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乌托有个帮(文艺生活周刊一百期精华珍藏版)
分类
作者 米拉拉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米拉拉编著的这本《乌托有个帮(文艺生活周刊一百期精华珍藏版)》有24篇焦点文艺名人深度专访,20篇代表性作品先锋评论,9个当代艺术界热门展览事件,9个热点音乐LIVE再现,7个文艺圈大事件及焦点话题。扎根在冒着热气儿的泥中思考,追索最生动、最原始的鲜活轨迹;放弃讨巧的更吸引眼球的商业符号,还原本应更丰满、更百变的文艺偶像。

内容推荐

这本《乌托有个帮(文艺生活周刊一百期精华珍藏版)》致所有走在边缘的理想主义者!书中还收录:雷光夏、曹方、谢天笑、曲婉婷、郝云、二手玫瑰、彭坦、林怀民、张云、郝蕾、丁武、陈奕迅、许巍、老鹰乐队、原研哉、肖全、三毛、荒木经惟、展望、林兆华、帕蒂·史密斯、廖一梅、彼得·布鲁克等人的相关报道。涵盖音乐、电影、戏剧、当代艺术、摄影、文学等领域。是你不可或缺的“文艺红宝书”。

《乌托有个帮(文艺生活周刊一百期精华珍藏版)》由米拉拉编著。

目录

人物专访

音乐

郝云

HAYA

曲婉婷

雷光夏

张玮玮

二手玫瑰

胡德夫

曹方

谢天笑

彭坦

戏剧

林怀民

徐昂

林奕华

金士杰

孟京辉

赵淼

戏剧

徐童

张元

N频道

鲍鲸鲸

姚谦

郝蕾

丁武

小柯

荣荣

LIVE

老鹰乐队

马木尔与IZ

陈奕迅

张浅潜

音之印象

野孩子

Keren Ann

许巍

焦点

音乐节集锦

大爱音乐节

2011林兆华戏剧邀请展

在看,在听,音乐剧

乌镇戏剧节

影人娄烨

香港电影

书好有个店

看艺术

三毛“天堂之鸟”20 年忆摄影展

原研哉2011 中国展

展望:我的宇宙

“家庭暴力”系列摄影展

荒木经惟:感伤之旅/ 堕乐园 1971-2012 摄影作品展

何云昌:《草场地·十世》

记移动中的观念摄影师马良

路易斯·布尔乔亚“孤身与共处”作品回顾展

高鹏《摇滚肖像》主题摄影展

艺述

享乐

Billie Holiday

英国病人OST

李志

Trip-Hop

电影的第三种语言

看戏

《哈姆雷特》

《雷雨2.0 》

《情人的衣服》

《大将军寇流兰》

《蒋公的面子》

阅读

徐晓《半生为人》

Patti Smith《只是孩子》

太宰治

王小波

廖一梅

简·奥斯汀

观影

《大艺术家》

《桃姐》

电影是什么·

《他们在岛屿写作:寻找背海的人》

试读章节

来自褪色年代的微光

《半生为人》 徐晓 2005年

徐晓,记者、编辑。代表作品:《我向总理说实话》《逆风飞扬》等。《半生为人》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半生为人》有一种熟悉的气息,像家里洗干净压在箱子底下的衣服,忽然拿出来,旧了,但是味道却是熟悉的。它里面就是七十年代的气息,八十年代的气息。我曾经多么熟悉它们,并对它们念念叨叨——我肯定是赶不上八十年代的北京了,但我愿意听我的一位女朋友讲九十年代,那时候的北京,还残余着一些八十年代的气味,人们爱聚会,在聚会上朗诵诗歌,喝酒,谈文学,谈恋爱。我怀着崇敬跟憧憬听着这些逸闻。而她讲起来也神采飞扬。可这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我离八十年代极为遥远,毫无瓜葛,并且,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以及它的种种主题,都曾成为后来研究者的批判对象,那是不可避免的,从一个强横的意识形态阴影中分立出来的文学或理想主义,往往带着它所极力反抗的对立面的痕迹。

《半生为人》就是这么一本八十年代的书,作者徐晓对自己的反省是苛刻而近乎自虐,对自己灵魂的追问也是无穷无尽。她丈夫周鹛英婚后不久就开始住院,她的生活变成永恒的医院——家——单位,她每次回家都思量着这次能卖点什么,她想象有一天她搂着自己的孩子和丈夫坐在只剩下四堵墙的家为终于穷尽一切可能而无比平静。但她的压力又远不是钱可以解决。她读过的书里说,妥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我害怕我配不上我的痛苦。徐晓骄傲地说,自己的丈夫周鹛英,配得上他所受的痛苦。

