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语丝云片(江曾培隽语集萃)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江曾培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个集子中的片言只语,摘自作者历年写的文字,是从他这些年来撰写的二十多本书中摘录出来的。计912条,其纷杂零碎,犹如自然界的风丝雨片。江老师把他的杂文、随感作为文艺作品来写的,不仅充满智慧,而且饱含感情,是活泼泼的生命。

热切的心肠,冷静的思考,美妙的文辞,深长的意味,构成了这本自编语录的别具一格的特色。

内容推荐

本书的这些“语丝云片”,涉及政法、经济、社会、文教、文艺、人生、道德、哲理八方面内容,都是从我出版的著作中摘出的。政法、经济、社会、文教部分,大多摘自《世态百相》、《世风与风世》、《海上乱弹》、《网上杂弹》、《三题集》、《交交集》、《一个总编辑手记》以及《江曾培网文选》等书;文艺部分,主要摘自《艺术鉴赏漫笔》、《艺林散步》、《小说虚实录》、《缪斯的眼睛》与《江曾培论微型小说》等书;人生、道德、哲理部分,主要摘自《春夏秋冬集》、《说钱集》、《心路小识》、《读人札记》、《乱花迷眼》、《红情绿意》、《海外游思》与《人诞生在道里》等书。如有人想看这些“摘句”的出生背景及其上挂下联,是可以在这些书中看到的。

目录

美的隽语(序)沈善增

一 政法篇

莫把政绩变“政疾”

“新三民主义”与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一脉相承的

官员滔滔不绝的空话,如同“空孕”一样

官贪必然官奢,官奢则会走向官贪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变成了“革命不是请客,就是吃饭”

“清官情结”应当易为“法律情结”

热烈欢送“鼓掌通过”远去

二 经济篇

“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是一句利欲熏心的话

消赀者要的毕竟是“珠”而不是“椟”

努力在世界经济“奥运会”中夺金牌拿名次

低水平重复,成为产业发展不能承受之重

要给城市留条“回家之路”

在文明的基础卜对自然生发新的敬畏

三 社会篇

不能满足于“平均数”,而必须重现“大多数”

共牛是生态,共荣是心态

既要发扬优良民风民俗,又要防止沉渣泛起

社会的中心不应是官,而应是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过去“五鬼闹中华”,如今则有“三鬼辱文明”

安全如同空气一样宝贵

四 文教篇

把“一流”视为数量规模的发展,是“一流”下的迷失

学术不能绑在商夜的车轮上

文化的主要流向,总是强国向弱国流动

更高更快更强,还要更美

面对公众的“茶几”,切莫把“夜壶”摆上去

不能像狗熊掰苞米一样,掰一个丢一个

五 文艺篇

生活是作品的父亲,作家是作品的母亲

要l为艾艺王国增添新版图

将时代的“剧作者”化为时代的“剧中人”

让“小我”与“大我”紧紧相通

真、善、美是孪生三兄弟

风格是作家走向成熟的标志

艺术创作是和读者“对话”,而非“自言自语”

具有“两冷”的决心:甘于坐冷板凳,乐于吃冷猪肉

汁白当黑,不全之全

六 人生篇

人字,是由一撇一捺组成的

穷得没有钱与穷得只剩下钱,都是一种跛足

快乐不快乐都是过日子,为什么不快乐呢

不要借别人的高贵来自豪

恐置溃产怠子孙

爱情是性爱在精神上的升华

警惕秃头十字架文化

微笑的“密码”在眼在言更在心

每个人在自己生活中的位置都是主角

人生观与“人死观”是相辅相承的

来点“天天读”,使牛活多点精神深度

让脑子里教养与肚千里营养同步发展

七 道德篇

鱼诞生在水里,人诞生任道里

外在礼貌和内在教养不宜简单地划等号

善对君子,批评小人,抵制骗子

坚持“自扫门前雪”,包含有对“他人瓦上霜”的关心

道德不仅要成为一种说服力,也应化为一种约束力

八 哲理篇

流行的东西不一定是好的,流行感冒就很不好

凡探索中的事物,都是处在一个过程当中

大船能抗风浪,小船则好掉头

规律规矩不可无,公式化模式化不可有

过失,过失,“过”则“失”

