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国外旅游散文集,作者以独到的眼光观察和分析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时尚潮流、观念理性、突发事件等,内容生动、涉猎广泛、思维活跃、语言风趣,同时配有大量彩色照片。
巴黎、威尼斯、布鲁塞尔、罗马、滑铁卢、马德里、纽伦堡、海德堡、萨尔斯堡、里斯本、卡萨布兰卡、加纳利群岛……
去感受书里讲的那些地方,那些事,真的不一样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带这本书去旅行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东平 |
出版社 | 大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国外旅游散文集,作者以独到的眼光观察和分析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时尚潮流、观念理性、突发事件等,内容生动、涉猎广泛、思维活跃、语言风趣,同时配有大量彩色照片。 巴黎、威尼斯、布鲁塞尔、罗马、滑铁卢、马德里、纽伦堡、海德堡、萨尔斯堡、里斯本、卡萨布兰卡、加纳利群岛…… 去感受书里讲的那些地方,那些事,真的不一样噢! 内容推荐 《带这本书去旅行》是一本国外旅游散文集。书中所选文章是连续6年为大连青少年期刊《少年大世界》撰写的,作者以独到的眼光观察和分析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时尚潮流、观念理性、突发事件等等,内容生动、涉猎广泛、思维活跃、语言风趣,同时配有大量彩色照片,对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想、丰富课外生活极有帮助。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高,许多国家已向中国敞开大门,人们无论是留学、旅游、探亲访友,都将有机会走出国门,但愿能提前做些心理准备,请带这本书去旅行吧。 目录 巴黎以外是乡下 水水的威尼斯 卡萨布兰卡的魅力 与牛共舞 仙乐飘飘梦中闻 四进卢浮宫 角斗场,你与罗马同在 滑铁卢静悄悄 “世界第一”话荷兰 飘满音符的都市 看西班牙足球,热血在燃烧 痛并快乐的纽伦堡 爱你怨你马德里 假日罗马 里斯本——镶在海边的明珠 人在旅途趣事多 荒山里的牛仔“秀” 聆听萨尔斯堡 有趣的西班牙节奏 “见钱眼开”的“活雕像” 购物在欧洲 狂欢布鲁塞尔啤酒节 漫步火山口 加纳利岛上读三毛 三个摩洛哥新娘 难忘吉隆坡 麦当劳咏叹调 快快乐乐去上学 玩不够的迪斯尼 带《少年大世界》游世界 人狗情未了 BIRD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垃圾箱里看环保 欧洲买衣记 采访西班牙报社 法航,难说爱你 轻歌曼舞不眠夜 我们怎么就成了偷渡客? 埃菲尔铁塔换红装 我是中国娃 逛花街 罗马古城古色古香 吃一顿法式大餐 小小山城故事多 少年维特不再烦恼 花园里的天堂 ——记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 在海德堡,我也把心丢了 跨出国门,你知道应该带什么吗? 后记 试读章节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时,人们又对战争重新反思,这让我想起滑铁卢。 滑铁卢太有名啦! 不光欧洲人,几乎全世界都知道这个让拿破仑‘波拿巴一世身败名裂的地方,直到现在还时不时拿它来说事儿。比如英语中有这样一个利用率极高的短语:meet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意思当然是指惨败或遭打击沉重之类。 