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艾迪特·皮亚芙(人生并非总是玫瑰)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法)菲利普·克罗克//让·马雷斯卡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法国最伟大的女歌手充满激情的坎坷人生。

她与酒吧偶遇的浪荡汉子有过一夜情,也与女友莫莫娜在夜生活中放纵自己,但她最多的,还是动人心魄的悲情故事。艾迪特·皮亚芙的一生是一部真正的传奇。在美丽城街头度过的童年、女儿的夭折、伟大爱情的幻灭、病痛……她身边的朋友们在独家访谈中讲述了这位不朽的艺术家痛苦而令人感伤的隐秘生活。

内容推荐

“不论是死是生,皮亚芙都是一场景观”。一九六三年十月十四日,巴黎近四万民众自发聚集在拉雪兹神父公墓门前为“巴黎城的女儿”送行。拉雪兹神父公墓距美丽城仅有数百米之遥,生命在这短短数百米内转了一个轮回,完成了几次蜕变,艾迪特·乔瓦娜·加雄变成了“小麻雀”,成了“艾迪特·皮亚芙”,成了“皮亚芙夫人”;街头卖唱少女从美丽城走向香榭丽舍大道,登上巴黎最崇高的音乐厅,横跨大西洋,走向纽约;歌唱家皮亚芙征服了巴黎,征服了法国,征服了世界……

菲利普·克罗克和让·马雷斯卡撰写的《艾迪特·皮亚芙:人生并非总是玫瑰》引领我们去了解这个法国乐坛传奇。通过文字,通过叙述,通过皮亚芙生前好友、身边人的追忆,我们可以逐步走进歌唱家的生活,走入她所生活的时代,感悟她歌声后的悲喜人生。谱写传记并非还原历史,而是要书写生活。两位传记作者仿佛将皮亚芙生命中最重要的瞬间一一铺陈在读者面前,让我们真正进入艾迪特·皮亚芙的人生。

目录

前言

序 没有爱,我们什么都不是

1.美丽城,也是巴黎

2.街头学艺

3.所有的爸爸都叫路易

4.没有勒普莱的热尔尼之家

5.雷蒙,她的外籍军团士兵

6.必不可少的ABC音乐厅

7.科克多发现冷漠,皮亚芙发现戏剧

8.伊沃,上来!

9.在百老汇的成功与邂逅

10.斗士时代

11.马塞尔永在

12.安德烈推开了康斯坦丁

13.银幕上的皮亚芙

14.我们结婚吧!

15.人群在她的行李箱里

16.来了又去

17.美国恋人

18.可怕的岁月

19.固执的迪蒙

20.最后一缕阳光

21.一九六三

译后记

附录

 由艾迪特·皮亚芙作词和/或作曲的歌曲

 银幕上的艾迪特

 舞台上的艾迪特

 唱片分类目录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艾迪特的父亲路易·加雄常说:“她的身世,可跟别人不一样。”

他是暗指孩子生在马路边上?不少人都是这么说的。或者,他只是想强调,祖母摆地摊、父亲演杂技、母亲在街头卖唱,这样一个家庭赋予了孩子一份与众不同的遗产?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些人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街头卖艺的传统,继承于中世纪的街头杂技艺人,由来已久,不断发展。喷火的、举重的、驯狗的,形形色色的杂技艺人,还有唱歌的、弹拉的,男男女女,给大都市的街头带来了欢闹。对于手头钱不多,无法去享受咖啡、音乐之欢乐的某些市民来说,花上一个子儿,也就算实现了自己的几分梦想。

有的艺人如果手头有钱,会不惜花钱雇一两个同谋,行话叫“媒子”。他们带头往帽子里扔钱,引着看热闹的观众往里扔。他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时刻提防警察的到来,因为在当时是禁止干这些营生的。至于扒手,热闹的人群给了他们下手捞钱的好机会。路易·加雄和他妻子就是在这贫穷与卑劣当道的圈子里挣得一席之地的。

路易这位街头艺人,当时被认为是“杂耍高手”。常以街道一角为家,把脏兮兮的毯子往地上一铺,把凸凹不平的帽子往毯子上一放,煞是显眼,他放声招徕看热闹的人群,吹嘘说要给他们看谁都没有看到过的热闹。确实,有些人是从来看不到的,因为他们不愿牺牲几个子儿去凑热闹,而是宁愿避开。留下来看表演的只有寥寥几个,那是因为他们给了钱,要对得起给的钱!

