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社会,可以这样说,正处在一个“情流感”的高发期,于是有了“力比多”和“爱比多”,似乎这个世界的两性泛滥了。事实证明,这是杞人忧天,婚外情、“小三”、出轨、性放纵并不是多数,而这样的行为仅局限在小范围内,并不能给人们带来所谓的“自由与解脱”,慢慢地,会将沉溺其中的人推向麻木与空虚的深渊,并且,由此造成的浮躁风气席卷整个社会,为人类带来种种困扰以及很多不幸。然而,浮躁也许离快乐很近,但离幸福很远。真正的幸福源于心灵,心灵的宁静和富庶才是幸福得以栖息的福地。
这本书不仅致力于两性相处的剖析和矫正,同时也将深入挖掘男女情爱的社会属性,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男女相爱并不仅仅源自异性相吸的生物本能,它的产生和衍化更多的源于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只有协调好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关系,才能令我们更好地把握和享受人生。
本书是一本以中立的角度分析两性差异与冲突的书。如今的社会,可以这样说,正处在一个“情流感”的高发期。事实证明,出轨、性放纵并不能给人们带来所谓的“自由与解脱”,反而将沉溺其中的人推向麻木与空虚的深渊,并且,由此造成的浮躁风气席卷整个社会,为人们带来种种困扰和不幸。由此可知,浮躁也许离快乐很近,但离幸福很远。真正的幸福其实是心灵的宁静和富庶。本书正是以一种比较平和的心态,引领读者一起探寻男女情爱中不为人知的一面,重点探讨两性的差异和相处的艺术。书中有非常多的现实案例,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就是你自己。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位善良的妇女嫁给了一个一贫如洗的男子。婚后,妇女起早贪黑地下地干活赚钱,男人整日游手好闲还经常在外酗酒闹事,后来因为盗窃罪被关进了监狱,判了几年刑。妻子没有跟男人离婚,她独自挑起了养家的重担,既要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公婆婆又要养育家中的两个儿子,日子过得非常辛苦。
后来丈夫出狱了,非但没有感恩,还和邻村的有夫之妇勾搭成奸,并且经常打骂妻子,弄得人尽皆知。全村人都看妇女的笑话。也有许多人劝她离婚,可她认为有丈夫比没丈夫强,忍忍也就过去了。
所谓“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妇女越是逆来顺受别人越是笑话她欺负她,甚至连丈夫的情妇都隔三差五地跑到她家来滋事,气焰嚣张得倒像是主人一样。一次,情妇在她的家中指着她的鼻子破口大骂:“你太不要脸了,你家男人根本不爱你,从来没爱过你!他爱的人是我!别以为他坐牢你等了他,就有多了不起,算什么啊,他再坐牢我也可以等他!”
面对这样的丈夫和这样的情妇,女人就算再怎样恼怒旁人都是可以理解的,可这位妇女倒好,她的思维显然迥异于常人,她也不生气,而是语重心长地对自己的情敌说:“妹子啊,你我都是有儿有女的人,男人既然爱你可以跟你走,但可怜了我的两个孩子啊。他们不能年纪轻轻就没了父亲……”在这种情况下她竟然还能为自己的软弱找到合理的注解,我不得不佩服她的生存能力和忍耐力。然而.丈夫并未因为她宽容和善良就回心转意。
后来,在情妇的一再施压下,男人铁了心地要离婚。离婚对于男人来说当然不痛不痒,但再婚却需要物质和彩礼。男人一没存款二没挣钱的本领,他于是想到了自己正上高中的大儿子有一份人身保险,为了索要赔款,他残忍地将自己的儿子杀害。
幸而事情的真相很快败露,男人再次被捕入狱。男人久病在床的母亲得知真相后当即气绝,妻子的父亲也气得中了风,即使是这样,这位妇女仍然不打算和丈夫离婚。有记者问她:“如果他还能出狱,你会等他吗?”她说:“会等!可我就是恨他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儿子……”
恨有什么用,今天的悲剧难道不是你步步退让造成的吗?善良虽然是美德,但用错了地方,它就是邪恶!中国有则家喻户晓的寓言叫《东郭先生和狼》,害人是狼的本性,善良是东郭先生的特质,分开来看都谁没有错,可是合在一起,对狼仁慈就是糊涂和迂腐。狼有狼的生存之道,色狼有色狼的行为准则,爱一个人可以采取很多方式,没必要非得姑息养奸、为虎作伥吧?很多时候,色狼之所以横行无忌,不正是女人纵容与妥协的结果吗?