看过经典影片《魂断蓝桥》吗?那是为了烘托那么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绞尽脑汁翻译出来的美名,其实如果直译的话,片名就叫《滑铁卢桥》,桥的名字而已。 一个夏天,我和朋友开着车,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出发,沿着通往巴黎的欧洲19号高速公路南行,约20分钟就抵达滑铁卢小镇。 小镇不大,街道两边多是别墅,绿树鲜花,幽雅恬静,街上几乎看不到什么行人。出镇再往南行,抬眼就看到一个很大的绿色山丘,顶部矗立着一头雄狮塑像,这就是在战争遗址中闻名的“山丘雄狮”。 它是为纪念在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战役中阵亡的将士而建造的,丘下掩埋着6万军人的白骨,应该是当今举世无双的最大的军人墓V纪念碑。 上山的台阶虽然只有226级,但因为坡陡,走上去挺累。这个山丘是从战场上背土堆起来的,可见工程之大。而山头28吨重的铁狮子则是用盟军缴获法军的枪炮铸造的。铁狮子雄踞在高6米的底座上,左前爪踩一圆球,昂首怒视,表示“威镇”拿破仑。它面朝的方向正是法国,可谓“狮”视眈眈。 这似乎是说,时刻警惕着,再也不许法国来侵犯! 可是当你回头举目四望时,那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安宁、静谧、和平,让你怎么也无法联想到昔日的马蹄硝烟。 从狮子山下来有一个小型电影厅,共十几排座位,但看不到有人服务,观众进门,灯会自动亮,一会儿又慢慢暗下去。电影开始到结束也就20分钟。讲的是1814年,被流放到地中海中厄尔巴岛的拿破仑逃回了巴黎,东山再起,在《马赛曲》的歌声中重登皇位。当时欧洲各国君主们正在维也纳开会,得到消息后惊慌失措,赶紧商讨对策,最后决定重组反法同盟,击败拿破仑。 1815年3月25日,英、俄、普、奥、意、荷、比等国盟军,再次武装进攻法国。拿破仑以非凡的号召力征集了30万正规军和22万辅助军还击,而此时,反法同盟军已有70万。 6月14日,战争在比利时境内拉开了帷幕。 6月17日,拿破仑军队在滑铁卢同联军交锋,一场残酷的战役在空阔的滑铁卢展开了。 6月18日,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被打败,近6万法国士兵和同盟军士兵倒在滑铁卢土地上。拿破仑又一次被放逐并最终死在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时年52岁。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电影院一年到头只放映这一部电影。 狮子山下的滑铁卢纪念馆是一座白色的圆形建筑,里面最精彩的是法国海军画家路易·杜默兰和他的5位合作者用了几年的时间创作完成的战争全景油画。这幅油画长110米、高12米,贴在高大的环形墙壁上,配上灯光和音响效果,画面栩栩如生。刀光剑影,人仰马翻,再加上实景泥塑、兵器散落、残屋断壁、枯枝败草,观众就好像置身在这腥风血雨的战争中。 战场的远处有一位身穿白翻领的绿军装、披着灰色披风的人物,骑在白色的高头大马上,正挥剑指挥战斗,他就是拿破仑。 其实那场12个小时的战役怎么打的,现在已经不重要了,其结果是双方的几百门火炮和十几万军队伤亡惨重,共阵亡将士6万余人,伤者不计其数,血流成河,惨不忍睹。联军统帅威灵顿看到此情此景,不禁双泪俱下,仰天感叹:“胜利是除失败之外的最大悲惨。” 就在我们将启程离开滑铁卢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停车场旁有一座拿破仑的雕像,令我十分惊奇。雕像是铜质的,只有1米高,比真人小得多,这就是盖世英雄拿破仑? 