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人普京一路走来,历经创业、辉煌、挑战。
他是后苏联时期俄罗斯的新独裁者,还是拯救国家于衰亡的民族英雄?
2014年《福布斯》杂志世界最具权力人物排行榜揭晓,俄罗斯总统普京继2013年之后,再度荣登权力榜榜首。可以说,无论是各国政要,还是普通民众,都对普京充满好奇。而一个真实的普京,究竟是什么模样?
《多面普京》是作者郑建新长期关注俄罗斯社会、经济、政治现状后撰写的作品,以大量相关书籍和新闻报道做参考,客观而真实地将普京的人生经历、从政作为、执政过程等全景式地呈现出来,展现了普京的“多面”风采。
《多面普京》作者郑建新在普京主政的8年中有6年在莫斯科,见证了他的两次当选,对当时的社会反映和民众评价,有切身感受和长期的资料积累。由其写作普京传记应更立面、真切、翔实。明年的俄总统大选普京有可能再度当选,一些人预测普京若再连任两届,将执掌俄大权20年之久,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人物和话题。
通过普京的多面人生,亦可透析大变革时代下的俄罗斯社会。
父亲战时死里逃生
普京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普京是斯皮里东的二儿子,1911年出生在圣彼得堡市。那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圣彼得堡的生活非常艰难,食物匮乏,很多人忍饥挨饿。为了生存,斯皮里东带着全家搬到了特维尔州的波米诺沃村,那是普京祖母的家乡。他们住过的那栋大房子直到今天还在。普京的亲属们现在还经常去那里休假。普京的母亲玛丽亚·舍洛莫娃当时住在扎列奇耶村,与波米诺沃村相邻。就在那里,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和玛丽亚·舍洛莫娃相识了。1928年,他们结了婚,两人都是17岁。玛丽亚·舍洛莫娃和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一样,出生于1911年。
据有关资料说,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曾是村里的支部书记,他的老乡形容他是一个令人不愉快的人,称弗拉基米尔是个“无神论者和无赖”,“老屋里的圣像是他提议取下的,家人和他生活在一起很受折磨”。
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和玛丽亚·舍洛莫娃共有过三个儿子,大儿子幼年不幸夭折。二儿子在二战时列宁格勒被封锁后患白喉病死亡。老三也即他们的最后一个儿子瓦洛佳(普京),生于战后1952年。他被称为“迟到的孩子”,母亲生他时已经四十出头了,在俄罗斯这样的年龄生孩子的女人还真的不多。“迟到的孩子”普京,后来在自己的生活中不论在什么场合——明友聚会、上课、体育训练、谈情说爱,甚至在后来做了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时,迟到是家常便饭,俄罗斯人开玩笑说,这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迟到者”。
20世纪30年代,弗拉基米尔在苏联海军一支潜艇部队中服役。卫国战争开始后,弗拉基米尔自愿上了前线,他是一名爆破手。战争的艰难残酷,弗拉基米尔都经历了;留在农村的妻子日子也不好过,度日如年,生活难以为继。后来她被弗拉基米尔的哥哥即普京的伯伯接到了列宁格勒居住。当年被德国法西斯封锁的这座城市,正在死亡线上挣扎,人们赖以生存的一切必需品——从食物衣服到取暖物品全都匮乏。很多人死于饥饿和寒冷。能活下来极为不易。父母在二战时的种种经历,以及患病死于战时的哥哥,普京都是后来听父母讲的。他对父亲在战时死里逃生的几次经历印象特别深刻。在《第一人——普京访谈录》一书中,他详细讲述了父亲在战争中如何几次奇迹般地与死神擦肩而过:
一次战斗中,父亲他们的小分队28名战士被空降在根格西波执行爆破任务。结果他们完全迷失在那里。周围是大片森林,森林里到处都埋着地雷,一不小心即会引爆。后来他们的食品也没有了。他们侥幸走到了有人居住的爱斯托里,在那里获得了食品。但不幸的是,他们很快就被德国人发现了,德国人从四面八方围住了他们,普京的父亲感到,活下来的机会几乎是零。但他们依然冒死突围。在突围的路上又丢失了几个战士。最后只有父亲和另外几名战士冲了出来。父亲藏在沼泽地里,用一根草秆呼吸,才没有被德国人发现,侥幸逃过一劫,活了下来。那次执行任务的28个人,幸存者只有4人。
弗拉基米尔又回到了部队。不久他又经历了一次更加危险的战斗。那场战役发生在涅瓦河左岸。如果站在圣彼得堡市高处向拉多加湖方向看,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德国人的部队几乎完全占据了那里,除了其中很小的一块地盘。当部队开始冲破敌人防线的时候,这个位于涅瓦河的很小的点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德国人一直试图控制这个地点。他们在那个地方附近每隔几米都布下了埋伏,非常可怕。
部队领导交给弗拉基米尔和另一个战士一个任务:抓一个德国“舌头”回来。他们爬到了离德军很近的地方,在那里守候。突然德国人出现了,双方猛烈扫射,混战中他抓到了德国“舌头”,为此获得了奖章。但在交火中也身负重伤。德国人大概以为打死了他,但是弗拉基米尔没有死,只是一条腿负伤了。战友们把他从那里拖回来费了好几个小时。他需要紧急送往医院救治。但最近的军医院在城里,送到那里需要穿过结冰的涅瓦河。大家都明白这样无异于送死,因为那里每隔几米都有敌人布下的射击点,枪炮密集。穿过涅瓦河是根本不可能的。没有一个指挥官下命令冒险将他送往医院,也没有人愿意送他去医院。弗拉基米尔这时已经失血很多,情况紧急,如果再拖延下去,他就会死去。这时突然有一个战士二话没说,背起弗拉基米尔就向涅瓦河对岸跑去。这名战士是弗拉基米尔以前的邻居。他知道弗拉基米尔目前的情况有多严重。他背着弗拉基米尔,冒着密集的枪炮扫射,非常侥幸地通过了涅瓦河,将他送进了医院。这位战士将弗拉基本米尔送进医院后,又急忙返回了战场。告别时他只对自己以前的邻居说了一句话:“我们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了。”战争如此残酷,他觉得随时有可能葬身在敌人的枪炮下。而身负重伤的弗拉基米尔是否能脱离生命危险也不得而知。
真应该感谢上帝,他们确实都错了。普京的父亲在医院得救了。他在住院期间找到了妻子玛丽亚。玛丽亚每天都去看望自己的丈夫。城市被德国法西斯封锁,生存环境恶劣到极点,玛丽亚的身体状况比丈夫好不了多少,甚至更糟糕。她经常没有食品,虚弱不堪。弗拉基米尔看到妻子几乎要饿死,就开始偷偷背着护士把自己的食品分给她吃。玛丽亚吃了丈夫那份口粮,弗拉基米尔不得不常常挨饿,况且他还有腿伤,他的情况很快恶化,甚至失去了意识,陷入昏迷。这件事被医生知道了。当他们搞清楚原委后就做出了一个决定:在一段时间内禁止玛丽亚再来探望她的丈夫。那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日子。但是结果还是好的,两个人都幸存了下来。只是弗拉基米尔的那条腿再也没能恢复如初,他落下了残疾,一辈子都成了一个瘸子。
当年冒着生命危险将他送到医院的那位战士——弗拉基米尔以前的邻居也活下来了。列宁格勒大封锁解除以后,他到了某个其他城市定居。他和普京的父亲再次相遇是20年以后的事情了。他们是偶然碰上的,当时互相看着对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然后是激动和惊喜。弗拉基米尔邀请他来到自己家里,请他吃了一顿饭。他们聊起了当年的战争,庆幸命运对自己的眷顾;聊起后来各自的生活、工作,各自的家庭。20年了,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席间也不断举杯,为两个人都活着、为再次见面、为亲人健在和幸福干杯。
是的,弗拉基米尔和妻子都能活着,看到战争的胜利真不容易。普京的母亲因为战争带来的饥饿也差点丧命。2005年,普京在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接受电视台专访时,讲述了母亲当年的一段可怕经历。母亲由于经常没有任何食品果腹,饿得奄奄一息。那时成千上万的列宁格勒人被饿死,收尸队经常从居民家里将饿死在家的人抬走。一次,他们误以为玛丽亚已经饿死了,将她抬上运尸车,幸运的是,恰遇弗拉基米尔回家,他看到了这一幕,才从那些人手里将妻子救下来。玛丽亚只是饿昏了,并没有死。她在丈夫的细心照料下慢慢好了起来。
