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魏晋风骨化沉香/阅读大中国
分类
作者 上官紫微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文坛浊酒,一半被李白喝进诗里,另一半让魏晋文人就着寒食散干了,些许化作率性癫狂,余下的遁入愁肠。

一段用狂草挥毫才能写出的魏晋心事。

关乎风流,关乎风月,关乎风骨。

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十余位资深教授倾心审读。

内容推荐

一个如此特别的时代,上演的戏码百转千回,即便随着时光的演进完全幻灭,依然能给后人留下无数不能忘怀的记忆。虽然诸多的真相在时间的推移下隐匿,但是清澈的文字不会随着血肉的风化而消亡,后世的看客若想重返那段光怪陆离的岁月,大可翻开当时人们留下的涓涓字迹,从文字中读出那个年代不能说的秘密与趣事。如同经历一场旷日持久的狂欢,投入之后再抽身,让身体归复平静,内心却悸动不已。

不要寄望太深,也不要失望愈厉,这本就是个旖旎迷乱的时代,爱它便爱得五体投地,恨它大可以恨得不屑言语。在这里,有人醒,有人醉,有人怨,有人痴,他们并不在乎别人怎么想,欣然笑纳红尘的洗礼。如果观客真心喜欢,即便那字里行间的墨者魂灵不能打破时空的界限飞越沧桑,仍能勾起同喜同悲者的共鸣。

知音,不求繁如星辰,唯愿寥寥几颗,与他们在天际间携袂肆意行走,逆流逐风。

目录

曹门短歌,建安风骨

 酒入愁肠,浅斟低唱人生曲

 缺席的爱情,该如何去珍惜

 信念,男人的脊梁

 男人问的情谊,隐秘迂回

 本该归隐山林,却遇黑色幽默

名士纵酒亦纵情

 痴到无望才是狂

 宁做绝世奇人,不屈就俗世鬼

 醉梦里的酒德

 相知未必相容

 酒池药林养生经

文豪武将似水年华

 他们中了玄学的毒

 最懂世上女人心

 守弱者的永生哲学

 苛求功名,却成文坛祭品

 无情丈夫也多情

 名人的道德情操论

世内世外有高人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从容潇洒谢公子

 兰亭序里的信条

 坦然进退,不用喜惧

 误落尘网中,和尚惹是非

处处景语皆情语

 山长水远,顿悟人间事

 枕着幸福入眠

 世人抱恨何其多

 江郎千秋恨别离

 诗中绮丽景,此中有深意

 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

竟陵墨客,深宫幽情

 是帝王也能人空门

 那一段醉生梦死的往事

 暗吟谢眺诗,自为君倾倒

 何苦为官场所累

 在烈酒中浸泡离愁

 深宫佳丽:绚烂如花,愁闷似夜

凄美的转身

 踏远山于足下,访安宁而不得

 女子恨嫁,只因爱上爱情

 半是坚强,半是忧伤

 一场意外,他用一生去等待

 皇子倒戈,只为替父报仇

 公主复仇记

与佳人有约

 多情总被风吹雨打

 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

 花样男子华丽凋敝

 做才女不如当贤妻

 绝色王子:倾国倾城倾自己

 只见悲离,不见欢合

试读章节

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

曹植《洛神赋》(节选)

建安,那段时光早已被历史深处的尘埃掩埋得不见痕迹,后来的人们只知道曹植最初见到甄氏,便被她把心带走。

落入情海的人们总是忙着寻觅着前生的夙缘,他们希望姻缘能为他们带来今生的唯一,曹植与甄氏,这一对眷侣却是注定了前世有缘,今生无分。曹操的一旨命令,曹丕带着甄氏离开了曹植的视线。曹植黯然神伤,想想也有些可笑,曹植对甄氏一见钟情,惊为天人,但这或许都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历史上并未记载过甄氏对曹植有过任何的青睐,反倒是嫁给曹丕后,甄氏恪尽本分,为曹丕开枝散叶,生儿育女。

