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 VS 富人 = 鸡蛋碰石头?
我们想到物价上涨、子女教育、父母赡养、工作压力就头疼。
我们看到失业狂潮、房价疯涨、股票狂跌、利率疯狂就悲伤。
我们只是希望收入多一点,物价稳一点,房价涨得慢一点,但是为什么钱越来越不值钱?
是谁把我们口袋里的钱不知不觉、不动声色地掏空?
在这个拼爹的时代,没有有钱老爸,没有金山依靠,面对这一切,消极抵抗,只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要想守住钱,你得靠自己。
《穷人与富人的战争》对这些一一做出分析,给读者一把守住财富的钥匙。本书由阳明子语编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穷人与富人的战争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阳明子语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穷人 VS 富人 = 鸡蛋碰石头? 我们想到物价上涨、子女教育、父母赡养、工作压力就头疼。 我们看到失业狂潮、房价疯涨、股票狂跌、利率疯狂就悲伤。 我们只是希望收入多一点,物价稳一点,房价涨得慢一点,但是为什么钱越来越不值钱? 是谁把我们口袋里的钱不知不觉、不动声色地掏空? 在这个拼爹的时代,没有有钱老爸,没有金山依靠,面对这一切,消极抵抗,只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要想守住钱,你得靠自己。 《穷人与富人的战争》对这些一一做出分析,给读者一把守住财富的钥匙。本书由阳明子语编著。 内容推荐 为什么他们富有,我们贫穷? 通货膨胀下,怎样守住你口袋里的钱? 经济现象背后,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秘密? 穷人的钱是怎么进到了富人的口袋,富人的钱又进入到了谁的口袋? 穷人喜欢存钱,富人喜欢借钱,为什么最后穷人的钱通货膨胀了,富人的钱却升值了? 自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国民生产总值超日赶美的狂飙式增长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崛起,并被冠以金砖国家等等赞美。但是为什么我们还面临以上这么多问题?《穷人与富人的战争》对这些一一做出分析,给读者一把守住财富的钥匙。 无论你资产多少,你都需要了解书里所说的这些,别再把自己的钱送到别人的口袋里了! 《穷人与富人的战争》由阳明子语编著。 目录 序言 安得广厦千万间 第一章 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1%的人拥有41%的财富? 他们为什么富有——灰色收入知多少 他们为什么贫穷——廉价劳动力是福是祸? 穷人就该买不起房? 税收需要“郎监管” 两极分化从孩子开始 悬崖边上的舞者——中国式社会保险 送给“阎王”的红包 当贫富差距的扩张被允许 第二章 我们为何两极分化 贫富分化与资源分配 贫富差距的扩大和被扭曲的市场经济 经济环境是在适应富人? 金钱、生命与人道 “裸官”是怎么一回事 仇恨的开端 第三章 穷人与富人的战争 这是一场全民的博弈 权力——一切财富之源 穷人真的疯了吗? 没有赢家,只有输家 和平的橄榄枝在谁手里? 第四章 社会责任感是富人的使命 鸡肋是中国富人的社会价值 亚当·斯密的伟大 ——原始资本主义下富人的社会价值 引狼入室,别指望它们会吃草 T形攻势的形成 鸵鸟思想与国家主义 美利坚的大门不会为中国敞开 “富二代”——悲剧性的角色 第五章 毁灭在辉煌的梦里 处在飓风边缘的人们 10亿穷人为美国埋单 小资产阶级的幻梦 穷人的理想与幻想 高喊英雄主义口号的懦夫 现代版的马其诺防线 狼的战略阴谋 第六章 仁者无敌不是笑话 我们没有贵族 慈善不是交际的酒瓶 仁者精神必然带来财富 相互的尊重来自相互的依托 不要学习苹果的强大 第七章 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孔子究竟带给我们什么?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里 精英主义与拜金主义 信仰与偶像 待羊亡尽而补其牢 从“草民”到“蚁民” 为民主“拨乱反正” 第八章 拾起滑落的橄榄枝 马克思一生都在研究的问题 摆脱制造业“大国” 不要在欧美的眼皮下偷师 通往天堂的路 后记 一点感想 试读章节 1%的人拥有41%的财富? 与20世纪初那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国度相比,现在的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带有浓厚喜剧色彩的国度。