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与焦虑同行(社交焦虑与考试焦虑的调节)/21世纪心理健康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杨眉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不论我们承认与否,焦虑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感觉。人类尽可能地不受焦虑侵扰,看来只能是个深藏心底的梦想。我们常常会感到紧张,不知所措,神经质……本书作者描述了焦虑的感觉,考察了焦虑的种种心理状态,破译了焦虑的语言,表达方式及其产生的根源,指出了改变和克服焦虑的方法,让我们更轻松地面对生活。

内容推荐

  本书中作者描述了焦虑的感觉,考察了焦虑的种种心理状态,破译了焦虑的语言,表达方式及其产生的根源,指出了改变和克服焦虑的方法。作者要说的是:我们越是勇敢地面对焦虑,就越能正视我们需要改变的东西,我们也就越能与自己的感觉有更多的联系。我们会因此变得更为真诚,我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真实,我们的人际关系,因此变得更加亲切,和善,更加具有活力。

目录

前言

上篇 认识焦虑

第一章 情绪与焦虑

一 什么是情绪

二 情绪是我们的敌人还是朋友

三 情绪是与生俱来的吗

四 与情绪同在

五 与焦虑相遇

六 焦虑是一把“双刃剑”

第二章 焦虑是怎样产生的

一 焦虑是内心冲突的产物

二 焦虑是学习中得来的

三 焦虑起源于认知障碍

四 焦虑是缺乏关爱导致的

五 有关存在意义的困扰导致焦虑

六 应激——引发焦虑的导火索

中篇 管理焦虑

第三章 精神分析观:了解并正视自己的内心冲突

一 了解自己,降低“水线” 

二 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三 重新审视并评价自己的早年经历

四 接纳自己,引导自己

第四章 行为治疗观:学习恰当的行为方式

一 学习放松自己

二 掌握系统脱敏的方法

三 人际关系中的自信训练

四 其他降低焦虑的行为治疗技术

第五章 认知治疗观:从认知人手解决问题

一 合理情绪疗法

二 调节并选择构念

三 增强自我效能感

四 了解并矫正消极自动思维

五 问题解决训练

六 应激一接种训练

第六章 存在一人本主义治疗观:为关爱生命而作出建设性选择

一 给予生命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二 正视并建设性地满足自己的需要

三 选择为生命注入意义

下篇 焦虑的应对

第七章 青春期与社交焦虑和考试焦虑

一 青春病之一:社交焦虑

二 青春病之二:考试焦虑

三 青春期的发展任务

四 青春期发展的核心问题:解决同一性危机

第八章 要社交,不要焦虑

一 社交焦虑的认知调节

二 社交焦虑的行为训练

三 情绪表达训练

第九章 带着适度的焦虑去考试

一 考试焦虑的认知矫正和弥补

二 行为训练:学习自信心和时间管理策略的培养

三 情绪管理训练

结束语

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焦虑的另一面。

即使是正常的焦虑,如果过度了,也会妨碍人的成长并给人带来很多苦恼。

例如,一个好学上进的学生,如果他过分担心学习成绩,学习时注意力便难以集中,记忆力也会减退,久而久之,他就会产生自我怀疑、自卑,会处处小心谨慎,不再敢追求高目标,严重的甚至会丧失保持原有水平的信心。

过度的焦虑不仅影响人的心理,而且还会损害人的身体,影响人的食欲、睡眠,使人总处于疲惫状态。

道德焦虑若过度,同样会给人造成伤害。最典型的要数中国“文革”时提倡的“狠斗‘私’字一闪念”了,以这样的道德准则要求天性善恶并存的人,其结果必是给人造成极大的内疚感、自罪感和困惑感,使人对自己极为苛刻、严厉,极端者甚至会以己为敌,与之伴生的则有:不接纳自己,怀疑自己,自我评价极低等。

有必要说明的是,当今中国的现状是,人的道德焦虑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再是过度而是十分地不足了。因此才会有诸如见死不救、撞人后驾车逃逸,以及泛滥成灾的欺骗、贪污、腐败以及为私利而毁坏大自然的种种现象。

也许现在人们已开始意识到道德焦虑不足所带来的后患,开始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作可持续发展的考虑,重新发现自律的莺要性。

现在我们来看看病态焦虑对人的影响。

病态焦虑会使人长期处于与处境极不相称的痛苦的情绪体验之中,使人总是提心吊胆,被无名的恐惧、担心和忧虑所困扰,任何一个微小的事情都能使他作出最可怕的联想,如家人迟归会被想象为发生了车祸,工作中的小过失被夸大为会被革职的重大事故,就这样,在无名焦虑和预期焦虑的夹击下,受尽煎熬,植物神经系统也有可能出现严重紊乱,以至于经常出现心悸、头晕、浑身无力、胸闷等功能性障碍。