这个女人拈花带笑,她的容貌倾国倾城,不然也不会被袁绍选为儿媳,可惜从来都是红颜多薄命,甄氏的荣华还未享尽,便因为曹操大军来袭而遭到了毁灭性的颠覆,当她蓬头垢面的出现在曹氏父子面前的时候,她应该不会想到她会俘获三个人的心。

曹操爱占他人妇是出了名的,所以,对于污垢不掩芳华的甄氏,他也垂涎欲滴。只是可惜曹丕先声夺人,要求甄氏归自己所有,为了笼络人心,曹操只得忍痛割爱。就在父子二人上演这出好戏的时候,曹植在一旁早已是神魂颠倒。甄氏是乱世中随风飘零的桃花,在男人的掌心中被恣意繁复,一生难以做出自我的选择。但其实,反过来想,倒是男人在她面前不能自持,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的独幕剧。

他们对她的爱恋和宠幸完全是一厢情愿而已,谁又能知道这个女子内心爱的究竟是谁?曹植为她饮恨终生,就连诗词中也不乏怨妇思春的影踪。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妾身守空房,良人行从军。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孤鸟绕树翔,嗷嗷鸣索群。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曹植《杂诗》七首(其三)

这首杂诗有人认为是曹植感叹自身时运不济的寄语情怀之作,也有人认为是一首怨妇思念远行丈夫的作品,更有人想这是曹植思念甄氏的隐晦之作。其实,欣赏诗歌,大可不必去穿凿附会,只要静静地体味诗歌中所蕴含的美感便可以了。

曹植的诗作虽然大多大气有余,但这一首却是幽思阵阵,织妇独守空房,对远在他乡行军的丈夫无限思念,就好像隐喻了曹植对于远在他方的甄氏的思念一般强烈。诗中的丈夫从军时日已久,妇人看着孤鸟离群索居,在树间低鸣,不觉感慨自身,也是此般无奈思情。

曹植的心又何尝不是如此,而他所思念的甄氏在曹丕的后宫中也早已因为年老色衰,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日益失宠。

曹丕左拥右抱,哪里还记得这个当初为之倾倒的女子,后来更因为谗言四起,曹丕一怒之下将三十九岁的甄氏赐死,下葬的时候,“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极为凄惨。曹丕早已忘记,死去的曹操更不会记得,甄氏是当初他们惊鸿一瞥的尤物,可是随着时光婉转,一切早已在锋利的时光刀刃下瓦解,不复存在了。

唯独曹植,这个才高八斗、心高气傲的男人,无论是在荣华显贵之时,还是穷困潦倒之日,都没能忘记她,可惜一切随着甄氏的死亡而烟消云散,或者,即便甄氏活着,又能如何。曹继位后,对于曹植的防范并没有减弱,因为权力的过分诱人,亲情的成分便被迅速地略去。曹植一生多舛,他只有带着对甄氏的思念,在四处游荡时找寻下,那一点点的安慰。

曹植和甄氏之间注定了是一场镜花水月的空想爱情,从来没有开始过,自然也谈不到结束。一切在曹植的《洛神赋》中被唯美地放大,也使得后人知道了这个“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女子,是如何占据了曹植的内心,久久不能释怀。

她是曾经出现在他生命中的女子,虽然很快便抽身离去,但曹植对甄氏的爱却并没有因此而搁浅,反而是如同涨潮的江水一般,年复一年地在高涨,最终泛滥决堤,淹没了过去的一片沧海桑田。

曹植用他一生的才气和思念,为这样一个他不可能得到的女人写下了千古名垂的文章。正因为了有了曹植的文章流传,人们才不会再去考证父子三人争夺甄氏的可信度有多大,因为建安风骨,魏风骨韵,在甄氏的风情下,越发衬出了万种光彩。

爱情就是这样可望而不可即,在地老天荒之后依然馨香如故,但却是一如既往地令人无法抓到,如同飞入云空的鸿雁,仰望令人心生寂静,但可惜的是,只能望着杳杳的空影暗叹蹉跎。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一些人的心田播撒下情花种子之后,开花过后便永久荒芜。曹操的爱,好像玫瑰,浓香四溢却是可以开败再开;而曹丕的爱,如同昙花,一现之后便再无绽放;曹植的爱,无花可比,因为这份贯穿了一生的情怀,长过了任何花期。

