定的方法和相关禅定境界,以及《禅宗集》中对于初学行人在实修方面的具体指导。

内容推荐

永嘉大师实乃汉传佛教历史上“禅教合一”的第一人!依永嘉大师修学的过程与成果,本书列为:

《永嘉禅讲座(初级)》,包括《止观入门——天台教观略讲》和《禅修要义——<永嘉禅宗集>选读》两编,主要内容有永嘉禅概论、初级修学四禅八定的方法和相关禅定境界,以及《禅宗集》中对于初学行人在实修方面的具体指导。

《永嘉禅讲座》(中级),包括《开悟真心——<维摩诘经>选读》和《直指见性——<六祖坛经>要义解读》两编,主要介绍了《维摩诘经》和《六祖坛经》两部著作的核心思想。在对《维摩诘经》的解读中体现了永嘉大师开悟的禅法思想;在对《六祖坛经》关于直指见性顿悟法门的阐述中,结合现实生活的修学问题,做了重要的修学开导。

《永嘉禅讲座(高级)》,包括《圆顿禅法——<证道歌>直讲》和《诸法实相——<法华经>选读》两编,主要解读了永嘉大师的《证道歌》全文,精要地分析了天台宗所依根本经典——《法华经》的主要思想,其中涵括直指见性的南宗顿悟禅法和藉教悟宗的教下观照法门。

《永嘉禅讲座(初级)》的作者是达照。

目录

止观入门

天台教观略讲

第一讲 永嘉禅概述

一、永嘉大师的生平

二、永嘉大师的著作

三、永嘉禅法的实践

四、永嘉禅法的特色

第二讲 外具五种缘

一、持戒清净

二、衣食具足

三、闲居静处

四、息诸缘务

五、近善知识

第三讲 诃斥五种欲

一、诃色欲者

二、诃声欲者

三、诃香欲者

四、诃味欲者

五、诃触欲者

第四讲 摒弃五盖障

一、弃贪欲盖

二、弃嗔恚盖

三、弃睡眠盖

四、弃掉悔盖

五、弃疑盖

第五讲 调身心五事

一、调食

二、调睡眠

三、调身

四、调息

五、调心目录

第六讲 五种方便行

一、欲

二、精进

三、念

四、巧慧

五、一心

第七讲 禅定方便法

一、系缘止

二、制心止

三、体真止

第八讲 入禅定之门

一、粗心住

二、细心住

三、欲界定

四、未来禅

第九讲 初禅修证法

一、初禅修证

二、初禅发相

三、初禅五支

第十讲 二禅修证法

一、二禅名称

二、二禅修证

三、二禅发相

第十一讲 三禅修证法

一、三禅修证

二、三禅发相

三、三禅五支

四、四禅八定的体用

第十二讲 四禅修证法

一、四禅名相

二、四禅修证

三、四禅发相

四、四禅的功德支

第十三讲 四空定修证

一、空无边处定

二、识无边处定

三、无所有边处定

四、非想非非想处定

禅修要义

《永嘉禅宗集》选读

前言

第一讲 皈依三宝

一、皈依佛宝

二、皈依法宝

三、皈依僧宝

第二讲 发宏誓愿

一、总颂

二、皈依发愿境

三、暇满人生愿

四、三业清净愿

五、依报安隐愿

六、正报康强愿

七、闻法出家愿

八、善根回向愿

第三讲 亲近善友

一、慕道志仪

二、戒骄奢意

第四讲 净修三业

一、总纲

二、净修身业

三、净修口业

四、净修意业

第五讲 三乘渐次

一、声闻乘的修行

二、缘觉乘的修行

三、菩萨乘的修行

第六讲 理事不二

一、真妄不二

二、假名与真体不二

三、缘起与性空不二

四、理事不二

五、中道第七讲 简示偏圆

一、戒学的偏与圆

二、定学的偏与圆

三、慧学的偏与圆

四、须识三种知见

五、简示三种偏圆

第八讲 奢摩他颂

一、用心方法的总纲

二、修行的四个层次

三、用心方法的指导

四、禅定境界

五、修心的次第

六、入初心处的心态拣择

第九讲 毗婆舍那

一、观生死轮回之苦

二、观增长善根智慧的方法

三、观破诸烦恼之法

第十讲 优毕叉颂

一、等持之法总说

二、止观和定慧的关系

三、性相不二,非寂非照

第十一讲 观心十门

一、言其法尔

二、出其观体

三、语其相应

四、警其上慢

五、诫其疏怠

六、重出观体

七、明其是非

八、简其诠旨

九、触途成观

十、妙契玄源

后记

试读章节

般若的空观并不等同于老庄哲学的虚无,而是缘起性空的意思,所谓的“空”是缘起状态的本质,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这个道理虽然很深奥,但因为当时南方人对于教理和哲学理论的思辨非常热衷,所以般若思想发展很快。当中国人一旦理解了“空有不二”的中观思想时,就明白了般若思想,也才真正理解了印度大乘佛法的原意,从此大乘思想就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

