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邓广铭、周一良、唐长孺、戴逸等26位著名历史学家编著的经典力作《百科名家中国史》是一部小型历史阅读百科,讲述了中国5000年悠久历史。具体介绍了中国自先秦时代起,历经各个朝代,截至中华民国1949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描绘了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民族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内容翔实精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百科名家中国史(精)/名家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邓广铭//周一良//唐长孺//戴逸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邓广铭、周一良、唐长孺、戴逸等26位著名历史学家编著的经典力作《百科名家中国史》是一部小型历史阅读百科,讲述了中国5000年悠久历史。具体介绍了中国自先秦时代起,历经各个朝代,截至中华民国1949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描绘了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民族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内容翔实精准。 内容推荐 《百科名家中国史》源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由中国各断代史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包括邓广铭、周一良、唐长孺、戴逸等在内的26位著名专家学者撰写,时限起自传说时期,截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基本反映了中国自古代至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科技、文化、民族、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基本事实和主要脉络,系统全面,且知识准确,文字严谨,表述精当,充分反映了名家学者的治学风范,许多文字如今已成为留给后辈的弥足珍贵的纪念。 目录 传说时期 西周文献中的古史神话传说 《天问》所载的古史神话传说 春秋战国前期的古史传说 战国中后期加工编成的古史传说 汉代后起的古史神话传说 近世对传说时期的认识 夏 夏代的主要活动区域及其遗迹 夏代王权的变革 夏王朝的统治与剥削 农业 手工业 文化艺术 商 起源和发展 社会生产 阶级关系 方国各族 文字和宗教 科学和文化 西周 西周的兴亡 典章制度 社会经济 文化思想 春秋 经济 政治制度 强国的争霸活动 各国君主权力下替和卿大夫的兼并斗争 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关系 孔子及其学说思想 战国 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 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各种身份的劳动生产者 各国的变法和新的君主集权制 官制、兵制和法律 七国的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 边境内外各族 诸子的思想与学说 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防止封建割据的措施 焚书坑儒 整齐制度 对匈奴和对越人的战争 秦代的急政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 楚汉之战 汉 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 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西汉社会各阶级的状况 汉武帝时期统一的巩固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削弱丞相权力 周边各民族 西汉王朝同周边各族的关系 阶级矛盾的发展与王莽改制 绿林、赤眉大起义 东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和豪强势力的扩张 封建专制体制的完备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周边各民族 东汉王朝同周边各族的关系 东汉后期的阶级斗争和黄巾大起义 汉代的文化 三国 三国局面的形成 晋 西晋 东晋 两晋的文化 十六国 十六国与五胡 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各族所建政权的性质 编户与荫附户口 少数族政权与汉族士庶的关系 教育与文化 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东西交通 分裂与融合 南朝 宋齐梁的政治 南朝的经济 社会各等级、阶层与集团 陈朝的兴亡 南朝少数民族的融合 南朝的文化 玄学与宗教 北朝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隋朝的建立和强盛 隋朝的覆亡 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唐 唐朝的建立和前期的统治 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和课役制度 唐朝开元、天宝时期的变革和改革 唐朝后期的政治和财政改革 唐朝后期的社会经济 周边各族的社会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 唐朝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唐朝的中外关系及经济、文化交流 唐末农民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唐朝的历史地位 五代十国 五代的更迭和十国的割据 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政治制度的一些变化 后周的改革与分裂局面的结束 五代十国的科技文化 辽 建国前的情况 辽的建国和它的发展 西辽 政治制度 经济概况 宗教与文化 宋 北宋政治 南宋政治 宋朝政治制度 高度发展的宋代经济 高度繁荣的宋代文化 宋朝的历史地位 西夏 建国前的历史 元昊建国及历朝概况 夏国的制度 经济状况 宗教和文化 金 政治概况 金朝的制度 社会经济 金代的文化 元 蒙古的兴起 元朝的统治 元末农民起义和元朝的灭亡 元朝的制度 社会经济 文化和科学技术 对外关系和文化交流 元朝的历史地位 明 明朝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明中期的社会矛盾和张居正改革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明朝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及其与内地的联系 明朝的对外关系 明末农民起义和明王朝的灭亡 明朝的文化和科学技术 清 满族的兴起、清朝对全国统治的确立 康雍乾时期的经济、政治、民族及对外关系 清朝的衰落、外国资本主义的武装入侵 太平天国起义、清统治格局的变化 清统治危机的加深 清朝的覆亡 清朝的思想文化 清朝的历史地位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的创立 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混战 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中华民族团结抗战 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试读章节 近世对传说时期的认识 唐宋一些学者提出了对近世学者探索古代传说时期深有影响的说法,如唐刘知几的《史通》对许多古事提出质疑,宋刘恕以至清人崔述,都对三皇、五帝、十纪之说予以澄清。