别认为爱就是迁就和包容,爱有时也是怒斥与决裂,让人成长的不仅是阳光与雨露,有时也是风霜与雨雪。生活中,男人为什么一再漠视女人的情感需求,一再践踏女性的人格尊严?说白了,常常是女人自找的!
有的女人,一次次被男人暴力所伤,可最后道歉的不是男人反而是女人。女人匍匐在男人膝前,用低三下四的语言,深情地恳请男人原谅自己的幼稚与冒失,于是下次男人又一次对女人随心所欲地动用武力,而无须反省与自责;有的女人,男人一次又一次地出轨,然后几句花言巧语的谎言就将女人搪塞过去,女人生气但没有决绝的勇气,甚至用美酒与佳肴犒劳男人精子释放后疲惫的身躯,于是男人更加肆无忌惮地劈腿与背叛,而无须自省与自律。P180-181
前言:情流感,爱比多
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么,有男女的地方亦有爱恨情仇,就有“情流感”。饱蘸爱恨情浓,张爱玲历经25载寒暑的删减修改,终于写就《色·戒》这篇得意之作,但是你知道这篇作品背后的那些情事吗?
也许你知道,张爱玲爱过汉奸,这个汉奸就是大名鼎鼎的胡兰成。而《色·戒》里的王佳芝,也是深爱汉奸易先生的,为了救卖国求荣的汉奸一命,她背叛了信仰,出卖了国家,也搭上了自己和同学的生命。
佛语有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正因如此,所以色字可戒,又正因如此,所以色可不戒。《色·戒》中,王佳芝在易先生之前,称得上是守身如玉的贞洁玉女,她不轻易动心,对男人有足够的防御能力。正因为她太执迷于“色戒”,在真正的“色”字面前才会缺乏应有的免疫能力,即使卑劣如易先生,她也照爱不误。
而与她相反,易先生是个从不戒色的人,因此他迷恋魅力却可以轻易地摧毁美色,即便面对他生平第一红粉知己王佳芝,他照杀不误,果断决绝。
一直色戒的王佳芝,没逃开“色”字的劫;从不戒色的易先生,却始终能在“色”字中如鱼得水、无绊无牵,可见,“色”字不能乱戒。可话说两头,如果不是因为“色”,王佳芝没法接近易先生,王佳芝不会死。因为“色”,王佳芝赔上了性命,易先生也差点命丧桃花,可见“色”字不可不防。更何况,“色”字又常与“情”字相联。戒得了色,躲不过情;躲得了情,戒不掉色。
倘若把“色”比作棋局,这个局,当如何对弈又如何破解?
周华健在《难念的经》中唱道:“笑你我枉花光心计,爱竞逐镜花那美丽,怕幸运会转眼远逝,为贪嗔喜恶怒着迷;责你我太贪功恋势,怪大地众生太美丽,悔旧日太执信约誓,为悲欢哀怨妒着迷……”参不透男女的经,躲不开世间的劫,哪里是智与不智的问题,其根本就在于,欲壑难填、乐此不疲!
因为有了欲,权力才会成为易先生的春药;因为有了利,王佳芝才会不知不觉中爱上易先生。“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是男人的色欲,“满园春色藏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女人的风流。世人恼的不是色字戒与不戒,是如何既享齐人之福,又不欲海翻船。
如果从职能上为男女作注解,有人把男人比作是狩猎动物,女人是筑巢动物当不为过。我把它比作为“女人爱觅食,男人爱打猎”,把女人放在前面,是对广大女性的重视。“觅食”的范围当然很广,不要局限在找食物上,我只是一个用具象代替抽象的意义,说明女性专注家庭饮食起居上,是符合女性特点的。而男性由于长年以“打猎”为生,他们身强力壮,心理上也比女性更雄姿英发、野性勃勃,当然,他们除了捕猎主食,也会寻觅点野味,其实是广大男人的通性。
男性崇尚征服,痴迷扩张占有;女性情迷相夫教子,安于家内。男人狩猎者的身份决定了他们需要不断征服,征服世界,或者也征服女人。女性由于世世代代相夫教子,她们更拘于现状、安常处顺。如果她们征服了男人,又通过男人,或通过自己,顺道还能征服世界,那就有点超出女人的“本分”了,于是被人称为女强人,像武则天、撤切尔夫人一类。
男人崇尚征服,他们常因征服而爱。十几岁的纯情小男生碰上天真无邪的小女生,喜欢上了,也许就傻傻地认为,她是一生唯一的相守。但当男孩晋升为男人,征服的欲望,会使他们难以满足于贤良淑德的乖乖女,香艳火辣的芍药、风姿绰约的水仙等都是男人争先猎艳的风景,所以男人们一见面就问“最近上哪打猎去了?”听者不答,只是会心一笑。
女人其实是渴望被征服的,她们常常因崇拜而爱。说白了,女人要求平等只不过是近百年的事,而女人崇拜男人、依附男人却有着深远的历史。因此,才子佳人、男财女貌的俗套剧情,演绎千年依然生生不息。即使是独立自主的现代社会,女性依然自觉不自觉地都想要寻找一个可靠的港湾,一个或是力量、或是财力、或是才能足够强大的男人,会让女人觉得可以托付终身。
男人因娶了素质太次的女人而懊恼不已;女人因嫁了水准太低的男人而悔痛不已。男人在征服的过程中,体味欲罢不能的浓情,越美丽越有魅力越想追到手;女人在被追求的过程中,品尝百般受宠的柔情。男女各取所需,各自因欲望而爱恨纠结。
爱海情天,色欲交结。电影《赤壁》中,曹操说:“欲望使人年轻。”同样,欲望也使人痴狂。欲望,催生了缠绵悱恻的爱情,也导演了妻离子散的人间悲剧。而男人出轨,女人出墙,以及我行我素的纵欲狂欢,又有哪样不是欲壑难填的衍生物品?
