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士梅编写的这本《中国皇后传》按朝代先后顺序编排,对一些著名的、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皇后,如汉高祖皇后吕雉、隋文帝皇后独孤氏、唐太宗皇后长孙氏、唐中宗皇后武则天、明太祖皇后马秀英以及清太祖皇后叶赫纳喇氏等记叙较为详尽;对于那些虽不是皇后,但却较皇后更著名的妃嫔,如唐玄宗贵妃杨玉环、清太宗庄妃布木布泰、清文宗贵妃叶赫那拉氏记叙也较详尽;对于那些事迹了了、乏善可陈的皇后,则以简笔勾勒。这样一来,全书既重点突出,又兼顾了全面。
该书把镜头对准中国数千年历史上的人中凤——皇后,透过历史的迷雾,展现传统男权社会中凤毛麟角的著名女性的生活画卷、奋斗历程;意在揭示她们为情为爱努力抗争的生动细腻的悲艳遭遇;意在体现她们在“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的风险迭起的关头所表现出的智慧和魅力;意在以点带面,使广大读者在一种轻松惬意的气氛中充分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皇后作为寄生于封建统治权力的顶峰——皇帝周围的一个群体,她们对封建政治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尽管封建史学家或为皇后作纪,或为皇后立传,但是记载或失之简略,评论或失之偏颇,无论在史实还是观点上,都有重新研究的必要。不了解皇后,也不大可能全面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鉴于此,邵士梅编写了《中国皇后传》一书。本书力求通过她们的详细传记,科学地评价其功过是非,如实地反映历代宫廷制度和生活,以及与皇后有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
韬光养晦 苦心经营
景帝即位的第二年,太皇太后死了,薄皇后也跟着遭到了厄运。景帝从来就不喜欢这个皇后,由于是祖母做主婚配的,所以看在太皇太后的面上,才维持着皇后的名位。太皇太后一死,景帝立即借口薄皇后没有生育,不配正位中宫,把她废黜了。中宫虚位以待,大家都在猜测,谁最有希望继承宝座。入住中宫欲望最强烈的莫过于栗姬了。她想,皇帝曾同自己有约,生子当立为储,何况儿子刘荣又是长子,一旦儿子被立为太子,皇后宝座则非己莫属。但是,她很快就发现,王美人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封建皇朝把立太子视为国本,异常重视。景帝也一样,为此事用心良苦。在刘荣和刘彻之间,谁取谁合,他颇踌躇。立长子本来顺理成章,但刘彻相貌英武、聪明可爱,而且他对王美人说的梦兆深信不疑。他想立刘彻,又怕栗姬哭闹,更怕众大臣反对。这件事一拖就是两三年,直到前元四年(前153),在大臣们的一再催促下,加上栗姬用足了功夫,景帝下定决心立刘荣为皇太子,同时封王美人所生的刘彻为胶东王。
皇后被废,儿子被立为皇太子,这两件事使栗姬十分开心。几年来,她小心翼翼地侍奉皇上,一点一点地排挤皇后,时至今日,可算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栗姬认为只有自己才能被立为皇后,入主中宫,就连后宫佳丽也都认为皇上废掉薄皇后的目的,就是想立栗姬为皇后,大家对她巴结、羡慕而又嫉妒。栗姬自己也不免有些趾高气扬,以为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
然而,“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事情常有发生,当你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主要敌人的时候,却往往会被第三者乘虚而入,坐收渔人之利。在通往皇后宝座的道路上,栗姬由于关键的一步没有走好,就跌落在荆棘丛生的悬崖下,摔得粉身碎骨。
景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嫁给堂邑侯陈午为妻,生了一个女儿,取名陈阿娇。长公主想把女儿阿娇嫁给栗姬的儿子皇太子刘荣,便派人前去说媒。她以为,两个孩子辈份、年龄都很相当,满以为一说便成,谁知结果完全出乎她的预料。栗姬毕竟只是一个小女人,既没有宽宏的容人之量,更没有远大的目光;在宫闱内部的倾轧斗争中,既没有策略,也不讲手段,以为只要皇帝宠爱她,便可目中无人,对别人常怀嫉妒之心。长公主因为是景帝的姐姐,姐弟俩素来关系很好,后宫妾媵都非常敬奉她,都请她在景帝面前说好话。在众人的恭维下,长公主盛情难却,便经常把后宫美女推荐给景帝。因此,栗姬一直对长公主心存怨恨,因为任何一个人的受宠对栗姬来说都是一种威胁。所以,当长公主派人来提亲时,栗姬没有考虑到后果,只是出于对长公主的不满,便一口回绝了婚事。长公主刘嫖联姻不成恼羞成怒,对栗姬怀恨在心,从此两人结下仇怨。 这天,长公主进宫看望王美人,还带着女儿陈阿娇。王美人一看到陈阿娇,便极力夸奖陈阿娇的聪明美丽,又命内侍领出儿子刘彻,让两个小孩作伴一起玩耍。不知不觉中已到了黄昏。长公主起身告辞,看见窗外院子里,一对幼童依偎在鱼池边十分亲密的样子,她不禁脱口而出:“好一对佳儿佳媳!”
