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俄罗斯美术(东斯拉夫的文明)/震撼的美术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王其钧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详细的介绍了原始俄罗斯文化的社会概况,美术发展历程,各阶段代表艺术家的成就。该书脉络清晰,文字流畅,书中大量插图为手绘效果,是中央美术学院学者写给读者的外国美术史,是一本生动了解外国美术史的入门读物,普及了美术知识,是艺术爱好者的理想读本。

内容推荐

美术史不仅是对历代艺术家及作品的欣赏,而且是对其承载的思想内容的认知与解读。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下坚持和执行艺术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方针自然对艺术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社会大众看得“懂”美术史。这套世界美术史的普及类图书书,以明白晓畅的艺术语言,从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诸多方面进行了阐释,旨在拓展社会大众对美术史的思维与视野,真正做到艺术属于人民。

本书是“震撼的美术”丛书之《俄罗斯美术》。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古罗斯民族

 第一节 原始的俄罗斯文化

 第二节 拜占庭文化和教堂艺术的产生

第二章 俄罗斯帝国

 第一节 莫斯科公国

 第二节 伊凡雷帝的改革

 第三节 西方文化的冲击

第三章 罗曼诺夫的统治

 第一节 帝王之父

 第二节 现代化之路

 第三节 异族女王

 第四节 十八世纪的美术

第四章 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

 第一节 周旋于侵略

 第二节 十九世纪前期的美术

 第三节 文学的进步

 第四节 十九世纪后期的美术

 第五节 科技与生活

 第六节 巡回展览画派

第五章 红色苏联的文化

 第一节 20世纪初期的文化发展

 第二节 无产阶级文学

 第三节 现代派美术的萌芽

 第四节 现实主义绘画与雕塑

后记

参考书目

选图索引

试读章节

东斯拉夫人的发展过程。提起俄罗斯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十万年前,早在那时的俄罗斯领土上就已经有人类的足迹了。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在古代斯拉夫人出现之前,有不同部落的人群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如:阿巴舍沃人、金麦里人等。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斯拉夫人出现了,早期斯拉夫人生活的地方并不统一,他们分布在许多个区域居住,随着时间的发展,斯拉夫人的队伍也在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不断地延伸。在公元1世纪前后,由于居住地的领域各不相同,斯拉夫人慢慢地分解成了两种人,生活在东部的称为东斯拉夫人,生活在西部的称为西斯拉夫人。而在历经200年左右民族的动荡之后,在公元六七世纪的时候导致东斯拉夫和西斯拉夫的一部分人到了南边的多瑙河流域和巴尔干半岛生活,这些人从此被称为是南斯拉夫人。

生活在第聂伯河、伏尔加河上游及奥卡河、西德维纳河一带的东斯拉夫人可以说是俄罗斯人类最早的祖先。大约从公元6世纪时起他们靠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禽、打猎、捕鱼为生。但随着思想的进步和对自然条件的深入认识,他们开始制造了工具,并且逐步进行铁器的使用,已经制造出简单的犁,用来播种。他们居住的房子则是简单的小木屋,并把木屋的部分空间下沉在土里,起到室内保暖的作用。此时东斯拉夫人使用的都是些家制陶器,他们用螺旋技术制造出了瓶瓶罐罐,设备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

经过不断的发展,东斯拉夫人把生产力水平又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手工业的生产,而且此后手工业在古罗斯民族的产业中逐渐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公元6世纪以前,东斯拉夫人的社会结构模式都是氏族联盟,这属于很原始的社会时期,社会结构单元中的主要成员就是由有血缘关系的人以及血缘关系相临近部落的人们组成,联盟的成员们在这些人当中选出内部的酋长,可以说人与人的接触范围是有局限性的。一直到公元9世纪,东斯拉夫人的这种内部联盟才有了突破性的变化,联盟成员不再是来自特定的人群,而是向各个部落联盟扩展,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都可以成为联盟中的一员,联盟之间也更加开放,组成了若干个大的部落联盟。

随着时间的流逝,部落中的人员也与日俱增,后来按照地区的分化,东斯拉夫人慢慢地分成了三个群体,分别是北部群体、东部群体、西南群体,这三个群体的形成标志着俄罗斯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人们在俄罗斯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为后人们创造着美好的未来,也在为俄罗斯创造着最古老的文化。

