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实话三国史(第1部)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晶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三国历史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罗贯中。然而,《三国演义》毕竟是文学作品。我们是否想过,这些经过艺术加工的精彩故事和人物形象,与真实的历史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去探究曾经上演的那一幕幕波澜壮阔而又扑朔迷离的历史吧!

全书力求通过这些新的探索,对该段历史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考述,以全景式地展现汉末三国之历史。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共六章,且前加总论之部分。总论主要说明东汉末年社会状况,总领各章节。第一章介绍汉末各地起义及反抗活动;第二章介绍诸武装势力的混战和割据过程;第三章介绍曹操的发展与其逐渐统一北方的历程,此章为本书重心;第四章主要介绍孙、刘集团的兴起及鼎足局面的形成;第五苹重点介绍魏、蜀、吴三方政治、经济等诸领域的情况,以及三国的相互关系;第六章介绍三国相继消亡,至西晋建立政权,统一全国。

目录

自序

总论——东汉末年社会状态

第一章 风起云涌

 第一节 张角与黄巾起义

一、道教的产生和组织起义

二、起义爆发及其评价

 第二节 五斗米教起义及其政权建立

 第三节 张燕与“黑山”军起义

 第四节 凉州地区起义与民族矛盾的加剧

第二章 中原逐鹿

 第一节 董卓擅政及其同吕布的复杂关系

一、董卓发迹和凉州集团的兴起

二、外、宦交恶及董卓入京

三、董卓擅权及其暴行

四、祸起萧墙与董卓之死

 第二节 征讨董卓和关东军的迅速瓦解

 第三节 公孙瓒与刘虞的幽州斗争

 第四节 袁绍的兴起与发展壮大

一、夺取冀州

二、公孙瓒之死与袁绍兼据四州

 第五节 关中地区的混战

 第六节 袁术的兴亡与诸多势力的复杂关系

一、错综复杂的关系

二、袁术之死及其评价

第三章 北方一统

 第一节 崭露头角的曹操

一、众说纷纭的家世及其影响

二、曹操早期仕途活动介绍及微论

 第二节 曹操与兖州

一、曹、袁政治关系始谈

二、占据兖州与巩固地盘

三、两次进攻徐州

四、曹操兖州平叛

五、再谈兖州保卫战及曹、袁关系

 第三节 论士族阶层与曹操发展

一、士族地主演进的特征及其影响

二、平定兖州与世家大族的关系

 第四节 “奉天子以令不臣”

 第五节 征讨张绣与吕布

 第六节 曹、袁官渡一决雌雄

 第七节 曹操统一北方

一、克平四州

二、北征乌桓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大方将军马元义等“先收荆、扬数万人,期会发于邺。元义数往来京师,以中常侍封谓、徐奉等为内应,约以三月五日内外俱起”(《资治通鉴》卷五八),即起义军计划三月五日为暴动时间,并暗中联络朝中宦官为内应。可惜的是,在起义即将发动的关键时刻,张角门徒唐周上书告密起义计划。东汉朝廷闻讯立即逮捕马元义,处以车裂之刑,并下令马上调查宫廷人员、各级官僚及群众,凡有信奉张角太平道者,一概格杀。且下诏冀州,搜捕张角。在这种形势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张角发出紧急命令,决定提前起义。同年二月,各地三十六方同时起兵,农民起义全面爆发。

起义军将士因头裹黄巾,故号称“黄巾军”,领袖张角为天公将军,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兄弟三人统领黄巾军主力,并指挥全局。其他地区主要有颍川波才领导的起义军;南阳张曼成等领导的起义军;扬州戴风领导的起义军;汝南彭脱等领导的起义军;幽州广阳起义军等。黄巾军将士作战勇猛,旬月之间,天下响应,震动京师。他们攻占了许多郡县,占领府衙,并直逼汉王朝首都洛阳。东汉朝廷极为恐慌,急忙部署,增设了洛阳附近地区八关(函谷关、太谷关、广成关、伊阙、冁辕关、旋门关、孟津、小平津)都尉,保卫京师。为了团结统治阶级内部的力量,汉灵帝接受建议,赦免了第二次“党锢”事件中被禁锢的党人。并联合地方长官和豪强地主势力,共同协力作战,镇压起义军。

