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关于宋词的通俗读物,结合历史情况、写作背景和趣闻轶事等,先叙述一些五代词,再讲述宋词。使读者在欣赏这些佳作的同时,能加深理解,得到更多的知识,并增加阅读时的兴味。
本书是在大量已出版的有关词的著作的基础上写成的。这些著作如《全宋词》,历代的诗话和词话,以及近代出版的各种词选等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宋词的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曙 |
出版社 |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关于宋词的通俗读物,结合历史情况、写作背景和趣闻轶事等,先叙述一些五代词,再讲述宋词。使读者在欣赏这些佳作的同时,能加深理解,得到更多的知识,并增加阅读时的兴味。 本书是在大量已出版的有关词的著作的基础上写成的。这些著作如《全宋词》,历代的诗话和词话,以及近代出版的各种词选等等。 内容推荐 本书选录了与宋代的历史、名胜古迹、轶闻趣事等有关的词近400首,每首词都有全文的白话译文,并且叙述了它的写作背景,所述事物在宋代时的相关情况以及历史的变迁和现代状况;同时,还插入了有关词人的故事和历代人的评价及词作的影响。阅读本书,不仅有助于学习宋词,而且可以了解有关宋代的历史知识。 目录 第一章 帝王词人李煜 第二章 北宋初期的风光词 平山栏槛倚晴空 绿杨烟外晓寒轻 云破月来花弄影 第三章 婉约风格 无可奈何花落去 柳外轻雷池上雨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杨柳岸,晓风残月 两情若是久长时 第四章 豪放词派 长烟落日孤城闭 西北望,射天狼 寂寞沙洲冷 似花还似非花 六朝旧事随流水 第五章 享乐的时代 月满蓬壶灿烂灯 一曲当时动帝王 花自飘零水自流 第六章 汴京的陷落 边马怨胡笳 金风吹折桃花扇 玉京曾忆旧繁华 直自凤凰城破后 二十余年如一梦 梦绕神州路 第七章 山河梦碎 一鞭直渡清河洛 青山有幸埋忠骨 自古英雄都如梦 第八章 宋金的三次战争 胡骑猎清秋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亘古男儿一放翁 第九章 词坛奇人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 倚天万里须长剑 醉里挑灯看剑 唤取红巾翠袖,摇英雄泪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稻花香里说丰年 偶能侧媚亦移情 歌词渐有稼轩风 第十章 南宋闺情词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旧日风烟草树,而今总断人肠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第十一章 南宋的风光词 玉鉴琼田三万顷 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只有香如故 第十二章 金的败亡与蒙古军南侵 黄头奴子惊闻鹤 国脉微如缕 关河万里寂无烟 襄樊四载弄干戈 国事当时谁汝误 第十三章 南宋亡音 鼓鞞惊破霓裳 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人生自古谁无死 家祭如何告乃翁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帝王词人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词《虞美人》中的名句。五代词人所写的词虽然不少,可值得一提的作品,却寥寥无几。唯有李煜的词,名篇佳句不仅如王冠上的珠宝一般,光耀夺目,色彩绚丽,而且多得使人应接不暇。 李煜的祖父是南唐的开国君主李昇,父亲元宗(中主)李璟。李煜生于公元937年,是李璨的第六子。李煜从少年时起,在文学艺术上就表现出卓越的才华。他好读书,擅长写诗词,又是著名画家,并且懂得音乐。他的大哥太子李弘冀,怕这位有才华的弟弟夺走了他的皇位,对他既嫉妒又猜忌。为了避祸,李煜在整个青年时代就不问世事,只是读书及以艺术自娱。这种顾虑绝非多余,公元959年李煜二十三岁时,李弘冀因故被父亲李璟斥责,李璟有传皇位给弟弟李景遂(李弘冀的叔父)的意思,李弘冀知道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帝位继承权,阴谋毒死了李景遂。由此可以知道李煜当时处境的艰危。 公元959年,李弘冀在毒杀叔父一个月后,自己也死了。这时,李煜二十三岁,他的五个哥哥都已去世,轮到他最长,于是被封为吴王并参与政事。两年后,李煜被立为太子,这年六月李璨去世,李煜即位,人称为南唐后主。 南唐在中主李璟统治时,由于与后周作战失败,割让了江北的领土,并向后周称臣,年年贡献大量的财物,弄得国库空虚,经济困难,国力日衰。到李煜即位时,国家处于十分危急的情况,可李煜一无富国强兵的政治才干,二又贪图享乐,于是只好采取息事宁人的政策,对强敌北宋不惜卑屈称臣,按时进贡;对内则尽量宽容,可由于财政困难,赋税很重。