虽然生活在一个很原始的社会,6世纪末7世纪初,东斯拉夫人并没有停止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即便在生活并不是很富裕的情况下,人们不断努力,使文化艺术的发展更加深化了一步。经过考古学家发现,在8世纪和9世纪的时候,东斯拉夫人的历史文化发展迎来第一个鼎盛时期,此时的陶瓷种类非常多,独特的设计,精美的图案,使陶瓷器成为十分抢眼的作品,这其中托而诺陶器为最具东斯拉夫风格的艺术品代表。这一时期风格迥异的各种陶瓷器大都是用同样的陶轮旋转方式制作出来的。

随着旧有的内部联盟制度的瓦解。逐渐形成了以地区来划分的农村公社。人们也都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于是私有财产制度一步步地产生了,但自然形成的森林、荒地、水源、草地还是公有的,任何人都可以去那里放牧、捕猎、捕鱼等等。

土地会被部落酋长很好地利用,他们把土地分成若干块,然后再分给各家各户耕种。但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贫富很快有了明显的变化,原来部落的酋长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强占田地,让俘虏为自己干活,很快他们就利用这样的手段富裕起来。在这种社会状态下,酋长及其亲信们逐渐占领了大规模的土地,而农民则逐步转变成了他们的奴隶。在小兵的武力支持下,酋长对其奴隶可以任意胡作非为,这也就是所谓的奴隶剥削制度。但在9世纪的时候,东斯拉夫人的原始社会状态结束了,奴隶制度也并没有得到有力的发挥。由于生产力和土地所有制的影响,他们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了封建社会,与此同时由于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东斯拉夫人开始被称为是“罗斯”人。

“公国”的建立与留里克统治时期。在12世纪初的罗斯史籍《往年纪事》中记载了关于东斯拉夫人的一个历史传说。故事发生在9世纪中期,随着阶级社会制度的深化以及农耕社会部落体制的衰落,东斯拉夫人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国家,被人们称为“公国”。当然这些国家的规模都非常小,其中最主要的城市就是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和南方的基辅。由于当时还没有一种力量可以平息当时以各公国为主导进行的斗争,所以东斯拉夫人内部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厌倦了这样打打杀杀的生活,各公国之间彼此开始妥协,并想用一种制度来控制这样的混乱局面,经过协商他们决定找一位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来管理他们众多部落的头领,于是他们派人去了瓦里亚基人的居住地,邀请那里有着管理经验的首领来统领他们。

瓦里亚基人的首领留里克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接受了邀请,来到了诺夫哥罗德公国。留里克的到来虽然解决了诺夫哥罗德公国与其他公国之间的斗争,却也给当地人带去了沉重的压力。留里克为了巩固政权,向人们强行收取贡税。随着留里克的部落联盟不断壮大,诺夫哥罗德的民众早已不是他的对手,只能对其听之任之,最终也只能将诺夫哥罗德公国拱手让给瓦里亚基人。

公元879年留里克死后,他年轻的儿子伊戈尔并没有继承他的王位,而是由他的亲戚奥列格继承了王位,做了诺夫哥罗德的主人。奥列格是一个有着宏图大志而且野心勃勃的人,并且特别喜欢打仗,他不甘于只拥有诺夫哥罗德公国这块领土,于是在公元882年就带兵南下攻打斯拉夫人的另一个城市基辅,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由于基辅在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奥列格把基辅作为中心。从此这个由北欧人建立的斯拉夫国家,被人们称为“基辅罗斯”。这一年也被称为是基辅罗斯的建国之年。为了保卫基辅,奥列格不断地向外扩张本国的领土,在基辅的周围修建新的城市,防止别的部落对基辅进行侵袭。在公元907年奥列格甚至还联合了一些部落南下去攻打拜占庭帝国。之所以基辅的这一军事行动得到了其他城市和部落的帮助,是因为奥列格攻打拜占庭的主要目的是打通罗斯和拜占庭的商业关系,这样其他的商人们和各个部落都可以得到自己的利益,这次攻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基辅这块富饶的土地为留里克带来的族人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并从中获得利益。

基辅罗斯很快地征服了很多个部落,但在基辅罗斯的公民大多数还是东斯拉夫人,留里克时期外来的瓦里亚基人等其他少数民族并没有改变东斯拉夫人的生活习惯,反而是以少数统治民族服从当地多数人的习俗,与民众们慢慢地融合为了一体,人们相互通婚,逐渐都转变成了东斯拉夫人的生活习俗,这些民族融合在血缘和语言上都得以体现,就这样基辅罗斯大约延续了600年。

