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民”用他那亲切的京腔京韵给我讲起了自己:“我今年56岁了,你看我不像吧?别人都说我没心没肺,心里不装事儿,所以看着?轻。其实我得这个病(指糖尿病)有20年了。 ”
“我这个人没什么嗜好,就是爱吃,什么都吃。长翅膀的除了飞机,长腿的除了凳子,硬的除了秤砣,软的除了屎,我全都吃,也全都爱吃。”听他这么一说,我忍不住扑哧一下乐了。本以为这会是一次特别伤感的采访呢,没想到跟听单口相声似的。
他看我乐了,说得更来劲了。
哎,您还别笑,真是这么回事。我俩刚结婚那会儿,我是家里的采购员兼厨师长,别人家都是女人下厨,不怕你笑话,我们家是男人下厨。为啥?我做菜香呗!还能变着花样地做好吃的。什么红烧肉、涮羊肉、酱牛肉、腊肉、东坡肘子,总而言之,凡是你能说得上来的,我全会做。时间一长,我蹭蹭地长肉,她也是这样。结婚三年,我俩总共长了100斤。
我在印刷厂上班,经常是白班、夜班轮流倒,遇上急活儿,还要24小时连轴转,生活也没个规律。印书、印杂志还不至于太着急,要是客户印报纸,特别是晨报之类的,要求第二天一早必须上市,我们就只能连夜赶印,要是第二天早晨耽误个把小时,客户的损失可就大了,据说晚上市10分钟,就要损失好几千块呢,这我们可担待不起,只能加把劲儿,连夜把活儿赶出来。时间一长,我发现自己经常会黑白颠倒,深夜一两点钟还特别精神,白天爱犯困,没办法,倒班太频繁,生物钟跟不上,运转不过来呀。
有时候上夜班,觉得困了,就抽烟,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经常是一个夜班上完,一包烟也抽完了。白天要是困了,也拿香烟提神儿。香烟真是男人的铁哥们儿,这一点你们女人永远不懂。
我这个人从小身体就结实,从没进过医院,我不相信我会有什么病。直到有一天,我把所有人都给镇住了,连同我自己。
那是一个夏天的晚上,北京正是三伏天,特别热,我和几个哥们儿去楼下吃大排档。我们几个凑在一起抽烟喝酒聊天,这叫一个热闹。后来我就发现?对劲,怎么邻桌一个人老往我这儿瞅,还捅捅旁边一个人,俩人一块儿瞅我。怕不是认错人了吧?我看了他们一眼,没理会。没过两分钟,我哥们儿瞪着我的脚大叫了一声,我看他脸色都不对了,知道准有事,低头一看,妈呀,我把烟头扔脚丫子上了,脚面上烫出一个大水泡,烟头还着着呢,微微冒着烟,一股焦糊味儿……好家伙,吃烧烤差点把自己给烧烤了,难怪邻桌那两个人老瞅我,不知道的还以为我练的是什么功呢!
P2-3
第一章 “甜蜜”夫妻的甜蜜生活
一对糖尿病夫妻,他们吃过亏,上过当,受过骗;他们失望过,迷惑过,气馁过,但最终携手走上健康新生活。他们是怎样从“糖盲”历练成“草根专家”的?他们是怎样降低糖尿病带来的额外经济负担的?砸手腕能降糖吗?用好胰岛素的5个绝密数字是什么?糖尿病最终是怎样成为两口子共同的客人的呢?
1.烟头扔脚丫子上,当时我就把人给镇住了
2.我们从此成了真正的“甜蜜”夫妻
3.“草根专家”受骗记
4.不能不当回事,也不能太当回事
5.糖尿病是一根松开的鞋带
6.降糖:细节决定成败
7.专家推荐的独家秘技——砸砸手腕降降糖
8.掌握5个法则,玩转胰岛素
9.甜蜜夫妻的低成本生活
10.得了糖尿病,说明要跟过去的生活说再见
第二章 糖尿病对我说:改变你的生活
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男子,却因为难言之隐而家庭破碎。糖尿病是怎样伤害男人的命根子的?糖友应该如何护卫阳气、保持健康?在应酬社会,怎样应酬好朋友也应酬好自己的病?养护胰岛,就如同养花,其奥秘何在?
