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故乡手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凌翼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1.回家

十八年异乡生活,我由一个懵懂少年,行将跨人不惑,世事风烟的变化不由人想象。到了这种年龄,对于世事也开始变得沉稳、冷静起来。即使战争和灾难,也和生老病死一样,并不值得奇怪。

所有的人都在忙着过年,而世界的另一边,美国正在加紧对伊拉克的围攻,谁也不知道战争的序幕会在哪天的凌晨或深夜揭开。战火烧不到自己头上就得活命。即使想管点闲事的人,也管不了一个超级大国对一个明显弱势国家的宣战。

我们乘火车到省城,再从省城中转,汽车行驶三个小时,才到县城。离家还有六十里的路程,天又下雨,听说芳溪那边在修路,十五公里的路要走两三个小时呢!

好不容易等到一辆中巴,我们挤上去占了座位,车子开始在雨帘里穿行。

一过芳溪,就是山路。路面已被破坏得坑坑洼洼,原先黑色的柏油路面不见了。黄土加雨水调和的泥浆,在车轮下四处飞溅。

原先的路窄,现在又拓宽了几米,凹的地方垫高了,凸的地方铲平了,弯的地方牵直了……这些,足以呈现一条公路的雏形——宽敞而平坦。

沿着河道逆行,中巴车突然停了,前面的泥路上趴着几辆卡车。不知要停多久,我们只好在车上枯等。还好,不久就有一辆接一辆的车开过来。

路通了,就不着急,到家只是时间问题。

好啦,我们这边也开始滑动了,原来这里在修桥。路面拓宽了,桥也需要加宽,已经垒起了桥基,还来不及充填起来呢。下雨天,自然要影响工期,路上不见一个施工人员。

司机们都比较自觉。一旦互相抢道,场面就不堪设想了。阴雨天,让人堵在这儿,比坐牢还难受。

一路,碰见几辆挖掘机还在工作。笔陡的石山,被挖掘机坚硬的牙齿啃碎,留下一道道梳理过的痕迹。这家伙,省去了不少人工。倒退若干年,修这路,一定是人山人海的场面。

车子到了东岸,有个女人下车。妻子与她搭腔,她说自己是帝文家的。帝文原来的老婆我们认识,这就是二婚的无疑了。妻子指着我说:“他也是东岸的。”帝文家的看看我,摇了摇头说:“不认得。”

东岸是我生长的地方,这里留下了我童年的全部记忆。还有相当一部分少年和青年的记忆也铭刻在这里。那熟悉的田野、河道、村街、老屋、后山、老樟树、吊桥……历历在目。也许是下雨的缘故,没见村人在外面走动。村子除了四季的更迭,人的催生、催老以外,似乎永远都处在那种没有变化的状态中。

汽车是不会留意这些的,我就这样从村子一晃而过。还有我的妻子和孩子,也在着力地寻找与他们有关的记忆。

2.岳父家

自从和妻子结婚后,我回家的意义成为双重的了。

岳父家离父亲家仅四华里。每次都是先到岳父家住下,然后才到父亲家去。

岳父家在集镇,条件自然好得多。回家的大多数时间,都住在岳父家,我无法说出确切的理由。这其中多数是妻子的意愿。有些事情,男人没有必要与女人去争。

妻子固执得可爱的脾气,我只好由着她。

一个人试图去改变另一个人,那只能是一种徒劳。顺其自然,有时也是一种生活哲学。有些东西去改变它,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

车子驶过车上中学,停在高坡上,前面是唐舜河。过于狭窄的桥上,爬动着一辆辆满载货物的汽车。一下子来那么多的车,肯定前面已经阻塞过。  “黄岗那段路更烂。”车厢里有人说着。一听到路“烂”,我的头皮就有些发胀。幸好,我只是个匆匆过客,呆不上多少天就要离开。只有每天开车从这里经过的司机,才会因为路况糟糕而头痛。

