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认为,“一个能干的,用对的人创造的价值是一个不能干的人的5~10倍,所以,如果这个人用对了,就至少给他1倍的工资”。加入新东方之前,谢东萤是美国多家大型投行公司的高管,头上的光环光辉耀人。而且拥有商科和法律的教育背景,以及斯坦福大学工程专业理学学士学位、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博士学位。
1990~1996年期间,他在White&Case LLP律师事务所担任企业和安全律师,是加州律师公会的一员。此后他在美国ARIO数据网络公司担任了两年CFO,加盟瑞银亚太投资之前,他曾在摩根大通担任副总裁,还在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担任助理副总裁。
对于俞敏洪来说,一个熟悉美国上市法律制度规则,拥有资深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经验的人,在华尔街的律师行里,并不难找。问题是,在21世纪初,一个同时兼有华裔身份而且是优秀财务管理师的人,在华尔街还是稀缺品。中美之间的价值观差异,法律和游戏规则的不同,使得让新东方这样一家从未在美国出现过的概念股公司上市,变成一件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即便谢东萤,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俞敏洪选中。
到2005年底,谢东萤寻找目标公司时,新东方因为国内流播到海外的口碑,才引起了他的注意。作为新东方上市前的关键空降新人,2005年谢东萤加入新东方,担任新东方CFO。对于在上市临门一脚的关键期的新东方,谢东萤在法律、投资、管理方面的实际经验,是十分关键的。在较短时间内,他成功推进了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事实证明,俞敏洪这一步棋,走得相当绝。在经历了新东方上市前多次合伙人内斗,高管、名师团出走风波后,俞敏洪识别优秀人才的能力早已名闻天下,出走新东方的人士,大多数都被业内称为精英人士。从新东方出来的都是精英,这一点甚至被另一家共享新东方品牌的职业教育培训学校,直接升华为招生的金牌广告。
而现在,挖掘到谢东萤这样的一流人才,俞敏洪没有重蹈覆辙,反而动作惊人,对谢东萤给予高薪,许以期权,提拔为董事,不断重用。客观上说,俞敏洪在用人识人、驾驭人才方面的能力,至少在培训业内,已经炉火纯青。
俞敏洪曾经颇为得意地谈及自己这一重大成就:“我的CFO(谢东萤)进来的时候,我答应给他股权,干了不到4个月,我就知道这个人我至少要用3~5年。我向董事会申请,给他加了一倍的股权,董事会认为太高了,我说不高,只要他在,新东方一定会顺利上市,而且上市以后股票也一定不会有大波动。结果后来这两个说法全部实现了。”
事实上,一年后,新东方自然是顺利上市,俞敏洪则锦上添花,在2007年的新东方董事会上,谢东萤当选新东方董事。2009年5月18日,俞敏洪为了开辟海外市场,特别提议新东方增设国际总裁一职。谢东萤除继续担任新东方首席财务官和董事会成员外,正式成为新东方历史上首位国际总裁,全权协助俞敏洪制定海外战略决策以及负责财务规划和资本运作。
在海外市场的公告中,新东方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表示:“谢东萤先生与新东方过去几年取得的成功密不可分。自2006年带领新东方在纽约证交所上市以来,谢东萤先生的职业精神、长远目光、商业头脑和丰富经验,一直是新东方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期待着在谢东萤先生担任总裁之后继续与他密切合作。”即便在面临浑水公司抛出指责谢东萤所谓财务造假案时,俞敏洪和谢东萤7年来坚实稳定的合作关系,让他们在关键时刻,顶住了国际投机资本做空的压力。
要知道,在像四大那样的资深会计事务所都无法顶住的美国监管高压面前,财务官经常会成为做空事件损失的替罪羊。但这一次,谢东萤和俞敏洪之间的彼此信任,发挥了关键作用。事实证明,俞敏洪这一次在用人上,用对了,而且用了最可靠、最值得信任的人。
P22-23
第一章 中国合伙人:—个人拼不出新东方
◎新东方记:一只土鳖带领一群海龟成功创业
◎新东方的本质就是个“群英会”
◎新东方的成功是团队的成功
◎道相同,竞为谋
◎俞敏洪:我只愿做一根串起珍珠的线
第二章 在不如意的世界里寻找希望
◎希望都长在绝望的大山中
◎树草理论:小树也能遮阴,大草只能被踩
◎忍受孤独:熬过艰难,就有最美的阳光
第三章 冥顽般的坚守:用内心的动力续航
◎不懈努力:用“蜗牛精神”实现质变
◎坚持是别无选择的选择
◎永不言弃:哪怕只能靠“刷子糨糊”谋生
◎蓝海事业需要坚持,红海事业更要坚持
第四章 破不了规则就刨不了业
◎教育创意产业:新东方不走别人走过的路
◎特立独行:所有人都收费,新东方就免费
◎让利,然后赚口碑
◎变局引领者:危险与机遇从来不是绝对的
◎网络时代:新东方做好内容一项就够了
第五章 有效激励法:you can you up!