曹家父子在甄氏的这件事情上,谁都不是赢家,他们都输在了一厢情愿的大男子主义上,从来没有问过甄氏,“你爱的到底是谁?”甄氏的静默,让所有当局者迷,他们不会懂得这个女人究竟在心底蕴藏了怎样的情感。三国是一个男人的世界,那些男人的情爱与女人关联,却又关系不大。曹操一生拥有的女人让人眼花缭乱,曹丕虽然与甄氏共度过一段眷侣生活,但最懂得珍惜爱情的却是曹植,因为他始终没能得到爱情,所以,他才一直努力,翘首以盼,在他的诗作里,隐隐的永远藏着一份想要珍惜,却又无法珍惜的情感。

站在时间的两端,中间横亘着无法跨越的河流,一端站着曹植,一端站着甄氏,曹植在深情凝视,而甄氏却垂首不语。回首,能看到多少往事,常言道失去之后才懂珍惜,但那从未获得过的爱情,又该如何去珍藏。

P6-9

序言

醉酒林间,他们像久居山中一般。宁愿遗世独立,也不愿进入俗尘。

万里山河竟无容身之所,身心俱疲不如出世独居。

带着闪烁的怨念,夜夜笙歌的他们在琼浆中老去,昔日的浮华早已烟云散尽,而今的岁月却是残陋不堪。

依然奏起《广陵散》,依稀盛年时雅致的曲调。

只是,风雅中多了几许凄凉。

风雅是当他们年老,与自己的回忆相遇时最大的讽刺。

当所有往事和尘埃都落定在宽大的衣袍之后,虚构的乌托邦顿时崩殂。

苦雨中,是腐朽的理想幻化出的萤火虫,微弱的光,一闪即灭。

——题记

汉末的战乱,三国的纷争,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朝代更迭不止。在那三百多年的大分裂里,几乎没有片刻的安宁。它是一个真正的乱世。在文化的旅途上寻寻觅觅的余秋雨,在汉亡后屡次易主的喋血朝阙前停驻了脚步,发出深深的叹息。

战祸使得很多人丧生,也使得许多能够发出声息言论的人不断去思考死亡与罪恶的含义,越发体味到生命的悲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的《蒿里行》里,满目的白骨与空寂;“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尽是悲天悯人的沉吟。不得不说,这个时代文人的内心格外敏感和脆弱,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命运多舛和人生无常。不过,也恰恰因为如此,激发了他们把真心全部投入到文学创作上,造就了一个奇葩辈出、文豪遍地的奇怪世界。

没有冲天胡气透长安的汉代狂野,也没有红袖美酒充斥的唐朝开放,更没有清丽婉约的宋代文明,魏晋南北朝只有混乱可言,所以它不必到处是慷慨放歌,也不必仰天大笑,更不必拈花微蹙爱嗔痴。它独独选择一面悲伤独酌,一面洒脱随性,在两厢截然不同的情绪的角力下,痛并快乐着。

于是,有的人放达悲悯,有的人沉迷声色,有的人放开红尘遁世游仙。世事无常,只管醉生梦死,归隐仙药,偶尔与老庄隔世下棋,周旋于天地之道。这些生活的内容,不知不觉间成为了文人口中不断吟咏的主题,在醉梦间痴痴嬉笑,倾吐心声,追寻无妄的未来。或许如此,他们才能获得一丝的解脱。因此,如果说魏风仍存有豪迈激昂的意味,那么未来的数百年间剩下的几乎就是玄道。玄学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在这个时期,大多数士人的心变成了一杆没有秤砣的秤,不断地承载着他们臆想出来的逍遥涯海,无法计算重量。然而,即便虚幻,他们仍给后人留下了最唯美的背影。