到南北朝时期,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从印度来到中国弘扬大乘禅法。在达摩祖师到来之前,中国已经形成两个阶段的禅法,一个是早期的禅数之学,另一个是以般若思想为指导的禅法,这两种禅法统称为“如来禅”。如来禅的特点是要以佛经为依据,按照佛经所说的道理去思维、去打坐实修,并以《心经》、《金刚经》等般若经典来印证修行的境界,最终达到解脱。所以如来禅都是从空人手,其禅法思想体系也非常完备纯熟。

达摩祖师东来之后,在“藉教悟宗”的方法下直指学人当下悟道,并以四卷《楞伽经》作为经证。至五祖才改用《金刚经》来印证六祖的见地。直至禅宗五家形成的阶段,在“藉教悟宗”的同时,强调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法,后世称其为禅宗的正脉。提倡禅法并不是在天天打坐观空或修禅定之学,而是在言语对答之间就能指点学人见到佛性。佛性也叫自性、心性、实相等等,是离我们最近、我们最熟悉的,熟悉得我们都忘记、忽略了它的存在,就像空气一样,生命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可是平常谁会注意空气的存在呢?其实我们整个身心世界都是佛性的作用,圆满现成,所以禅师就是要来指点出佛性的真相,让我们不再迷惑。

有了传统止观的基础,达摩祖师再来提倡祖师禅,就非常契机,已经打好理论和禅坐基础的学人就容易接受、容易受用。达摩祖师在北方少林寺面壁九年后,开始传扬大乘禅法。到唐朝的六祖大师,大乘禅法终于在中国发扬光大起来。永嘉大师就生活在这个年代。

永嘉大师出家以后,就是按照佛教传人中国的这个次序来学习的,也就是先学打坐观心的禅数之学,也学习天台宗的止观法门,这些都属于如来禅的范畴。大师通过如来禅的修证方法证得真心后,又得到了禅宗六祖的印证,接受了禅宗的传承,因此永嘉大师的证悟是非常究竟圆满的。

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538-598),生活的年代比达摩祖师稍晚一些。一直生活到隋代才圆寂,世寿六十岁。智者大师学习教理时的特点,就是他会非常恭敬地一本一本研究所有从印度传过来的佛经,一些表面上看似道理不一致的经书,他都能融会贯通。我们人生境界升华了以后,就能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对大学生说大学生的话,对小学生说小学生的话,对症下药,应机施教,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众生的根机,随缘接引所有的众生。所以虽然同是佛陀所宣讲的经书,互相之间好像说法不一致。这完全是角度不同、对机不同的缘故,是佛陀接引众生的方式不同导致的,足佛陀智慧慈悲的表现,并不是真的有矛盾。我们在以后的修学中也会发现,不同心态读佛经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接受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人生境界不同、根基不同导致的。

智者大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为了避免学人混乱,智者大师开创了“五时八教”,也就是把佛陀的一代时教按照角度或对机分类,把不同层面的教理配合相应的实修方法给予框架起来,使每部经典都有合理的位置,以便适合不同根基的学人。所以天台宗历来教观并重,教是教理、是理论,观是止观、是实践。任何教理都有对应的止观修证方法,两者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这是天台宗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后来有人把智者大师的理论加实践的修行方法归人了如来禅的范围。

永嘉大师首先学习的就是如来禅,并得到很大的受用。大师开悟后并没有人来印证,他只是自己知道已经明白了佛法的道理,心境已证悟到某种程度。在这种状态下他又读了《维摩诘经》,经里说的话完全印证了他的心行,心法相应了,永嘉大师的心就安了。所以永嘉大师是修行如来禅开悟的,开悟后就写了《永嘉禅宗集》,并在永嘉(今温州市区)开始弘扬佛法。

当时六祖大师正在广东曹溪宝林寺弘扬禅法,即后来发展形成的禅宗。禅宗是顿悟法门,全无固定的次第,一悟便到究竟处,一切以明心见性为目的,藉由祖师指点开悟,学人悟后起修,以慧摄定,绵密修行,渐臻定慧圆融。而止观禅法是渐悟的法门,是以经典为依据,从止观打坐人手,有法町依,渐修渐证,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如是定生如是慧,层层递进,最后般若慧开,方能圆融无碍。因此如来禅法分为顿悟和渐悟两种,而通常都把顿悟法门称为禅宗。

打个比方说,渐悟禅法的修行过程,就如同一盆脏水,先要让它安静,把泥沙渐渐沉淀下来,然后月亮就自然显现在水中了,而且越来越清晰。而顿悟禅法呢,就是先悟到不管脏水还是净水,月亮都能在水中显影,只是水脏时看不到、看不清,水清了就能见月了,悟到此理后便一舍全舍,浑水摸鱼,借泥沙翻上翻下正好把它清理干净,最后水中现月,本末全收,就定慧圆融了。P6-8