在留里克统治时期,一种剥削制度一直在实行着,而且这种剥削行为在之后的每位基辅统治者的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那就是在每年的11月初冬时节,百姓们在忙碌了一年之后有所收成的时候,这些野蛮的王公们就开始带着亲兵利用手上的职权去剥夺百姓的财产,其中包括粮食、蜂蜜、蜂蜡、毛皮等在当时比较值钱的东西。在第二年春天到来,水路运输重新畅通的时候,王公就派人把这些搜刮来的物品用船运到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去出售。换来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水果、酒、纺织品等,这些都是维持他们平时优越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这样压榨百姓的劳动果实,使百姓过得苦不堪言,这种早期的封建剥削制度并不成熟,苛政猛于虎,即便如此,这样的制度还是持续到了公元11世纪上半叶才得以结束。

在公元10~11世纪的时候,虽然基辅罗斯的人们被统治者压迫着,但总的来说,在基辅罗斯国内几乎没有战争,人们过着相对安定的生活,因此无论是人们的生产生活还是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社会生活和生产相对繁荣。基辅罗斯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农业和手工业不断兴起,使早期封建制的社会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时代在与时俱进,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武器制造、制陶、制革、冶铁的发展把生产力又推向了另一个鼎盛时期。

从留里克时期开始,基辅罗斯有着几位不同的统治者,他们分别是奥列格、伊戈尔、思维雅托斯拉夫、弗拉基米尔和雅罗斯拉夫。奥列格之后的几任统治者都是采用嫡传制度,因为在留里克统治时期并没有明确规定王公继承人只能是王公之子,所以在大公们死后继承权就成了兄弟与众臣之间互相残杀的导火索,至高无上的权力让人心发狂,导致内部战乱不断爆发,有的兄弟之间为了争夺权力使内部战乱竟然持续了8年之久。

P1-8

序言

从事与美术有关的职业,在当代社会,尤其在中国,是被许多人看不上眼的。当孩子考大学时,数理化或者文科的功课都不行了,有些家长就想到让孩子去学美术。其实,美术水平的高低在人类社会中始终是一个文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而且,美术也是人类文明中较为难以掌握的一种学科。没有一定的美术天赋,再加上后天不具备吃苦好学的精神,是肯定不能成为优秀艺术家的。

从我们身边的物质世界来看,哪一样东西离得开美术?我们开的汽车,需要优美的造型;我们住的房子,要有舒适的空间;我们吃的食物,要有好的包装;我们穿的衣服,更是要有好的形式。不仅是衣食住行,就连我们天天用的钞票,也需要有人进行图案设计。总之一句话,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美术。

可能也有人会争辩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每一个行业。不过,当你去博物馆的时候,当你去翻阅人类文明史的时候,你就会豁然发现,如果将贸易、金融、语言等人们认为热门、重要的专业和美术相比较,它们在重要性的排列顺序上都大大落到了美术之后。即便是将来,人们从各种更加丰富的媒体资讯中所看到的、印象最为深刻的仍然会是美术。

将美术与其他社会专业这样比较,并不是说社会上的其他行业都不重要,我要强调的只是美术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促进作用远远大于平常人的想象!尽管在每天的新闻联播或主流的媒体中并没有对美术予以特殊推崇,但是回头去看历史,即使是看距现在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的视觉资料,对你最为刺激的就是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人只穿灰色的衣服?这就是美术!美术的表现最直接地反映了整个社会。

中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但是我们在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方面还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这其中就包括美术专业的整体水平。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在经济处于三十年连续不断增长的背景下,都涌现出过一些本国的著名建筑师以及一些被世界同行所推崇的优秀建筑作品。翻开外国人编写的世界建筑史,除了中国的长城、故宫等古代作品外,当代建筑还是零。不过在今后编写的世界建筑史中,肯定有两个中国建筑作品会被收入。那就是中央电视台新楼(设计者为瑞梅·库哈斯Rem Koolhaas)和鸟巢(设计者为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m)。但可惜的是这两栋建筑的设计者也都是西方人,尽管媒体在宣传时都尽量回避提及设计者是谁,但是历史是清晰的。

中国的美术在历史上曾经辉煌过,但是现在,我们还是有些落后。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这就是我主持编写这套《震撼的美术》的原因。简言之,目的是为了给更多的读者普及一般性的美术知识,增强美术教育的基础知识。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美术运动的介绍与评论应该是中立的、不带有极强的个人观点的。但是历史是由后人来写的,因此要写一本完全忠实于美术史发展过程、不带有任何个人主观偏见的书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我只能说是尽量让自己做到客观公正。