现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言:“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他们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乃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建立了最高的晶莹的美的意境。”其实何止晋人如此,三百年分裂时期,久经离患和失志的文人们内心无一不具有空灵的美感。虽然他们痴迷于玄学,以至于险有误国误天下之状,可是他们把心灵自由之美和山川自然之美放大到了浑然遨游天地间的地步。

另外一些文人、士人则因为门阀制度和观念,在乱世中停滞不前,因为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官宦之路,才高八斗者难免心生怨怼,愤愤而不平。还有一些人则是成了时代的牺牲品,于哭笑不得间,或自愿或无奈地舍弃了尘世,留下了无数余恨的笔墨。

在文人们的悲欢天堂的另一面,乐府、民歌的世俗情趣,为这段过于清幽孤高的时空平添了几分柔媚、几分激情。在聆听南人欲语还休的幽咽同时,偶闻得北方豪迈爽朗的放歌,精神陡然一震。原来,那时的人们仍是可以抑郁、可以开怀的。  无论怎样,笑过、哭过,甜过、苦过,或放浪形骸之外,或俯仰悲伤于内,五味杂陈的生活滋味被那些乱世里不断闪过的佳人们尽数品在口中,藏于心中,落于笔下。人生得此,尽显超然于历史的风流之姿,不枉凡尘走一遭。

一个如此特别的时代,上演的戏码百转千回,即便随着时光的演进完全幻灭,依然能给后人留下无数不能忘怀的记忆。虽然诸多的真相在时间的推移下隐匿,但是清澈的文字不会随着血肉的风化而消亡,后世的看客若想重返那段光怪陆离的岁月,大可翻开当时人们留下的涓涓字迹,从文字中读出那个年代不能说的秘密与趣事。如同经历一场旷日持久的狂欢,投入之后再抽身,让身体归复平静,内心却悸动不已。

不要寄望太深,也不要失望愈厉,这本就是个旖旎迷乱的时代,爱它便爱得五体投地,恨它大可以恨得不屑言语。在这里,有人醒,有人醉,有人怨,有人痴,他们并不在乎别人怎么想,欣然笑纳红尘的洗礼。如果观客真心喜欢,即便那字里行间的墨者魂灵不能打破时空的界限飞越沧桑,仍能勾起同喜同悲者的共鸣。

知音,不求繁如星辰,唯愿寥寥几颗,与他们在天际间携袂肆意行走,逆流逐风。

后记

每一本书稿的完成都凝结着集体的智慧,倾注了同仁们的辛劳和热情。在写作“阅读大中国”系列丛书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广泛阅读许多学者专家的专著与新书。可以说,没有前辈学人的辛劳与成果,我们晚学顽童也便无法草创今日之书。在此,谨代表本套丛书的作者与编辑向各位专家一致谢。

同时,本书的写作得到了华夏书网诸多同行的帮助及支持,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王杰、杨艳丽、姚晓维、许长荣、李良婷、史慧莉、黄亚男、曹博、上官紫微、孙亚兰、王艳、李娜、聂小晴、李颜垒、王鹏、闫晗、杨青、朱夏楠、李倩、杨英、武敬敏、杜慧、杨秉慧、王艳明、李静、李猛、于海英、蔡亚兰、廖春红、焦亮、黄薇、赵一、赵红瑾、魏清素、李文静、李佳、罗语、张晓静、李彦岐、慈艳丽、张艳芬、周珊、何瑞欣、常娟、陈艳、曹徐学、齐艳杰、齐冲、曾桃园、李伟军、李惠、梁素娟、毛定娟、黄梦溪、张保文、肖冬梅、张琦、李爱莲、黄晓林、淡佳庆、李亚莉、欧俊、付欣欣、闫瑞娟、曹慧利、陈小婵、黄文平、范小北、贺兰、赵文闻、包宇、汪文娟、杨少卿、于航、陈其娟、王艳青、杨茜彦、孙鹏涛、张夏、王崇、常悦等。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快乐,那么写作这套“阅读大中国”的过程就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我们读懂了古代文人的智慧精华,吸收了当代学者的研究经验,并倾尽绵薄之力,将其化为文字,希望可以为读者献上甘甜的精神食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4: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