虽然老百姓的生活依旧是像钟摆那样日复一日地做着往复式运动,但个个脸上都有了笑容,个个都是精神饱满。尽管有时你会发现荧屏上经常出现的那些面带笑容、精神饱满的面孔看着有些眼熟,但总体而言,这部戏还是应当给予肯定的,毕竟我们没有剧本,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下排演出来的,难免有瑕疵。 任何时代与任何社会形势下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弊病。当社会弊病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则会成为社会矛盾的催化剂。当矛盾被激化之后,其主要表现方式便是暴力行为的出现与加剧,过去的两千年里,无论中外皆是如此,无一例外。到今天为止,我们仍然在历史的旋涡边徘徊,只要一不小心就会被卷进去。相信就是不常看新闻的人也应该略知一二,近年社会上各种极端事件频频发生,这是过去所没有的。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总习惯于用一种既定的思维模式去解读,认为是“某人的悲剧”。凡是这样想,都是错误的理解。我们应当转变自己的思维,这不是“某人的悲剧”,而是“悲剧的某人”。社会的弊病在我们今天的时代里发生病变,如癌症海啸一般席卷而来,在第一拨受害者倒下后还会有第二拨、第三拨,所以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必须要认真地开始反思我们的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仅仅将其简单当作一种现象来对待是不对的。 首先列出几个问题,我们不妨一起思考一下: 问题一,中国的富人有多富? 花旗私人银行公布的《2010财富报告》中写道:“身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为世界贡献了34.3万名‘合格富豪’,数量排名全球第四。”这里,大家应注意了,这份报告中所指的“合格富豪”必须是拥有100万美元以上可投资资产的人士,也就是说你必须要拥有大概650万元人民币的个人闲钱。在这个标准下,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里拥有多套房产的那一批靠当“包租公”度日的人群就被排除在外了。如果放宽准入门槛,将固定资产加入统计,我国合格富豪的数量估计至少还要翻一番,超过美国可能略有难度,但位列世界第二大概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再来看一则2010年11月的新闻,标题名为《我国奢侈品消费凶猛,国外品牌一年卷走1556亿元》。其内容摘要如下:“中国内地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这里所指的奢侈品不包括服务、酒店、餐厅、酒类、奢侈汽车和私人游艇、私人飞机)上的花费同比(此处同比为上一年度)增加近150亿元,从2008年的消费141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556亿元。”这与我在贝恩公司关于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的调查报告中看到的数据几乎一致。 34.3万个合格富豪、100万美元的可投资资产、1556亿元的奢侈品消费额,这样看上去给人一种派头十足的感觉。但如果我们将这些数据稍微变一下,不知道我们的老百姓对此会作何感想:34.3万乘以100万美元(按6.5的汇率计算)等于2229500000000元(约等于2.23万亿元),这是咱们合格富豪手中的闲钱,相比之下,1556亿元只能说是九牛一毛了。 问题二,中国的穷人有多穷? 从宏观数据上看,2009年中国的人均GDP只有约3600美元,排位在世界100位之后,大体上只相当于世界人均GDP水平(8000美元)的44%。与世界水平相比较,我们还没有人家一半多,倘若与发达国家人均40000美元的水准相比较,我们连1/10都不到。 有这样一则小笑话: 男:亲爱的,等我挣了钱咱们就买房结婚。 女:那要等多久啊? 男:挣个首付,办个按揭贷款就行了。 女:那等还完贷款,房子都成遗产了,还是咱的吗? 虽然是个小笑话,但不难看出其中的问题。穷人要结婚必须先要考虑买一套房,而买一套房几乎就耗尽了穷人全部的劳动时间与劳动所得。这当中有两个不合理:一是结婚凭什么就得买房;二是穷人凭什么要面对高房价。新闻常常报道这样的事,例如某一山村里的小姑娘,3岁扛起一个家,既要照顾体弱多病的妈妈,又要照顾瘫痪在床的爸爸,还不忘读书。相比这种上了新闻的感人故事,上面关于买房的那则笑话则显得更加朴实辛酸。3岁小姑娘确实值得同情与敬佩,但是由于媒体的影响,我们往往会因这种小概率的事情而忽视了身边普遍存在的大问题,不去关注,不去探究,直到遭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往往措手不及。 