王美人一听,乘机说道:“阿娇堪配太子为妃,只恐我儿无福,不能得此佳妇。”
这句话,王美人是故意说给长公主听的。果然,长公主沉下了脸,冷笑着说:“废立乃是常事,焉知太子名位已定?她既不识抬举,我也顾不得许多了!”
长公主忽然转变话题对王美人说:“把阿娇许配给胶东王刘彻吧,看他俩青梅竹马多要好!”这正是王美人想要的结果,她当即答应下来,并立刻令刘彻拜见未来的丈母娘。长公主越看越喜爱,一把携住刘彻,将他抱在膝上,抚摸着他的头,问:“尔愿娶媳妇吗?”
当时,刘彻虽然只有5岁,却十分聪明伶俐,他只是看着长公主嘻嘻笑着不说话。长公主故意指着一名宫女,问他是否合意,他摇摇头。长公主又指向阿娇,问:“阿娇做媳妇可好?”刘彻答道:“若得阿娇为妇,当筑黄金屋贮之!”长公主一听,心花怒放,当下便同王美人议定了亲事。
P8-9
皇后的桂冠,犹如笼罩着神秘灵光的金字塔尖顶,成为封建社会贵族女性内心深处的人生梦幻,更是后宫妃嫔们觊觎的宝座。在封建社会,妃嫔们朝思暮想的就是能否得到“真龙天子”的宠幸,或嫁给皇太子,以期走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鼎之尊,从而身价百倍,颐指气使,乃至为所欲为。
对于皇后,人们想到更多的是锦衣玉食,是轻歌曼舞,是男欢女爱……其实,这仅仅是皇后生活的一部分。在幽深的宫殿里,高墙把宫闱与世俗分成两个世界,这无形之中给泱泱后宫罩上一层朦胧迷离的神秘色彩,引得世人总想看个究竟:想看皇后走向“母仪天下”的酸甜苦辣,想看皇后与妃子们争宠夺爱的悲剧性艳史,想看皇后在风险迭起的人生紧要关头体现出的智慧或权术,想看被皇后是如何为皇室培养下一代“真龙天子”,想看幽禁在宫闱之中的后宫第一人的精神生活……
在两千多年的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官闱生活系列图景中,皇后们的人生际遇,虽各有千秋,但终究脱不了悲剧性的命运底色。在具有强大惯性的封建文化氛围中,皇后尽管是当时女人群体中的最上层,但在掌握社会评价系统的男人们看来,她们毕竟首先仍是女人。她们仍脱离不开这个文化氛围,还只能在这个文化的大网中挣扎。有位哲人说:“男人通过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这句话如果用在中国皇后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史实,以史为鉴,我们组织了一些谙熟史学的作者,在精心搜集材料、系统整理、理清头绪的基础上,精选了上起汉高祖刘邦皇后吕雉,下迄清德宗载湉皇后叶赫那拉氏,在历史上影响较大、特色各异的皇后二十余位,以通俗的形式、多维的视角、轻松的笔调、大众的口味,编写了这部《中国皇后传》。该书按朝代先后顺序编排,对一些著名的、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皇后,如汉高祖皇后吕雉、隋文帝皇后独孤氏、唐太宗皇后长孙氏、唐中宗皇后武则天、明太祖皇后马秀英以及清太祖皇后叶赫纳喇氏等记叙较为详尽;对于那些虽不是皇后,但却较皇后更著名的妃嫔,如唐玄宗贵妃杨玉环、清太宗庄妃布木布泰、清文宗贵妃叶赫那拉氏记叙也较详尽;对于那些事迹了了、乏善可陈的皇后,则以简笔勾勒。这样一来,全书既重点突出,又兼顾了全面。
该书把镜头对准中国数千年历史上的人中凤——皇后,透过历史的迷雾,展现传统男权社会中凤毛麟角的著名女性的生活画卷、奋斗历程;意在揭示她们为情为爱努力抗争的生动细腻的悲艳遭遇;意在体现她们在“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的风险迭起的关头所表现出的智慧和魅力;意在以点带面,使广大读者在一种轻松惬意的气氛中充分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由于水平所限,书中不免有值得商榷及错讹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