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全面介绍InSAR理论技术与应用的著作尚不多见。淮海工学院焦明连副教授与蒋廷臣博士经过对这一新技术长期的学习和研究、酝酿和思考,认真总结了他们的研究和教学成果,从而编著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理论与应用》一书。全书系统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与差分干涉的理论知识,重点分析了复数InSAR影像对的自动配准、干涉图计算、地理编码和相位解缠等关键技术,深入研究了人工角反射器(CR)和永久散射体(PS)技术、多模式干涉测量以及GPS—InSAR融合技术等,同时给出了D—InSAR技术用于形变监测的研究实例。读者可以从这本书中全面而系统地获取有关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方面的理论和知识。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是20世纪发展最为迅速、最具应用潜力的新型对地观测技术,是当前国际遥感界乃至地学界极为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本书概要地介绍了目前国外已经发射成功的主要空间SAR的基本情况;系统地阐述了InSAR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重点分析了复数InSAR影像对的自动配准、干涉图计算、地理编码和相位解缠等关键技术;对人工角反射器(CR)和永久散射体(PS)技术、多模式干涉测量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差分干涉测量(D-InSAR)理论,对伊朗巴姆地震区数字高程模型(DEM)的获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分析了GPS和InSAR数据融合的可行性及技术途径。
本书可供从事测绘、遥感、地理、资源和环境等学科领域的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学科师生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