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O五年二月八日夜
一边欣赏春节晚会,一边收发短信,互祝互愿,随记几条我发过的信息:
毕书记:值此凤年(即鸡年——编者注)的钟声将要敲响之际,我衷心祝愿您:凤年凤舞翩翩,舞出精彩新天地;鸡岁鸡鸣声声,鸣响华彩新乐章。小岗人和我一定紧跟随,伴舞助鸣,让天地更新,让乐章更美。沈浩。
(耿庄)耿书记:在新年来临之际:我携小岗村全体村民向耿庄村民拜年!愿凤年小岗一耿庄能联手在祖国大地上舞出精彩!祝工作愉快,阖家安康!小岗,沈浩。
(南街)张馆长:内容基本同上。
平安中国,平安小岗!
二OO五年二月九日
新的一年开始了!
大年初一,雪花漫舞,这是我来合肥20年所见的第一次下如此大的雪花。瑞雪兆丰年!预示着今年一定是一个大的丰收年,我衷心祝愿!
祝愿在新的一年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硕硕丰收!
祝愿在新的一年里,小岗村的发展能大有起色!
祝愿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祝愿女儿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祝愿母亲健康长寿!
二OO五年二月十八日
车外白雪皑皑,寒意嗖嗖,车内音乐声声,暖意融融。
此次进京办事,总的讲还是很顺利的,到了国家农发办见了领导,就养猪项目已答应给落实,让回去后催省农发局抓紧办;到了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谈得也很好,就中央1号文件的学习和理解进行了请教和交流,并赠送了学习资料,收获颇多。一再强调,领导已表示要支持,把小岗村发展好,有什么困难可多联系,给予协调。
政策好,环境好,领导关心,政府支持,小岗村没有理由搞不好。关键是小岗自身——带头人、班子,如何发挥内因的作用,调动小岗人的积极性,提高素质。困难虽大,但要努力去做。
要有一个好的策划,比如口号,计划,方案。然后逐一去落实,抓民心,利民众。
二OO五年三月十二日
昨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我选择这一天进行小岗村“两委”换届选举,也喻示能真的在这一天选出带领小岗村发展致富的真“龙”,然而事实是,“龙”还是在深渊——“两委”换届没有成功。
3月10日下午5点左右,我和刘书记、孙镇长被请到了县委常委会议室,就小岗村当前换届的状况向马、范、方、于、陈等常委作了汇报,马书记让我和刘书记连晚回去继续做党员的工作……
吃晚饭时,天气发生变化,电闪雷鸣,大雨倾盆。饭后仍然未停,为了完成县委交给的任务,为了小岗村能换届成功,我和刘书记还得冒雨驾车前往小岗。一路上,尽管车速较慢,但由于雨大,对方车辆灯光强,还是出现好几次险情,不过最终还是安全到达了小岗村,已是晚上9点多了。
二OO五年三月某日
今天毕书记在市委会议室,召集“小岗项目发展领导小组”开了第三次会议,会上毕书记强调,这是本小组第三次会议,也是最后一次会议。小岗的工作是开弓就无回头箭,必须按计划一直干下去,还要干好。当然,他也说道,搞不好,小岗有可能变为“鸡肋”,真到那一步……
能看得出,此次会议上,毕书记虽然讲到开弓没有回头箭,但从语气上,明显没有上两次的劲头和信心大了。这是可以理解的。 会上江秘书长一针见血地指出:小岗想搞好,必须小岗人自己要树个核心,要先奉献,要带头。否则,外派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二OO五年四月十二日
常言说得好,平安是福!
古往今来,看,那些追逐名利场上的人们有几个是平安的。为名,为利,不择手段,把痛苦推向别人,把“幸福”留给自己,自己以为做得天衣无缝,万无一失,到后来仍难免事发,落得个身败名裂,妻离子散,甚至搭上性命,家破人亡,何苦来着?
为人,官是当不到顶的,钱也是赚不尽的,应该知足常乐。活着的时候能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死后落个清清白白大干净,这不是很好的一生吗?
所以呢,一定要以镜为鉴,常拿来照照,慎独,慎醒,才能做到一生平安。切记,切记!