1.没想到糖尿病这么厉害
2.耗阳三件事:洗澡、喝酒、房事
3.护阳妙方:晒头背和晒被子
4.70年用的胰岛素,30年就用完了
5.应酬好朋友的同时,应酬好自己的病
6.不要说治好了,是控制好了
7.心态好病就少
8.糖尿病是老天给我的一个善意的提醒
第三章 与糖尿病和谐了,一切都好办了
一个正值花样年华的男孩子,却因为糖尿病而命运百转千折,生命之花险些凋零。患了糖尿病究竟该不该保密?年轻糖友应该怎样和糖尿病和谐相处?
1.我怎么会得上糖尿病
2.糖尿病,不能说的秘密
3.开学第三天,我差点……
4.糖尿病不再是秘密
5.医好疾病的不是神灵,而是运动
6.能和它和谐共处,我们就胜利了一半儿
第四章 身体如同橘子树,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控好糖
一位叱咤政坛的女翻译,却因为难言之隐而饱尝苦涩,而幕后真正的凶手,竟然是她多年来习以为常的“香蕉生活”。中医大夫的西药和西医大夫的中药,究竟怎样选择?光脚踩踩泥土地,真的是控糖的灵丹妙药吗?降糖的药膳有千百种,真正有效的有哪些?选择特定的时间唱唱歌血糖就能降下来,是千古奇闻还是真有道理?
1.难言之隐让我丢尽了人
2.“香蕉生活”让我得了糖尿病
3.人无小死,必无大活
4.西医开的中药和中医开的西药
5.光脚踩泥地,血糖竟然正常了
6.快乐卡片:做情绪的CEO
7.中国的烤鸭比西方的烤鸡好
8.降糖药膳使用报告
9.特定的时间唱歌能平稳血糖
第五章 宝宝和糖尿病:上天赐给我的两件礼物
一位高龄产妇,因为妊娠糖尿病引发抑郁症而险些一尸两命。大难不死之后,她和腹中的宝宝走上了重生之路。逍遥散是怎样让她摆脱抑郁的阴霾的?准妈妈身上有个致命的“死穴”千万不要碰。罗汉果和人参,是糖尿病人不能不知的两味中药。涌泉穴深藏着降糖与强身的古老密码。
1.地狱不收留我,我只好勇敢地登上天堂
2.逍遥散解开了我的心结
3.糖妈妈有个穴位不能碰
4.降糖的真相是越简单越好
5.罗汉果,又过嘴瘾又降血糖
6.人参是糖尿病患者的一剂毒药
7.推揉涌泉,推没了并发症
8.重视它,它就善待我;忽视它,它就虐待我
第六章 DM们:甜蜜并快乐着
一位退休中学教师,在一堆蚂蚁的“提醒”下发现了自己患糖尿病的事实,也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治糖方案。赛蒙特疗法,一种不依赖药物的纯天然降糖方法;五行降糖护眼粥,一则好吃、不升糖又能预防糖尿病眼病的食疗方;伸懒腰,我们每天都在做的、能强身健体辅助控糖的小动作,都能给糖友以启发和借鉴。更为有趣的是,“吃什么,决定你是什么”,这种说法你听说过吗?
1.12副眼镜、4箱矿泉水和一堆蚂蚁
2.糖尿病是我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3.赛蒙特疗法,不用药也能降血糖
4.眼镜店与医院,我该选哪个
5.饭食是洪水,胰岛是大坝
6.神奇的五行降糖护眼粥
7.身体动起来,胰岛才能动起来
8.伸懒腰:沟通阴阳,可降血糖
9.吃什么,决定你是什么
10.休身息心,才能养好胰岛
11.糖尿病患者+药物+饮食+运动+好心态=健康人
第七章 我和糖尿病“化敌为友”了
一位老司机、新股民,在股市跌宕起伏的同时,血糖也在忽升忽降。最终,他从股市中总结出来一套屡试不爽的治糖经:不贪、不骄、不急、不馁。此外还借鉴前人经验,练习压腹吐纳养生大法,在病中寻得了健康。
1.股市如火如荼,糖尿病却来势汹汹
2.想战胜糖尿病,却落得伤痕累累
3.治糖如炒股:不贪、不骄、不急、不馁
4.要降糖,先排“浊”
5.瘦人多火,肥人多痰,胖人多糖尿
6.压腹吐纳养生大法——排掉糖友的浊
7.不是在病中找健康,是在健康中治病
第八章 患者和医生的双重身份,让我对控“糖”有着非同寻常的理解
一位治疗糖尿病的医生,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这样的双重角色给了他什么样的生活呢?他让糖尿病迟来了10年,他玩得转各式血糖仪,他指出“压力锅”与糖尿病人的玄妙关系,他练习312经络锻炼法之后停了药,他告诉糖友们一定要补的降糖元素,更为重要的是,他和糖尿病成了朋友。
1.血糖仪:你会用吗?
