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的企业家不可把公司的要害放在一个人的手中,在权力下放、用人以信的同时,必须对能人保持必要的约束和控制。察其心而治其人,谙熟人性的特点,加以驾驭和引导,就会让能人心甘情愿地听你调遣,为你所用,并使你在复杂的人事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公司老板必须精于揣摩人性、把握人心,无论是识人、择人、用人,还是管人、防人、制人,都需用心研究,并因人而异施展手段,这样才能将能人牢牢控制在掌股之上,为成就大事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
用忠臣掌权,让能人做事,企业才能兴旺发达。这是企业领导以及所有具备大智慧的人都梦寐以求的境界,也是所有立志于凝聚人心、干一番事业的人必须练就的本事。
作为公司管理者,你可以不懂技术,但你必须懂得如何管理那些有专业技术的人。如果你选择有才能但不忠诚、不可靠的人,无异于在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这样的人一旦选择与公司对着干,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他的能力发挥得越好,对公司利益损害就越大。
10/60:不可不察的能人定律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商品社会里,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会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品牌之于企业,如同鲜血之于生命一样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的生命力是极其脆弱的,极易在风雨飘摇的商海浪潮中夭折。
然而,品牌是由谁创造的?答案是:能人,能人员工就是企业培养出的一批训练有素、技术精湛的精兵强将,是企业的“顶梁柱”,是企业人力资源的“生命线”。一个公司如果没有留住并使用好能人员工,那它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失败的。
国际上有一条公认的企业管理定律,叫“二八定律”,它同样适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结构。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往往是20%的人完成了80%的工作任务,这20%的人就是企业的骨干力量。而我们这里所说的能人是骨干中的骨干,相对来说他们的能力更出众,对企业的贡献也更大。事实上,占员工总数10%的能人为企业创造了60%的业绩。也就是说,这些企业骨干中的骨干只占员工总数的10%,却创造了远高于其他骨干员工的业绩。企业领导者不能不重视这些。
那么,在现实的企业和组织中,这些能人具体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又是怎样来给他们定义的呢?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能够为企业创造不凡业绩、促进并推动一个企业走向繁荣和发展壮大的人称为“能人”。在企业发展的某个阶段中,这些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人,则这个企业的发展可能要缓慢得多,甚至没有发展。正如倪光南之于联想,如果没有倪光南开发出的“汉卡”作为拳头产品来带动联想计算机的销售,或许就不会有联想品牌的树立及联想集团的崛起、发展和壮大,或者至少这个过程要向后推延、缓慢得多。
能人虽少,威力巨大
企业“能人”,是能够为企业广有建树的人,或者说是企业的“顶梁柱”、中坚力量。许多人的能力也许比这些能人更大,但没有成功,因为成功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也许是没有给其提供发挥能力、施展才华的机会,因为一个企业在一个时期只需要一部分能人;可能由于一个很偶然的原因,企业选择了他们,而他们的能力也许并不是最出色的,但他们带领企业发展壮大了,并且由于有了锻炼的机会,他们现在的能力更强了,即使他们现在的能力仍不是最出色的,但由于他们获得了成功,便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能够为企业创造60%业绩的能人只是少数?这就要涉及能人之所以成为能人的原因。
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说道:能人是一个人的个人能力与时代、企业有机结合的产物。
中国有一句老话:“时势造英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总会涌现出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优秀人物。我们所说的能人,也往往诞生在这样的时代。在大变革的时代里,不确定的因素更多,也就更能显现一个人的能力和潜力。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以说,这些人都是能人,他们的成就已为社会和企业所承认,甚至已成为一种经典、一种标杆、一种标榜。 需要强调的是,前面既是个常数,又是个变数:作为常数。必须时刻关注这10%的骨干力量,并不断地加以培养和激励;作为变数,必须使这10%的骨干力量具备造血机能,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使这10%的机能不断地得以提升。并且,通过重点培养和激励这10%的骨干力量,来带动企业另外90%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整个企业的人员素质、工作效率和业绩不断地向上攀升。据悉,一些著名的IT企业如IBM、HP、华为等已经成功采用了“10/60定律”来构建自己的精英团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人力资源结构,为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不失为现代企业和组织决战市场的成功关键。 作为现代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10/60法则,认识能人之于企业的巨大作用,不但要善于发现能人,更要善于使用他们,使之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宝贵财富,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能人的“英雄本色”