爱情中有太多的纠葛和烦恼,如若您放胆去爱,笑看风云,自然无须再为爱恨而烦恼。又或者,您能无欲无求、平淡是真,自然也无须再求任何情爱的解答。可如果两样都做不到,就只好在红尘中一再煎熬。
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就算男人都没一个好东西,女人仍然需要男人。就算女人都嫌贫爱富,男人也仍旧想要女人。于是,如何聪明地抉择,糊涂地相爱,就成了新时代男女的新课题。
没有任何一种药能包治百病,也不可能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化解世间的难题。本书虽然致力于两性差异的剖析、男女相处艺术的探讨,但能否真正解决问题,还得在于个人,是否能看得开,放得下。不过没有关系,人生就是一种历练,了解两性的差异,知道了女人为什么挑不着好老公,男人怎么会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女人该找什么样的丈夫,男人该如何追求女人,美女与大款谁“爱”谁更多一点等问题,我们同样会知道,人生该何去何从。
了解两性差异是为了更好地处理情感,男人花心、女人专情并非天性如此,而是后天造就。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无论男女都不希望被束缚,都向往自由,渴望幸福。作为最高等的动物,人类精神的追求才是历史发展的永恒动力。作为新时期的我们,要积极从精神的角度疏导我们的行为,以健康淳朴的心态,构建平等互爱、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新型男女关系,自觉地将迷乱和过剩的“力比多”转移到自身魅力的塑造和理想、事业的追求上。
如今的社会,可以这样说,正处在一个“情流感”的高发期,于是有了“力比多”和“爱比多”,似乎这个世界的两性泛滥了。事实证明,这是杞人忧天,婚外情、“小三”、出轨、性放纵并不是多数,而这样的行为仅局限在小范围内,并不能给人们带来所谓的“自由与解脱”,慢慢地,会将沉溺其中的人推向麻木与空虚的深渊,并且,由此造成的浮躁风气席卷整个社会,为人类带来种种困扰以及很多不幸。然而,浮躁也许离快乐很近,但离幸福很远。真正的幸福源于心灵,心灵的宁静和富庶才是幸福得以栖息的福地。
这本书不仅致力于两性相处的剖析和矫正,同时也将深入挖掘男女情爱的社会属性,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男女相爱并不仅仅源自异性相吸的生物本能,它的产生和衍化更多的源于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只有协调好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关系,才能令我们更好地把握和享受人生。
作者:伊小豆
2010年3月于北京
为了爱情的活色生香,女人情愿舍弃理智,唯留情感的激流纵横肆虐。同时,女人又是爱好崇拜的动物,她们爱慕力量强大的男性,说白了,她们需要被征服。这道出了女性阴柔的心理特征,还是很有道理的。
——新女学代表《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七天女学馆》作者 苏芩
我很好奇地看到作者批判了“力比多”,提出了“爱比多”。同意小豆所说:浮躁也许离快乐很近,但离幸福很远。其实真正的幸福源于心灵,心灵的宁静和富庶才是女人幸福栖息的福地。
——著名情感心理专家,畅销书《女人的内心男人的面具》作者 胡邓
婚姻说穿了就是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座森林。
——畅销书作家,《马文的战争》、《当男人说想你的时候》、《我愿意》作者 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