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并非官话(香港高官的大智慧)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陈文定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做官难,在中国内地做官更难,在中国香港做官难不难?

唐英年、范徐丽泰、曾钰成、汤显明等17位香港高官直述人生经历,倾谈为官智慧,透视香港政坛风云。

《并非官话-香港高官的大智慧》一书,不仅仅是展示一群富有智慧的香港高官,更是展示一个不同政治生态下的社会、一个不同制度背景下的世界,为民族的复兴、民权的确立、民众的富裕提供镜鉴。

内容推荐

智慧是什么?智慧是一种心境或意识,它启迪人生,锻造灵魂,陶冶情操,完美心智。与香港高官对话,你会感觉智慧无处不在,他(她)的为官之道,他(她)的为人处事,他(她)的危机公关,他(她)的言谈举止……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辉。

香港高官的智慧在哪里?在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的翩翩风度里,把玩着红酒潇洒游走在政商两界;在前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的亲和温婉里,有着为了顾全大局而隐忍韬光的大境界;在廉署专员汤显明的豪放无忌里,“如有合理怀疑可调查特首”;在警务处长邓竟成的儒雅淡定里,统帅数万警力却“尊重民权为先”;在教育局长孙明扬的圆润通达里,“不是圆滑而是审时度势”……

香港高官的大智慧不是凭空生成,也不仅仅与个人的修为有关。它植根于香港这个丰富多元的社会,植根于香港这个文明开放的世界。在这个地方,权力受到约束,权利得到保障,舆论享受自由,法治得以彰显。

目录

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议员爆粗口是个坏榜样

香港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我赞成党内先民主起来

香港立法会主席曾钰成:不了解内地,等于闭门

香港教育局局长孙明扬:市民通情达理,做官就不难

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田北俊:做旅发局主席,不领一分钱工资

香港环境局局长邱腾华:损害部分人的利益,是必需的

香港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发展是硬道理已不合时宜

香港审计署署长邓国斌:审计不会政治化

香港卫生署署长林秉恩:消除疫情的恐慌,关键在于告诉市民

香港劳工处处长谢凌洁贞:游行示威,对执法没有影响

香港医院管理局主席胡定旭:与其瞒报,不如向公众作出交代

香港警务处处长邓竟成:市民信任,是警察的骄傲

香港廉政公署专员汤显明:死刑对贪官的阻吓力量真那么大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主席张炳良:跟政府部门打交道,用正常方法就行

香港食物环境署署长卓永兴:街头小贩是一道人文风景

香港政府禁毒常务委员会主席石丹理:禁毒关键仍是家庭

香港市区重建局主席张震远:政府和专家,都不是神仙

后记 被滞留的官话

试读章节

香港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

我赞成党内先民主起来

很多时候,干部的选拔就是在党里边。而党做得好不好,就会影响一方民众的实际生活。所以在党里先来一个民主的监测、民主的选拔,这样我们干部的素质可以提高。再通过这些干部给地方带来越来越多的民主,让民众有越来越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这才是真正的民主。

高官简介

范徐丽泰,1945年9月20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1949年随父举家迁到香港。1973年取得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硕士学位,1974年加入香港理工学院(今香港理工大学),出任学生辅导处主任,1979年升任处长。1983年,范徐丽泰获港督尤德委任为立法局非官守议员。1989年,又获任行政局议员。1992年,因与末代港督彭定康政见不合,辞去所有公职。1993年,获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自1997~2008年,先后担任香港临时立法会议员及立法会主席。2008年3月15日,范徐丽泰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常务委员会成员。曾获颁金紫荆星章、大紫荆勋章,太平绅士。

高官印象

穿着朴素的红色外套,范徐丽泰(也尊称为范太)悄然走进办公室。这位叱咤香港政坛数十年的女人,两鬓已经斑白。她习惯性地翘起嘴角微笑着,用含笑的眼睛看着你,那神情就如一位慈祥的老师。而当她用流畅的普通话讲述数十年的人生,或者针砭时弊,或者评论人物,说到某个有趣话题时开怀大笑,或者突然将两道弯眉挑上去,那神态可爱至极,你无法不被她感染。

范太说她不是一个高调的人,她位于中环的办事处同样安静而低调。2009年2月6日,我们穿过几条小街,找到了这栋陈旧的大厦。大厦门外的台阶上,还有各式的涂鸦。楼道里的保安一听范太的名字,微笑着让我们进入,不用登记,更无需安检。她也没想到,自己会走上一条从政的路,并当了立法会主席十年有余。

38岁前的范徐丽泰,过着平凡而低调的生活。如果不是因为无意中的一顿饭,范太可能还在学校里过着她喜欢的教书生活。1983年,将近不惑之年的范太突然收到时任港督尤德的邀请,希望她出任港英立法局的议员。