序言

日前,浙江温州佛教永嘉禅学会会长、温州市妙果寺住持达照法师拿着他的新作《永嘉禅讲座》前来找我,说此书即将正式出版,希望我能为其写几句话,以为序言。

慧能顿悟禅的重要特点就在于破除对一切相的执著,特别是要对借以“发慧”的“禅相”的执著加以破除,而倡导直显本来清净之自性。这就是《坛经》中反复强调的:“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般若品》)“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坐禅品》)由此,传统说的“由定发慧”,被强调为“定慧一体”,“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定慧品》)。这是因为,“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般若品》)。于是,习惯上的“坐禅”,也被界定为“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坐禅品》)。这样,以往各种以“坐”、“静”、“默”为特征的“观心”、“观净”的“禅法”或“禅相”都不应当拘泥,乃至应当破除。永嘉禅师在得到慧能大师印可后作的《永嘉证道歌》中就写道:“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在禅宗著名公案中,南岳怀让更以“磨砖不能成镜”来向马祖道一揭示“坐禅岂能成佛”的道理。

破除对于“坐禅”或“禅相”的执著,目的是为了去障蔽,如若把“坐禅”作“筏喻”,则各种“坐禅”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方便法门。而如若真正领悟了顿悟禅的精神,则“触目皆道”,“穿衣吃饭”、“屙屎送尿”无非是道,处处有禅,时时有禅,事事有禅,何须离此日用另去外觅禅道。这也就是禅师们常说的佛法“无修无证”之意。

关于永嘉禅师的禅法,我尝留意过,也曾与一些学者和法师做过一些探讨,觉得它按照天台止观法门建构起来的禅修次第是相当实用的,尤其是对那些于慧能一系南宗禅倡导的“不由阶渐”之顿悟法门不知下手处的禅修者来说,更是一条可行的方便入门之路。这本《永嘉禅讲座》,首先从追溯永嘉禅法的渊源——天台止观学人手,在上编《止观入门》部分,详细地、精要地阐发了智颤大师《童蒙止观》中关于修止观法的条件、方法、步骤、境界等内容。而在下编《禅修要义》部分,则系统地阐述了永嘉禅师《永嘉禅宗集》中所总结的禅法修证体系。

达照法师告诉我,本书只是关于永嘉禅初级班的讲座,随后还会有中级班、高级班讲座。由于永嘉禅师因阅《维摩诘经》印心而开悟,继则参访曹溪而得印可,循此轨迹,故中级班讲座为讲《维摩诘经》和《六祖坛经》。最后,永嘉禅师将他在慧能座下“顿悟了,如来掸”的心得,以及天台圆教之理,会通在他的《永嘉证道歌》中,因此,达照法师设计的高级班讲座的内容为《永嘉证道歌》和《法华经》。这是一个很有理路和新意的设计。

禅修既要有正知正见,更要有实修实践,达照法师在做讲座的同时,还带领禅修班同学参访、行脚,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宋代明辩样师作达摩赞称:“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五灯会元》卷二十)读此书的读者,若欲真实有所受用,亦当跳出文字般若,走向生活践履,在艰辛的日常磨炼中,去体悟清净自性佛。

达照法师慈悲,为初人禅门者如此详尽地开示了永嘉禅之修行路径,为广大禅子们提供了一条禅修宝筏,诚今日禅门可喜之嘉事。希望早日见到《永嘉禅讲座》中级班、高级班讲座文本的面世。

2009年8月

后记

妙果钟声明历历,松台月色静悄悄!

在一个雨后的夏日清晨,漫步于松台山的孝子岭上,微风摇曳着古寺的钟声,薄雾轻舞着竹枝的疏影,昨夜伴随雨滴陨落的松针,踩在脚下沙沙作响,身心透彻清凉,顿觉翻开了尘封的记忆。这是一片多么神圣的土地!1300年前声震寰宇的永嘉禅,松台九寺今何在,净光塔孤影依依。这是一段多么神奇的传说!响彻大地的古老歌谣,叮叮当,三脚门外孤老堂,松台山上仙人井,妙果寺里猪头钟。这是一篇多么美妙的诗歌!《永嘉证道歌》传遍世界,《永嘉禅宗集》代佛宣扬。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印度诗人泰戈尔曾欲来访,日本僧侣跪倒在净光塔F,感谢祖师的智慧恩泽时,焚香顶礼处泪流成行,无数高僧把洁净的头颅叩倒在泥土上。令人羞愧,令人感伤,还有多少温州人居然不知何为永嘉禅?令人兴叹,令人回肠,现代人何曾停下匆忙的脚步给自己问个安?为何忘记了让自己过得自在安详?为何忘记了我们的智慧慈悲的祖先就在身旁?!旭日升起,人来人往,接受了一天忙忙碌碌的松台山,又在默默地重复着诉说曾经的辉煌和历史的沧桑。夜灯下,几许幽深,几许凄惶!不是现代都市不够热闹,而是在热闹繁华的背后,空洞的眼神里还有多少的茫然?永嘉禅恰是一剂圆明妙智的药方,恰是一座回归乐园的桥梁,恰是一曲人生实相的宣扬!