P8-10
多面普京
普京素有“硬汉”“冷面”“强人”“铁腕”之称,对内对外都显示出这一鲜明特点。对待车臣恐怖分子,他毫不留情予以打击;在解决国家政局不稳、多年内乱、中央政令不畅、没有权威这方面,普京大刀阔斧,毫不犹豫,实行总统集权制,地方干部由中央任命,金融寡头不得干政;在将主要媒体收归国有等方面,也做得坚决果断,毫不留情。俄罗斯在这样一位“强人”治理下,短短十几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普京是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国家利益对他来说是头等大事。恢复俄罗斯世界大国的尊严和地位,重振俄罗斯昔日雄风必然是他上任后的第一目标。为达此目的,他可以不惜一切,可以走回头路,可以削弱民主而求得稳定——这是国家复兴的必要条件,还高调重建俄罗斯军事力量。富国就要强兵,国家安全就要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其他都是瞎扯。这是他的理念。
冷面普京却并非无情无义。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最早提携他的恩师索布恰克陷入困境后,是在他的帮助下逃离了俄罗斯;对推举他担当俄罗斯国家总统的叶利钦更不必说,在他任总统后第二天就兑现了承诺,签署了对叶利钦及全家永不追究法律责任的总统令;他还不忘自己三十多年前中学时的德语老师米娜·尤迪斯卡娅。2005年普京出访以色列偶然与之相遇后,看到老师住所简陋,随后即赠送了米娜·尤迪斯卡娅一套位于特拉维夫市中心的舒适公寓。他当年的柔道教练、他的克格勃同事、他在圣彼得堡曾经的秘书、他生活中的密友,无一不得到他的回报。
对他有恩,他必有回报;若对他不好,他也相当“记仇”。戈尔巴乔夫就曾经说他“小心眼”,爱报复。他的老师也曾说过,对他不好的人,他不会忘记。
普京不善言辞,但也常常口出惊人之语,一针见血,咄咄逼人,精辟犀利。一些“名言”风靡全国甚至流传世界。例如那句表示坚决打击车臣叛匪的名言:“不管恐怖分子跑到哪里,都不会放过……我们要到处追踪恐怖分子,在机场,那就在机场。那么,很对不起,要是在厕所里抓到,那就拉到茅房里毙了。”何等痛快淋漓,其嫉恶如仇的个性跃然纸上,同时也被一些人认为是粗俗和有失国家领导人形象的言语,典型的克格勃语言,表现出一股痞子气。
普京的才艺更是有目共睹,世人皆知。驾机灭火,入海探宝,丛林伏虎,骑射垂钓,飙车滑雪,打冰球,秀游泳……样样精通,无所不能,在掌管大权期问还学会了驾驶各种机动车。此外他还在音乐晚会上弹琴唱歌,在慈善活动中作画拍卖……其才艺令人赞叹不已。当然最拿手的是他的柔道,他是黑带6段,曾经的圣彼得堡柔道赛冠军,获得过运动健将的称号。普京的才艺出类拔萃,显示出他的强健、活力、阳刚之气,大大增添了他的个人魅力。
他的才艺在世界面前展示得淋漓尽致,也因此被不少人讥讽为“作秀总统”。一国之首脑,最本分和重要的是管理好国家,不断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个人才艺有必要被俄罗斯媒体那么不厌其烦面面俱到地报道吗?之所以如此这般,不过是政府掌控的媒体为其树立个人威望罢了。
普京是亲民的,至少媒体为他塑造了这样的形象。他年年都会开通总统/总理热线电话,与全国公民对话,对有幸直接参与对话的公民提出的具体生活问题,保证给予迅速彻底解决;他还经常深入工厂、学校、医院、农村、矿区、体育训练场等地,看望普通民众;过年过节必然会去某个百姓家喝茶拜年,还会给某个小朋友写回信,在克里姆林宫接见身患重病的小女孩……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俄罗斯总统多么关心百姓!多么平易近人!很多人会这么想。但是有一点除外,奢求民主,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如霍多尔科夫斯基和诸多反对派,他会毫不留情地打击,没有商量的余地。俄罗斯不适合美国式的民主。那样只会乱国乱民,乃至亡国。