从上面买房的笑话里,我们看到了中国新一代城市年轻人的生活缩影。为了避免以点代面,我们再来看一则故事:有一个在上海打工的人,租住在一间大约7平方米的群租屋里,租金为每月600元,基本上每天都在吃最差最不安全的食品,在不生病以及不出任何意外的情况下,他每个月能够攒下来1600元。他将这笔钱寄回家,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家里有70岁老母要赡养,也不是因为有卧病在床的父亲要照料。这里面没有什么煽情的故事情节,这个普通的打工者仅仅是在给自己积攒买房和结婚的钱。像他这样在一线城市打工、省吃俭用攒钱希望能够返回家乡买房结婚的人很多。我们关注的不是这些人的日子过得有多艰难,而是要分析老百姓为什么会这样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在他所付出劳动的城市里无法享有一个正常公民应有的基本生活保障,仅仅是挣扎在生存线上,导致他虽然在繁花似锦的大城市里劳动,却必须去相对到贫穷落后的小城市里消费。这样的情况如果不加以根治,那么相信不远的将来,那些被我们引以为豪的一线国际化大都市会从根本上失去前行的能力。 关注穷人的问题,首先应当从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人手,如果连那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都无法得到重视与解决,那么去关注譬如乞丐和3岁小女孩这样的特殊情况,与作秀无异。 问题三,中国的穷人为什么看不惯富人? 从常理看,富人手里攥着大量的闲钱是合理的,否则他就不能被称为富人;富人购买奢侈品也是合理的,他攥着那么多的闲钱,又不知道该干什么,买点普通老百姓买不起的东西也是应该的,你不能怪人家。所以,关键问题不在于富人购买了多少奢侈品、花了多少钱,而是在于富人购买奢侈品的钱从哪来,购买奢侈品又是给谁看。当我们站在拥挤的公交车里看着旁边一辆辆宝马、奔驰呼啸而过时,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羡慕、嫉妒,同时你知道自己很难得到,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得到这些。这时有人告诉你,开宝马的那家伙是搞房地产的、是搞煤矿的、是搞石油的、他爸是个当官的……如此一来,大多数人就会忽视掉自己与富人之间单纯的劳动能力的差距,而将这一切归罪于自己没有个有钱的爸爸或者当官的妈妈,最终将这一切归罪于这个社会。P2-5 序言 安得广厦千万间 Q先生姓什么,哪里人,早已不记得了,但是那张歪歪斜斜的脸,我至今印象颇深。 那还是我多年前在异地念书时的经历。一日,母亲打电话给我,问我现在城里的房价是什么行情,她想买,说是再不买怕永远也买不起了。我对此不置可否。那时我年轻,并没有多么周全地考虑这些。然而却有人比我急,过来问道:“现在房价是什么行情了?”我如实告诉了他,他便黯然转身离去。 起初我没觉得有什么异样,直到有一天,学校建新楼的工地上传出了有人自杀的消息,我们便纷纷向工地跑去。这种事自然处理得很快,我们奔到工地时,那个自杀的工人已经被抬上了担架,还活着,应该是要拉去医院的,但周围并未见到120急救车。我定睛一看,竟是那日向我打探房价行情的兄弟。我便上前探望了一下,谁知他竟然还可以张嘴说话。见他伤得不重,还不至于死,我便安心地回去了。这人便是Q先生,他的名字曾经告诉过我,奈何实在没有记下。我见他的工友经常这样叫他,便也跟着叫Q先生了。其实工友并不称呼他先生,而是直呼小Q,后来成了老Q,再后来我就不知道了。 那天夜里我总也睡不着,想起身抽支烟却又害怕惊扰寝室里的其他人。到了后半夜,实在苦闷,我便突发奇想,何不去找白天自杀的那人聊聊天?我不知他有没有被拉去医院,索性碰碰运气,于是起身从床下取出自己前些日子藏的一瓶酒,悄悄溜了出去。 到了工地,见守夜的帐篷里如往常一样亮着灯,我便进去打听了一下。自杀的那个人果然没有被拉去医院。守夜的人大概是见我如此好心,便起身带我寻了过去。这是一间十分昏暗的小木屋,里面摆着两张行军床,没有桌子,屋里有股很浓的汗味。守夜的工人带着我一边往里走,一边叫嚷道:“小Q,你好命啊,有学生来看你喽!”靠墙角的那张床吱吱呀呀地响了起来,随后在一堆破旧的被褥,中缓缓坐起一个人来。昏暗的灯光使我看不清他的脸,便将手里的酒拿在身前,走了进去。 “你是谁?”他用嘶哑的嗓音问道,语气颇有些迷茫。 “怎么,记不得了吗?那天你向我打听房市来着。” “哦,我想起来了……你真好心啊,这么晚……”他说着说着,便有些啜泣了。我想了想,也在情理之中,这样的人,也是难得有人来看一眼的。 守夜的人给我搬来了凳子,还热情地洗了几只杯子。我邀他一起喝点,他也就答应了。 我们聊到了天亮,守夜的人早已睡死过去,我又对Q先生道了几句安慰的话语,便独自离去了。依稀记得那天是阴天,没有太阳,也或许有,大概是我没有注意。