这种场面可以持续很久,只要帽子里的硬币凑不够酒钱,这场面就一直持续下去。“我求您的不是一个子儿、两个子儿,而是要足够我养家的钱。”他嘴里常常这么说。

听他的口气,仿佛他是在欧洲最伟大的宫廷里表演,而王公贵族想让他与侯爵夫人成亲似的。“我这人,向来不要施舍,”他常常加上一句,“自由就是这个价。”

每当他理屈词穷,他会拿出他父亲的那一套说法。他父亲路易一阿尔丰斯,人称“陡坡”。是表演“光背骑马”的马术高手,先后在拿破仑马戏团和皇后马戏团表演过,有过相当大的名声。他后来与一位年轻女子成婚,婚后生了一帮子女,其中有路易·加雄,很自然,这些子女生来与马戏艺术有缘。不过路易小时候身体孱弱,人长得又小。“可惜啊!他不能继承我的马术生涯。”他父亲感叹道。

路易没有成为角斗士,也没有成为举重的大力士,更没有成为马术高手——一看到马,闻到这些浑身散发出马粪味的高大牲畜,他就想吐。

轻盈与灵巧成了他未来命运的两张王牌。

可帽子老是不能填满。

于是,路易亮出一身健壮的肌肉,说这可是货真价实的,还说女人们迷的就是男人的肌肉,常常弄得一些女人臊红了脸,又惹得一些女人咯咯地笑。

最后,路易估摸着帽子里已经满了,可以开始表演节目了,便说,“马上开始了,好看的来啦!”

路易是玩倒立的高手,是做柔体表演的天才。

他表演出色,仿佛世上只有他一个人拥有四只手,或者说拥有四只脚。他还常常说:“还有这手指呀,就像是螺旋弹簧,一撑就可以把身体弹飞起来!”

每到这个时刻,观众们就噤了声,仿佛来到了圣沙佩勒教堂。

表演一结束,路易收拾起帽子、硬币还有毯子。“先生们,女士们,再会。”然后,又走向另一条街道,在另一个街角又开始他的好戏。

不过,每次表演的间歇,在开始新一轮征服之前,他总是不忘去小酒馆歇上一会儿。

路易不随意发火,也不轻易动手。他敏感、多情、爱诱惑人。“我这人,无论对什么事,对什么人,都不加抵挡。我的本性如此!”他跟有夫之妇暗地里搂搂抱抱,跟女仆在阁楼的佣人房间里厮混,也喝几杯让诗人灵感大发的苦艾酒。

他唯独钟情于普普通通的葡萄酒。“这种酒可以喝个够,比苦艾酒便宜多了!”

凡是和他好过的女人,他还是认的,可生出的孩子,他可从来不认。

加雄随处播撒情种,算到他头上的孩子竟有十九个之多。

“怎么就不说整二十,”当这话传到他妻子耳朵里时,他总说,“这不证明是有人想毁我的名声吗?”