路面加宽了,这桥就得淘汰。趁着停车的那会儿,我想:这里要是笔直地修一座桥就好了!果然,车从老桥上驶过时,我发现自己比画过的地方,已然耸立起了一座座桥墩。

一过桥,就是车上镇,我们到了目的地。岳父家的房子就在不远的地方。

车一停下,丽丽就率一帮喽罗下来,从我们手中接过大包小包。穿过一小段街道,见几十米外,岳母站在门口迎接我们。

我和妻子身后跟着八个小将,大的个头比我俩还高,小的跟在背后咿呀直哭。妻兄的四个孩子都大了,最小的伊伊也比女儿岛大一岁。儿子岳与女儿相隔一岁,但个头却与女儿相差无几了。那小萝卜头不用说是姨妹的孩子了。

不见岳父,他闲不住,又到哪儿忙活去了。妻兄、嫂在浙江打工,今年不回家过年。

3.夜

我在楼上找到了搁电脑的桌子,把它摆在靠近电源的墙壁前。我面壁而坐,不是面壁思过,是面壁作文。呵呵!

这次回家,我是满怀信心要写东西的。没有什么比故乡更值得一写了。

写作最难找的就是感觉,灵感来临之前,我只好在房间踱步。这里的环境,虽然一下子有些不太适应,但我知道,灵感终究会降临我的笔下。

我勉强在电脑前试着写作,写不成文字,就翻开过去写的东西来看。感受自己语言的愉悦。我相信读自己的作品,也是可以找到快乐、找到灵感的。

天渐渐黑下来,我正在细声朗读自己写的小说。忽然,门后传来丽丽的喊声:“姑父,吃饭啦!”十九岁的女孩转身离去的声音像一只猫,浅浅的黑暗把她的脚步声淹没。

我关闭电脑的当儿,楼下传来岳父的呼喊。我赶紧下楼,加入了用餐的行列。

一群大人孩子围着小方桌,共同做着一件事情,就是吃饭。桌子太小,容不下这么多人,坐不下的只好散坐在四周。岳父给我倒酒,妻子说:“你空肚子,不要猛喝。”

岳父也说:“少喝为佳。”他看我明显胖了,担心我得高血压。

岳父一直为妻兄的高血压担忧。除了采集草药,还四处打听治疗这病的灵丹妙药。

岳父有些心事,我口拙,也就没怎么和他说话。吃完饭,就着火盆烤起火来。

岳父要去喂猪,已是大人的宋岩提过潲桶,岳父硬是不让。对于孙子的懂事,岳父有些感慨。趁我们都去洗脸洗脚的时候,岳父面对宋岩,语重心长地拉开了话匣子。宋岩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一副顺从的样子,换了谁,也会喜欢。

宋岩真的长大了,要是过去,肯定会顶起牛来。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持老眼光去看待。人与事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仍旧上楼,在电脑前坐了一会儿,瞌睡就来了。孩子们都在楼上喧闹,我根本找不到灵感。

我与儿子岳被分配到西厢房睡。

窗外,雨声淅淅沥沥,像遥远的天际传来的催眠曲,我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

4.墟日  我感觉到冷,这样就被冻醒了。做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梦,好像是在鲁院,还有一班同学……嗨,记不太清楚了。躺在被子里挨冻,还不如早点起床。

其实,时间已经不早,八点了。窗外一片烟雨朦胧,但已有熙熙攘攘的声音。

今天是墟日,摆摊和赶集的人群渐渐多起来。摆摊的人,要先扎好雨棚,才能摊开货物。当然,雨棚是那种最简易的,用竹竿扎住薄膜的四个角,撑起来就可以了。

街道像一条河流,只见各色各样的伞漂浮着。

雨天,是另一种色彩与景象。我想出去走走,却找不到雨伞。走到雨中,雨点轻易就把我赶回了屋子。

下午,父亲来了。他大概闻到了我们回来的消息。

父亲是来赶集的。他两手不空,左手一袋苹果、右手一袋橘子。他打开装橘子的袋子,要每人尝。岳父在忙活,没拿。其他人都象征性地拿了一两个。他递到我面前时,我拿了一个。父亲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说明天吧!我搬过一张椅子来,他没坐,转身又融入到街上的人流中去了。我与父亲没有多少话要说。我还是上楼写我的东西吧。

一天过得很快,我收获了两千多字。对一个作家来说,还有什么比收获文字更为快乐的呢!