给战败的将军立像纪念,实在稀罕。 拿破仑在法国人心目中,绝对是个民族英雄,他的名言轶事在法兰西广为流传,直到现在。 首先,拿破仑的用人方式是非常值得全世界指挥者尊重和学习的。 在横扫欧洲的时代,拿破仑的军队给全世界出了一道不解之题:同样的普通士兵,他们为什么比其他欧洲国家的士兵更优秀?他们只是地位最低的士兵,但在战场上勇猛拼杀的大无畏精神常令对手目瞪口呆。 拿破仑的一位将军曾这样说:“我的下士当任何一支军队的上尉都绰绰有余!”那些欧洲贵族们百思不解:是什么力量使那些法国农民、鞋匠、手工艺者、城市游民个个在战场上无比顽强,成为一支让整个欧洲谈虎色变的可怕力量? 答案是谁也没想到的。 在拿破仑提拔的26名元帅中,有24名出身平民。拿破仑巧妙而坚定地激发了每个士兵的遐想,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行军包里,就藏着一枚元帅的权杖,只要勇于努力,下一位陆军元帅就是自己!梦想成为元帅的士兵,会是一个平庸的士兵吗?这就是为什么拿破仑和他的军队能征服大半个欧洲的答案。 另外,我们只知道拿破仑是军事家,绝对想不到他真正看重的是科学家。知道吗,他竟然是法兰西科学院至高无上的145名院士之一!他曾与11名候选人竞争,最后当选为数学部院士。他相当得意这一尊号,在所有命令和公文上签名时,都会写上“科学院院士、东征方面军总司令”头衔。即使行军作战他也兴致勃勃地与学者们讨论科学问题,当英国还在讨论“种牛痘会不会对人体有害”时,拿破仑就号召法国人接种,并称发明牛痘的英国医生琴纳为“伟人”。 拿破仑有句名言:“科学解开了这么多秘密,消除了这么多偏见,为了使科学给我们建立更大的功勋,让我们鼓励科学、热爱科学吧。”当他得知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经济上很困难时,立即资助6000法郎。两军交战时,他总是让科学家处于安全地带。1814年,反法联军兵临城下,兵员告急,有人提议让技工学校学生参战,拿破仑说:“我不愿为取金蛋而杀掉我的老母鸡。”这句感人之语至今还刻在该校梯形大教室的天花板上。 当然,他同样有法国人的浪漫和幽默,传记片《拿破仑》中的第一个镜头是雾气缭绕的澡堂,侍从在帮拿破仑量身高,嘴里嘟囔着:“怎么长高了?”一下子发现他在踮脚,主仆大笑,拿破仑却一本正经说:“记住,以后为我写传记时,不要说我是1.68米。” 从雕像上看,这位法国皇帝头戴三角帽,脚蹬长靴,一身戎装,双臂交叉抱在胸前,头颅高昂、目光远大。 在他脸上,你绝对读不到失败者的绝望和屈辱,而是充满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趾高气扬。就像他的一句名言“我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当然,他还有一句名言说得不错:“伟大到荒谬只一步之差,让人去评说吧!” 的确,拿破仑是一代英杰,连马克思都曾赞扬他:“法国大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了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但他的对外扩张欲望逐渐变成侵略战争,即使不是滑铁卢的大雨贻误了他的战机,早晚他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有人说,滑铁卢纪念馆是战败者的丰碑。 拿破仑一生亲自指挥过50次战役,其中胜35次,败15次。但奇怪的是他获胜之处无迹可寻,而有纪念馆的失败遗址就起码有3处:一是滑铁卢;二是莫斯科郊外的博罗迪诺村战役博物馆;三是德国莱比锡战胜拿破仑的纪念碑。其原因应该是:没有人会容忍侵略者在自己的家园里横行霸道! 但拿破仑似乎并不怕失败,他有一句格言:“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仆屡起。”