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性格和生活的准则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美)威廉·麦独孤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本全面剖析人类性格的通俗心理学作品!

一本囊括亲子关系、两性关系培养的指南!

一本适合各个阶层、各类人群的生活准则!

《性格和生活的准则》是一本针对所有人的通俗心理学作品,适合“所有追求更美好生活的人”阅读。

内容推荐

这个时代日趋喧嚣浮华,越来越让人难以把握。单以目前充斥网络的内容为例,各种“门”事件近几年甚嚣尘上,各种炒作轮番轰炸人们的视觉神经。并且,近两年,这些炒作还出现了一个趋势,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以小人物为蓝本一朝成名,一夜蹿红的大有人在。在这个炒作的过程中,小人物不怕自曝其短以赚取他人的眼球,而关注他们的人则抱着各种心态——有真心同情的,有看笑话的,有猎奇的……以至于人们都经常困惑于这样的一个问题:现在的人都怎么了?

是的,这种情况迷惑了一个时代,迷茫了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很难说是人们的信仰日益缺乏、心理愈发贫瘠导致了这种情况,还是这种情况的出现根本就是文明进步、人们日益强调个性,强调差异的结果,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不管是哪种情况,在人们的视听如此发达、所受的诱惑如此繁多、接触的事物如此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如何能始终保持自己的本性和前进方向、不迷失自己,如何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了很多人穷其一生的追求。在从童年到老年的成长、成熟过程之中,人们经历了太多——从孩提时代的受教育到少年时期的懵懂;从青年时期的热情奔放到中年时代的沉稳内敛;从为人夫为人妻的磨合到步入老年的平静。在这样的一些阶段之中,有哪些准则是人们必须要遵守的?这些准则如何来之有据而又经得起考验?

《性格和生活的准则》是一本针对所有人的通俗心理学作品,适合“所有追求更美好生活的人”阅读。

目录

李子勋推荐序

出版者序

美国版前言

第一章 自我批评的需要

第二章 人性

第三章 对原有性情的修正

第四章 人性的其他因素

第五章 性格与意志

第六章 习惯与原则

第七章 品味与兴趣

第八章 对性格的深入观察

第九章 性格与幸福

第十章 准则与个性的品质

第十一章 品质的培养

第十二章 智力与德行二者兼备的品质——魅力、品味、圆滑、判断力、智、慧

第十三章 致有下述常见缺点的人

第十四章 致父母和孩子

第十五章 致年轻人

第十六章 致妙龄少女

第十七章 致青年小伙

第十八章 婚姻生活

第十九章 致妻子

第二十章 致丈夫

第二十一章 致老年人

试读章节

  “了解你自己”,这是很早以前就被智者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事情而提出的话题。在我们这个现代世界,它的重要性甚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著。自我认知只有在批判性地反省自我、他人以及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之时才能得到。自我反省很有必要内省;你必须深入内心,观察思想的活动、心脏的搏动、意识的作用、需求的本性与方向以及我们能发现的畏缩、反感以及憎恶等情绪;你不仅必须去学习识别这些事情的表象,还要学会去评价它们——评价它们是好、是坏还是无足轻重:发现它们是深深根植于心,并普及和反复,还是仅仅短暂和偶尔出现。

那么,我的读者,我是在要求你内省吗?一个多么糟糕的词!难道学校里的每一个教师没有吓得把手举起来,告诉你内省是一种病态吗?他会解释自己学校里的课程安排得是如此之好,他的学生们不会再有变得内省的危险;他们的每一刻钟都排满了课程、预习和游戏;他们被各种要求包围着,以至于他们忙于投身他们周围的世界,却没有剩下来时间思考他们自身,思考人类命运,思考人类生活的奇特,思考生命的成长、衰落和死亡.以及自我意识、自我引导和道德责任的奇迹。在这个英国公立学校和牛津大学都完全采纳的体系之下,学生们形成了思考和行为的能力,学习遵守正确的原则(其中包括奉行宗教和遵守已制定的法律);如果他的能力高于一般水平,他可能获得一种健康的人世成功的野心,在一个或其他广受认可的行业里拥有发光发热的坚定追求;如果他只是平均水平,他就必须开始独立地谋生,仅仅只是为了作为对日常工作重担的补充,他才得以在那些例行劳动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的空闲时间里做运动、打桥牌或玩爵士来消磨时间。虽然这一体系在某一程度上有效——它创造了公立学校模式——但这只能说明它是一种好的模式,但不是最高级的模式;是一种只有当一切合理进行时才能良好发展的模式,只有当游戏按照规则进行才能玩游戏的模式;是一种一旦出错,一旦面对一种常规规则不适用的情况,就会迷惑、困惑、迷失的模式。