艾迪特的母亲叫安妮塔·马亚尔,一九一四年九月四日嫁给路易。她也出生于行走江湖的家庭,父亲奥古斯特曾有过一家马戏团。

她的母亲名叫阿伊莎·赛义德·本·穆罕默德,是柏柏尔人的后代。安妮塔·马亚尔后来取名莉娜·马尔萨,有时在舞台表演,但更多时候是在街头卖唱,她最终也没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歌手。她可能录制过歌曲,可现如今已无迹可寻,人们只能找到几张她演唱歌曲的“小开本”的曲目集,上面印着她的照片。

住户的院子、门廊和广场是她表演的舞台。没有领座小姐,没有乐队伴奏,没有幕布,也没有座椅。观众站着听她美丽而有力的歌声,那是她留给艾迪特的唯一馈赠。唱完,她便到观众中间去卖她的曲目集。安妮塔跟丈夫一样好酒,所以也不比路易忠诚多少。

偷情之类的,她也有过,不过是家庭主妇换成了搬家工。在生艾迪特的时候,加雄夫妇的关系已经危机四伏了。P1-4

序言

走进皮亚芙的生活,是攀登阿索斯山走入宗教殿堂。

并足跳入她的传奇,遭遇的总是荆棘之冠。

她的早年岁月是在变化不定的街头度过的。“故事太美,美得失真。”萨沙·吉特里这样写道。

多少为她作传的人都迷失在她模糊不清的儿时回忆中。

为她拍摄影片的人同样也为超乎他们想象的奇遇而迷惑。

“人们谈论我谈得太多。”她说,“有多少日子我自问自己过去是谁,现在怎样,将来又会如何?”

喧嚣声、闪光灯、赞美的低语、美式口哨、场内起立鼓掌的观众,还有落下的帷幕、熄灭的灯光以及黑暗,比她长裙更深沉的黑暗。伴随着这一切,艾迪特·皮亚芙的故事俨然就是女王的故事。

真真假假的朋友聚集在她的殿堂,为了成为她的宠臣,也是为了利用她的慷慨。她并不是好骗的,但对任何人都不拒绝什么。甚至在演出结束后遇到流浪汉,她都会因为对方“面目和善”而慷慨解囊。

她的传奇就像是神奇的脊椎扛着脆弱的骨架,上面布满错综的神经和纤弱的血管,由此构成她的玫瑰人生。在这纠结的人生中,一切都未定,一切都有可能。

她在警察披风里发出的第一声啼哭,与其说是小红帽的臆想,不如说是大灰狼的嚎叫!

当内政部长决定取消执法者制服的披风时,人们不由得产生怀疑。他是想把线索搅乱,还是想断了那些可能再出意外的女人的念头?

在谈及她的出生时,艾迪特不就说过她母亲没有来得及进产房,婴儿就已经呱呱落地了?

她的女友们个个都会编故事,难道她们另有所指?

或许她们只是稍事夸张、粉饰真相,以至于警察的披风比特农医院的方格地砖还美。

当传奇如此传奇,一切都变为可能,虚构就会让现实变得滑稽可笑了。

后记

二十世纪的法国,给了世界很多馈赠,铸就了许多传奇。一个又一个思想、文学、艺术大师的名字为我们所熟知,敬仰,怀念,他们的成就,他们的人生与追求,他们的形象与声音,穿透了时间这面多棱镜,经历了异域的考验,构筑成我们对法兰西的集体想象——他们即代表着法国,他们或用思想充实我们,或用文字滋养我们,或用人格感动我们。

艾迪特·皮亚芙是用歌声来打动我们的,她的歌声带着时代的记忆,吟唱着法兰西的灵魂,抚爱着大众的心灵,穿透了岁月,依旧回响在我们耳边,她用歌声演绎铸就了自身的传奇。

一九一五年十二月十九日,艾迪特·乔瓦娜·加雄出生于巴黎的美丽城。一九六三年十月十一日,艾迪特·皮亚芙与挚友、诗人、法兰西院士让·科克托在同一天相继离世。传说科克托在得知皮亚芙的死讯后,因情绪激动而突发不适,几个小时之后,诗人便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于是,法国在这一日接连失去了两个伟大的灵魂。