我走出屋子去透透空气。赶集的人已经散去。只剩下收拾摊子的生意人。天黑了,他们才肯拆除架了一天的雨棚。生意人起早贪黑,图的是利。但图来图去,终归是图一个生计。

我做过几年生意,深谙其中苦味。做生意,是为了活命。而活命是为了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曾经在一首诗中,我有过这样的句子:“我做生意,为了活命。我写诗,为了使肉体装上灵魂。”

别人做生意,除了活命以外,有没有另外的目的呢?肯定有!但具体是什么,我就不得而知了。这要看具体人而定。每个人活着的理由,是不尽相同的。

5.云子

云子,是这栋房子里最小的孩子。他眉清目秀,逗人喜爱!

所有的人都想逗他玩。他是一个亲戚计划外生的。唉!这孩子真可怜,管自己爸爸叫叔叔,妈妈叫阿姨。

人家问:“云子,你爸爸、妈妈呢?”

他回答说:“打工去了。”

“你爸爸叫什么名字呀?”

“郑锋。”

“妈妈呢?”

“不知道!”

时间久了,他也管我叫爸爸,管妻子叫妈妈。起初,他怎么也不肯叫。后来熟悉了,也就习惯了。他对我很好,有好吃的,总是跑上来送给我,“爸爸,吃!”

我有些得意,拣了一个爸爸当!

别看他才三岁,却已是个老江湖了!他怀在湖北,生在九江。为了躲避计划生育,送到湖南的亲戚家寄养。长到一岁,又在铜鼓请人带了一年。去年办了户口,才名正言顺地寄养在岳父家。

听他说话,既有湖南口音,又有铜鼓声,还有宜丰腔,特别好玩。

他的脾气很倔,不顺他意的,任凭怎么压制,他就是不屈服。忽然家里来了这么多的哥哥、姐姐,他分得清楚明白,并给他们安上“过年姐姐、过年哥哥”的名号。因此丽丽、凌岛成了“过年姐姐”,宋岩、凌岳成了“过年哥哥”。自然我和妻子就成了“过年爸爸”和“过年妈妈”了。  云子还有一招,看了叫人捧腹。他双手合十,佛子般一口一个“阿弥陀佛”。虔诚的时候,双膝跪在地上。不用说,这是跟奶奶学的。

他是个意志极不坚定者。无论你以前同他多好,但只要谁给他钱,他就可以“出卖”你。只需五毛钱,他轻易就能把他的伙伴星星给卖了。但如果你说要卖掉他,他就会赌气,任凭谁也逗他不好。可能是在外面流浪尝够了苦头的缘故中。最后只有奶奶出面才能挽回局面。

P1-18

后记

《故乡手记》在二○○六年出版过一个袖珍式的版本,当时印刷的数量相当有限,记得只有五百本。这些年陆陆续续、见朋友就分送一册,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了。

《故乡手记》在一些朋友间流传后,有说语言纯真、自然、朴实的,有说文字老道、简洁、有力度的,似乎是本可以搁置枕边翻阅一下的书。当时信笔写下的一些文字,只是想寄托自己对故乡的钟爱罢了,没想到能得到朋友们的喜爱。我想,这或许缘于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乡吧!我庆幸自己在勾勒属于我的那个故乡时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听到一些溢美之词,心里自然喜悦,但我深知写作这行当的水深水浅。一本薄书,自然不值得四处张扬。然而,于我的故乡,却委实需要张扬一下,因为,我那藏在大山深处的故乡,平时是那样谦卑、低微,它处在大陆上最鲜为人知的一小块土地上,那么沉默寡言。假如我不把它记录在案,这个世界知道它的人真的就寥寥无几了。

随着岁月的增长,我在外地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甚至超过了我出生地故乡所待的时间。但对于我来说,不管时间过去多么悠久,不管外地多么繁华喧嚣,我的心里却始终装着故乡。我的根在故乡。