应温州青年学佛者的请求,永嘉禅初级班于2006年春天在美丽的景山正式开课。最初发起的学员为五十人,年龄为二十二岁到五十岁之间,其中大学以上学历的有四十二人,中学文化的八人,可谓青年知识分子的学佛群体。后因世事无常因缘变迁,开讲了八讲之后即告暂停半年多时间,场地转移到太平寺般若讲堂,又继续讲了十七讲。直到2007年n月25日,永嘉禅初级入门二十五讲,才圆满完成。历时一年半,讲课地点几经迁移,听课学员轮番更替,前后参与人次超过二百人,其间的波折与喜悦尽在不言之中,实属不易!在一个深秋的周末,结束了永嘉禅初级入门的学习后,班委会安排禅修班同学前往文成安福寺及其景区龙麒源等地参访、行脚、秋游。秋日中的安福寺古朴、宁静,日光充裕,景区龙麒源更是秋韵无尽,徜徉在山的凝重和水的灵动中……

初级班二十五讲都同时进行摄像,刻录成光盘,翻刻了五千多套与有缘者结缘,得到了广泛的回应,并有人因此学习永嘉禅初级班而增长了打坐时间、增长了定力、开启了智慧。特别是台湾生命电视台进行了播放,于是港台地区以及海外其他国家也有人来电索取原始资料。本地的学员也经常询问何时开办中级班,学习兴趣依然很高。为了大家方便复习初级班,更好地学习中级班,今天初级班教材的文字稿终于交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了,也算是为永嘉禅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基础。

2003年温州市政府在市区松台山上重建永嘉大师舍利塔——净光塔,为一城之表。同时出土的永嘉大师舍利子,光芒万丈。永嘉大师的著作《永嘉禅宗集》、《永嘉证道歌》,传播宇内。可谓名副其实的“功德言论”,永不朽的千古人豪。所以,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温州历史上真正了不起的人就是永嘉大师。时值和谐社会,又逢创建文化大市,这位世界级的历史巨人备受关注!在省民宗委和市民宗局的领导下,2009年5月12日,温州市佛教协会成立了“温州佛教永嘉禅学会”,命余为会长,负责永嘉禅的研究、学习、交流、弘扬等工作,深感荣幸!

永嘉禅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永嘉大师的禅学思想为现代人所喜爱所重视!今后,我们将沿着永嘉大师的修学历程,按照永嘉禅的内在修学体系,进行中级班和高级班的修学,不停地完善永嘉禅的实用价值,为现代社会注入古老而常新的生命智慧。回想起永嘉大师那“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的潇洒境界和自在情怀,顿觉生命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和宁静的光明。

永嘉禅就是永嘉大师证悟的禅法,永嘉大师的禅修证悟过程是:从天台止观入门,著有《永嘉禅宗集》为证,后来阅读《维摩诘经》印心而开悟,继而到曹溪南华寺六祖大师处得以印证,旋归温州弘扬南宗顿悟禅法及天台法华圆理,著有《永嘉证道歌》为凭。所以,按照其禅法修证过程而建立永嘉禅修学体系,初级班课程为《止观入门》和《永嘉禅宗集》,中级班课程为《维摩诘经》和《六祖坛经》,高级班课程为《永嘉证道歌》和《法华经》。按照“藉教悟宗”、“禅教相资”的原则,可谓理论与实践相互统一,智目行足而至于道场。

感谢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在百忙之中审阅文稿,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使我对禅宗发展的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使我对禅宗一些概念的叙述方法也更为准确。特别是楼老师说佛教需要僧人来认真弘扬,要契合社会发展多元文化的需求,发扬佛法的优秀精神,并欣然应允为本书作序,提携后学的婆心,振兴中华的壮志,令我永铭五内,感恩不已!

在初级班的教学过程中,严峻、木木、梅海、晓海、建燕、晓燕等班委付出了不少心血。樊世刚、彭长沂、王菀鑫、陈旭琴、刘奕、慧西、慧芬、慧印、明平等居士进行了文字整理和校对工作,则庄师做了最后总校。对他们的付出,谨表示深深感谢!愿佛陀的光明照耀人间充满喜悦,愿永嘉大师的法雨普润苍生究竟清凉!

天台子达照于温州松台山妙果寺

2009年8月2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