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说他想要一只“喵喵”叫的猫,你会怎么想?很多人对于创意的渴求也跟这差不多,希望轻易就能实现不可能的事情。那些能够带来创意的思维策略,与决定猫之所以为猫的生物规律一样严苛。创意不是偶然事件,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某种轻易就能学会的魔术,而是不断追求创新、坚持学习和运用创意思维策略的回报。
你若是能改变观察事物的角度,很多以前看不见的东西都会自动呈现在你眼前。翻阅本书,你将会亲历这些改变。即使在平庸的事物中,你也能发现别人无法发现的信息。观察事物的全新方法将会给你带来全新的思维方式和非比寻常的洞察力。
本书将会训练你如何获取创意。它们都是一些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能够为你带来大大小小的创意。这些创意能够帮助你获得经济利益、解决各种挑战、击败竞争对手、拓展个人事业。当然,这些创意也能够带来新的产品、新的做事方法。
本书介绍的方法都是本着实用性的标准来选取的,这其中既有传统的方法,也有全新的方法。
我也必须强调,要想获取创意,单单阅读这本书是不够的。你还应该时常运用书里的方法。当你尝试向一个从未离开过荒漠的人描述滑。写的刺激时,你可以向他展示一些滑雪工具,还有雪山的照片,这会起到一些作用。然而,为了让他获得对滑雪的充分认识,他最好是自己站在雪橇上,向山脚直冲下去。同样,如果你仅仅是浏览一下这些方法,可能只是得到了关于如何获得创意的建议。这感觉就会像站在荒漠中的人一样,惊讶地注视着雪橇和马特洪峰的照片,却仍然对滑雪充满了疑惑。
每一种思考的方法都能在面临挑战的时候为你提供创意。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包括以下内容:精确说明这些方法如何运用,同时分析这些方法奏效的原因。关于后者,我会引用一些趣事、故事以及一些传奇人物成功运用上述方法的真实案例。我之所以称他们为“传奇人物”,是因为他们留下的一系列商标、策略、企业、产品和服务,时常都会出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我也会利用一些插图、益智游戏、表格、假设来揭示这些方法昕起到的效果。这些假设可能为新产业、新产品、新服务提供创意,但这些创意就好像河床上的金子,需要受到智慧之河的不断冲刷,方能显现出来。
这次的新版收录了一些全新的思考方法,比如“莲花创意图”和“悖论创意法”,同时更新了一些案例。此外,该版还包括了一个全新的部分,由若干种创意策略组合而成的商业创意攻略。
我有一位朋友叫汉克·齐勒(Hank zeller),他是一位执行官、企业家、发明家和诗人。他曾经这样描述创意能力:“当你意识到自己可能捕捉到了一个更好的创意——它能对所有的事情都产生推进作用时,你的头发都会直竖起来,如同听到了神的私语。”
一块草地的形成基本上由重复过数以百万计的经验促成的:草籽的萌芽,吹动的风,花朵的盛开,昆虫的繁衍,暴雨的侵袭,动物和旅人踏出的路等。这些独立事件的完整系统决定一块草坪的性质。
的确,我们的信仰与认知也可以由经验来阐释。草地不能改变自己的特征。小草也不能阐释与塑造自己的经验。然而,我们不是一块草地。我们可以选择以任何方式阐释自己的经验。你跟我一样知道,我们中很少有人能明白这其中的意义。
符号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只有经由我们选取的解释方式,我们才能赋予它们意义。你有自由为任何经验赋予任何意义,而不是被动地为各种经验赋予一个意义。
在没有认识清楚前,我们会不自觉地阐释自己的经验。它们是好的还是坏的?它们意味着什么?在没有思考前,我们提出这些问题:如果有的话,思考一下这些阐释意味着什么?例如,如果某人不小心撞到你,你想知道为什么。他撞到你这件事情本身是中性的。它没有任何意义。你对碰撞的阐释赋予它意义,并且这种意义塑造你对经验的认知。
你可能把“碰撞”阐释为粗鲁的行为。你可能把“碰撞”阐释为故意挑衅。你可能觉得是你自己不小心结果被别人撞到了。甚至,你可能将碰撞理解为调情。
