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骏马的一生是维多利亚时期各种马的缩影——当过人们的坐骑,在乡间拉过货车,还在伦敦拉过出租马车。小时候,妈妈就告诉他:马一生命运的好坏全得靠运气——遇上好的主人就是他的福气,遇上虐待自己的主人就只好自认倒霉。长大后,黑骏马遇到过好人,也遇到过虐待他的人。他先是被卖给富人当坐骑,那可恶的勒马缰绳成为他最厌恶的东西,也是所有马儿的不幸;拉货车不仅消耗大量的体力,还要受赶车人的鞭打;拉出租马车时,因为人们错误的驾车方式,受尽折磨。最后,黑骏马终于找到了一个善待自己的家,可以安度晚年。从黑骏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类的品质:诚实可靠、坚定勇敢、温顺友善。虽然黑骏马历经磨难,却始终没有改变这些品质。这不禁引发我们的思索:作为人类,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我们这么不屑一顾地虐待动物,不正是因为我们漠视动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吗?
《黑骏马》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安娜倡导的“要仁慈地对待动物”的思想被广泛传播。
书中第一次以马作为主人公,以马的视角来看世界,这在以前的儿童文学中是从来没有的。安娜的这次创新为儿童文学创作开辟了新天地。
自1923年起,《黑骏马》就成为当时英语世界六大畅销书之一。并被多次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影响全世界。
有些围在旁边的马车夫点点头,说他讲的没错。那人继续讲下去:
“你们这些人有自己的马和马车,或是能为一个好的雇主赶车,有机会过得好些,也有机会表现得好些,可我不能。在方圆四英里以内,出租马车每英里收费不能超过六便士。今天早上,我赶了六英里的路,却只赚到三个先令。我回来的时候拉不到客人,只好赶着空车回来。这么算来,马儿跑了十二英里,而我只赚到三先令。接着,我载了一个客人,要跑三英里。他有很多包和箱子,要是全放在外面,我就能多赚两便士。可你知道,人们是怎么做的:把所有能放的都放到前座上,又把三个很重的箱子放到车顶。他为行李付了六便士,自己付了一先令六便士。我回来的时候又赚到一先令。这匹马跑了十八英里,赚到了六个先令,还得再赚三个先令。下午那匹马要赚九先令,我才能开始赚今天第一个便士。当然,情况并不总是那么糟糕。可你也知道,这是常有的事。要我说,跟一个马车夫说不要把马累坏了,这真的很讽刺。要是马儿已经累坏了,那么除了鞭子,没什么能让马儿继续往前跑了——没别的办法——你得把老婆、孩子放在出租马的前面。那些雇主能照料马儿,可我们做不到。我不会因为这个虐待马儿,没人可以这么说我。我们的生活总是有些地方不太合理一天到晚没时间休息——没有一刻能安安静静地跟老婆、孩子待在一起。我常常觉得自己老了,可我才只有四十五岁啊。你知道,有些绅士常常怀疑我们骗他们,多收他们车钱。哎,他们手里拿着钱包,站在那儿每个便士都数得清清楚楚,看我们的眼神好像把我们当成小偷一样。我倒想让那些绅士坐到我的驾驶座上,试试一天十六个小时,不管天气怎么样,除了交掉十八个先令租金外,还得拼命赶车养活自己。他们就不会这么小气,把行李都塞进马车也才给六便士。当然,偶尔有些人给的小费还是很多的,要不然我们就没法活下去,可你也不能指望那点钱啊。”
周围的人都很赞同他这番话,有一个说:“这真的很艰难。要是有时候他做错了,一点也不奇怪;要是有时候他威士忌喝多了,又有谁会去责备他?”
杰里没有参加这次谈话,可是,我从来没见过他这么难受。管理员本来两手插在口袋里,这时,从帽子里拿出一块手帕,擦了擦前额。
“我说不过你,山姆。”他说,“那都是真的。我再也不会说要把你投到警察局去之类的话了。可是,这马的眼神让我看了心里难受。人的日子不好过,马儿也一样。我不知道谁能改变这种状况。可是不管怎么样,你至少可以跟你的马儿说说话,告诉他,让他这么劳累地干活,你心里也不好受。有时候,我们能给他们的就只有一些好话了。这些可怜的牲口,真奇怪,他们也能听得懂。”
几天以后的一个早上,一个陌生的男人赶着山姆的出租马车来到停靠点。
“喂!”有人问,“破烂山姆怎么啦?”
“他病得躺在床上。”那人说,“昨晚他病倒在院子里,连爬回家的力气都没有了。今天早上,他老婆让一个小男孩过来传话,说山姆发高烧,没法出门。所以我就顶替他来了。”
第二天,还是这个男人过来。
“山姆怎么样啦?”管理员问。
“他走了。”那人说。
“什么,走了?你不是说他死了吧?”