P130-135
做一个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
最初,我是在小岗村沈浩住过的那间简陋宿舍中看到这本日记原文的。我在寒冷中看了多时,看得热血沸腾,深深地为沈浩在小岗的奋斗所打动。我请安徽的同志帮助复印了沈浩日记原件带回北京,建议就按它原来的样子出版。
今天看到科学出版社编辑的《沈浩日记》书稿,我再次为书中的内容所感动。在这本日记中,我们能看到一个干部从学生成长为模范的心路,能看到一个共产党员既有人之常情又有高尚觉悟的精神境界。
编辑同志嘱我为这本日记作个序。我一时竟想不出能全面概括这本日记的话来。2010年1月13日我在人民大会堂聆听沈浩事迹报告后有一个发言,现录于此,也许能作为代序。
刚才,我们共同聆听了沈浩同志感人的先进事迹报告。我和大家一样,思想受到教育,心灵受到净化。我们为小岗村有这样的好书记、我们党有这样的好干部感到骄傲。
沈浩同志的最大特点是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小岗村的男女老少无不称他是“好人”。他从省财政厅到小岗村担任书记,六年的道路很不平坦。他刚到小岗村的时候,说风凉话的、挑毛病的、出难题拆台的,天天都有。但是,沈浩全心全意、任劳任怨、没日没夜、无私无畏地为老百姓干好事、干实事,用真情实意感动群众,终于把小岗村团结起来,使小岗村的发展走上了二十年没有走上的快车道。小岗村民两次集体按手印,不让他离开;在他积劳成疾,猝然倒下之后,村民们又第三次按手印,请求上级把他永远留在小岗。我去小岗村调查沈浩同志事迹时,听到村民讲得最多的就是“我们离不开沈书记”。能让群众感到离不开,这是一个党组织书记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一个基层干部的最大政绩。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对沈浩说的,这是群众对党的干部的最大褒奖。
沈浩同志是一个在学生时代就入党的共产党员。当他所在的机关因机构改革分流干部时,他主动报名去参加学习。当省级机关组织万名干部下农村时,他主动报名去当村官。他明知小岗村条件艰苦,矛盾复杂,但他义无反顾地住进了小岗村,与小岗的群众同劳动、同生活、同命运。他犯过难、生过病、挨过打,但他都忍了,因为他把这看作组织交给他的任务。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不仅要呕心沥血,而且要忍辱负重的人民公仆。沈浩同志上有90岁的老母,是出名的孝子,下有稚女和爱妻,平日感情很深。但当组织上根据小岗村民要求希望他再任三年村书记的时候,他无怨无悔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离别老母、妻女,留在了小岗村。他是一个真正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的共产党员。
沈浩同志是一个最基层的农村干部。他官不大,责任却很大,几千号人的吃穿住行都要看他的能耐。他把这种责任化成一种动力,解放思想、坚持原则、解决矛盾、干事创业,带领小岗村民进行二次改革,改变了“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过不了富裕坎”的困境,给小岗村民带来了希望和盼头。他是在对人民负责的信念支撑下,为群众干事,为群众造福,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他是一个真正向人民负责的基层干部。沈浩同志是一个在省级部门当中名不见经传的机关干部。但是,他把到农村基层工作当做“干事创业的机会”,把到小岗村当书记,看成“组织的信任和赐予,是花钱买不到的责任和荣誉”。他扑下身子和小岗村民一道吃苦,“为小岗把心都操碎了”。他的一片真心,换来小岗村民的一片真情。他的艰苦奋斗,使他荣获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全国百名优秀村官”等光荣称号。从他的日记中我们看到,他在奋斗和付出中,感受到了人生之乐,体会到了人生价值。知情的人都说“沈浩改变了小岗,小岗也造就了沈浩。”沈浩在小岗的成长奋斗史,为广大机关干部展示出一条到基层锻炼成长的人生道路。
沈浩的成长与社会鼓励是分不开的,沈浩的身后站着许多“好人”。他的母亲临别时叮咛他要“听党的话,完成好组织交办的事”;他十岁的女儿在他临去小岗村时给他寄语:“爸爸我爱你,别做贪官”;他所在单位领导在他最难的时候,到小岗看望他,帮他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他的派出机关在他农村任职期间提升了他的职级……这些都是沈浩在小岗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动力。可以说,沈浩是我们这个社会和时代造就的英雄模范。
沈浩同志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涌现出来的生动典型。他为我们党员干部立了一面镜子,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应该和他对照,想一想应该怎样对待群众,怎样对待组织,怎样对待责任,怎样对待人生。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牢记宗旨、一心为民、开拓进取、踏实干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努力做一个让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
李源潮
2010.4.5
本书以日记体的形式,以时间为轴线,选取沈浩日记中反映其光辉形象的内容,配以相关图片和手写日记。
本书真实记录了沈浩的人生观形成轨迹和内心独白,其内容包括学生时代的生活及其思考,在工作岗位上的点点滴滴,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此外,书中还附有相关领导人对沈浩的评价、沈浩妻子对沈浩的回顾、日记的由来、相关人士对日记的感受等内容。
本书由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亲自作序,中宣部领导亲自督导制作而成,是目前最权威、最真实、最全面的沈浩日记读本。本书从沈浩29本移交备案的日记中遴选了最感人、最激励、最具光辉意义的150几篇日记编著而成。日记中既有对工作的热情,也有对家庭的歉疚和矛盾,既有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解读,更有对人生、对某个现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