普京在展示其高超的个人才艺和亲民方面做得极为开放,但在其他很多方面非常封闭。总统作为公众人物应当透明的一面,也被他包裹得严严实实,点滴不漏。神秘的普京,很多人这样描述他。他历来善于掩饰自己的真实面目,从不表露真情实感,他的家庭被一些人称之为世界上最神秘的第一家庭,俄罗斯所有媒体对其没有任何报道,在一个真正民主开放的国家这并不正常。除非上面下达了禁口令,不然绝对不会是这样的状况。
普京性格坚毅、冷静、自信,具有准确的判断力,但其实也藏有谦卑和不自信,这是他卑微的家庭出身留给他的印记。他的德语老师尤迪斯卡娅说,当年的中学生普京是一个“非常谦虚、非常沉默、非常寡言、非常认真、非常专注的孩子”。直到现在,如果仔细观察,还可以看出,普京在公众场合有时显得非常自信,气势夺人,有时却表现出局促不安,心神不宁。在回答记者或面对电视观众回答热线电话问题时,他也不是一直从容应对。他的表情和动作有时依然反映出他的拘谨不安。他的已经离异的夫人柳德米拉曾经说过,他不善于和人打交道,不善言谈,他一直都在努力克服自己这个弱点。平心而论,在这方面他仍然没有达到“自由”的境界。
普京身上还有着深深的克格勃印记。他本人就是从那个组织里走出来的。风华正茂的年龄在那个组织中受到的教育和熏陶,渗透进了灵魂。因此,言谈举止、思维方式、道德标准,凡此种种,克格勃都会留给他极深的烙印。神秘感是克格勃具有的明显特点之一,这个特点在他身上一直保留着。此外他的爱国和牺牲精神,办事果断,具有独立性和敢于负责,不苟言笑,不动声色,藏而不露,也都有着克格勃的烙印。普京当年虽然毅然离开了克格勃,但却一直留有很深的克格勃情结。他始终怀念自己那段16年的经历,不能割舍。普京执政后,“克格勃情结”表现得尤其明显,其治国方略和执政风格都受到影响。他自己也毫不讳言:“我始终以克格勃经历为荣。”
还有人说普京身上隐约藏有一丝恐怖。克格勃本身就是一个恐怖组织,在俄罗斯人心目中它一度成为“恐怖”的代名词。前苏联时期,克格勃迫害不同政见者,压制民主,监督百姓,制造冤案,干过很多令人发指的事。今天,有着克格勃背景的普京当上了国家总统,不仅他本身带有克格勃印记,还带来了克格勃的某种气息。他周围很多幕僚都是他的克格勃战友,如今同样占据高位;这个身份还导致俄罗斯不同政见者和对总统持批评态度的人士,如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民运老太马丽娜·萨利耶以及被驱赶至国外的金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都多次谈到他们的生命安全没有保障;被关入监狱的尤科斯前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更被看作是普京强权政治下的政治犯;还有多名持不同政见者和新闻记者被杀害,而司法机关却没有破获一桩案件。所有这一切,使很多反对派人士感到恐怖。俄罗斯知名电视主持人弗拉吉米尔·帕兹纳表示:“俄罗斯民众没有一点安全感。如果政府中任何人想追查你,那么你无路可逃。那种感觉就是,法庭形同虚设,警察随心所欲。……如果有人想夺走你的生意,他们就能拿走,人们无可奈何。”(搜狐网)
普京是谦卑的,又是奢华的。2005年前,他在俄罗斯很多人眼里是谦恭朴素的总统,他的衣着因质地差、不合体或搭配不当常常受到批评。随着在最高权位上的时间越来越长,普京的着装完全变了,人们看到了另一个普京:最上乘的西服、衬衫、领带,价格不菲的大衣,好几块昂贵的国际名牌手表,进口皮鞋和皮帽——总之,从头到脚一身奢华。还有各种运动装、滑雪服、骑马装等,普京被称为“奢华男”和“时髦男”。有人说他的奢华兴许甚至令末代沙皇也会汗颜。
普京的个人品质也令人迷惑:一些人称他真诚率性,另一些人指责他言而无信,没有一句实话,惯于撒谎。他究竟是前者还是后者?
铁腕普京,柔情普京,才艺普京,亲民普京,独裁普京,率性普京,撒谎普京,谦恭普京,奢华普京,神秘普京,恐怖普京……人们对普京有这么多的相互矛盾的形容和看法。普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
美国作家不久前出版了一本关于普京的书,书名为《没有面目的人》,指普京永远在掩藏自己的真实面目,展示在世人面前的不过是一张面具,光鲜照人的形象是美化和虚构出来的,其实他是一个没有面目的人。
其实,普京就是一个多面体,一个矛盾的集合,上述各个方面综合起来,就能勾画出一个立体的最真实的普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