同年三月,东汉朝廷发天下精兵,派遣北中郎将卢植征讨张角所率起义军,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征讨颍川黄巾部队。皇甫嵩同朱俊率兵四万余众进讨颍川,二人分兵发起进攻。朱俊被黄巾军波才部打败。皇甫嵩入驻长社。被波才围困,他用计率大军冲出城池,黄巾军败走。这时,任骑都尉的曹操恰巧率援军到达。五月,皇甫嵩、曹操、朱俊合兵大战黄巾军,斩其首级数万。黄巾张曼成屯兵宛城百余日,六月南阳太守秦颉反攻并斩杀张曼成。皇甫嵩、朱俊趁机攻取汝南、陈国地区。在阳翟攻击并战退波才军,在西华攻击并战败黄巾彭脱军,收复了颍川、汝南、陈国三郡。

北中郎将卢植及董卓率凉羌军队攻击张角主力,接连胜利,斩俘万余人。张角退至广宗固守。八月,皇甫嵩生擒东郡黄巾卜巳于苍亭。之后,东汉朝廷又诏令皇甫嵩代替董卓攻击张角。张角于此时病故,其弟张梁率领部队继续战斗。十月,皇甫嵩会战张梁于广宗,黄巾军未能取胜。次日,官军趁黄巾军疲惫之时发动突袭,黄巾军措手不及之下溃败。张梁阵亡,三万余人被俘,五万余起义士兵被逼投河自尽。十一月,皇甫嵩于曲阳攻杀张宝,斩俘十余万人。

南阳黄巾首领张曼成死后,其部赵弘率领十余万人继续抗战,攻占了宛城。朱俊伙同荆州刺史徐璆(求)对其发动攻击,三个月没有攻克。不过,虽然起义军将领英勇奋战,但还是在长时间的较量之中处于下风,首领赵弘、韩忠相继战死。黄巾余部推举孙夏为首领,率军再次攻入宛城。朱俊迅速发动攻击,并由时任司马的孙坚率部攻陷城池。孙夏率部逃至西鄂精山,被尾随而来的朱俊战败,万余人被斩杀。至此,史载“黄巾破败,其余州郡所诛,一郡数千人”(《资治通鉴》卷五八)。自此,黄巾军主力被基本消灭。其余黄巾部众转而进行分散活动,起义最终失败。

黄巾军起义在历时九个月的英勇抗争之后终归失败。虽然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但其依然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展现了广大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为中国历史长卷书写下了一篇可歌可泣的壮美悲章。

此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计划周密、组织完善、准备充分并且具有鲜明阶级性的农民大起义,为后世诸多的起义提供了典范。分析这次起义失败的原因,在客观上,是统治阶级力量过于强大。镇压者对广大农民进行了残忍的迫害。譬如,曾在曲阳公开大规模杀戮民众,积尸封土,筑成所谓的“京观”。黄巾军的成分,以穷苦农民、流民为主体,包括一部分依附于豪强地主的佃客、雇农。此外,还存在这样的现象,黄巾部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携家带口、不分男女老幼一同参加起义的。再加上农民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其数量虽多,但战斗力仍远远落后于东汉的正规军队。各地州牧、郡守及豪强地主为了自己的根本利益,积极地响应中央号召,残酷镇压起义军。

在主观方面,是由于黄巾军领导层中没有突出的军事人才。旅美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言:“没有对于当前客观环境的正确了解。又没有对于未来的理想社会与理想政府的构想,更不曾聚集或培育军事的与政治的干部人才。”(黎东方《细说三国》,第5页)黄巾军有史可稽的战绩主要有斩杀幽州刺史郭勋、太守刘卫,斩杀南阳太守褚贡,汝南黄巾大败太守赵谦及巨鹿黄巾俘获贵族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在同官军对峙的过程中,黄巾军未能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虽占据了一些城池,但多很快又被攻陷。