“其实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选择我。我只是跟他吃过一顿饭,而且不是单独的。”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委任,范太和丈夫商量后接受了。丈夫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而她也希望多做一点公共服务,为社会服务。“当时我们都以为,两年后我就不会再连任了。”但连她自己都想不到的是,她竟在这个位上做了近十年。

从1997年到2008年,她为香港立法会孜孜不倦服务了十年有余。舆论普遍认为,在立法会主席任上,她坚守中立。但在港英政府当议员时,她给人的感觉却是锋芒毕露的。

范太说,这是两个不同的角色。议员的责任,就是为民请命;主席的责任,就是主持好会议。“既然是不同的角色,我就必须做好自己的责任。”她笑着说,“其实自己不是高调的人,所以当主席不发表见解,也没问题。”

在任立法会主席期间,范太的民望很高,在议员中也得到了普遍的尊重。因为她的女性身份,有人说她采用一种“妈妈教仔”的方式,来对待个别不守规矩的议员。不过范太不喜欢这个名目,她说:“其实对任何一位议员,如果他违反了议事规则,我也是一样的处理。”

对于当前立法会出现的一些议员过激的言语和行为,范太说,“香港市民并不喜欢暴力,行动上的暴力我相信一定会对他的选情有损害”。范太相信,某些国家、地区立法会打架的事情,在香港立法会发生的几率不高。

“我只是一个守本分的普通人。”这可以算是范太的内心独白。除政治之外,她像家庭主妇一样去市场买菜,她也喜欢旅游,常自驾车去内地观光。

高官访谈

“我喜欢买菜,但下厨没人吃”

记者(以下简称记):范太,你现在虽然不当立法会主席了,但却是全国人大常委。不知道你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是怎样的?

范徐丽泰(以下简称范):人大常委不算全职的工作,跟立法会有很大的不同。立法会每周三开会的时候,我的每句话、每个动作,都可能成为传媒关注的内容,所以我自己很小心。而人大常委的工作是闭门会议。有时候话说得过头一点,大家一笑谅解了就没事。压力不同,可是工作差不多。

P18-21

序言

独一无二的“并非官话”/杨兴锋

弹指一挥间,香港回归已13年。

忆往昔,“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终成现实;看今朝,香港历经风雨仍保持着繁荣稳定。

这13年非同寻常,有过向往,有过迷茫;有过坎坷,有过坦途;有过欢笑,有过泪水……这是一片神奇的港湾,历经“非典”、甲流的冲击,维港灯火依旧绚烂。经受两次金融风暴的洗礼,东方之珠浪漫依然。

这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全球化的大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迅猛;香港,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我们这么近。

深港同城、粤港合作、珠三角一体化,早已不是纸上的概念,而是成为南中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命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粤港合作框架协议》、CEPA,大批重量级区域规划纷纷出台,粤港合作历史性地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粤港澳机场整合,条条大动脉竞相上马,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呼之欲出……

这13年来,我数次来到香港,香港的社会发展进步给我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在香港回归10周年前后,我曾经读到美国《时代》杂志用了25页的篇幅来谈论香港更加有活力的新格局,就在13年前它的姐妹刊物《财富》曾经唱衰即将回归的香港,说“香港将死”,但《时代》不得不承认“现在的香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活力”。“现在的香港”就是回归10年后的香港。这个180度的转变值得深究,因为这里边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当然,对于这种转变,我们可套用古罗马政治哲学家塞涅卡的一句话来说:“认错既不伤害认错者,也不伤害接受认错的人。”任何持实事求是态度的人,对回归后的香港都会得出“更具活力”的结论。

我想,香港回归之后的13年,是“一国两制”从伟大构想变成伟大现实,在“‘一国’的共同利益下发挥‘两制’不同优势”的13年,是香港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沿着一条稳定的道路在健康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13年。作为一个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同声同气的报业集团,作为一个立足广东、毗邻港澳的改革开放先行地区的报业集团,我们不能不为香港的平稳回归,为13年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为13年来香港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由衷地感到骄傲、欣慰和巨大的鼓舞。

躬逢百年盛世,不负时代重任。南方报业,胸怀新闻理想,肩扛产业抱负,为国家发展奔走呼号,与民族复兴同气连声。《南方都市报》作为南方报业的杰出代表,志存高远,扎根珠三角面向全国,立足于打造中国最好的报纸,在国内同类报纸中堪称翘楚。

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南方都市报》就高度自觉地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香港。