而事实上,拿破仑这个滑铁卢战役的败将,始终没离开过世人的话题,现在拿破仑的塑像前,还不时有人送上一束鲜花,寄托追思。 维克多·雨果这样评价:“失败反而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拿破仑·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波拿巴更为高大。”我想这是因为他的名字、他的气概、他的影响以及他对法兰西的贡献,让他仍不失为伟大的政治家、一流的将军、真正的英雄。 P40-43 序言 记得,我向东平约的第一篇稿子,题目叫《想当太太》。那是1990年初的一个夏天,东平高高的个子,穿一身很飘逸很女人的衣裳,脸色是没晒过的那种白,手指是没干过粗活的那种细,很优越地站在一堆女人中间。我问她现在干吗呢,她说当太太呢。那时候,太太这个词在北方还挺陌生,于是就以报人的那种敏感,叫她马上给我主编的《人世间》副刊写一篇东西。 东平的老公姓咸,东平自然是咸太太。看了咸太太的稿子才知道,她其实从未老老实实在家当过太太,那时候她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正在一家杂志社当记者。她说的太太,很快我就弄明白了,咸先生在中国驻西班牙的一个公司工作,平时家里只有她和女儿。这娘俩每年有出国探亲的假期,而咸先生也有回国休假的机会。这是现代版的牛郎和织女的日子,这种日子有几个女人享受得上?被大多数女人羡慕着嫉妒着的东平,就这样做着幸福的太太。 与东平交往已有十几年。我和她之间的友情,不是如胶似漆的那种,而是时间长了不见面会觉得想念的那种。有的女人,你跟她在一起,处处得陪着小心,每时每刻都会觉得累,不是怕她把你当傻瓜卖了,就是怕哪句话说错了惹她生气,更怕在哪个地方高她一萝卜皮儿,让她在心里生出嫉妒。这样的女人,避之犹恐不及。而东平是另一种女人,她最让我想念的地方,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她的大气和透明。在她的品格里,既有男人的刚性,还有女人的温软,让跟她相处的人感到安全、放松。听她说话,觉得阳光照进她嗓子眼儿里了,一张嘴,就能望见她的心跳。可东平并不是一个肤浅直白的女人,恰恰相反,她智慧而快乐,大大方方而不是悲悲戚戚。朋友聚会,只要有她在场,你身上高兴的细胞就会被她全部激活,你就得加入笑声朗朗的行列,如果你心里还有些阴暗逼仄的东西,你会为自己的小家小气而感到羞愧。 其实,东平最成功的角色不是太太,而是母亲。所谓太太,老公不在身边,她一个人既当老爸又当老妈地带一个女儿,这里面的鼻涕眼泪和艰苦卓绝谁个知晓?可是女儿咸咸就在她的手心里牵大了。那个被她牵大的女儿咸咸,居然也跟她一样的快乐无比,一样的阳光灿烂,哈哈哈嘻嘻嘻,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芭比娃娃。女儿咸咸穿的是专卖店的牛仔和T恤,东平也不想让自己太中年,最后就锁定了桑迪这个极温存的牌子,娘儿俩好像给哪个厂家做形象大使。女儿咸咸在女孩子中最早有了BB机,也最早有了手机,这娘俩互发短信,写的就是人间四月天式的情书,可惜新写的把旧写的一页页地覆盖掉了,如果下载了发表,可以出一本很厚的书。前不久,女儿咸咸到法国读书去了,三口人住在三个国家,东平一时间丢魂落魄像失恋了似的,每天与女儿咸咸通一个电话,电话一放下,立刻就有说有笑起来。这些年,东平实际上是把与男人的缠绵,对男人的爱,全部用在了女儿咸咸身上。奇怪的是,她这么溺爱女儿咸咸,女儿咸咸却一点也没有被爱坏,反而更健康、更上进、更独立。所以,我说她把母亲这个角色扮演得太完美了。 东平不是什么职业作家,她也不会去做什么职业作家。东平骨子里是一个自由的人。自由的天性,让她更喜欢旅行。不论走到哪里,她因为快乐,总会发现让她更加快乐的东西,她会在那快乐里大做文章,将那快乐放大一千倍,让那快乐人人皆知。