“他总是静静的,没有人听到过他喊叫或者呻吟,‘打碎门牙往肚里咽’是他的看家本领,让所有人都走开一个人静静地待着是他的拿手好戏。那时我之所以有时候要一天三次往医院跑,是知道他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轻易喊医生或护士,常常是高烧三十九度还没人知道。下胃管对于他好像是吃面条,不管什么样的治疗,不管是年轻大夫,还是实习护士,他总是说:来吧,没关系,一次不行再来第二次,第三次……他手臂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新来的护士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个病人那么特殊,不是他听护士的而是护士听他的。医生告诉她:这个病人特别能忍,如果他说痛就一定是真痛,给他用止痛药不用医嘱。”

“其实他并不是天生的强者,只不过他清楚自己的位置,懂得怎样成就自己,如同北岛懂得怎样使诗句来得响亮,史铁生懂得如何把小说写得精彩;或者说,如同一个工人懂得如何把活儿干得尽可能漂亮,一个厨师懂得如何把菜尽可能炒得地道。”

——这些像秤砣一样沉重的句子里,满满全是八十年代的味道。那是一个人们寻找生命意义的年代,周鹛英通过对痛苦的忍耐和征服,塑造他作为人的尊严。而徐晓,她的方式是女人式的,她看护丈夫,同时担心被她单独留在家里的三岁的儿子。她去求厂家施舍给她一种特效药,同时为自己的卑微和不能回报而痛苦不安。她永远是不安的,焦灼的,即使丈夫的葬身之所她都感叹自己不能为他找到一个更理想的地方。可是,她也配得上她所受的痛苦。无论站在上帝或是任何人的面前,她的灵魂都熠熠生辉。

不止一次,看这本书时,我想到佛教中说的“甘露”,她就有这种能力,她可能不够强大,没能力挣50万的年薪让家人过得更好,她也不是像北岛和芒克那样的天才诗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一笔。她以她的方式成就了自己——以对痛苦的忍耐和无休止的行动,以她并不完美却柔和强大的女人的力量,像一颗菩提心,微微地却是持续不断地发着光。

“也许上帝最终对一切人都是平等的,他绝不把你承受不了的东西强加给你。”她这么说,也平静地领受了自己的命运。她的命运不算这本书里最坎坷的。她说,从六、七十年代过来的人,坐牢不算什么特别经历。一次聚会,在座六人,四人坐过牢。而她跟朋友的两人聚会里,两人都曾坐过牢。坐牢不算什么,没有自由、行动受限制不算什么,当你生活在一个权利受到限制的年代,要么你放弃自己的权利,要么你就是这个现实社会的叛逆者。她觉得当一个社会的叛逆者也不算什么。可是她说, “一个人,并不能因为承受了足够多的苦难,就可以无视、藐视别人的苦难:至少,它还可以让你记住:你没有资格把你的所谓苦难经历当成个人的人生资本,因为付代价的绝不只是你一个人,甚至不只是你的亲朋好友,还有许多完全与你无关的人。”这种话令我震惊。要对自己灵魂穷究多少次,才能不仇恨、不虚荣、不当作资本去谈论自己受过的苦难和迫害,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她无愧“八十年代”。八十年代因为有了她,有了她这些话,让我重新打量,并且肃然起敬。

写到这里,我还是不知道八十年代是什么样的。如果说是纯粹、理想主义、不计成败得失地追求精神,我觉得徐晓和她的这本书是的。但她的这本书,我认为,也已经超越了充盈于八十年代的政治阴影。她当然也写政治,不可避免,不管她把自己的牢狱之灾简化到多么轻描淡写,那个时代的人和命运都摆脱不了政治的阴影。但她在《华盛顿通信》中,对一位想保护儿子远离中国文化基因里的邪恶和虚伪的母亲说,“相对于政治的社会的道德的标准来说,审美是更稳定更恒久的标准,只是它也许比任何标准都更高更完美,因而更加难以企及。”她自己,在审美层面上与儿子达成了共识。而我,为这句话,深深地感谢她。

P333-334

序言

有几个海明威的故事,想讲给大家。

他年轻的时候,跟女友哈德莱(火红头发那个)用胡桃汁染花了脸,这样就能混进吉卜赛人的舞会了。他们身上没几个钱,就想去喝点不花钱的酒。但,舞会上什么喝的都没有。而他们脸上染的胡桃汁,一个星期才褪掉。