“刚刚咽气。”那人说,“今天早上四点钟死的。昨天他迷迷糊糊的时候,还一直在骂斯金那,说自己没有礼拜天。‘我礼拜天从来没时间休息。’这就是他临死前说的话。”
大家好一阵子都没有开口说话,后来,管理员说:“我怎么说来着,伙计们,这件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P202-204
《黑骏马》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学佳作,不仅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成人翻阅,被誉为“第一部真正的动物小说”。
作者安娜·塞维尔一生只创作了《黑骏马》一部小说,却因此而闻名。她把自己对马以及对这个社会的观察和见解都写进了书中。
安娜·塞维尔(1820-1878),生于英国诺福克的雅茅斯,童年时代在伦敦和伦敦郊区度过。十四岁那年发生意外,摔伤了膝盖,落下终身残疾。此后不得不中断学业,大部分时间待在家里,由母亲亲自教导。安娜的母亲当时是一名创作儿童文学的作家,而且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安娜在母亲的影响下,非常喜爱文学。她经常帮母亲整理文稿,做她的第一位读者,还写一些自娱自乐的小诗。此外,母亲从小就教育她对所有的动物都要仁慈,不能虐待它们,还亲自教她马术。
当然,骑马只是安娜十四岁以前的活动。十四岁以后,她几乎不参加任何户外活动,每次出门都是以车代步——亲自驾一辆矮脚马拉的轻便马车。她对动物始终充满着仁慈之心,尤其是对马。马是她生活中的好伙伴,在她眼里,更是与人类平等的生物。她驾车从来不用鞭子,而是通过缰绳的变化和自己的话语来指引马。在她们家,决不允许出现虐待马的事情,马和人友好地相处。要是出门碰到别人残忍地鞭打马,或是看见马拉的货物超重,安娜通常都会上前劝阻,尽量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虐待马是多么残忍、错误的行为。就像这本书中的一位绅士说的那样:“要是我们看见残忍的、错误的事情发生,而我们有能力阻止却没有阻止的话,那我们就是同谋犯。”
安娜生活在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当时伦敦市区随处可见各类马车——双轮公共马车、私人轻便马车、运货马车、出租马车等,可是在人与马之间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关系。拉出租马车的马,每天赶路赶得很累,还要受马车夫的虐待,拼命地加快速度;拉私人马车的马,为了满足主人的虚荣心,追求所谓的时髦,不得不高高地扬起头,被勒马缰绳紧紧地拽着;最惨的是拉运货马车的马,不仅生活环境非常恶劣,而且货物常常超重,在这样的环境下干活,马的寿命怎能不变短?
多愁善感又充满同情心的安娜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开始着手创作一部关于马的自传体小说。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安娜希望这本书能够“让人们学会用友善和同情的心去对待马”。这本书的主角黑骏马以安娜的兄长菲力普的马“贝丝”为原型,而另一匹名叫“快腿”的马,则以安娜自己的一匹矮脚马为原型。通过黑骏马自传式的回忆,描绘了马一生遭受到的各式各样的待遇。
黑骏马的一生是维多利亚时期各种马的缩影——当过人们的坐骑,在乡间拉过货车,还在伦敦拉过出租马车。小时候,妈妈就告诉他:马一生命运的好坏全得靠运气——遇上好的主人就是他的福气,遇上虐待自己的主人就只好自认倒霉。长大后,黑骏马遇到过好人,也遇到过虐待他的人。他先是被卖给富人当坐骑,那可恶的勒马缰绳成为他最厌恶的东西,也是所有马儿的不幸;拉货车不仅消耗大量的体力,还要受赶车人的鞭打;拉出租马车时,因为人们错误的驾车方式,受尽折磨。最后,黑骏马终于找到了一个善待自己的家,可以安度晚年。从黑骏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类的品质:诚实可靠、坚定勇敢、温顺友善。虽然黑骏马历经磨难,却始终没有改变这些品质。这不禁引发我们的思索:作为人类,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我们这么不屑一顾地虐待动物,不正是因为我们漠视动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吗?
就在安娜离世前的几个月,1877年11月24日,这部小说正式出版了。可当时并没有获得很大反响,第一版在伦敦书店仅卖出一百本。后来,英国一些反对虐待动物的组织对这本书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赞赏,从而激发了出版商对它的兴趣,再版了好多次。1923年的时候,出版商宣布《黑骏马》成为当时英语世界六大畅销书之一。这部小说后来经过多次改编,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深受大人和孩子的喜爱。现在,它已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畅销全世界。
《黑骏马》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首先是安娜倡导的“要仁慈地对待动物”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虽然现在用马拉车已经很少见,马的生活也不像以前那么悲惨,遭受主人的虐待,可是,虐待动物的现象还是到处存在。不仅是对马,对其他所有的动物,人类都要善待它们。这部小说的问世还影响了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书中第一次以马作为主人公,以马的视角来看世界,这在以前的儿童文学中是从来没有过的。安娜的这次创新为儿童文学的创作开辟了新的天地。
如今,《黑骏马》仍在向读者传递着这么一个信息——动物也有感觉,人类应该善待动物。
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