按理说,我在城市生活了那么多年,写作的主题应该表现城市生活。现在提倡城市化,到处圈地盖房子,号召七亿农民进城。我们的确处在全球城市化进程最快、最宏大的历史事件中。如果真的到了农民都进城了,农民成了稀缺资源了,城市居民都幻想着去农村过世外桃源的生活了。我们现在和过去的农村生活也就成为了传说。正因为此,记录当下,才是作家的义务和良知所在。

说实在的,城市的钢筋水泥建筑的森林,很难勾勒出我对它们的情感波澜。而故乡的一草一木,却能唤醒我深情的呼吸和对于它们的无数记忆。进入作家这个角色,故乡便当仁不让地挤进了我内心的全部空间。

沈从文、莫言与福克纳都是致力于描写“邮票般大小的故乡”的作家,他们均以传说、记忆乃至幻想的方式返回历史,在有限的空间构筑象征性的精神家园。现实的故乡成为文学创作的源泉,而作品中心造的故乡则被打造成展现作家创造能力的艺术平台。读过沈从文的人,无不被他笔下那宁静、秀美、致远、旷达的湘西境界所震撼。

我的故乡在赣西,那里同样有着许多人物和故事在等待我去发现、去挖掘!我将与他们再次相遇,进入他们的内心和精神的领地,将他们的快乐和痛苦写在纸上,让更多的人与他们同喜共悲。这也是我值得用毕生去完成的一件事。我鼓励自己!希望所有同仁与朋友们鼓励我!

中国电影出版社决定正式出版我的《故乡手记》,藉此对全书做了适当增改。欣慰之余,写下上述文字,权当再版后记。

感谢故乡,感谢所有关心我的朋友!

2010年6月16日端午节于北京

目录

故乡深情——凌翼散文集《故乡手记》序

我爱故乡(自序)

1.回家

2.岳父家

3.夜

4.墟日

5.云子

6.河水

7.刨萝卜

8.寂静

9.东岸

10.照相

11.山洞

12.观察

13.洲上

14.港口

15.杀猪

16.又是墟日

17.高处

18.药

19.眺望

20.岳母

21.河滩

22.在家里

23.水缸

24.年饭

25.还是年饭

26.祝福

27.笑与哭

28.新生

29.老屋

30.来客

31.宗谱

32.偷梨

33.吊桥

34.早晨

35.古城寺

36.传说

37.舅舅家

38.风水

39.扇糍

40.串门

41.钩藤

42.读书

43.打开箱子

44.下雪

45.尾声

一个梦(后记)

正版后记

序言

曾写过一篇《散文散话》,我说:“……童年几乎就是故乡,故乡大都非常乡土。因此乡土无一例外地成为散文作家的宿命。”一直以来,事实上许多的“故乡”都在我们童年和少年的视野里反复呈现与吟哦。尽管那里有着我们无邪的目光、纯真的迷恋和铭心刻骨的疼痛,但抑制不住在纸片上翻飞的,往往都成了一种怀念的炫耀。这回,猛然读到凌翼的《故乡手记》,我眼睛一亮。故乡在凌翼的笔下不再是记忆的回望,而是真切的当下,是正在进行时。虽然有些日常、有些琐碎、还有点行色匆匆,但他对故乡的匆匆一瞥却异常深情。

凌翼写这组《故乡手记》的笔法,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乡土作家如沈从文、师陀、吴组湘那里也许会找到影子。真的羡慕他生活奔波在喧嚣的都市,却有着这么一段小住故乡的恬静时光。我也曾有在故乡驻足日久的时间,但天天却在觥筹交错、声色犬马中度过。故乡的丘陵和县城的场景,似乎远不如他的那被大山阻隔的山村那么淳朴和安详。相反,所谓与时俱进的“变化”却使我莫可名状。凌翼告诉我,他的故乡除了四季的更迭,人的催生和催老以外,似乎永远都处在那种没有变化的状态中。实际上,他那土砖瓦房的山村也开始有了楼房,有了电话和手机的现代通讯工具,更有了外出打工的“民工”,但他们的生活却一以贯之的“波澜不惊”,即便他拿了手提电脑在桌上写作,舅妈、舅舅看见了也不感到新奇……故乡在变,但深居其中的乡亲们浑然不觉。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身边任何事物的变化也无法改变他们内心的恬淡……面对这样的故乡,凌翼心头的感伤可想而知。

