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不断向全球化与本土化双向扩展的历史背景下,加强儒家哲学研究是发展中国哲学事业的迫切要求与重要途径。儒家哲学自从孔子创立以来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其内容随着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人物的不断诠释与重构,愈来愈丰富多样、博大精深,本书系统的研究了荀子与儒家哲学思想精髓。
重建儒家哲学(总序)
自序
第一章 道统与操术:荀学之为儒学与荀学之为荀学
一、儒家道统与荀学的历史命运
二、儒学的困境与苟子哲学精神之形成
三、经验主义之形态——一个新的哲学典范
四、形而上与形而下:两种语境下的话语方式及其不同意义
第二章 荀学之基本原理
一、三才之道:天生人成
二、治辨之道:礼义之统
第三章 人性论(上):荀子人性论之形上学义蕴
一、误解之缘起——“性”概念的歧义性
二、荀、孟之比较:性、伪之分与性、命之分
三、什么是真正的性恶论
四、荀、孟之冲突:原因究竟何在
五、结语:五点结论
第四章 人性论(下):荀子性恶论之本义
一、“性恶”原义
二、为圣之方:化性起伪
三、性善、性恶与治道之基础
第五章 人、社会及其伦理
一、人及其存在规律——人伦之道
二、儒家义利观之两种形态:孟子“寡欲”说与荀子“养欲”说
三、礼法之用与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