李煜平时把他的精力都用在寻欢享乐上,很少关心国家政治。从他即位后写的一些词,就可以看到他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据传说,李后主宫中从不点蜡烛,每到晚上,挂起一粒巨大的宝珠。珠子发的光照耀一室非常明亮(当然,这是夸张,珍珠本身不会发光)。后主曾赋有《玉楼春》一首,描述了他在晚上听歌闲游的生活情景。 玉楼春 [五代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声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译文]她们上好了晚妆,一个个肌肤像雪一样洁白光润。殿堂里妃嫔宫娥排得整整齐齐。笙箫奏完了乐曲《水云闲》,再将《霓裳羽衣曲》从头起演唱一遍。是谁在空中临风飘洒香屑,喝醉了拍打栏杆并不是真心如此。回宫时不用点红烛了,最好是在清亮的月光下信马归去。 《玉楼春》原为唐代教坊乐曲,后用做词牌。此词中提到的“霓裳”,即唐代广泛流行的《霓裳羽衣曲》。公元963年,李后主的皇后周氏根据得到的残乐谱,重新编出了霓裳羽衣曲在宫中演奏。当时的中书舍人徐铉听此乐曲后说:“这种法曲原来应很慢,为何新编之后这样急呢?”乐工曹生说:“按本子是应慢,可宫内有人改成这样,这不是吉祥的兆头啊!”果然在一年多以后,周后即因病去世。周后有个妹妹(后称小周后),和姐姐相似,既美貌而又有才华。在周后去世两年后,李后主正式娶了周后的妹妹为皇后,即小周后。 宫中有一个轻盈善舞的宫嫔窗娘,李后主特地为她做了高达六尺的金莲花,饰以宝物刻上五色祥云。将窗娘的脚用帛缠小并使足弯曲如新月状,穿上素白的袜子在金莲上跳舞,飘飘然有水仙凌波的姿态。据说妇女缠足的恶习,就开始于此时。 一次,李后主在宫中建了一座红罗亭,亭四面满栽红梅,完工时设宴庆贺,并且令一些有文学才华的大臣填词演唱。内史舍人潘佑,写了下面的一首词: 失调名 [五代潘佑] 楼上春寒山四面,桃李不须夸烂漫,已输了春风一半。 从词中所写的景色看,时值初春,桃李盛开,但仍是乍暖还寒的天气。因此词中说,春寒中登上红罗亭的楼上,眺望四面的远山,桃李花啊,不要再夸耀你们的鲜艳美丽吧,须知已被春风刮得凋谢了一半。其实,潘佑是借这首词对李后主进行讽谏。因为南唐与后周作战失败,割让了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几乎占南唐整个领土的一半了。 虽然南唐的国势日衰,可李后主不思改变,反而朝听歌暮观舞,整天饮酒填词作乐。潘佑见皇帝如此昏庸,许多大臣又不称职,于是几次上奏章要求改革。开始后主还嘉奖潘佑,可毫不采用他的意见,后来一些奸臣在后主前进谗言,后主要办潘佑及户部郎中李平的罪,二人愤而先后自杀。 这时,中原的北宋却是虎视眈眈,日夜筹划要消灭南唐。正好南唐有个读书人樊若水,多次考进士未被录取,因此怀恨在心,图谋投奔北宋。他假装钓鱼,在长江险要处采石山一带乘小船用丝绳测江面宽度,并绘制了详细的长江图。然后,樊若水潜入北宋首都开封,朝见宋太祖,献上长江图。宋太祖大喜说:“得到这幅详图,一切都好办了。”太祖于是下令尽快修造战船,准备讨伐南唐。 宋太祖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北宋军队大举进攻南唐,按樊若水绘制的长江图及测定的宽度,在采石矶江面最狭处架起了浮桥,大军渡过长江包围了金陵城。开宝八年(公元975年),金陵城非常危急,李后主曾两次派大臣徐铉见宋太祖请求缓兵,太祖发怒说:“不必多说,你们江南没有什么罪,但是天下一家,我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于是攻城更急。 就在北宋军队围攻金陵时,李后主在城中写了一首词《临江仙》。 临江仙 [五代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译文]樱桃花已落尽春将归去,一双双粉蝶在飞舞。小楼西边杜鹃乌对着月儿悲啼。在愁人的薄暮烟雾中,玉钩挂着绸缎帷幔。人散了巷中一片寂静,在拂地的残烟中春草迷漾。炉香袅袅,转成了华丽的凤凰图案。她无聊地抓着绸腰带,回头想起了无限伤怀的往事。 《临江仙》原为唐教坊乐曲,因经常用以咏水中仙子而得名,后用做词牌。据宋代人蔡倏在《西清诗话》中记载说,曾见到李后主所写的《临江仙》残稿,词未写全,缺最后三句,而且字迹潦草有涂抹,说明因当时情况危急无心细写之故。所缺的后三句有人补上为:“何时重听玉骢嘶,扑帘柳絮,依约梦回时。” 可是据《耆旧续闻》书中记载,说作者家藏有李后主的杂书法二本,中写有《临江仙》词,仅涂改数字,并不缺后三句。本子后又抄了几首李白的词,是李后主平时练习书法所写,在本子最后并有北宋文学家苏辙题的字:“凄凉怨慕,真亡国之音也。”前面的《临江仙》,就引用的全作。 宋太祖开宝初年,有僧人叫做小长老的,从北方来到南唐,带了许多珍宝异物,贿赂贵族,取得了李煜的信任,准他出入宫廷。小长老打听到南唐许多情报,密送给北宋,他实际上是北宋派来的间谍。当北宋的大军包围南唐首都金陵时,后主不努力组织抗敌,反而求助于小长老,小长老吹嘘说:“北宋的兵力虽强,可也比不了我佛力无边。”于是请后主登上金陵城楼,小长老装模作样振臂一挥,围城的宋军居然往后退却。