2.糖尿病科医生:我让糖尿病迟来了10年
3.玩转升糖指数,糖友照样想吃啥吃啥
4.压力锅效应与降糖
5.糖友不可不知的降糖元素
6.像猪一样吃饭,像牛一样干活
7.312经络锻炼帮我降了糖
8.老天爷关上一扇门,还会打开一扇窗
附录
我国已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以往是印度)。2010年3月25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一份医学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城市为,乡村为。中国当前的糖尿病患者人数超过9200万,其中,男性患者约5000万,女性患者约4200万,还有亿人将成为患者。这个报告警示我们:我国平均每10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至今尚无根治办法,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教育有三个基本层次:面对公众,需要提醒大家改善生活方式,科学饮食,劳逸结合,乐观豁达;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容易患糖尿病的人),需要强化教育,指导控制或延缓发病的方法;对于糖尿病患者,则需要给予科学的饮食、运动、行为、情志、糖尿病防治知识、安全用药、合理预防并发症等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
然而绝大多数读者,对国内外已出版的多种糖尿病说教的科普书籍缺乏兴趣,而融汇糖尿病保健知识和预防理念、糖尿病人自我管理及治养结合于一体的读者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短缺。笔者在糖尿病教育和临床诊疗过程中,曾?集了300余则患者所关注的临床问题,几欲收集资料为广大患者整理成册,但多次尝试均自我否定,至今没有完成,关键苦于没有想到好的表现形式,怕辜负了广大读者。
喜读王雪馨稿《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顿感心旷神怡,豁然开朗。深叹后生可畏,人外有人。她以第一人称和记者身份,把真实而生动的故事娓娓道来,既可以连贯阅读,也能“断章取意”,糖尿病人常见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跃然纸上,实在是易读、易懂、易学,只要开卷,就能受益!这本书融知识性、趣味性、先进性、科学性和中西合璧的理念于一体,是该书的一大特色。尤其对老?姓爱读爱看的中医药知识的科普表达,内容丰富,可就地取材,易学易用,文字简练,引人入胜。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经历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疗效确切,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能减少西药用量,调节脏腑功能;能改善理化指标,缓解病情;能突出自身优势,便于长期服用;能延缓或逆转并发症,挽救生命。这些理念,需要读者在这本书中和以后的漫漫防治路途中去细心体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糖尿病专病医疗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重点中医内分泌学学科
北京市中医糖尿病优势专科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后)
倪青
一名身患糖尿病的医学专业记者,通过走访形形色色的糖尿病患者,在本书中还原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场景,以及他们与糖尿病巧妙相处、友善相待,最终重新获得健康生活的故事。本书情节生动却真实,叙述亲切而有趣,旨在为糖尿病患者、关注糖尿病患者生存状态的人,以及所有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的人提供一种全新的理念——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书中除了糖尿病人与糖共舞的精彩故事,还有作者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工作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和思考,更有专家们的专业点评,还网罗了糖友们效果卓著的治“糖”秘技,是糖友们不可多得的普及读物。
这是一本你绝对没有读过的有趣的糖尿病养生病,还原糖尿病人真实的生活场景,吸取众多糖友多年的治糖心得。
你重视它,它就善待你;你忽略它,它就虐待你。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株橘子树;生在淮北,苦涩难言;生在淮南,却会甘润香甜;糖尿病人,就像栽在淮北的橘子树;气候和土壤全都改变;但只要改良土壤、科学种植;哪里的橘子都会一样美味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