《南方都市报》在全国率先开创深港新闻版块,派出自己的记者常驻香港,以南都的视角关注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金紫荆广场的庄严时刻,我们不缺席;尖沙咀血腥的黑帮仇杀,我们在现场。南都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香港,南都还要探索在香港的落地发行。南都的目标是:打造包括港澳在内的“2+8”大珠三角日报群。

主流就是力量,成熟源自责任,品牌决定价值,品味成就地位。这些都是《南方都市报》孜孜追求的价值,我们要做最主流的新闻,最负责任的报道,最具权威的发布。

面对新时代,谁能够清醒而冷静地明晰自己置身其间的报业市场新形势,谁能够敏锐觉察并把握住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泛珠三角合作的历史性大好机遇,谁能够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开拓创新,谁就可能在发展的快车道上独领风骚。香港是信息发达的国际信息中心,香港传媒对于国际传媒市场运作规律认识较深,能够敏锐地捕捉市场的风云变化,并作出符合市场规律的应对和调整。这种特到之处,我们要关注和学习、研究。

香港的这种独特位置,也可以成为泛珠与东南亚华文媒体合作的桥梁,我们希望和香港的媒体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共同搭建传播平台和沟通、共赢的友谊之桥,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向海内外广泛报道内地尤其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之音。我们也将发挥自己在广东乃至全国的影响和毗邻港澳的优势,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地报道香港的发展,为香港的长期发展,为粤港两地的沟通互信合作,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今天的香港更加繁荣,希望和发展空间更大。这得益于香港人民的努力奋斗,也得益于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13年来,内地推出“建立更紧密经贸安排”(CEPA)、个人游、粤港合作、泛珠三角合作、京港与沪港合作、开放人民币业务、推动国企到港上市等一系列措施,支持香港经济复苏,创造了两地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香港的优势和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同时,香港的实践也表明,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不同阶层、界别及利益集团存在不同意见和矛盾,是正常现象,通过“讲大局,讲团结,讲包容”,社会才能避免耽误时间,创造和谐的局面,将主要的精力用来加快香港的发展。

为此,从2009年2月开始,南方都市报启动了《深港高端访谈》大型系列报道,承蒙港府对南都厚爱,我们得以尽访香江数十位高官,在《南方都市报》和奥一网同时刊发,开创全国先河,轰动深港两地,再现了一个崭新的香港。

香港成功的奥秘在哪里?或许从这些高官身上,你会发现不一样的地方,或者你会找到香港社会的密码。

与香港高官对话,你会感觉智慧无处不在,他(她)的为官之道,他(她)的为人处事,他(她)的危机公关,他(她)的言谈举止……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辉。

香港高官的智慧在哪里?在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的翩翩风度里,把玩着红酒潇洒游走在政商两界;在前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的亲和温婉里,有着为了顾全大局而隐忍韬光的大境界;在廉署专员汤显明的豪放无忌里,“如有合理怀疑可调查特首”;在警务处长邓竟成的儒雅淡定里,统帅数万警力却“尊重民权为先”;在教育局长孙明扬的圆润通达里,“不是圆滑而是审时度势”……

其实,香港高官的大智慧不是凭空生成,也不仅仅与个人的修为有关。它植根于香港这个丰富多元的社会,植根于香港这个文明开放的世界。

为回馈热心读者,同时也答谢港府支持,《南方都市报》深圳新闻部推出《并非官话:香港高官的大智慧》一书。我们认为,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而是一把打开香港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态的钥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而且是独一无二的。

(作者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

书评(媒体评论)

香港永远都将是中国改革的微妙荷尔蒙。香港可以,为什么内地不可以?这是历史停不了的拷问。也是人民停不了的疑问。

——香港《亚洲周刊》总编辑 邱立本

中国拥有香港,乃中国之福。香港如何珍惜自己,准确定位和把握自己?中国内地如何珍惜香港、善用香港、善待香港?这些期待显然都不仅局限于香港高官的智慧范畴,而是对崛起期全体中国人智慧的期待。

——凤凰卫视著名评论员 邱震海

一直以来。我都将服务市民当做一个重要的任务。我觉得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一些人愿意做出一定的牺牲去服务市民,我相信我们国家也会有很多抱有同样想法的人。

——香港政务司司长 唐英年

民主不是一天能够得到。也不是随随便便说几句话。只有全民对人民可以当家做主这个理念有了深刻的了解,我们才能稳步走上民主之路。

——香港立法会前主席 范徐丽泰

虽然我和理事们全都没工资,但是每人都做得很高兴,觉得是为局为行业尽力。而我在香港这么多的投资,如果香港繁荣。其实我间接也是受益的。

——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 田北俊

香港是小政府,大市场。要是没有市场行为,香港会很麻烦。

——香港发展局局长 林郑月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3: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