直到19世纪中期,可能或者事实上都存在着很多赞成这种野蛮教育模式的言论。但是在过去的四分之三个世纪里,世界已经发生了迅猛的变化。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变得无比复杂。在过去。一个人生来就注定了属于某种特定的社会地位;只偶尔出现一两个非常优秀的人,脱离了原来的社会地位。在他出生的地方——他成为乡绅、农民、工人、艺术家、专业人员,或诸如此类的人——他的成长不可避免会接受一种传统习俗的准则.一种足够指引他所有行为的大部分的准则。其中有十戒,有教堂;有针对他专业的特殊准则;有规定得非常明确的和他的社交圈所普遍接受的对良好行为的要求。只要他遵守这些,他就会如鱼得水;甚至偶尔背离这种严格的遵守也不会导致灾难性的结果。他绝不能偷窃;不能撒谎;他不应该通奸——尽管他也许会,但必须做得非常谨慎。他应该向当地慈善机构捐款,支持教堂、国王和国家,教导他的孩子敬畏上帝、敬畏他自己,教导他们尊重同样的准则并奉行同样的传统。

现在那些过时的生活方式、那些守旧的行为准则,甚至在过去都认为不足的准则,在今天更加绝望地不足以胜任了。今天,宗教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每种惯例都受到质疑、否定或被“报废”;每种传统都被炸毁;每种戒律和生活规律都显得与特定的情境相关联并附有条件。这样一来,体现在风俗、习惯和格言中的我们的祖先的智慧,对我们而言不再足够了。每个人都面临无数的准则问题,他们被号召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古代的祖先依靠本能加一点点智慧而生活;我们的前辈依靠积累下来的传统的指引而生活,这些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他们的本能冲动。而我们,被赋予同样强大的本能和同样少的智慧,又缺乏被广为接受的传统的指引,因此不得不试着靠理性之光来生活。我们所在之处,每种个人关系都给我们带来问题,而我们必须用自己所能采取的最好的方式去解决它们。P1-3

序言

威廉·麦独孤(W.McDougall,1871~1938)英裔美国心理学家,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西方现代心理学流派——策动心理学(又称”目的心理学”)的主要代表者和发言人。麦独孤一生学术经历颇丰,15岁进入曼彻斯特大学学习,后在剑桥大学、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还曾到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心理实验技术。麦独孤在学生时代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追随者,曾效仿达尔文的行为随剑桥人类学探险队前往大洋洲托雷斯海峡列岛对原始民族进行人类学和心理学的考察,不久又单枪匹马赴婆罗洲研究当地土著部族,这种经历为他后来提出策动心理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00年,麦独孤任伦敦大学讲师,主持新建心理实验室。1904年改任牛津大学心理哲学讲师。1912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20年,移居美国,先在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27年又转任杜克大学心理系系主任。

麦独孤的一生有两件事非常值得一提。第一,他在1905年首倡心理学应为研究行为的实证科学,后又提出以本能为基础的行为学说,认为策动和维持行为的动力是本能,一切行为都在于奋力达到一定的目的。第二,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E.A.Ross)在1908年不约而同地发表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专著,麦氏的这本书被美国心理学史家G.墨菲(G.Murphy)看作是“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西方也把这一年作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年代。

麦独孤一生对心理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造性研究,涉足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除社会心理学外,还涵盖了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等领域。麦独孤一生著作颇丰,著有24本书和160多篇文章,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虽然年代久远,但麦氏学术著作中的某些观点,在今天仍不失其借鉴价值。本书作为麦氏的通俗心理学作品,是建立在作者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经过三分之一个世纪的努力而获得的对人性本源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是一本难得的佳作。

本书中译本的出版其实颇具偶然性,因本书其实是笔者在国家图书馆外文典藏馆无意中发现的。当时,笔者在网页上浏览外文文献的时候无意中看见了“W.McDougall”的字样,再一看书名,当下如获至宝,因为就笔者了解而言,目前麦氏作品中译本中并无此书。因此,本书中译本在国内是首次出版。

在麦氏的作品中译本广为流传的今天,本书无疑是一颗沧海遗珠,尽管此次中译本的出版带有偶然性,然不可否认的是,任沧海桑田也不能一直掩盖珍珠的光华,本书终究是要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这是出版人的责任,是麦独孤创作本书的初衷,也是读者应该享受的。

著名漫画家朱德庸曾经说过:“世界太大了,而我们的心太小。什么事都在发生,而我们这个时代还来不及什么都感受到……”事实确实如此,我们无法改变,但好在我们还能调整自己的心态。然而,普通如我们,又怎能适时地顺应世界的变化,恰当地认识、调整自己的内心,科学地把握生活的准则呢?这时,我们想到了“人类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科学”——心理学。

在人们遇到困惑时,求助于心理学无疑是正确而行之有效的。人类的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心理学家,他们的作品也大多为人们所熟知。威廉·麦独孤在心理学历史上当然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在国内流传的也有《社会心理学导论》《生理心理学》《心理学:行为的研究》《团体心理》等学术专著。而本书——《性格和生活的准则》却是一本针对所有人的通俗心理学作品,适合“所有追求更美好生活的人”阅读。

陈显英

2010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3: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