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佛教美学史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祁志祥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佛教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美学亦是现代社会科学中的一门显学。本书作者以自己累积多年的研究功底,对佛教中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对历代佛教典籍旁征博引,对历代僧俗两界佛学大师的美学思想条分缕析,对佛教竭力追求清静无染的道德美、真实无妄的本体美的美学理论进行了详细论证。书中并附有许多插图,使读者在品味佛学抽象的博大理论的同时,能从图文并茂的书香中体会到佛教美学具体的视觉享受。

内容推荐

本书是学界第一部系统梳理中国佛教茭学思想史的专著。作者以美是普遍快感及其对象、美学是感觉学为独特视角,聚焦汉译佛典关于愉快情感及其对象的形态、特征、本质、规律及其价值评判的思想理论及其演变历史。

佛教从“色即是空”的基本世界观出发,对纯粹的官能快感及其对应的现实世界的形式美、形象美持否定态度,竭力追求出世的清净无染的道德美、真实无妄的本体美,同时又从“色复异空”的中观世界观出发,对官菔快感对应的现实美加以变相的肯定。本书由此展开了中国佛教美学思想的历史巡礼。东汉佛教美学莲花初开。奠定了大小乘美学思想的基石;六朝佛教美学繁花似锦,佛典的翻译和著述催生了佛教美学的繁荣;隋唐中国化佛教宗派的创构将美学世界装点得琳琅满目;宋元禅宗美学一枝独秀;明清佛教美学余音缭绕;近代太虚法师宣告了佛教茭学走向自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似花非花:佛教美学观的独特建构

 一、镜花水月:佛教对现实美的否定态度

 1.“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2.“美色淫声,皆是苦本”

 3.女色如“革囊盛粪”,“唯苦无乐”

 4.视美为丑之“不净观”

 二、涅粲极乐:佛教对本体美的独特肯定

 1.“涅粲”之美

 2.“法喜”、“禅悦” 

 3.空静之美

 4.“佛性”之美

 5.“佛土”之美

 6.死亡之美

 三、色复异空:佛教对世俗美的变相肯定

 1.“色复异空”

 2.以“味”为美

 3.以“圆”为美

 3.以“十”为美

 4.光明为美

 5.七宝为美

 6.以香为美

 7.法音为美

 8.像教之美

 9.言教之美

 10.莲花为美 

 11.形神、境界

第二章 莲花初开:东汉佛教美学基石的奠定

 概述

 一、安世高译经体现的小乘佛教美学思想

 1.由“缘起”而“非身”,取消审美主体

 2.由“十二人”破“色我”,取消客体美

 3.“不净观”:视美为丑之审美训练 

 4.人生皆苦,寂灭为乐

 二、支谶译经体现的大乘般若学美学思想

 1.大乘空宗美学之核心——般若空智特征解析 

 2.“本无”、“毕竟空”之世界观

 3.破世俗之美

 4.“乐无所乐”

 三、牟子《理惑论》涉及的美学问题

 1.佛陀其人的神化

 2.佛经“言以亿数,多多益具”

 3.佛经“广取譬喻”的修辞美

 4.“人死当复更生”

第三章 繁花似锦:六朝佛教美学译作的繁荣

 概述

 一、大乘空宗译籍之美学倾向

 1.大品般若经译籍:空寂为美

 2.维摩诘经译籍:俗中求真

 3.中观经译籍:“涅柴乐”即“无涅槊乐”

 二、大乘有宗译籍之美学倾向

 1.净土经译籍:西方极乐世界

 2.涅粱经译籍:“涅架者名为甘露第一最乐”

 3.《佛性论》:诸法佛性之美

 4.《大乘起信论》:“乐念真如法”

 5.唯识经译籍:识、境、圆

 三、楞伽经译籍:如来藏识之美

 1.美在“如来藏阿黎耶识”

 2.假言离言

 四、法华经译籍:莲花、菩萨、观世音

 1.“诸华之中,莲华最胜” 

 2.慈悲为怀,崇尚大乘 

 3.人格理想:菩萨

 五、华严经译籍:空有相即,一多圆融

 1.大日如来崇拜

 2.形象之美

 3.佛性本有,一切皆空 

 4.一多相即

 六、小乘阿含经译籍:“于色不乐”与“涅槊安乐”

 1.“不欢喜、不深乐,渐近涅粲”

 2.“从此四圣谛,安隐趣涅檠”

 七、中国僧侣著述之美学思想

 1.道安:“淡乎无味,乃直道味”

 2.支遁:“即色游玄”