焦虑就是这样一把“双刃剑”,它可能给予我们又可能剥夺我们,它可能保护我们又可能伤害我们,但如果我们对它的特点有了充分而全面的了解,就能以建设性的方式引导它,与它同行,就像我们能与其他情绪友好同行一样。

P22-23

序言

300多年前的1675年,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完成了他的《伦理学》一书。在这本哲学名著中,他对人类的情绪、情感作了大量描述性陈述,他指出:“我把人在控制和克制情感上的软弱无力称为奴役。因为一个人为情感所支配,行为便没有自主之权,而受命运的宰割。”

斯宾诺莎的眼光何其敏锐,早在几百年前就对情绪有了如此细腻的认识,并且身体力行,一生努力实践理性人生。

但是,我不赞成斯宾诺莎关于“克制”、“控制”和他在以后的篇幅中反复谈到的“消灭”情绪的说法,也许在人借助科学手段认识自己之前,不得不以如此极端的方式应付自己的情绪。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在科学心理学已诞生了100多年的今天,在人类对自身又有了更深入认识的今天,在了解人都是善恶并存的这一事实的今天,人也应该学着接纳并且善待自己了。

更何况情绪还是我们得益于祖先的最重要的内在资源之一,由于它的存在,人类才不仅得以延续而且能够享受生活的美好。尽管过度或不足的情绪会产生问题,但这世界上什么过度或不足不会成问题呢?善念过度,正义感不足不也都会带来问题吗?想想那个东郭先生!

再看世界上的事情,作用力总是等于反作用力的。对过度情绪的处理也一样,我们越去控制、压抑甚至企图消灭它,它的反冲力就会越强,它对人的伤害也就会越大,待到极限时,就有可能把我们淹没。

所以,在和过度的情绪——人性中的一部分——相遇时也一样,还是和平共处的好,要用“理解”、“调节”、“管理”取代“控制”、“克制”与“消灭”。

对待焦虑也一样。

焦虑是人性中最容易影响并且左右我们行为的情绪之一。过去人们常把它当作贬义词,这是不恰当的。试想,在危险面前我们若没有焦虑甚至恐惧(焦虑的最高级),我们怎么可能有逃生的反应与保存自己的希望?考试时一点焦虑都没有,又怎么可能调动积极的心理能量去做题?

请换一种角度去体验焦虑吧!学习用一种更积极、更富有人性的方式去体验它、引导它、调节它,使它成为有助于我们成长的动力,并让我们拥有“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

所以,让我们学习——与焦虑同行!

后记

用《与焦虑同行》这个书名是经过慎重考虑的,目的在于为焦虑正名。

焦虑是一个中性词,它适度时,是我们可以依赖的重要内在资源,它过度时,则是在向我们发出需要做重大调节的预警信号。

中国有一个成语“熟视无睹”,焦虑的积极面便是我们熟视无睹的现象之一。与此同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夸大了焦虑对人的害处,以至于很多人都把“焦虑”当成了贬义词。

这种对焦虑及其他情绪的误解让我们付出了代价。

我希望这本书能为焦虑正名,使读者认识到焦虑的双重性,学会善用其积极面并调节其消极面。

我对焦虑等情绪的认识源于我十多年的咨询经验与研究。1984年我开始为学生做心理咨询时,眼里看到的都是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一过性的并且是可以自愈的。不仅如此我还发现心理疾病下掩藏着可以无限发展的成长潜能。

刚开始接触各类情绪问题时也一样,一听到哪位学生说他焦虑、担心、痛苦、忧伤时,我就十分紧张,怕这位同学会出事,但后来我发现,人对自己的情绪也具有无比奇妙的自我调节能力,只要他愿意朝积极的方面努力,他就能很快重新振作起来;我还发现,情绪原来是我们所拥有的最重要的内在资源之一,作为情绪之一的焦虑亦然。

即使典型的神经症与精神病患者也一样,在他们身上,也存在着足够的调节能力,关键只在于如何激发起他们自我认识与自我调节的愿望。

而心理咨询的任务则是:帮助人了解自己所具备的内在资源(情绪、意志、智力等),并激发人善用自身资源的愿望。

“条条道路通罗马”,“哪里有愿望,哪里就有道路”。

本书希望激发起的愿望是:了解情绪,善用情绪,了解焦虑,善用焦虑。

我确信,有了这样的愿望,就会有无数条通往健康情绪的道路。

杨眉

2001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1:03:06