随着企业竞争逐步向人才竞争的转化,能力超凡、才干出众的能人成为职场新宠,为各企业所青睐。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能人?能人又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在现代企业的新型人才观念中,能够被称之为能人的人都具有高超的个人能力,能够创造优秀的业绩。能人不能以学历和职称来界定,真正的能人能够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能够给企业创造最佳的投人产出比。
一般来讲,能人大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能人大多才干不俗.超越于职场众人之上
他们或身怀绝技,或多谋善断,或长于管理,或富有创意……“知识就是生产力”,能人本身所具有的超强能量和巨大潜能一旦发挥出来,给企业带来的业绩和所起的作用将是巨大的。
(2)能人大多“火眼金睛”。明察秋毫
因其眼光敏锐、思维超前,他们或能见微知著,“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适时把握市场先机,创造不凡效益;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眼光独到,举一反三,建树多多;或在企业生存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为企业上下调和,开辟新路。
(3)能人因本身才能出众,大多能很好地克服工作上的困难
在日常工作中,能人似乎更崇尚行动,因而更能适应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职场,配合企业的进程加快自己的脚步。
(4)能人的字典始终闪耀着两个重要的词汇:目标和成功
强烈的成功欲促使能人为自己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在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他们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业绩,可以说是企业天生的绝佳伴侣。
(5)能人大多热爱本职工作。是“工作狂”
能人天生的杰出能力和“铁腕作风”令他们永远是“工作第一,生活第二”。这种生存态度无疑是他们决战职场的不二法宝。P4-7
企业界名人钱伯斯说:“几个真正出色的工程师抵得上1000个普通的工程师。”能人往往有着超乎其他普通员工之上的能力,他们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远非其他员工所能及。在现代职场,越来越多的能人游走其间,越来越显示出他们的巨大价值。他们也许有着傲人的学历,也许有着很高的职称,也许有天纵奇才,也许什么也没有……但他们一定有着出众的综合能力或专业水平,能够为企业创造优秀的业绩。
国际上有一条公认的企业管理定律,叫“二八定律”,它同样适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结构。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往往是20%的人完成了80%的工作任务,这20%的人就是企业的骨干力量。而我们这里所说的能人是骨干中的骨干,相对来说他们的能力更出众,对企业的贡献也更大。他们或是掌握着企业的核心技术,或是承担着开拓市场的重任,或是企业经营项目的决策者。离开了他们,企业寸步难行。他们是决定企业前景的关键性人才。
企业中精英云集,能人辈出,不啻为企业之福,老板之幸。如何用好能人,管理好能人,让能人为企业创造高效益,就成为管理者亟待掌握的一门领导艺术。能人容易恃才傲物,有时甚至爱自作主张。所以对待能人,应当更多一点宽容、理解和信任,同时也要有制度约束;多给能人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让他们的才华得以施展;同时还必须能够留住人才。
能人的忠诚对企业来说也是无比重要的。一位总经理说:“用错人和没有人用,哪一种情形更可怕?没有人可用,会造成人手短缺,影响工作的进展相当可怕。用错了人,把工作的过程弄错,结果一团糟,甚至留下一大堆后遗症,更加可怕。”谁也无法保证“顶梁柱”永远对企业忠诚。能人一旦变心,另谋高就,企业将面临困境。
中国有句古话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套用这句古话,一个企业也是“成也在人,败也在人”。如果你选择有才能但不忠诚、不可靠的人,无异于在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这样的人一旦选择与公司对着干,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他的能力发挥得越好,对公司利益损害越大。
所以,精明的企业家不可把公司的要害放在一个人的手中,在权力下放、用人以信的同时,必须对能人保持必要的约束和控制。察其心而治其人,谙熟人性的特点,加以驾驭和引导,就会让能人心甘情愿地听你调遣,为你所用,并使你在复杂的人事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公司老板必须精于揣摩人性、把握人心,无论是识人、择人、用人,还是管人、防人、制人,都需用心研究,并因人而异施展手段,这样才能将能人牢牢控制在掌股之上,为成就大事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
用忠臣掌权,让能人做事,企业才能兴旺发达。这是企业领导以及所有具备大智慧的人都梦寐以求的境界,也是所有立志于凝聚人心、干一番事业的人必须练就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