更年轻的时候,海明威第一次从意大利来法国,坐的火车是三等车厢。车厢里有位很美的瑞士姑娘。火车在上坡,很慢。他想给那姑娘留下深刻一点的印象,就跳出车厢,摘一束相当美丽的山花。可他不知道前面有个隧道,而火车穿越隧道,车厢门都要上锁。他没法回到车厢里,只能贴着车厢穿越这条黑暗的隧道。全身擦伤,淌血,衣服扯破,最后乘务员打开车厢门,他爬进车厢,花还在手里,于是他过去递给那姑娘。花瓣上有血,也有煤灰,五颜六色。剩下的旅程,她主要忙着给他包扎伤口。

我现在想说的是,后者是浪漫,前者也是浪漫。本来可以不做,觉得有意思,就还是付出代价去做的,就是浪漫。浑身的小伤口和一个星期的胡桃汁脸,都值得回味。

更好的解释来自金庸,他给港岛美女林燕妮的小说这样写了序:“拭在瑞士真丝手帕上的眼泪,依然是眼泪,虽然绢帕轻柔,可能擦不痛眼角。”

我们的眼泪和伤口,我们那一事无成的青春,我们那鸡飞蛋打的中年,由哪里记载?

你手里这本书,可能是个慈悲的仓库,或者是游戏里神奇的空间戒指。

再讲两个海明威的故事,但重点已经不是他,而是他这辈子遇到的有意思的人。

谣传海明威死于丛林空难,年轻的美女阿德丽安娜,给《过河入林》设计封面的阿德丽安娜,海明威为她写出了《过河入林》和《老人与海》的阿德丽安娜,央求好友带她去古巴,她就想去把海明威的庄园烧掉。

“这样就没人能睡在你的床上,坐在你的椅子上,走上你的白色塔楼……她还打算毁掉那个游泳池呢!可怜的、该死的姑娘啊。”好友醉醺醺地告诉海明威,他说该死,意思还是说她可怜。

海明威还有个朋友叫查理,是他心目中的恶作剧大师。那年在昂蒂布海角,查理和海明威酒后进行了开玩笑的拳击赛,但,查理打急眼了,说好不能打脑袋,他还是两次大抡拳,抡人家脑袋上。海明威只好把他打倒了事。过后自然还是朋友。

几年后,他病得要死了,路过哈瓦那,来看海明威。就剩他们两个人的时候,查理说我不是路过,我是专程来看你,我想请求你一个最后的照顾,那次拳击,你能不能答应永远不写出来?

爱惜名誉的查理得到了海明威的承诺,可这位老爸爸酒后就讲给年轻人霍契勒听,后者又写在回忆录《爸爸海明威》里。  这就是文艺青年的揍性。他们假装不在乎,他们其实在乎,他们以为能守约,其实多半会有意无意地违背。就像你答应闺蜜永远不讲的事情,也许明天你就会发在微博里。

但,也幸亏有了这些不守信用的朋友。我们的痛苦与柔情,我们的矛盾和分裂,我们的歉疚和依然故我,都得以记载。

八卦在流传,庄园没烧掉,世界变得拥挤,拥挤是一种温暖。你手里这本书,就是对付那些密集恐惧症的。

这一百期,由多少日子组成,又能滚动流传多少日子,没人知道。我们只是山丘上拍手称快的顽童,看着与我们多少有关的大雪球,一路滚向不可知的地平线。

知道我为什么总在提海明威吗?

因为这个老家伙,抢占了一个好名字,一个可以用在这本书上的好名字——流动的盛宴。

鹦鹉史航

2013年9月13日·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此乃文艺青年聚集地,“青年”泛指有创造力者、当然我也在其列。这儿有学有问,亦俗亦雅,页面图文新异独到,见解时尚又不失老辣,思辨快感令写家读者欣然扎堆儿。我是演员,惯台上台下会友,现在我也喜欢上这片乐土,在阅读中与相知不期而遇,不亦乐乎。贺《文艺生活周刊》百期之禧。

——濮存昕

透过娱乐的雾霾,看到文艺的面容,其实,很清秀。

——小柯

文艺是生活的灵魂、每周的养份成了一种力量。

——姚谦

生活有很多种方式任君选择,不管红绿黑白。或者你可以选择认真做本杂志。

——李志

坚持梦想!

——汪峰

文周试着让你换一个角度看自己看生活看世界。

——娄烨

欣闻文周百期,质感与毅力兼具,终能落地面世,心花怒放。

——金士杰

文艺生活周刊,是一份营养志。香港人表示很羡慕。

——林奕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9: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