我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心情有些麻木,总觉得人不应当如此的。 至于谈话的内容,有许多我已记不大清了,唯独Q先生说他母亲没人照看,结果在家里上吊的事,至今我还记得。再者,就是他那张在昏黄的光线中扭曲的面孑L,是我至今也无法忘却的。我有时心绪烦躁,夜里做梦便会常常梦见那夜的情景,昏黄而凌乱的屋子里,乱糟糟的头发映衬着消瘦的脸庞,眼窝深陷,眼角也已被皱纹盖去。还有那似张似合的嘴唇,让我感觉他想要对我说些什么似的。我不禁道:“你就说出来吧,也许心情会好些。”于是他顿了顿,却始终也没有说出来,喝了口酒,勉强地动了动喉结,便继续陷入沉默了。 Q先生老母亲上吊的原因,大体上是因为土地被征收了之后,老人的两个儿子都进了城里做工,独留老人躺在家中。往年本是到了春节便能够团圆一下的,可那年大概因火车班次太少的缘故,一家人没能在一起过年。遇到这情况,老人难免会郁郁寡欢,但是不至于轻生。真正上吊的原因是因为后来Q先生的哥哥被老板拖欠了工钱,跑去索要却挨了打,至于是断了腿还是胳膊,我已经记不得了,总之是被人打残了。这件事情本来老人不知道,但后来有关部门专程派人通知了家属。老人得知后,便上吊了。 其实那年Q先生做工已经赚了点钱,有了些积蓄,听说城里的房子可以分期付款,便和兄长商议着想在城里买一问旧房子,也将老母亲接来享享福。可谁知就在向我打听房市的那天下午,他得知了兄长与母亲的不幸消息,自己便也想不开,就在还没有完全盖好的楼上跳了下去。可能当时过于激动的缘故,他没有注意到下面有一堆新筛的沙子,结果没有死成,反被工头骂了一顿,还被扣了三日的工钱,这也算是破财免灾了。 如今,我不见Q先生已经很久了,对于他的事,我也只记得这么多了。现在想来,就算Q先生的兄长与母亲没有遇到不测,其愿望怕也是难以达成的。因为Q先生始终没有明白过来,他在城里买房子大概是没资格分期付款的。 后记 一点感想 这本《穷人与富人的战争》里记叙了我的思想历程,一个民族强大与否之根本因素在于民族文化。我们的五千年文明固然可贵,但这可贵仅仅只是历史价值罢了。我们需要的是优秀的思想价值以及如何令优秀的思想价值发挥其最大作用的方式方法。如果有一天我们拥有了这两件法宝,那么任何困难都必将被我们踩在脚下。 在写这本书的最初,我便考虑到应当用一种通俗的、直截了当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想,如果给建筑工人和清洁工人讲广义货币(M2)的量化增长对通货的影响,或是对商场的导购讲CPl对内需的预期影响(我相信我们绝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压根不知道CPI是个什么东西),又或者将简单的推论用复杂的逻辑关系阐述,让本来人人都能看懂的道理变成天书,那么这本书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可言。一个人如果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一定有人爱听有人不爱听,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但倘若失去了“通俗”这柄利刃为读者披荆斩棘的话,那么所有的发言都将会像海绵落在地上一样,甚至不如缄默的好,我所希望的效果是像讲故事那样将自己的所知所觉写下来,因为我们的大众是最喜欢听故事的。 如今人们已经习惯了用数据说话,尤其是我们的经济学家们,通常情况下喜欢将数据当作学术研究成果,能背数据者便是专家,而且现在真正下工夫背的已经不多了,绝大多数都是照着发言稿在念。其实有些数据普通大众根本没必要知道得太具体,因为知道了也没有用,就好比中投于×年×月×日在某国际金融企业投资N亿美元。双方签订S条约,而后经过H年,中投亏损M(M小于等于N)亿美元,此次事件中的各项未知数普通老百姓确实没有知道的必要,热心的百姓只需要知道中投投资失利造成巨额亏损就可以了。但有些数据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知道的,任何关乎国家形势、国际形势的宏微观数据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都是有价值的(我们的GDP与cPI除外),比如我们未来的可利用淡水储量、森林面积、冰川融化速度、湿地破坏程度、空气恶化速度、内陆水土流失增长率、沙漠化增长率、沿海海洋污染破坏程度、煤炭储量、各类矿产储量、耕地面积、粮食农作物种植成本变化率等,这些才是热心的民众们真正应该关心的问题。 如今我们全体国民又一次进入一个集体性麻木的时代。生活在沿海的人对内陆沙漠化灾害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态,同样,内陆的民众对沿海的污染以及气候灾难亦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态,各自都摆出一副看客的嘴脸。