农民阶级的时代局限性和自身的特点是导致起义失败的根源。广大农民大部缺乏文化知识,没有明确的革命目的和前进方向。革命斗争具有盲目性。以农民为主体的起义,往往被某些具有政治目的的人所利用,成为他们的工具。即便革命最终获得了胜利,农民所充当的也不过是改朝换代的工具而已。张角等人便是利用了农民阶级上述固有的特征,通过太平道组织广大民众,以期达到自身的目的。范文澜先生认为:“农民在无可奈何中从鬼神那里寻求一些空幻的希望。某些野心的道士,正好通过这种弱点来利用农民的战斗意志。”(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199页)

同时,也需要指出的是,抛去披在黄巾军农民起义上的宗教外衣,起义的本质依然是具有革命性的斗争。我们从中能够看到它的积极意义。利用农民的力量发动起义,推翻腐朽统治,建立的虽然仍是一个具有封建统治性质的政权,但是,至少这个新兴王朝的统治者在起初能够或多或少地汲取前朝覆灭的某些教训,实行某些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措施。这对于广大劳苦人民而言,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毛泽东在谈及中国农民时,曾评价说:“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6页)P17-20

序言

三国历史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罗贯中。然而,《三国演义》毕竟是文学作品。我们是否想过,这些经过艺术加工的精彩故事和人物形象,与真实的历史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去探究曾经上演的那一幕幕波澜壮阔而又扑朔迷离的历史吧!

本书内容共六章,且前加总论之部分。总论主要说明东汉末年社会状况,总领各章节。第一章介绍汉末各地起义及反抗活动;第二章介绍诸武装势力的混战和割据过程;第三章介绍曹操的发展与其逐渐统一北方的历程,此章为本书重心;第四章主要介绍孙、刘集团的兴起及鼎足局面的形成;第五苹重点介绍魏、蜀、吴三方政治、经济等诸领域的情况,以及三国的相互关系;第六章介绍三国相继消亡,至西晋建立政权,统一全国。

本书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其新颖性,笔者力求运用新的史学理念、方法及记述形式进行撰述,以求有所发明。其亦为笔者立意的思想指导和基础。当然,在此需说明的是,文中不少观点及对于学术问题的看法并非笔者首发,乃是受诸前辈史学家、学者研究之启迪,实不敢独占其功。文中相关引用,均已注明出处。除新颖性外,全书总体特征还具体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其一,记述方式上的创新。全书以时间为发展线索叙述历史,史实与时间、空间紧密结合。但以此法记述,往往一事跨数章才得全貌。故而,本书同时又以历史人物的活动为中心进行介绍,以体现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这样,全书既为对该段历史的讲说,又是对相关历史人物的研究。再有,本书还着重突出重大历史事件。譬如,对官渡、赤壁等战役,都逐一加以介绍。如此,综合纪传、编年、纪事本末三类撰史体裁,以时间为纵轴,考述具体一时期诸多人物、事件,以期在纵横交错中窥见历史。其二,通俗性与学术性统一。本书总体上史论结合,学术中可见通俗,通俗中亦有学术。为了真实反映历史,书中所引史料一般采用原文记之。但考虑到阅读起来恐有不便,故引文之后通常稍作解释。其三,运用文学语言表述历史,以增强可读性。其四,全书不但对重要历史人物进行详述,对次要人物也有所涉及和介绍。

总之,全书力求通过这些新的探索,对该段历史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考述,以全景式地展现汉末三国之历史。

笔者将本书美其名曰《实话三国史》,实恐引发微辞。其前提是“三国史”,此为历史,这毋庸置疑。然而,它的确又不完全等同于历史,只可认定是一定史学意义上之“三国史”。至于能否达致笔者自擂之“实话”,则一切寄诸广大读者朋友。

王晶

2010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5: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