美术发展史又是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彼此相依的。到目前为止,国内的美术史书籍基本都是与社会史脱节的所谓纯美术史图书,即使有的美术史图书涉及到一些社会史的内容,也只是只言片语的提及。但是社会史是美术发展的重要背景,有时还是主要的决定因素,因此在编写这套书时,我坚持将美术的发展放到社会政治、经济、商业发展的大环境中来介绍、分析。这种横向的历史关联互述,也会使读者易于产生阅读兴趣。

此套丛书共十三册,分别介绍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美洲、印度、哥特、文艺复兴、法兰西、俄罗斯、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当代潮流。这些分册所包含的内容,基本概述了外国美术史的最主要发展历程。

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的美术水准,包括艺术设计、建筑设计,都会相应地有所提高。而只有美术水平提高了,国民的创新意识才会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附加值。

谭平

于中央美术学院

后记

俄罗斯是一个从古代历史开始就不断融入西方文化的民族。当然,俄罗斯也不是一个东方民族。尽管罗斯人种是古代的北欧人——金发碧眼,但是早在二千年前,这个民族就没有像欧洲大多数国家那样,与古代的西罗马帝国产生过联系。

俄罗斯民族大量吸收了拜占庭帝国的文化精髓。而拜占庭帝国是东正教国家,它从未接受过天主教皇的统治,并且在宗教教义和相关的宗教文化体系上,与天主教分庭抗礼。拜占庭帝国灭亡以后,俄罗斯全面继承了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和宗教,并将东正教的首都从君士坦丁堡转移到了俄罗斯当时的首都基辅。从此,俄罗斯逐渐成为东欧的宗教、文化中心。

由于历史上的多种原因,俄罗斯与西方各国始终征战不断。尽管俄罗斯曾经遭受过蒙古人的侵略和统治,但是从总的历史发展来看,俄罗斯也是一个极富侵略性的民族。它利用中国清朝的衰弱,从中国掠走了一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俄罗斯文化和中国文化一样,受到许多西方国家政府和社会势力的抵制与贬低。在英语世界中,这种歧视尤其强烈。俄罗斯美术和中国美术一样,被西方主流社会边缘化了。因此,和中国文化一样,需要通过介绍让世界上更多的人来了解和欣赏。

当然,首先应该做到的是俄罗斯和中国两国之间在文化上的了解和互相学习。我们中国是占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让中国的年轻人正确了解世界,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务。尤其是现在,去英语国家留学的人占了出国留学人员的大多数。尽管许多人出国留学不是专门学习艺术,但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在国家意识形态,尤其是艺术审美观方面的潜在影响。我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以中国人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相对客观地评价世界艺术,也更加全面地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髓。

王其钧

2009年3月15日

于中央美术学院

书评(媒体评论)

从蒙昧走向文明之后,人类的思维精神总是对已知和未知的世界进行着不懈的追问与求答,执着地探究着生存的本义与灵魂的归附,艺术就是在这个求证过程中,以审美方式留下的文明记忆。这里纪录着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信念与意志,抗争与进取,憧憬与渴求,历经岁月的淘洗,超越时空而播布至今。这部美术史以学者的识见,艺术家的禀赋对其进行了全新的审视与阐发,史论两重,图文并茂,读者自会从中得到切实的警醒、启迪与激励,以及丛书所标举的心灵上的震撼。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理论与评论家原《美术研究》主编 杜哲森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艺术是人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史与人类文明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存西方文艺复兴之前的艺术作品中,建筑作品占有不可忽视的比例。一部建筑史,尤其是以翔实的史料分析和丰富的图片细节来加以呈现的建筑史,是艺术爱好者与文化爱好者不可夺得的收藏。这套《震撼的美术》书籍中有关建筑史的论述部分,结合了历史、文化、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元素,对各个时期及经典类型的建筑案例进行了解析,同时旁征博引,扼要地介绍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建筑师的设计理论与创作观点。窥一斑而知全豹,摆在各位读者面前的这套书不失为是一套可以涵盖建筑艺术及其理论的优秀读物。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教授 王贵祥

震撼的美术诞生于天才之手,而天才是父母生育的,更是社会养成的。他们在挥洒艺术才华的时候也是在诉说着自己时代的故事——这些呈现故事的画面联缀起来,就是历史的画卷。因此,我们通过鉴赏这套书,走进艺术之林,也能够实在地感到走在它们所属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上,在感觉愉悦之外也感受着人类历史的厚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高丙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3: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