 3.僧肇:“道俗一观”、“美丑齐旨”

 4.慧远:“始自二道,开甘露门”

 5.道生:“无灭之灭,则是常乐”

第四章 琳琅满目:隋唐佛教宗派美学的创构

 概述

 一、天台宗美学:以“止观”为特点的认识论美学

 .1.智颚:“修行止观,心如金刚”

 2.灌顶:“极圆之教,醍醐妙味”

 3.湛然:“无情有性”、“染净不二”

 二、三论宗及其代表人物吉藏:论“中道”美

 1.“中道”即是“佛性”、“涅柴” 

 2.“二而不二,不二而二” 

 3.“八不”即是中道佛性

 三、华严宗美学:一多圆融,以十为美

 1.杜顺:“理事无碍”、“一切入一”

 2.智俨:“十”美与“境界”

 3.法藏:“圆融无碍”、“十十无尽”

 4.澄观:道本乎心,以“十”尽理

 5.宗密:美在本心

 四、唯识宗:以“识”为本体的美论与以“爱”、“现量”

 为特色的美感论

 1.玄奘及其译注:境、识、受

 2.窥基:真、善、美合一的本体论和以“现量”为特色的感觉论

 五、禅宗:美在净心

 1.慧能及其《坛经》:论美本体和美感

 2.神会:真如为本性,烦恼为客尘

 3.玄觉:论“女色”之恶和语言之美

 4.慧海:中道净心,“自然快乐”

 5.希运:“虚通寂静,明妙安乐”

第五章 一枝独秀:宋元禅宗美学的延续

 概述

 一、禅宗《灯录》传承的美学意蕴

 1.以灯驱暗、光明为美 

 2.道不废言、借言悟道 

 二、延寿:“此识此心,唯尊唯胜”

 1.人生之苦

 2.“心起无心,尽善尽美” 

 3.净土之美

 4.“诸法真空.不破不坏” 

 5.以“圆”为美

 三、契嵩:“心乎,大哉至也”

 1.心性之美:“心固至妙” 

 2.“僧乎,其为人至,其为心溥”

 3.情之善恶美丑

 四、宗果:“须参活句,莫参死句”

 1.反对“文字禅”与“默照禅”

 2.倡导“看话禅”

 五、明本:无执之美

 1.离言而即言 

 2.“化执无越于忘情”

 六、知礼:“真妄和合”、“圆融不二”

 1.“法性”、“无明”,本自具有

 2.“内外二境,不分而分” 

 3.以“圆”为美

第六章 晨钟暮鼓:明清佛教美学的余响

 概述

 一、梵琦:“美味悉从中出”

 1.“真金不自外来”,“觉道无过自悟”

 2.“离却二边中道,洞然清净光明”

 3.“空中韵奏般般乐,水上花开朵朵莲”

 二、临济宗:“文字禅”的否定之否定

 1.德宝:“即念即疑”、“彻悟真心”

 2.圆悟:“一条白棒,当头直指”

 3.法藏:不落“语”“默”,“参”“看”圆融,“名快活人” ·

 三、曹洞宗:“言可以障道,亦可以载道”

 1.慧经:“得大自由,不受罗笼”

 2.元来:“宗”、“教”合一,“禅”、“净”合一 

 3.元贤:“禅、教、律三宗,本是一源”

 四、袜宏:“念佛参禅”、“往生极乐”

 1.“画眉春色就,镜中一骷髅”

 2.“心净土亦净”、“重重美无尽”

 3.禅、净合一与禅、教合一

 4.尚“圆”

 五、真可:“心美”说与“言道”说

 1.“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2.“象”与“意”、“言”与“道”

 六、德清:“善用其心”,则得“极乐真境”

 1.由心生物,万法如幻 

 2.“美色淫声,皆是苦本” 

 3.“所求净土,即唯心极乐”

 4.“执教者迷宗,执禅者毁教”

 七、智旭:“极乐即唯心”

 1.“极乐弥陀,心作心是” 

 2.即言离言、“说默俱妙” 

 八、袁宏道:《西方合论》

 1.由禅人净,人世而出世

 2.“积劫情尘,去垢方明” 

 3.十种净土,光光各显 

 4.十全十美

 九、王夫之:《相宗络索》

 1.“八识”

 2.“三境”

 3.“三量”

 4.“大圆镜智”

余论 走向自觉:太虚法师论“佛法与美”

 一、太虚法师生平

 二、佛教美学走向自觉的时代氛围

 三、《佛法与美》的主要内容

 四、论佛教美术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1: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