不要赶鸭子上架,撵驴子下水,不要盲目地向上爬

狗最好过狗的生活,猫最好过猫的生活

试读章节

官贪必然官奢,官奢则会走向官贪

在反腐斗争中,既要“抓大”,也要“抓小”,既不可“弃大”,也不可“放小”。“老虎”要打,“苍蝇”也要打。

俗话说:“骗子有屏风,屠夫有帮手。”贪官进行腐败活动,也离不开“屏风”与“帮手”。

腐败分子,有的表里一致,内里腐烂了,外表也是吃喝嫖赌,花天酒地,腐朽不堪;有的则是变色龙,人前人样,人后鬼样,表面一套,暗里一套。

有些腐败分子“腐”而未“败”,仍在那里人模人样地唱反腐高调,要加倍警l易这种点灯是人、熄灯是鬼的“两面人”。

官奢与官贪一脉相承,紧紧相连。官贪必然官奢,官奢则会走向官贪。

腐化包括政治腐化与生活腐化,两者穿着连裆裤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买卖,买卖,买与卖从来是联在一起的,买官必卖官。

许多官员参加商业开幕式一类活动,与明星一样,是“有偿出场”的“走穴”。为了红包好处,让钱牵着鼻子走,乐此不疲地为某些商业“推磨”,这叫“有钱能使官推磨”。

腐败者“夹尾巴”,不是为了“割尾巴”,而是为了更好地保住“尾巴”。“变脸术”的兴起,只能表示他们在策略上更隐蔽更狡猾了。

尽管腐败力避阳光,但在阳光下也仍有无所顾忌的腐败。这种阳光下的腐败,较黑暗中的腐败更嚣张,更恶劣。它公然无视党纪国法的威严,漠视人民群众的心理感受,挑衅法纪的尊严。

不论是“私贿”还是“公贿”,都是“贿”,都是违法勾当。要揭穿“公贿”为“公”的欺骗性,遏止它的公然横行。

慈善事业也必须透明化、法制化,不容贪污腐化的毒瘤寄生滋长。“庆父不死,鲁难不已。”贪污腐化这一“庆父”不除,即便是光明的慈善之举,也会被异化为污浊之处。善事无论如何不可容忍恶行。

如今的“乞乞科夫”们,较之果戈里笔下的乞乞科夫,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者以“死魂灵”到救济局骗钱未伤他人,而前者卖干部“活身份”则害及无辜;后者制假骗钱是单干,而前者则发展为“一条龙”。

情妇,已成为贪官的伴生物。贪官与情妇不止是一般不正常的“性关系”,而是一种性贿赂、性交易,以性为纽带的狼狈为奸。

反腐,不可忽视秘书这一环节。要对这个权位不高但能量很大的职位,加强监督和管理,切不可使“秘书失控”,让“秘书掌权”。

驻京办所以成为腐败高发区,还由于它的一些“公关”职能本身就不合理不合法,带有先天腐败的因子,公然运用腐败作为机构运作的润滑剂。

凡形成腐败“食物链”的地方和单位,第一把手的屁股都不会干净。清除“食物链”,重点要放在作为“头”的“七寸”上。

一些小偷在偷盗腐败公安局长的财物时,特别感到安全。因为,这是“黑吃黑”,谁暴露了对方,也就暴露了自己,双方的安全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有“骗贪官的,来钱最快也最安全”之说。

财政制度明确规定,转移支付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可一些地方仍然是“雁过拔毛”,截留挪用。原本支持地方发展的国家财政转移的支付资金,不仅起不了应起的作用,而且异化为权力寻租者的一块“肥肉”。

学术期刊乱收版面费,取合稿件由“赵公元帅”把门,“有理无钱莫进来”、“有钱无理请进来”,这也是一种“权钱交易”式的腐败。

伪君子长于画皮,识破他们需要花点功夫,但他们既然要做坏事,画皮画得再美,也总要留下作“伪”的痕迹。其中重要一点,是他们不能实事求是,不敢实事求是。

《红楼梦》里智通寺大门有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描绘了那些贪婪者在春风得意“有余”时,总是伸出他们贪婪的手,大肆捞取钱物,不肯“缩手”;而当他们贪婪的手被抓,“眼前无路”时,又“想回头”,可已无济于事了。