想想玫瑰和荆棘吧!你可能会抱怨玫瑰上有刺,或者你可能因为荆棘中的玫瑰而欣喜。你可以选择以任何自愿的方式阐释经验。不是那些经验决定你是谁,而是你对经验的阐释在起作用。你不是按照事物自身的性质来了解它们,而是从个人角度出发了解它们。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一系列的经验。这些经验自身是中性的。他们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的阐释赋予它们意义。我们对经验的阐释塑造了我们自身对于世界的信念与认识。我们对世界的信念与认识反过来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观察,从而进一步坚定我们的信念。正是这种信念,反过来又强化我们的阐释。
从心理学上说,阐释总是依赖于经验。然而,经验与阐释之间没有逻辑上的直接联系,只有飘忽不定的主观联系。阐释塑造我们的信念与认知。 准确地说,应该是我们对经验的阐释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信念与认知。
很久以前,两位探险家到了位于丛林深处的一个似乎照料得十分周刮的菜园。一位探险家说:“真是一个漂亮的园子!它看起来很不错。一定有一位园艺工人在照料这个园子。”另外一个人不同意:“园艺工人没玎办法照料这个菜园。它在丛林深处,远离人群。这里似乎没有人类活功的迹象。它可能是一种自然现象。”经过这次争论,他们决定搭个帐篷,观察这个菜园,看看是否有人来照料它。
他们停留了一个多月,根本就没人出现。“看吧”,怀疑者就说:根本就没有园艺工人。如果有的话,他早就会来照料这个园子。没有人照料它还是很不错,这得归功于大自然。”相信者争辩道:“不对,一定会有个工人。他可能是隐形的、无形的,甚至有可能是我们的理解力无法明白的。这样一个漂亮的菜园出现在丛林深处,没有人照看是不可能。这个菜园本身就是园艺工人存在的证据,我相信园艺工人将会返回莱园。”
怀疑者和相信者对菜园的阐释各不一样,并且两种不同的阐释导致两种不同的信念。当你相信某些事情的时候,你会有这样的感觉,自己是基于因果思维与理性思维而选择信或不信。但是事情有时并不是这样。你的信念有时是由你对经验的阐释塑造而成的。
你对经验的阐释也会影响你的感觉。经过对幸福和快乐的研究,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教授发现,当他问大学生是否快乐时,大部分人都说“是”。然而,当他首先问他们上个月有几次约会,然后再问他们是否快乐时,大部分人都说“不”。可见,他们对问题的阐释决定他们的感觉。
你可以尝试这种小练习。选择一些你“需要”的事物,然后告诉你自己它正是你“应该拥有的”。你能发现一些心理变化吗?接下来,选择一些你“应该拥有的”事物,然后告诉你自己它就是你“需要”的事物。按照下列程序操作:
·将“你不得不做的事情”转化成为“你选择去做的事情”:“我不得不去工作”变成“我选择去工作”。
·将“你不得不做的事情”转化成为“你想要去做的事情”:“我不得不打扫房间”变成“我想要去打扫房间”。
·将“你应该做的事情”转化成为“你愿意去做的事情”:“我应该给她一封感谢信”变成“我愿意给她一封感谢信”。
你的世界观由你的阐释与信念推衍而来。这种观念还会决定你在世界上能够观察到的事物。有一段时间,古代的天文学家相信天堂是永恒的,并由一种叫做“以太”的物质组成。因为相信这种理论,他们不相信流星是来自外太空的不断燃烧的石头。即使这些古代的天文学家们观察到了流星雨,还在地球表面找到一些残骸,但是他们始终不承认这些是来自外太空的流星。他们只会探索并观察那些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事物。P302-304
如果一个人说他想要一只“喵喵”叫的猫,你会怎么想?很多人对于创意的渴求也跟这差不多,希望轻易就能实现不可能的事情。那些能够带来创意的思维策略,与决定猫之所以为猫的生物规律一样严苛。创意不是偶然事件,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某种轻易就能学会的魔术,而是不断追求创新、坚持学习和运用创意思维策略的回报。
你若是能改变观察事物的角度,很多以前看不见的东西都会自动呈现在你眼前。翻阅本书,你将会亲历这些改变。即使在平庸的事物中,你也能发现别人无法发现的信息。观察事物的全新方法将会给你带来全新的思维方式和非比寻常的洞察力。
本书将会训练你如何获取创意。它们都是一些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能够为你带来大大小小的创意。这些创意能够帮助你获得经济利益解决各种挑战、击败竞争对手、拓展个人事业。当然,这些创意也能够带来新的产品、新的做事方法。
本书介绍的方法都是本着实用性的标准来选取的,这其中既有传统的方法,也有全新的方法。我们把这些方法分成两种类型:线性思维策略,通过对信息的合理配置获得创意;直觉思维策略,通过对直觉和想象的运用获得创意。