东西南北互不知冷暖,人心道德皆分崩离析且呈钩心斗角互不相容之势,人人怀揣自私自利之心且目光狭隘犹如井底之蛙,全民普遍精明至极但又愚蠢到家,这是贫富矛盾以及各类矛盾纷纷出现的大前提、大背景。如果我们在思想上不能作出质的转变,那么为缓解贫富矛盾以及其他各类矛盾而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只能奏一时之效。 今天我们的社会两极分化已经十分严重,可贫富差距影响社会稳定的观点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人类社会的自然规律决定了贫富分化的尺度,一旦超越这个尺度,社会结构就会变得不稳定。这种临界尺度带有熵的特征,因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转变,我们很难对其定出量化标准。如今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并从中反省:一是认真地分析和判断贫富问题,看看我们究竟有没有超越自然法则下的临界尺度;二是无论超越与否,都应设法补救,不能再任其继续扩大;三是反省,必须认真反省这一切,否则即使这一次能够成功完成抢险,往后还会重蹈覆辙,我认为这也是本书的根本价值所在。 贫富差距的问题,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问题,要阐述清楚也很容易,并不需要用一本书的篇幅来讨论,但它就像是一盏灯,在黑暗中指引着我们,让我们可以摸索到一些事情的真相。在不断发现真相的过程中,可以让晦暗不明、扑朔迷离的内外局势渐清渐明,这才是研究贫富问题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当问题的本质浮出水面的时候,往往都是以简单的逻辑示人,但是这样一来,许多沽名钓誉的精英就失去了价值,所以便有了笼罩在各类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头上的神秘面纱。如果一旦有人将这层面纱揭开,观众席便会哗然一片。正是这种哗然与咋舌让我们看到了自己是多么缺乏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所以从这一角度讲,精英阶层对大众的隐瞒、欺骗和误导反而起到了鞭策的作用。即使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也是人在社会活动当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随波逐流的人永远难成大器,赚些蝇头小利也只能艰难度日。唯有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下抓住机会。 现在有不少人渴望得到一套完美的成功学理论,但这注定只能是个幻想,没有什么书可以直接转化成利益,除非是神话故事里的天书。对于穷人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我唯一的回答是——团结!如果有一天无产阶级能够团结起来的话,财富就一定会主动靠拢过来。不仅仅是中国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皆是如此,除了团结,不会再有第二条路可以让穷人集体性、彻底地改变命运。要团结,就必须要有思想,要有正确的信仰,这一切说到底还是文化意识的转变。一座金矿不足以养活一个败家子,但一套优秀的思想却足以壮大一个民族,俾斯麦与德国就是最好的例证。我清楚地知道,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有不少人认为国家、民族与个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关联,这是一种荒谬的想法,如果再不及时转变观念,那么将会成为未来残酷的全球化竞争当中的第一批牺牲品。富人也好,穷人也罢,金钱的价值永远都是建立在国家价值的基础之上的,国际金融市场对货币的承认范畴只有主权货币,连建立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基础之上的超主权货币都难以得到许可,更何况其他呢?如果一种货币失去了国籍,那么就是一堆废纸。 此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有不少朋友曾建议我撰写一些关于底层大众应当如何投资获利的内容,好让穷人能够赚到些钱,但我坚决反对这一建议,因为我只是个普通人,并且自己也不怎么富裕,没有什么生财的秘籍可以拿出来显摆,现在瞎编一些成功之道出来招摇撞骗的人非常多,并不缺我这一个。 总的来说,我希望这一本书里面的内容,读者不必追究细节,我的重点在于:收集资料,呈现事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