“不论是死是生,皮亚芙都是一场景观”。一九六三年十月十四日,巴黎近四万民众自发聚集在拉雪兹神父公墓门前为“巴黎城的女儿”送行。拉雪兹神父公墓距美丽城仅有数百米之遥,生命在这短短数百米内转了一个轮回,完成了几次蜕变,艾迪特·乔瓦娜·加雄变成了“小麻雀”,成了“艾迪特·皮亚芙”,成了“皮亚芙夫人”;街头卖唱少女从美丽城走向香榭丽舍大道,登上巴黎最崇高的音乐厅,横跨大西洋,走向纽约;歌唱家皮亚芙征服了巴黎,征服了法国,征服了世界……

菲利普·克罗克和让·马雷斯卡撰写的《艾迪特·皮亚芙:人生并非总是玫瑰》引领我们去了解这个法国乐坛传奇。通过文字,通过叙述,通过皮亚芙生前好友、身边人的追忆,我们可以逐步走进歌唱家的生活,走入她所生活的时代,感悟她歌声后的悲喜人生。谱写传记并非还原历史,而是要书写生活。两位传记作者仿佛将皮亚芙生命中最重要的瞬间一一铺陈在读者面前,让我们真正进入艾迪特·皮亚芙的人生。

皮亚芙是一个伟大的歌手。出身的卑劣,世事的艰辛,命运的一次次重击,都没有扼杀她生命的坚强和对艺术的执着。她始终在歌唱爱情。她歌唱甜蜜的爱,如在《玫瑰人生》中所呢喃的那样:“当他轻拥我入怀,低声向我诉说,我眼前浮现了玫瑰色的人生……”但更多时候,她“歌唱被嘲弄的爱情,歌唱逃遁的爱情”,她“大声呼唤爱情”,尽管“要获得爱……的权力,需要付出多少的泪水”,可她从来没有对爱失望。一次访谈中,记者问道:“您在歌中总是在歌唱爱情,而爱,不仅仅是一个词儿,不仅仅是歌中的一个字眼,您对爱有何期冀?”她说:“爱所给予我的,是奇妙,是忧伤,是悲剧,是无与伦比。”记者继续问:“或许还有失望?”她回答道:“爱从没让我失望。”曾经那些得到或没有得到的爱,逝去的爱,绝望的爱成就了皮亚芙,而她的爱,也成就了伊夫·蒙当,成就了夏尔·阿兹纳武尔,塑造了法国歌坛的一个时代的神话。

皮亚芙歌唱她所了解的底层大众的百态人生,而人生并非总是玫瑰,于是她唱出了沉醉、失去、幻灭、怀旧和力量。科克托说过,“一首首现实主义歌曲是一出出袖珍版的悲剧”,要知道,悲剧并非掌控在古典舞台上众神的手里,悲剧是世俗的,它弥漫着人间的烟火气息,发生在你我身上,发生在你我周围,它源自生活。皮亚芙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将现实主义歌曲推向了顶峰。乐声响起,在空旷的舞台上,皮亚芙一身黑裙,在管弦乐队的伴奏声中,开始放歌。她是酒神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家,从她那瘦小、纤弱的身形中张放出惊人的力量,她的声音填满了整个音乐厅,无止境地回旋着,拨动了听众的心弦,一下又一下,催人泪下,在放歌中,歌唱家的生命仿佛燃烧殆尽。多少次,她昏倒在舞台上,又坚强地站立起来,舞台上,她得以一次次重生,而艺术在她有限的生命中得以不朽。或许,她曾经期望生命在舞台上完美谢幕,因为她曾说过:“死亡对我是一种解脱,因为,一想到有一天我不再能唱歌,生命也就没有意义了,或许还有爱,可是,我想,少了歌的爱,是长不了的。少了爱的歌,也唱不久。”

在皮亚芙的歌声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时代的缩影,我们也能看到自己。或许这正是我们喜欢她的原因。

高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