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挤牙膏一定要从后面往前挤?为什么对于同一件事物,每个人的看法和感受各不相同?为什么有的人大喜大悲,有的人心如止水?为什么有的人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上不去了?为什么有的人腰缠万贯却不快乐?为什么有的人才招不进、用不好、留不住?其实,这些都与性格密切相关。是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心理模式(思维、观念、心态等);有什么样的心理模式,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性行为,从而导致了结果的成败;成败的体验反过来又强化性格。看看你是什么样的性格,是否存在不健康的一面。借助本书,了解自己的性格,扬长补短,加快个人成长。
我们都希望认识自我,那就从认识自己的性格开始吧!
我们都希望超越自我,那就从超越自己的性格局限开始吧!
我们都希望在做人做事上成熟、成功起来,那就从全面提升自己的性格开始吧!
你可以根据这本小书方便地了解自己的性格,弄清性格中健康的一面、不健康的一面,扬长补短,加快个人成长。
你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了解他人的性格,“知己知彼”,改善沟通效果和人际关系。
你甚至可以从中悟出该如何教育子女、谈情说爱、维护夫妻和家庭关系。
你更可以把九型性格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为职位配置性格合适的人选,对不同性格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沟通、激励方式,更巧妙地与不同性格的上司、同事、下属相处和共事,更有效地打造工作团队。
企业管理有三大进阶:人治(经验管理)——法治(制度管理)——文治(文化管理)。文治的核心是人本管理,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以人为本”,说白了就是根据人的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需求、不同兴趣、不同动机、不同成熟度……进行个性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上反复强调的“分层分类”,就包括了这个意思。管理下属、结交朋友、说服客户、教育孩子……莫不如此。识人——掌握人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性格类型、需求和动机,是用人、留人的基础,是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的前提。如果不了解、不理解员工的性格,“以人为本”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成为一句空话。
识人的时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行为看动机。首先,相同的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例如,旅行中看到“禁止通行”的牌子,3号成就型和7号享乐型的人可能都会走过去,行为是一致的,但他们的动机却大相径庭——3号是为了更快到达目的地,7号则是为了新鲜和刺激。再如,1号完美型和3号成就型的人都会很认真地完成任务,行为也是一致的,但1号讲求“把事情做正确、完美”,不但关注结果卓越,过程细节也要卓越,而3号讲求“达成目标”,只要结果好,过程哪怕是旁门左道都行。其次,不同的行为也可能是相同的动机,例如两个4号浪漫型的人出席宴会,一个穿着非常华贵耀眼,一个则穿着便装和布鞋,两人的行为差异极大,但都是为了追求与众不同。如果仅看现象就判断他们是或不是同一性格类型的人,用人就会出现偏差。
九型性格用于企业的管理实践,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招聘配置。理论上说,任何性格成熟的人都能够胜任任何工作,但由于太多的人是性格不成熟或者不够成熟的,就需要考虑人职匹配的问题了。例如,如果非要一个5号思考型的人去做营销类的工作,让他做市场策划一定会比做销售更合适。另外,从面试官的角度来说,熟练掌握九型性格的面试官,能够更为准确地识别求职者提供的虚假信息、判断求职者更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从而大大提高招聘的效能a
2.培训发展。不同性格的员工,需要的培训应该是不同的。与其对6号怀疑型的员工培训危机意识,还不如给他培训信任意识,因为他本来就具备较强的危机意识了,却难以信任他人;与其对1号完美型的员工培训“细节决定成败”,还不如对他培训“时间管理”,因为他本来就很细心,却往往由于过于细心而影响做事的效率。
3.员工激励。对于不同需求的员工,激励的方式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例如,奖励做出突出业绩的员工,如果他是3号成就型,除了物质奖励以外,还需要公开的鲜花和掌声;但如果他是6号怀疑型,私下给他一笔重奖就可以了,公开表扬只会让他不安。
4.职业规划。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与招聘配置一样,对于在岗员工,根据不同的性格,帮他进行不同的职业规划,便于他快速成长。如果一个2号助人型的员工在做物料管理,由于他无法接触更多的人,发挥不了助人为乐的天性,就可能做得很不如意,这时候建议他去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例如客户服务、人力资源,他就有可能如鱼得水。“放错了位置的人才,就成了垃圾”、“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说的都是这层意思。
5.团队建设。一个团队的人员之间,除了能力匹配,性格匹配也很重要。两个8号权力型的人在一起,难免出现权力争斗。2号助人型的人更合适担当团队领袖的助手。悲观的6号与乐观的7号搭配,性格中和,处事会更加客观。
6.干部选拔。很多企业喜欢提拔业务能力强的员工做管理,“技而优则管”,结果,有的人干不下去,绩效反不如从前,事实证明他的性格不适合做管理,比如不喜欢与人沟通、不擅长处理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决策不够果断、安排工作缺乏计划性,等等。从性格的角度来说,8号权力型、3号成就型、1号完美型的人较有管理潜质。干部选拔的时候,不妨让性格指标占有一定的评分权重。
7.市场营销。和客户打交道也需要“以人为本”,例如,与4号浪漫型的客户打交道,与其总是强调产品的物理属性,还不如让他用心去感觉商品的独特品质;与5号思考型的客户打交道,与其说得天花乱坠或者极力劝导,还不如给他提供足够多的信息让他自己去判断;与7号享乐型的客户打交道要强调产品的创新和趣味;与2号助人型的客户打交道则要强调情感和关爱;与3号成就型的客户打交道要强调对他的实际利益。
P172-174
性格决定成败
1
为什么有的人挤牙膏一定要从后面往前挤?
为什么对于同一件事物,每个人的看法和感受各不相同?