东平每次赴欧或探亲或旅行,都是和女儿咸咸一路同行,到了欧洲再和先生聚会。在我还没有去过欧洲的时候,东平就说,她已经去过四次卢浮宫。许多年前我跟她讨论三毛,她说她在加纳利岛上去过一家中国饭店,小饭店的女主人南施还珍藏着三毛送给她的书,她用那些书建了一座小图书馆。那时候,有一个台湾男人正在大肆地诋毁三毛的爱情和流浪,侠肝义胆的东平就写一篇她在西班牙的亲见亲闻为三毛分辩。2002年世界杯期间,我主持一个女人看足球的专版,问东平去西班牙看没看西甲,看没看皇家马德里,她说看过球,不是西甲,而是踢完了那场球之后升为西甲。球场就在她住处的窗下,她在那天找到了另一种快乐的源泉。所以在我主持的这个专版上,唯有她写了一篇在国外看球的经历。还有西班牙的斗牛,法国的拉雪兹公墓,这两篇东西一发表,就被我收在剪报夹里。行走是一种美,在行走之中感与悟,则是一种升华的境界。那样的文字似乎并不在于发表,而更在于表达。在文字里边走边说的东平,也是快乐的。因为快乐,因为爱女儿咸咸,她选择了为孩子写作,用孩子一样的语言,孩提一样的心灵,把世界通透明亮地摆在你眼前。 东平还有一个角色是版权处处长。电视台的朋友叫她“明星处长”,因为她总被邀到电视上做节目,她得经常在电视上宣传普及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知识。在最近的一次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里,她又应邀去市图书馆搞一场讲座,我去听了,那是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演讲,下面的人简直听呆了,12点过了还没有人走。我感到惊讶,一个知识产权能让她讲到这种程度,真是不可思议。虽然以前我就知道她能讲,可是我没想到她这么能讲。我说,讲得这么精彩,干脆别当处长了,辞职去当律师吧,肯定能赚不少钱。东平说,赚钱没意思,讲有意思。一个喜欢讲的女人,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女人,只有理想主义的女人会认为讲重要,讲比钱更有价值。讲并快乐着,这就是版权处长李东平的幸福生活。 我一直鼓动东平把发过的东西收集出一本书。东平的女儿咸咸说,妈妈出书,一定要素素阿姨写序。其实东平用不着别人写序,她就因为女儿咸咸说了那么一句话把我拉上了架,不过,你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她是多么宠女儿咸咸,女儿咸咸到法国了说话还一句顶一万句地好使。 我想,这是东平写给孩子们的文字,可它绝不是一本只给孩子们看的书。 后记 这本书的文章最初是写给孩子们的,应大连的一本少儿杂志《少年大世界》“多彩世界之旅”专栏之约,于是就比较通俗有趣。 然而我的好朋友——大连市作家协会美女主席素素,在五年前为我准备出书写的《序》里,结尾用了一句精彩之言:“我想,这是东平写给孩子们的文字,可它绝不是一本只给孩子们看的书。”这么大的表扬让我忽地有了压力,看来我的读者群要扩大了(给个梯子就上,自我感觉真良好),于是我决定改改,向非孩子方向倾斜一下,万不能辜负了朋友的评价。虽然修改时严肃了一些,但仍然以轻松、好玩儿为主。如果异国之旅不能给人们带来快乐,那还出国干什么。 文章是十几年来陆续写的,多次去过欧洲,当然写欧洲的感受多一些。可过了这么久才出书,首先担心文章是不是过时了,如果需要逐篇注明写作日期,我哪记得住啊。而且照片也都是很久以前拍的,几乎都不是数码的(我不会去用别人照片的,哪怕自己拍得不够好),所以几次想放弃不出了。可是有一天我突然有个大醒悟:欧洲根本就没有日期!若是常出国你会发现,欧洲是不变的,它的经典永远在,永远不过时,那么我的感受也就不会过时啦。 在欧洲,你绝不会有像在中国那种日新月异的感觉,它太古老了,因此也老的太有价值了,那就是它太丰厚坚实的文化底蕴,使它几乎每个角落都堆积着艺术精灵。