近世承此疑辨精神及西方史学知识,遂对古史传说提出新的认识。如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第一篇为《上古茫昧无稽考》,以为战国诸子借托古改制,臆造古史。夏曾佑的《中国古代史》的第一章把三皇五帝称为由“上古神话”构成的“传疑时代”,故对三王、五帝、九皇及盘古、三皇、十纪等说,一律目为抵牾不足信。其后缪凤林《中国通史纲要》第一册唐虞以前也标为“传疑时代”,谓“三皇之说盖起于道家理想之世之具体化”。又以《三皇五帝说探源》畅其说,与缪氏讨论的蒙文通以为三皇五帝本神而非人,三皇说本于“三一”,五帝说由于“五运”,出战国及秦世。 顾颉刚先生《古史辨》提出“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以为“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传说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如西周所知最早的神是禹,以后层累地递增尧、舜、黄帝、神农、伏羲、天皇、地皇、秦皇于前,至三国徐整而有最前的盘古。对战国末期整理编定的那套古帝世系,则以为商、周原只认本族出于上帝,与他族无关,太嗥、颛顼等亦为不同各族宗祖神;到战国时小国被并吞,逐渐归于统一,有人起而把各国祖先神灵“横的系统”改成“纵的系统”,“地图变成年表”,编为黄帝一系子孙,于是原来各不相干的各族传说的祖先群神,汇集而成统一的古史体系。 接着有人根据民族分布地域不同来区分古史传说的几个大系统。如傅斯年《夷夏东西说》分西方之夏、东方之夷,另有南方之苗。蒙文通《古史甄微》则分为海岱民族、河洛民族、江汉民族,表现为邹鲁、晋、楚三方各本于民情而传说各异。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则分东系民族、西系民族,各产生神话传说,称美本族神而诋毁对方神。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分为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三者交互关系构成古史的进展。 亦有试图用社会发展观点比照考古文化知识进行认识者,于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与冒牌者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了中国社会史论战。当时出现下列诸异说:盘古及有巢、燧人、女娲等为旧石器时代,五帝为新石器时代;神农以上为原始共产社会,神农至陶唐为村落共产社会;五帝为初期封建国家,唐、虞为次期封建国家;黄帝为图腾社会,唐、虞为原始共产主义的生产方法时代,夏为亚细亚生产方法时代;唐、虞到夏由新石器时代进至铜器时代,夏为封建制的开始等。此诸说目的在企图论证中国不适用社会发展史,否认中国有奴隶制,从而歪曲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 郭沫若于1929年撰《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正确地论证了中国古代社会不能外于社会发展通则,确存在着由原始公社制转化而来的奴隶社会,认为“商代和商代以前都是原始共产社会”。即“黄帝以来和三代祖先诞生传说……是一个野合杂交时代……保存着一些氏族社会的影子”。反对“据古代神话传说以为正史”。1930年写《夏禹的问题》,以为“禹当是夏族传说中的神人”。到1952年写《奴隶制时代》,改定“夏、殷、周三代的生产方式只能是奴隶制度”,而夏以前原始社会为传说时代。 吕振羽则直接迎击20世纪30年代社会史论战中托派、新生命派谬说,于1933年撰《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法则的共同性,论定尧、舜、禹时代为中国母系氏族社会发展的完成时期,启的时代为由父系代替母系一大变革时期,进入国家以前的夏、商两大部落联盟的地理分布情况和发展过程,大致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的分布地区和发展线索基本相近。 周谷城1940年撰《中国政治史》,阐述了古代氏族的概况,指出“自传说的黄帝、尧、舜、禹以至商汤及周文王、武王,其间的经过,都可说是氏族联合之过程。……黄帝……联合氏族首长而进行氏族的联合。……其次唐尧据说曾以文德联合氏族”。 范文澜1941年撰《中国通史简编》,认为传说时期始于黄帝时。黄帝族自西土来,联合羌炎族对抗蛮族;尧、舜、禹组织黄帝族为主、羌炎族为辅的部落大联盟,时当氏族公社末期。1954年修订本增述了有关黄帝、颛顼、帝喾诸族成立大部落事。 翦伯赞1943年成《中国史论集》,以为甘肃史前文化是夏族的文化,夏族分东西二部,东夏有仰韶时期以前遗存,仰韶后其族中许多氏族为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主人,其新石器晚期当夏桀时代。并说伏羲、神农以至尧、舜,为中国历史上的蒙昧时期以至野蛮中期时代,而黄帝、颛顼、帝喾、挚、禹、皋、陶、益等,依次两两成对,递相为母系氏族社会的二头军事酋长。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则说:“唐尧、虞舜和夏禹全是中国父系氏族社会末期的有名人物……他们已接近文明时代的边缘、阶级社会的边缘了。……部落不再由选举产生,世袭的国王出现了,禹在这方面是个关键性人物。” 各家体会理解不同,对传说时期所得认识亦不同,正说明它尚在探索中。研究传说时期主要应按不同时期的不同传说材料,区别其初起、后起,辨析其真、伪,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导下,正确运用民族学、考古学研究成果,来稽考其递嬗增益演变之迹,才可对传说时期得到较近真的认识。 (刘起舒) P7-9 序言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是按学科分卷出版的大型综合性工具书,是人类已有知识的总汇,体现了中国各学科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的智慧成果。其中众多的由名家撰写的学科概述条目和长条目,其本身即是对某一学科体系和知识主题的权威总结和描述,虽然篇幅简洁,文字精练,但充满深厚的学识积淀,是传播和普及某一门类知识的经典之作。因此,为便于读者从浩繁的海量信息中,快捷获取某一门类或主题精准的、系统化的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特将这些名家撰写的条目按知识体系汇编而成可随手捧读的大众图书。在此指导思想之下,我们推出了《百科名家中国史》。 《百科名家中国史》源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由中国各断代史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包括周一良、唐长孺、戴逸等在内的26位著名专家学者撰写,时限起自传说时期,截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基本反映了中国自古代至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科技、文化、民族、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基本事实和主要脉络,系统全面,且知识准确,文字严谨,表述精当,充分反映了名家学者的治学风范,许多文字如今已成为留给后辈的弥足珍贵的纪念。 全书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改变了原有百科条目的排版形式,重新设计了版面,适当选配了一些反映历史风貌的图片并辅以较为详细的图注信息,增加了拓展知识面的内容链接,还将一些小的知识点以脚注形式呈现。此外,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有关内容,以及新公布的权威的历史研究成果,如夏商周断代工程等,在不影响原文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知识更新,并根据现今的行政区划重新核实和修订了括注的今地名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