干一种不“白”不“黑”的所谓“灰色”勾当的人,要比腐败分子多。根治腐败之风,也必须遏止这股“灰色”之风。一切官员都要“不以廉小而不为,不以贪小而为之”。

有人说,“腐败是改革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润滑剂”,这种要以腐败来推进改革的“腐败有理”、“腐败有利”论,起了保护腐败生存发展的坏作用。

由于车子是在路上跑的,公车私用以及一些官员公车的特权霸道,这些“车轮下的腐败”,就成了一种流动的腐败广告。

有效地推进扶贫工作,也要“两手抓”:一手加紧对贫困人口的“输血”、“造血”,一手打击对贫困人口的“抽血”、“吸血”。

香港在反贪上有个很好的口号,叫做“零容忍”。只有“零容忍”,才能对腐败不依不饶,穷追不合,不留漏洞,除恶务尽,实现“零腐败”。

要强化廉政文化的制度建设,强化各种监督机制,使各种官员不想贪,也不能贪,不敢贪。

腐败的“托儿”,是腐败的恶劣催化剂。

“人越腐败,死得越快”论,也许是想吓吓那些腐败官员,不要“要钱不要命”,早点迷途知返,改邪归正。用心虽好,可惜这吓不倒腐败者。有句名言说,面对300%的利润,资本就会冒着上绞架的危险去争夺。面对可以带来财源滚滚的腐败,黑心的贪官更不会被一句“疾病惩罚”的话就吓得罢手的。有效的反腐败反贪官,还是要靠加强制度制约,加强上下监督,加强法纪制裁。

在“年关”面前,公职人员面对“年礼”的诱惑,一定要坚守“廉关”。

八小时以外的表现,由于处在比较自由放纵的状态,往往最能真实地折射出一个人的品性。要加强对官员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娱乐圈”、“社交圈”的管理与监督。

官员的拜鬼神、信风水,往往与掩护腐败连在一起,可以说是一种“腐拜”。

官员不可“不问苍生问鬼神”,而应“不问鬼神问苍生”。  真假特权车牌号的泛滥,尽管李逵李鬼都有一笔账,但根子在李逵。没有李逵的横行霸道,也就没有李鬼的胆大妄为。解决特权车的问题,要打假,更要打真。

打黑除恶必须与反腐密切结合起来,打了黑,腐就露出来了;反了腐,黑也就难以生存了。当党政机关与司法队伍中不染任何黑色,都红透红透,金光闪闪,清清白白,社会的黑恶势力这一毒瘤,也就失去后台靠山,无法在政治上“染红”,在形象上“贴金”,在经济上“漂白”,难以用伪装逞凶作恶了。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变成了“革命不是请客,就是吃饭”

招待费实际上成了一个不干不净的“筐”,什么脏东西都可往里塞。

惩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釜底抽薪的办法,是让来源不明的财产“明”起来。

行善者的“行善”,反而被“雁过拔毛”者提供了中饱私囊的机会,异化成“助恶”。善事不容恶行。

职务消费要重视公示制,成为“阳光消费”。

请客吃饭成风,有些人整天不是请人吃饭,就是被人请吃。“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句话,已被这些人改成了“革命不是请客,就是吃饭”。

官员行使公共权力,个人生活言行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其隐私权不能不受到限制。

一个人被钱欲所支配,就会像俗话形容的:“再多的钱财填不满贪婪的眼睛,再多的露水填不满一口水井,”“高薪养廉”云云,你的“薪”要高到哪里去?目前还没有发现一个官员是因为生活困难而不得不敛取钱财的。

人有七情:喜、怒、忧、惧、爱、憎、欲。欲为人的七情之一。问题是人的欲望,不论是物欲,还是情欲,都应限制在正当的范围以内。贪欲是伴随人类出现的一种恶劣情欲,因贪欲敛财而终于败亡的,代不乏人。

张扬廉政文化,重点在官场,同时也要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形成廉政的社会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出良好的崇廉爱廉的氛围环境,将滋生腐败的“污泥”,易为催生廉洁的“沃土”。