为什么有的人大喜大悲,有的人心如止水?
为什么有的人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上不去了?
为什么有的人腰缠万贯却不快乐?
为什么有的人才招不进、用不好、留不住?
其实,这些都与性格密切相关。
是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心理模式(思维、观念、心态等);有什么样的心理模式,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性行为,从而导致了结果的成败;成败的体验反过来又强化性格。
地球上60亿人,每个人性格不同,成败各异,呈现出五彩缤纷的人生。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大”。刚出生的婴儿除了一点先天遗传,几乎是一张白纸。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去试一试。他们会去抓火,疼痛让他们明白了火是不好惹的,必须倍加小心。诸如此类的体验日积月累,就形成了内心深处的自我保护机制,让自己不受伤害。
带着这种防卫心理,我们每个人都在用有限的生命打量这个全景的世界,在无限的可能中作出零星的选择。“注意力=事实”,我们都以为自己对于现实的看法和想法就是现实本身,不知道自己戴着有色眼镜——好恶和偏见。我们一直在用固有的观念去感受别人的思想,难有“同理心”——从他人的角度去感受他人、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他人的角度去采取行动。
我们都天真而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
2
人们对性格充满好奇。
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是如何形成的?它如何左右了我们的思维和行动?
至少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就开始了对性格的研究,发展出林林总总的学说和分支,但至今也没有完全揭开这个谜底。
1920年,俄罗斯精神导师葛吉夫(G.I.Guardjieff,1866—1949)从阿富汗得到一张Enneagram(九角星图),用于注意力训练。据说这个图形是中亚地区的苏菲教用于预测和灵修的一种神秘学说,当时已有1100年历史,口口相传,不立文字。
此后,智利精神病专家奥斯卡·依察诺(oscar IehazO)用9种情感对9个角进行了命名、编号,给连线加了箭头,1970年他在阿里卡市开办心理训练营,培训了50多位美洲专家。
1970—1972年,智利精神病专家克罗迪奥·纳兰霍(claudio Naranjo)组织30多位专家对EnneagrAM进行研究,并与现代心理学联系起来,完善了这一学说,依据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不同,界定了九种性格。
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海伦·帕玛(Helen PalmeR)开设学习班,大力推广和应用纳兰霍专家组的研究成果。1993年,斯坦福大学率先将Enneagram列入MBA必修课程。
3
本书的立论,基于以下专家关于Enneagram的研究成果:
美国的海伦·帕玛(Helen Palmer)女士;
美国的戴维·丹尼尔斯(David N.Daniels)先生;
美国的弗吉尼亚·普赖斯(Virginia Price)女士;
英国的凯伦·韦布(Karen Webb)女士。
根据中国人的表达、阅读和理解习惯,我将“Enneagram”译为“九型性格”,对九种性格类型的命名进行了必要的变通:
并对各种类型的性格特征和行为表现进行了中国式解读。
每个人都能在外围的圆圈上找到自己的性格类型。你可能正好是1号,也可能是1偏9或者1偏2。即使一些人都是1偏9,有的人会偏得多一点,有的人会偏得少一点。 总之,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性格是一模一样的。
每个人的性格类型是固定不变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在不同的情境下,性格特征会发生改变:比如1号,在感到压力的情况下会表现出4号的一些性格特征,在感到轻松的情况下会表现出7号的一些性格特征,但1号永远不会变成4号或7号。
为了让你一目了然地阅读本书,我使用了通俗简明的语言,并配以大量图片。
4
我们都希望认识自我,那就从认识自己的性格开始吧!
我们都希望超越自我,那就从超越自己的性格局限开始吧!
我们都希望在做人做事上成熟、成功起来,那就从全面提升自己的性格开始吧!
你可以根据这本小书方便地了解自己的性格,弄清性格中健康的一面、不健康的一面,扬长补短,加快个人成长。
你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了解他人的性格,“知己知彼”,改善沟通效果和人际关系。
你甚至可以从中悟出该如何教育子女、谈情说爱、维护夫妻和家庭关系。
你更可以把九型性格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为职位配置性格合适的人选,对不同性格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沟通、激励方式,更巧妙地与不同性格的上司、同事、下属相处和共事,更有效地打造工作团队。
如果你从事的是营销工作,你会明白对什么性格的客户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技巧,大大提高成交率。
不过,我有几点提醒要送给你:
不要局限于贴标签,而是要明白需要改善的地方。
不要局限于知道、清谈,而是要做到、提升。
不要用自己的性格类型作为逃避责任的借口。
你可能不承认某些不健康的性格特征,而这正是你的不健康之一。
成功和快乐住往源于团队合作,而不是单打独斗。
持续改进,内圣外王
忘记心理防御
冲破自我设限
获得心灵自由
打开成功空间
怎么样,收获挺大吧?
恭喜你找到了自己的潜能金矿!
那么,开采吧,利用吧,让自己发光。
“带着你现有的记忆和理解,去成为你之前的你。”
改进的行动始于“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每天自我反省,哪怕只用10分钟。把心得拿笔记下来,贴在床头,睡前醒后都看上一眼。
只要坚持21天(一项习惯的养成期),就可以见到明显效果。
你会从别人赞许的目光中看到自己的变化。
你会发现,生活原来是那么美丽,事情原来是那么简单,人们原来是那么友好,相处原来是那么容易!
当然,除了每天自省,你也可以与别人讨论、参加性格训练班,甚至像修禅那样打坐。
感谢我的同事陶正国总经理、胡筱诚副总经理,他们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给了我极大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海天出版社编辑薛惠文女士,她为本书的出版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感谢天柱山人,他精妙的漫画插图让本书大为增色。
2010年1月1日,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