站在龙坑口,听河水的琴音,望远山峰峦跌宕。对面空阔处,是一片沙洲。另一条小溪从黄柏洞娓娓道来。层层梯田,被农人梳得条分缕析……(《观察》)

四周是绵延的群山。越过对面的楼房,东岸那方,萝卜寨一峰独秀,北槽那边,云岭雄居双峰尖下。后面小鼓山近在眼前,它从石花尖蜿蜒而来。港口那面,层层叠叠,最高处是牛子岭。(《眺望》)

凌翼赣西的故乡是美丽的。文字也显得美丽、干净。在美丽的故乡,凌翼就像一只可爱的绿青蛙,或是一只梅花鹿,蹦蹦跳跳在故乡的山水间,时而,他会抓着一只萝卜,帮着妻子刨着萝卜丝;时而,他胸挂照相机,为一生也没照过一次相的乡亲照相;时而,他散步到某个山头,俯瞰村庄,或与老农搭讪;时而,他也会与妻子一起去赶墟……过年了,亲人们忙着杀猪、写对子、贴春联、烧年饭,然而,就是与亲人一起为过年操持的凌翼终究与他们不同,他只是偶尔的劳动,这里有他多年不在故乡的久违的欢欣,陌生的熟悉,有“闰土”见到“迅哥”的隔膜,还有着他一心想“写作”而优越着的小小的私心与大大的“野心”,真切地重温故乡的乡风民俗,真实地描写着故乡的风土人情,一草一木,及至心灵里的隐忍与疼痛。比如,他看见父亲,说“他的脸上没有多少肌肉,一种可怕的瘦,像刀子一样刺痛我的眼睛”(《东岸》)。说不上不动声色,却是掷地有声。

远远地看见河边新盖起一座厂房。看那规模,十有八九是造纸厂。走过去一打听,果然。

上游的几家造纸厂,因为排污问题被环保部门关闭了。难道这里建这种污染严重的厂,就没有人管吗?

妻子说:“如今这世道,花钱打打黑,什么事不能摆平?”

她说的倒也是。可这河……

我在河边躅步,为这条已不纯净的河流悲叹!(《东岸》)

一个游子,一位漂泊者面对故乡的一切,此时总显得那么无奈。亦如我在故乡。乡亲们打算修一条天天要走的路,自己的集资远远不够,于是密密麻麻按了许多的红手印,写了一纸报告交给村里,也给了我一份。希望我找“上面”重视一下。然而,泥牛入海,我却不能让他们一时如愿。这使我心情两年多来都很沉重,觉得亏欠了乡亲们一笔巨大的良心债。尤其走在那条路上,看见乡亲们至今仍肩挑背驮着沉重的担子,吃力地爬坡,总是一阵揪心。好久以来,我一直为故乡不能做点什么而感到羞愧和耻辱,连下笔提起故乡,也感觉轻薄和伤感。凌翼说到故乡“每每念及,常常感到惭愧与汗颜”——仅这一句话,就感觉出自我的兄弟之口。

2010年6月22日晚于北京翠堤春晓

内容推荐

无论走到哪,想起故乡,总会有一股温柔萦绕在心间。故乡有自己的父老乡亲,有自己的童年。故乡给予我们的既有痛苦的东西,也有快乐的东西。每每回味故乡,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次次洗礼。

编辑推荐

“我也许此生不能给予故乡什么,但我却可以给予故乡文字。我可以吝啬一切。但我不会吝啬自己的情怀。我的文字虽不是字字珠玑,但却包含着一颗赤子之心。我的情怀虽不能与高山、大海相比。但却不乏天空的辽阔。我愿是飞鸟,在高空展翅,俯瞰我的亲人,俯瞰我的故乡!”

故乡在凌翼的笔下不再是记忆的回望,而是真切的当下,是正在进行时。虽然有些日常、有些琐碎、还有点行色匆匆,但他对故乡的匆匆一瞥却异常深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