德国卫生部长公车私用引发了强烈的舆论风暴,这给了我们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公车私用是一种不能容忍的“丑”,其等级居于桃色丑闻之上。对这种挥霍浪费老百姓钱财的丑事,群起而攻之犹不足,应像德国一样,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向当事人质询与问责。

要有效地杜绝公款出国游,需要同时伸出两个拳头,分别指向当事人与审批者,让审批者懂得“谁审批,谁负责”,不可肆意妄为;让当事人再也没有“合法”的外衣可以遮羞护身。

要管公款吃喝的“嘴”,管带彩赌博的“手”,管公款出国的“脚”,要使这“三管”真正有效,还得增加一“管”,即管好心,管好脑。

要警惕“小节无害”,远离“温水效应”。

公共财政是一块蛋糕,这方面切多了,必然会使那方面少了。即使要解决昂贵的门票问题,也与解决昂贵的公务问题,有着内在的联系。

做出以“红头文件”形式推销当地烟酒这样的“昏”事,既是“利令智昏”,也是“权令智昏”。“昏”而又“昏”,就使他们心不明,眼不亮,一再呈现糊涂与荒唐。

P24-31

序言

美的隽语

沈善增

上网以后,常收到朋友发来的幻灯,有隽永短语、养生经验、生活知识、哲理故事、异域风光,无论哪一种,都配以美丽的画面,有的还配上悠扬的乐声,看这些幻灯,真是一种享受,文字的魅力在这样的氛围中更见其美。我看到好的幻灯,不敢独享,常常转发给亲朋好友,开始还有些顾虑,怕朋友笑我浅薄,或“老夫聊发少年狂”,特别是有的幻灯后面附言,在几天里转发给多少人将得到什么好报,让人觉得我“迷信”兮兮的,但后来收到很多朋友的回复,表示感谢,也有不少朋友发幻灯给我,使我觉得这样的和电脑网络科技相结合的“现代阅读”,不能以浅阅读一言以蔽之,只要传播的内容好,形式更新是符合人审美天性的,何尝不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了。”(我对《论语》这一章的甄读是:“要使有价值的内容具有优美的形式,就要效法民间的礼乐;要使优美的形式能表达有价值的内容,就要效法史书记载的礼乐。优美的形式和有价值的内容相得益彰,然后成为君子的礼乐。”)

读江曾培老师的《语丝云片》,就有看优美的幻灯“真是享受”的感觉,或者说,这样的美言隽语,应该做成一篇篇幻灯,广为流传。据江老师撰写的《跋》,这些短语是从他这些年来撰写的二十多本书中摘录出来的。语录体著作,从《论语》开始,是有悠久传统的。但历史上的语录体著作,部是门人弟子记录了老师的话,有的还未经本人审核,汇纂成书的。江老师自己从旧作中去摘录,有意为之,意义就不一样。他说:

这些“语丝云片”,都为“摘句”,是从整篇文章中抽出来的,由于原来用以展现与论述这些观点与认识的材料,都已被剥离掉,因而显得有些干巴巴,缺少个性与生气。同时,受每条文字的限制,每条“摘句”不可能面面俱到,往往是从某一角度去“摘”,难以展现问题的全部复杂性,如果只是孤立地加以强调,有时会失之片面,出现鲁迅指出过的那种“困人”之弊。不过,“摘句”也有它的好处,那就是比较精练,它把淹没在大量文字中的精华凸显出来,便于人们以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多的启示。

清楚摘句可能有的局限和欠缺,但还是辛辛苦苦地去摘,第一层原因,是为了照顾到现代读者阅读时间的缺少,而可能浪费宝贵的阅读时间的书又太多。更深一层的原因,就是议论的事物,事未过,境没迁,还在不断地重复,甚至愈演愈烈。批评、忠告的声音被尘声市嚣深深地“淹没”了,再批评、再忠告,还是会再“淹没”。所以,寄希望于经时间考验、筛选的“精华”,将之“凸显出来”,吸引人的眼球,引发人的思考。我说过,江老师的时评是“长者时评”,江老师亲自动手摘语录,不是江郎才尽,没东西可写,或者年迈写不动了,而是出于长者的淳厚之心、殷切之意,他是千方百计要后来人能听到这“正道”的声音。他说:“鱼诞生在水里,人诞生在道里。”还说,“《语丝云片》中呈现的观点与认识,多属社会的主流看法,并非我的独创和独唱,我只是运用其在对具体问题具体现象的分析中,有些在内涵上稍有生发,有些则有着自己的表达方式。”这不是他的谦虚,而是为了强调自己观点的“主流”性。他明白这样说,也许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与拒斥,但他相信多数人是需要对人生的主流大道加深认识的,因为正道才是符合人的天性,有利于人的发展的。告诉读者他对正道的体悟与认识,这就是他认定的为文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所以,他摘出来的,正是自己人生的精华。他是把自己的一颗滚烫的心捧出来献给读者。