人们一般谈到欧洲文化,总是习惯将之看做一体的,实际上欧洲每个国家甚至每个城市,文化特点都差别很大。在我看来,文化绝不是可有可无、附庸风雅的东西,而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欧洲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了他们的宝藏。传统的古老建筑无处不在,不是这些房子材料有多结实,而是一直在维修,搭着脚手架的古建筑随处可见,修旧如旧。我记得有一次去看巴黎圣母院正赶上蒙面维修,第二年去看竟然还没维修完,第三年去才拍摄到正面大门,那份精雕细作绝不会因屈就游客而改变丝毫,好感叹呀!由于对文明的敬畏,这些国家的古城区不允许轻易出现新建筑。一座新建筑的出现,要经过从政府到专家的反复权衡,历经数年,最终经严格的立法程序通过。所以你看到且印象深刻的那些东西永远存在,景色不改。你今年去和10年前去一定没什么变化,你10年后再去看还是一样,你会奇怪吗?它上千年都没变,几年几十年怎么会变。有人说欧洲500年后仍不会变,这我相信,因为好的东西是不会变的。 首先要感谢我那在法国留学的女儿,因为她从12岁起就陪伴我走过万水千山,她的快乐和机灵以及总也问不完的问题带给我许多灵感,让我极其乐意动笔。而在每篇文章完成后,她都是第一读者,我会从她的反应里去寻找孩子们的感觉。17岁时她自己选择了去法国学习,成绩优秀,大学竟然还跳了一级,我准备把这本书作为送给她的毕业礼物呢(由于她提前毕业,没赶上)!最让我欣慰的是,她已经在四年前接替我,继续为《少年大世界》撰稿啦。 当然也要感谢我的先生,他的语言棒极了,法语、英语、西班牙语都是强项。开始他对我写东西是不屑一顾的:你又不是作家!我每到一地,不睡觉也要把日记写完。他说:你累不累呀(我听得出充满善意的嘲讽)!他懂这么多语言,却是个懒于开口的家伙,一点不配合我的采风。于是我自己试着接触外界,终于发现有些事是可以不用语言就能沟通的,只要细心观察、看图说话、使用肢体动作等都会有很多收获。后来看到我这么执著,而且文章在一篇篇发表,他也觉得很有意思。走过的地方,写出来再看,感受可大不一样。于是他主动多了,尽可能帮我收集资料,了解情况,翻译兼助理,不断受到我和女儿的表扬(以至于不用他还有点失落呢)。 还要感谢一个名叫贺俏的漂亮姑娘,《少年大世界》杂志总编助理,人如其名,美丽大方,孩子们称她俏俏姐姐。她是最初向我约“看世界”稿子的人,特设了一个栏目叫做“精彩世界之旅”。每到月初,她甜甜的声音便在电话里响起,“大姐——,交稿子啦!”那纯真、优雅、有些撒娇却又不容置疑的口气,让你到任何时候都无法拒绝。就这样一次次被她拉下水,原定只写一年,却像中了魔法似的一写就是六年。 更要感谢美女主席素素给我的压力和动力,如果没有她早早给我写好的《序》(多么富有诗意的作品,况且她不给任何人作序),我可能不认真当一回事;如果没有她不断给我的鼓励,我也许就放弃了。她对我说:不是作家有时写的东西比作家的还好(多大的鼓舞啊)!我感受着她的才华,感动着她的友情,结果是——相信她! 这本书本来有64篇文章,因受篇幅限制,只好忍痛割爱减掉一部分。我还在旅行,还有在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等很多地方有趣的感受,会在我的下一部书里与你相逢。林语堂先生所说的“一副善感的胸襟与一双善观的眼睛”,这可是一个旅行者的必备之品,有了这些,你走到哪里都会发现旅行是多么美丽,多么快乐。一个个小小的细节,都会被你拾起穿成一串串闪光的、经得起岁月磨损的珍珠项链。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想去看世界已经是越来越容易。多到外面看看,你的眼光会变得很远很远,对人生的感悟会很深很深…… 带这本书去旅行,带着快乐上路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