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里1914年出生在吉安县,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经济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原国务院副总理。陈道阔编著的《余秋里画传》一书,收入了大量的历史影像资料,真情再现了余秋里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余秋里画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陈道阔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余秋里1914年出生在吉安县,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经济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原国务院副总理。陈道阔编著的《余秋里画传》一书,收入了大量的历史影像资料,真情再现了余秋里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内容推荐 陈道阔编著的《余秋里画传》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再现了余秋里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大致包括他人生的以下几个阶段,其中着重突出在改革开放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一、成长岁月;二、长征途中;三、抗日战争;四、解放战争;五、石油大会战;六、经历文革;七、国务院的工作。1966年9月,经毛泽东批准,中央决定由他和谷牧协助国务院领导同志抓经济工作。1970年6月至1975年1月任国家计委革委会主任、国家计委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5年1月至1982年5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八、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工作。 目录 一、15岁自愿成为少年红军战士 二、在红军学校第四分校边工作、边学习 三、西征路上两次绝处逢生 四、冒风险为任弼时挑选担架员 五、与虎将贺炳炎第一次搭班子 六、用左臂换回成钧中将一条命 七、任弼时、贺龙亲自指示截去左臂 八、板家窝一战冀中成名 九、“一把手”部队出了“硬骨头六连” 十、突击提拔知识青年学生干部 十一、在彭总指挥下爬过胜利山坳 十二、714团成为“诉苦三查”典型 十三、毛泽东正式定名“新式整军运动” 十四、“毛主席派我搞石油” 十五、“自古就有不怕死的谏官” 十六、找到石油的定盘星——“松基3号” 十七、三点定乾坤——抱住了大金娃娃 十八、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十九、宁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二十、“五级三结合”油田技术开发座谈会 二十一、“干打垒”体现勤俭创业的精神 二十二、与饥饿作斗争:与其苦熬,不如苦干 二十三、一把火烧出了“三老”、“四严”作风 二十四、结束“小茶壶”式的炼油历史 二十五、把贫油国帽子扔到太平洋 二十六、受命编制国家第三个五年计划 二十七、汇报修改“三五”计划的愿望成泡影 二十八、公交座谈会受林彪的严厉斥责 二十九、二月抗争显忠诚 三十、辅弼周总理支撑国民经济危局 三十一、顶着极左思潮开展对外出口和技术引进 三十二、到底是谁在抹黑中国 三十三、抱病参加修改《工业二十条》 三十四、派出改革开放最早的侦察班 三十五、一定要稳住1亿吨的石油产量 三十六、破天荒的决策——我国石油的中外合作勘探开发 三十七、开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 三十八、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三十九、特殊手段助军队快速年轻化 四十、将乡情与亲情深深埋藏心底 结语 余秋里生平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1914年11月15日(农历九月二十八),余秋里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敦厚镇坪里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因为出生在秋季,父母给他起名余秋里,这个名字伴随他革命一生。 父亲余焕然,名有书卷气,其实是无缘学堂老实勤劳的憨厚农民。母亲戴氏没有名字,是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的家庭妇女。 余秋里家有两亩五分地,两亩滩地,另租种地主的田23亩。地租占收成的五成到六成,父母和他三人辛苦一年,即便收成好,一多半粮食也要交租,只能勉强糊口,若遇灾年,生活就非常艰难。 吉安古称庐陵,历史上曾出过20名状元,32名榜眼、探花,有“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之说。但余秋里家却因贫穷,祖父和父亲两代不识字,他7岁人本村私塾读书,3年后交不起6斗米的学费,辍学回家帮父亲种田。 余秋里第一次感受人间冷暧,是在13岁那年秋天他帮父亲打谷扬场,拢起一堆金灿灿的谷子,可地主派来的收租人就在田头守着,刚一打完,稻谷就当作地租全部拿走。一年的汗水全无,父母回到家里痛哭了一场。 这一年因祖父过世和父亲生病,欠下地主一百多吊钱和14担稻谷。欠债要还本无可厚非,可余家的日子还怎么过?余秋里对逼租的地主产生了强烈仇恨。 这一年又发生了一件事,村里罗姓富户的老婆是有名的泼妇,这天不知谁招惹了她,破口大骂些很不入耳的脏话。佘秋里的母亲实在听不下去了,劝说了她一句,她更加暴跳起来。这泼妇不多久得急病死了,罗家竟诬指余秋里的母亲把她气死。财大气粗的罗家lO多条汉子闯进余家,杀了余家的猪,硬逼余家买白布做孝服为泼妇送葬。为此,余家又欠了一笔债。 无奈,余秋里和父亲只好去吉安县城当搬运工。回乡过春节,刚进家门,讨债的就来了。 父亲好言求情宽限日期,母亲在一边流泪,遭到的却是厉声斥责和冷嘲热讽,辛苦打工挣的钱被搜刮一空。余秋里牙巴骨咬得响:这样的日子,真是过不下去了。 1929年,吉安地区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坪里村也有了共产党。地下党员余文元经常召集村里的贫苦农民开会,宣传穷人要过好日子,就要跟共产党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余秋里觉得生活有了盼头。 10月的一天,余文元召集余秋里等青年农民秘密开会,决定第二天和附近几个村的农民联合起来举行暴动。会议结束后已是子夜,余秋里躺在铺上辗转难眠。他想告诉妈妈,儿子要参加暴动,要革命了。但余文元反复叮嘱过,这次行动要绝对保密。 暴动其实很简单。场院上集合了余秋里和他的数百农民兄弟们,黑压压的一片,每人手里都有一样武器:大刀、梭镖或木棍。农运领导人周曼朵站在石磙上讲话。他是本地烧窑的工人,口齿清楚,见多识广。 “禾埠桥和黄家村的土豪劣绅,残酷地欺压剥削我们!我们要过上好日子,就要找他们算账!”周曼朵猛地高举起拳头,一声大吼:“打倒土豪劣绅!” “打倒土豪劣绅!”场上雷霆滚动。 周曼朵领着这支队伍扑向黄家村,冲进地主的大院,将他们的财物分给穷人。 驻守吉安县城的国民党军闻讯赶来镇压,余文元准备将暴动队伍转移到山里去。他看余秋里还是个孩子,心疼地说:“秋里呀,你年纪还小,回村里去吧,应该不会有危险。” 余秋里人小心可不小:怕危险就不会暴动!那吃了上顿愁下顿的苦日子,我一天也过不下去了!“不,我决不回去!”余秋里人小嗓门大:“我要参加红军!” 就从这一天起,余秋里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儒林赤卫大队一名战士,从此告别父母,开始了南征北战、追寻真理的漫漫远行,直至54年后的1983年5月19日,他才重新回到家乡探望。P1-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