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导言
绪论
一、写作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资料与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说明
第一章 从“格致”到“科学”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格致”词义的衍化
一、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
二、“格致”一词的起源与词义衍变
三、“格致”指代近代科学的发端
第二节 鸦片战争后从“格致”到“科学”的演变
一、鸦片战争后“格致”词义的演进
二、甲午战争后“科学”一词在中国的最早出现
第二章 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
第一节 科学救国思潮的萌芽
一、“师敌之长技以制敌”
二、洋务运动的实践
三、“富强以算学、格致为本”的救国主张
第二节 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上)
一、戊戌维新思潮与科学宣传
二、严复与“西学格致”救国
三、康有为与“科学救国”思想的产生
第三节 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下)
一、辛亥革命时期期刊社团的成立与科学救国思想宣传的展开
二、科学救国思想与留学潮的互动
三、中国科学社的创建与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
四、科学救国思潮及代表人物的界定
第三章 科学救国思潮的发展与演变
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科学救国思潮
一、科学宣传的深入与科学救国思潮的发展
二、科学救国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节 科玄论战与科学救国思潮的扩大
一、科学主义思潮的形成
二、科玄论战的再思考
三、科学救国思潮与唯科学主义辨析
四、科玄论战后科学救国思潮的扩大
第三节 科学化运动与科学救国思潮的兴盛
一、中央研究院的成立——中国科学体制的建立
二、科学化运动的开展与科学救国思潮的勃兴
三、科学救国思潮与民众互动考察
第四节 抗战建国与科学救国思潮的演变
一、全民抗战下的科学救国思潮
二、1945年后的科学救国思潮
第五节 科学救国思潮内部的不同救国主张
一、“纯粹科学”救国论
二、“应用科学”救国论
三、“纯粹科学”与“应用科学”之关系探讨
第四章 科学救国思潮与近代教育改革
第一节 “李约瑟难题”的探讨
一、传统文化的反思
二、诠释“科学”新理念
第二节 建立国民科学教育体系的构想及尝试
一、近代科学教育观的萌芽与发展
二、建立国民科学教育体系的构想
三、学校科学教育的推广与发展
四、民众科学普及体系的创建与演进
五、文化团体的出现与科学传播
第三节 人才培养与教育观念的变迁
一、对近代社会教育状况的忧思
二、文理渗透培养模式的提倡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