李煜相信真是佛力无边,重赏小长老,并且命令全城军民齐念“救苦菩萨”。据说全城念佛之声如同江涛,可就在这时,北宋军队打破了金陵城,李煜当了俘虏,这时他才明白小长老是什么人。 据说在金陵城将破时,李后主亲自写了一道表文,向菩萨祷告,求菩萨保佑北宋退兵,兵退之后,一定造佛像若干尊,造菩萨像若干尊,向僧人施舍斋饭若干万人,建庙堂若干所,数量都非常大。表文字迹潦草,想是在危急窘迫中所写。 想用这种方法使敌人退兵,真是可笑之极。宋太祖赵匡胤曾叹息说:“李煜如果用他作诗词的工夫来治理国家,岂能被我俘虏呢?” 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北宋大将曹彬率军攻人金陵,李煜被·迫投降。不久,曹彬押送李煜全家、亲属及官员等赴北宋首都开封。从此李煜由一国之主变成了性命朝不保夕,被软禁在府中的犯人。他所写词的情调,与前期相比有了根本的变化,为后人传诵的名篇,都是在被俘之后写的。 李煜被押送赴开封途中渡过长江。船到江心时,他回望金陵石头城,不禁泪下,赋了下面这首七律: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五代李煜]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译文]长江南北是我的旧家乡;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年真像是大梦一场。那在金陵的宫苑如今寂寞无人了,城内的台殿也已荒凉不堪(吴苑原指春秋时吴国的宫苑,在今江苏苏州;广陵即今江苏扬州,隋炀帝南游时在此修造了很多宫殿。诗中用以借指金陵的南唐宫苑台殿)。遮蔽远山的浓云好似我的千片愁思,拍打舟船的急雨犹如我的万行泪水。我兄弟四人全族三百口,真不敢细想他们今后处境会怎样啊!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正月,李煜到达开封,被封为带侮辱性的“违命侯”。所住的宅第有老军把守,没有皇帝命令不准任意出入,实际上等于囚禁。当了十几年皇帝,享受惯了的李煜感到难以忍受,在给金陵旧宫人的信中写道:“在这里每天以眼泪洗面。”由此可见李煜的艰难处境。 就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一系列记述自己愁苦和回忆过去的词。这些词大部分写得非常精彩,下面这首《破阵子》,是李煜记述宋兵攻陷金陵,他被押赴开封时的情景。 破阵子 [五代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l隍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译文]我李家的南唐立国四十年(南唐于公元937年立国,至975年灭于北宋,共38年),有着纵横三千里的锦绣山河。华丽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宫苑里玉琼一样的树木茂密得像烟雾升腾,攀满了藤萝。什么时候见过战乱呢? 一旦成了俘虏,愁苦的囚徒生活折磨得我日渐消瘦,鬓发斑白(李煜被俘时年39岁,本不应有白发)。最使人难受的是被押解北上,仓忙告辞祖庙的时候(祖庙为皇帝供奉祖先牌位的宫室),宫廷的歌舞班子还在演奏别离之歌,我只能对着宫女们泪流满面。 《破阵子》原为唐教坊乐曲,即唐太宗所制的《秦王破阵乐》,为唐代开国时大型武舞曲,舞时参加者达两千人,画衣甲,执旗旆,非常壮观。后来作为词牌的[破阵子],是字数不多的小令,估计只是截取当时舞曲的一小段而成。《破阵子》词内容大多慷慨激昂,英雄威武,像李煜这首词的悲凄情调较为少见。 此词上片回忆昔日南唐是李家的天下,有着广阔的领土和华丽的宫殿,从未经历战乱。下片更深入一步叙述自己做了北宋俘虏后的幽禁生活,以及当时离别首都金陵时的情景。词中的“沈腰潘鬓”用的是以下典故:南北朝时,梁朝的诗人沈约在朝内不被皇帝重用,请求外放也不同意,只得给他的好友徐勉写信说:“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后人就用“沈腰”代表腰围减小人瘦了的意思。晋朝诗人潘岳在《秋兴赋序》里说自己才三十二岁,可已有白发,在《秋兴赋》中又说鬓发已斑白。后世就用“潘鬓”表示鬓发斑白。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读了这首《破阵子》后,在他写的《志林》中说:“后主既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故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顾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曲哉。”其实,词中写的不一定是事实,李后主在金陵城破时的兵荒马乱之中,未必还有时间和闲心听教坊奏离别歌。可是这样写来却很能动人,近代人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说:“这正是他(李煜)为词人之所长,而为帝王之所短。” P1-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