一部分读者可能会发现,他们从“线性思维策略”中获益较多,而在“直觉思维策略”中所获甚少。另外一些读者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直觉思维策略”而舍弃“线性思维策略”。其实,你从“直觉思维策略”和“线性思维策略”中都能获得创意,不应该把自己局限在某一类里。要知道,创意永远是多多益善的。
这本书将褪掉创意能力的神秘外衣,让你重新认识自己的创意能力。也许你将第一次发现,无数的可能性在你面前延伸。通过本书,你能学到:
·如何随心所欲地构思创意:
·如何寻找新的盈利方式;
·如何创造新的商业机遇:
·如何不断改进现有创意,直到找到更完美的;
·如何提供新的产品、服务以及流程:
·如何改进旧的产品、服务以及流程:
·如何找出复杂商业问题的解决方案;
·如何激活市场:
·如何将危机转化为机遇:
·如何发展个人的创意能力:
·如何将自己塑造成团队中的“智囊”;
·如何在合适的地方获取“突破性创意”:
·如何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本书不是单纯地罗列创意经验,而是给出合适的建议。为了更好地阐释,让我们想象如下情景: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兔子。你肯定会说:“对,那的确是一只兔子。”其实,黑板上除了那些简单的粉笔线条外什么都没有。这只兔子之所以会显现出来,其实是因为你接受了我的暗示——这些线条所呈现的是一只兔子。正是通过这种暗示,这些线条具有了实在的内容。
拿到迈克尔·米哈尔科的这本书,翻开前几页,我就看到米哈尔科借助“小猫”和“猴子”的隐喻。起先并不理解他的意图,后来我才想起“小猫”和“猴子”是印度古典哲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隐喻。这一隐喻代表的是古代印度哲学家对于“理想”与“行动”的辩证关系的长期讨论与思考。“小猫派”认为理想比行动更重要,要抱定理想,泰山压顶也不能动容。“猴子派”则坚定地认为再好的理想都需要自己付出具体的行动,需要运用自己的创意思维来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
这一典故的引用完全符合本书的题旨,即如何行动、如何获取创意思维。因此,米哈尔科毫不掩饰地赞美猴子。据说,这只印度哲学家讨论多年的猴子驾着筋斗云,越过喜马拉雅山到了中国,衍变成中国神话中的齐天大圣。中国人都知道,它是一只不安分的猴子,同时也是一只绝对有行动力的猴子。
稍稍了解《孙子兵法》的人都知道,孙子本人在春秋诸子中绝对是“猴子派”的信徒。《孙子兵法》不是一本花上冗长篇幅讨论综合实力的著作,而是通过即时性的创意思维来解决战斗的军事实用手册。我们现在说“创意思维”,孙子那个时代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但本质是一样的。孙子和他的将领在大帐中分析敌情,讨沦行军布阵,不知道他们运用的是哪一种头脑风暴法?我们都知道,《孙子兵法》的智慧早就超越了军事领域。也许正如米哈尔科提到的,从东京银座到纽约华尔街,孙子的原创智慧在世界各地闪光。
翻译本书是一次充满了艰辛,但又很有收获的旅行。“我是缺乏行动力和执行力的小猫,不是猴子。”本书翻译过程中,很多精彩的词语和句子都有陈漪的功劳,我们在今后的日子还有很多应该一起分享的精彩。我的师兄弟韦名应、依常生、齐旺、韦秀芬在我忙碌的时候,出于友谊,帮我翻译了部分章节。张永斌、韦运益帮助我通校全文。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的何彦诚副教授在翻译过程中给出不少专业指导。这里一并致谢。
另外,我要感谢编辑李婷,一直跟着该书的翻译,让我第一次接触职场与合同关系时不至于太丢脸。我要特别感谢编辑李季,她的辛勤工作让这本书能尽快出版。最后感谢湛庐文化给我这个机会,这家公司有一群为了“事业与生活的梦想”打拼的年轻人。
曹凯
过去30年中,最重要的创造力著作。——美国管理协会
每个商界人士必读案头书。——《华尔街日报)
应对“不可能的任务”——《管理指南》杂志
“这就是创意——《米哈尔科商业创意全攻略》把创意的方式赤裸裸地摆在你面前。”
“书中的技术可操作性强,有的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 网友tom
“看过之后,想尝试一下的心情停不了。” 网友S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