我说过:“如果一百年后,有人来编《古文观止》续集之类的书,老江的杂文时评,应有佳作入选。”因为江老师的文章真是写得好,层层剥笋,级级递进,细致入微,高屋建瓴。看语录,这些妙处就欣赏不到了。但读语录还是让人能感受到一股生气在流转,一鳞半爪而能见云中全龙。这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我在《艺术篇》中看到这样几段话,似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艺术中的哲理,不同于一般的哲理,它不是逻辑的抽象,而是艺术概括的结晶。

作家的理性思考,是对观察、体验到的生动形象进行思索,是“形象的思考”。

要创作审美价值高的作品,一定要“把真理隐藏”。首先得有“真理”,其次要会“隐藏”。

江老师是把他的杂文、随感作为文艺作品来写的,不仅充满智慧,而且饱含感情,是活泼泼的生命。唯生命是全息的,所以,即使被剥离出来,也不是干巴巴的,反会引起丰富的联想、无穷的回味。江老师还说:

 “热”写,需要政治思想的敏锐;“冷”写,则需要专业学术的功底。社会思想文化建设,需要“冷”“热”二副笔墨。

他写文章就具有“冷”“热”两副笔墨,所以,摘句也风格多样,相映成趣。

热切的心肠,冷静的思考,美妙的文辞,深长的意味,构成了这本自编语录的别具一格的特色。希望它的传播,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春晓添一抹亮色。

后记

这个集子中的片言只语,摘自我历年写的文字,计912条,其纷杂零碎,犹如自然界的风丝雨片,故名为《语丝云片》。

《语丝云片》中呈现的观点与认识,多属社会的主流看法,并非我的独创和独唱,我只是运用其在对具体问题具体现象的分析中,有些在内涵上稍有生发,有些则有着自己的表达方式。

这些“语丝云片”,都为“摘句”,是从整篇文章中抽出来的,由于原来用以展现与论述这些观点与认识的材料,都已被剥离掉,因而显得有些干巴巴,缺少个性与生气。同时,受每条文字的限制,每条“摘句”不可能面面俱到,往往是从某一角度去“摘”,难以展现问题的全部复杂性,如果只是孤立地加以强调,有时会失之片面,出现鲁迅指出过的那种“困人”之弊。

不过,“摘句”也有它的好处,那就是比较精练,它把淹没在大量文字中的精华凸显出来,便于人们以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多的启示。

我的这些“语丝云片”,涉及政法、经济、社会、文教、文艺、人生、道德、哲理八方面内容,都是从我出版的著作中摘出的。政法、经济、社会、文教部分,大多摘自《世态百相》、《世风与风世》、《海上乱弹》、《网上杂弹》、《三题集》、《交交集》、《一个总编辑手记》以及《江曾培网文选》等书;文艺部分,主要摘自《艺术鉴赏漫笔》、《艺林散步》、《小说虚实录》、《缪斯的眼睛》与《江曾培论微型小说》等书;人生、道德、哲理部分,主要摘自《春夏秋冬集》、《说钱集》、《心路小识》、《读人札记》、《乱花迷眼》、《红情绿意》、《海外游思》与《人诞生在道里》等书。如有人想看这些“摘句”的出生背景及其上挂下联,是可以在这些书中看到的。

感谢沈善增同志为此书作序。感谢上海文化出版社接受这本书的出版。感谢责任编辑李国强同志为这本书付出的辛劳与智慧。感谢袁银昌同志为这本书做了精心的设计。

作者

2009/06/0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3: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