◎新东方欢迎一切人才
◎留住“孙悟空”式的员工
◎有效激励:把员工的心收买下来
第六章 资本博弈:刨业就得掌握资本的命运
◎被迫上市:不上市就没有资本
◎上市之悔:电影很真实,现实很残酷
◎存好准备金:始终留下两个亿
◎运筹资本:赚更多的钱,操更少的心
第七章 制度建设:在遵守与争吵问改善
◎傻瓜流水线:一切标准化,包括老师
◎吵一次,好规矩就出来了
◎缺乏制度管理的企业没有未来
第八章 管理理念:动之以情,权之以法
◎当不了政治家的管理者不是好老板
◎回避原则:清退一切亲戚老乡
◎刘备的管理之道:用泪水博同情
◎思过斋斋主:宽容产生一切
◎不可抛的“人治”:将利益与人情权衡到底
◎让“关爱文化”成为新东方的核心理念
第九章 “与天齐”的战略:要做就做最好
◎品牌塑造:品质、品行、品位、品格
◎履行社会责任:没有社会就无处成功
◎教育的守望者:引领中国教育走向优秀
◎有效、快乐、励志:教书更要育人
◎做尽业内的,不碰业外的
◎珠峰的高度:新东方的目标是做到最好
全力以赴是成功的万能钥匙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他始终以一个微笑的面容出现在大众的眼中,用自身的微笑向所有人传递新东方的“快乐学习”理念。俞敏洪正是以这样一个和善的姿态出任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并被权威媒体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说到新东方的影响力,那绝对是教育界的一个伟大传说。经历过学生生涯的90后、80后甚至70后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新东方。你可能没有在新东方上过课,但你极有可能用过新东方的资料;你可能不认识俞敏洪,但绝对听过“新东方”这三个字;不懂英语的家长在让孩子参加英语培训时,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新东方”……这种影响甚至传到了海外。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英国的多所著名高校里,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有70%是从新东方走出去的。20年的时间里,更是帮助了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实现了出国梦。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今天的新东方都是成功的。
正所谓“每一家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不如意的开始”,新东方的荣耀光环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呢?1993年冬天,俞敏洪带着糨糊与刷子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路,顶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风,俞敏洪在北京的街头用刷子刷糨糊,贴新东方的小广告,其间不仅要面对居委会大妈的检查,还得应对同行竞争者的打击。辛苦自然不用多说,而且收效甚微。连俞敏洪自己都不知道当时新东方的出路在哪里。正是在这样一个不如意的起点下,新东方通过自身的不懈发展,最终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造成了巨大的轰动,并且成为中国教育培训界的领跑者。
俞敏洪为什么能带领新东方在不如意的世界里全力以赴?那是因为他个人已经尝过了其中的甜头。1980年,俞敏洪考进了中国最为优秀的学府之一——北京大学,并且就读于北大西语系。然而,西语系的全英文教学让俞敏洪不知所措,连跟班都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里,俞敏洪不管如何努力,都只能排在班级倒数位置,以至于连老师对他都失去了信心:“除了俞敏洪三个字,我其他的都听不懂。”读不下去就转系,这是现在大学中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然而俞敏洪选择了继续坚持。在他看来,自己攻克不了外语的听说读写,只能说明自己的努力还不够。一时间,俞敏洪花费了比常人更多的时间专攻外语,那种癫狂的状态甚至让俞敏洪的室友都感到害怕。正是这种全力以赴的精神让他成功地实现了转变,由英语方面的后进生成为英语专业闻名的活字典,并且摸索出了一套英语的学习方法,为后面新东方的创立和教学提供了经验借鉴。
“全力以赴”成就了俞敏洪,也成为新东方的发展目标。新东方要做教育培训界的领航者,要做快乐教育的先驱,要做学生喜欢的培训机构……要做就要做到最好。2013年5月,以俞敏洪创立新东方的故事为蓝本的电影《中国合伙人》火爆上市,“一只土鳖带领一群海归创业成功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同时也引发了众多人对创业理念的思考。
本书针对俞敏洪的创业历程,以俞敏洪的公开讲话为索引,对俞敏洪的创业之道进行深入分析,为广大青年创业者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创业蓝本,让各位在不如意的现状下能够开创出一片自己的天空。
老俞告诉你:“不要太相信三十而立之类的话,不要太给自己压力,生活是慢慢成功的。我30岁时还是穷光蛋一个。”
楚材编著的《俞敏洪(在不如意的世界里全力以赴)》一书中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娓娓讲述了让他铭记一生的艰难创业历程,以及所遭受到的各种苦难与危险。不过,富有韧性的俞敏洪顺利地渡过了每一个难关。俞敏洪凭借着自己的精神力量与强大的毅力,成为痛苦世界中始终坚强乐观的一份子,始终以一种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精神尽力而为、经营人生。
楚材编著的这本《俞敏洪(在不如意的世界里全力以赴)》着重阐述了俞敏洪的人生经历、艰苦创业、经营理念、管理智慧,以及他的教育梦想和企业家修为,力求为读者呈现新东方怎样在险恶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怎样在诡谲的商场中一步步发展壮大,怎样在企业成长中不断笼络人心、改进管理、提升品牌。读者在汲取管理经验和商业智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