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思林》《格言》所“泛滥”的脉脉温情,又不失《读书》《万象》的典雅庄重。文化人读到生活,小市民读到文化,迷惘者获得感悟,世俗者得以超脱;得意者被警醒,失意者受激励。以最好的心情读最美的文章,让最美的文章继续你最好的心情。本书是灵慧的火石,灵性的悸动,灵魂的谣曲。品读本书,如啜香茗,如饮醇醪,如与得道圣哲晤谈,美不胜收!
《最美文》对文章的选择,就是“以人为本”,不仅收中外名家谈人生真谛的性灵之作,也有“草根作家”平凡生活中的点滴感悟。美文不分国界、名气,只贵在有情、有理、有意,即情真,理切,意深。选文力求篇幅短小,意蕴隽永。茶余饭后,唾前小憩,乃至旅途舟次,都可以随手翻翻。愿读者能于繁忙的生活之余,撇开尘世喧嚣,在书中作短暂的“诗意栖居
安徽太湖县寺前镇出产一种独特的竹子,叫方竹。顾名思义,所谓方竹,就是说竹子的躯干是方形的,而不是我们惯常印象里的圆形的。一提起竹子,我们的脑海里就涌现出挺拔、清朗、俊逸等之类的字眼;又如果它是方形的,更给人一种有棱有角、宁折不弯、清正爽朗的感觉。然而,恰恰是这种方竹,却给我上了一堂活生生的弯腰的一课。
那天,船一靠上镇子的码头,我和朋友们就嚷嚷着去找方竹,终于在一块大石头边找到了一棵。大家抚摸着笔直的竹身,仰望着它,啧啧称奇,对它充满着景仰。“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我的心里不禁涌上了这样的诗句。而这时,我无意中一低头,天,我像被重重地打了一巴掌,在它出土露头的地方它居然拐了个弯。原来,它的根在那块石头的下面,石头距地面约半尺,竹笋冒出头,石头挡住了它笔直生长的线路,于是它顺着石头长到外面,然后才笔直地往上生长。
说真的,这个发现让我很吃惊,超出了我的想象力。这种被古往今来众多人讴歌的高风亮节的生物,居然也会为了生存而不惜低头、弯腰。这种事如果不是我亲眼看见,我是怎么也不会相信的。一时间,我头脑思绪复杂,感慨良多,一时间,还想不出什么名堂。但后来,我理出了这样的一条思绪:我认为人是非常可怜的一种生物,因了自身的不济,而总是托物言志,总是在自身之外乱找榜样和寄托。这棵方竹不知有多少人来看过了,它的身子被摸得光溜溜的,它也是景区里的一个卖点。但却没一个人提起过它,大家似乎都心照不宣地在掩藏内心的虚弱,,我甚至都听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窃窃私语:连竹子都知道低头弯腰,我为什么不能呢?而且很可能将这视为一种生存的智慧,来为自己的诸种行为,或怯懦、或逃避、或不负责任、或苟且偷生……做借口。而天地间的正气,人世间的豪迈就在这种表面上的堂皇,私下里的阴暗中消失掉。天地间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生存的法则和方式,它们的高贵和卑贱自有它们的裁定者,无需我们饶舌,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但它们的一切不足以成为我们的楷模和借口,人的心灵的准则只能靠人来制定,人的独立不倚的品质只能靠自己的生命来支撑和培养。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